第十九章
齐王被带了下去,王轨的尸体也被收拾了之后,一切又重新趋于平静。众大臣仍跪在地上不敢起身,但心中已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庆幸自己老成持重,没有当即站在齐王一边,要不现在被拖下去的人里,肯定也有自己一份。
郑译与太子对视一眼,对群臣发话道:“如今陛下的死因也查清了,竟被下毒十几年,除了那宇文护逆贼谁能做到?好在那逆贼逆党已被清除干净,陛下也算得雪。宇文宪妄图造反篡位,也被平叛,诸位也算是平叛功臣,”众臣闻言纷纷面露喜色,郑译满意地看了一圈,接着说道“既然大家现在上下一心,现在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拥立新君,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殿下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请太子殿下即位。”郑译跪下磕头。众臣一听一齐磕头大呼:“请太子殿下即位。”
太子大局在握,再没什么可顾忌的,转身冲着皇上遗体所在的榻上就踹了一脚,骂道:“你个老东西,死都死了,还要吓老子一跳。你要是早点死哪有这么多事儿?”
自孔孟之后,最重孝道,就算是乡野粗人也以孝为荣,汉武以来,举孝廉更是成为百姓当官的重要途径。更别说,这皇宫之中,满朝文武的眼睛都盯着,就算装也得装出一副尽孝尽哀的样子啊,太子行径居然如此荒唐,别说其他大臣惊愕万分,就算是太子最心腹的郑译此时也是一脸尴尬。
太子才不会顾他们什么感受,发完了火,也解了今儿受一通惊吓的闷气,一想到一举解决了皇上和齐王,从此便无人管束,倒是有些兴奋地撂下这一屋子的大臣径自走了,留下还跪着的满屋子的大臣面面相觑。
杨坚还候在外面,为了不让太子顾忌多想,兵都散去了。太子看到立下大功的杨坚也是十分高兴,连说三声好好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却也没有与杨坚多留,命人抬着皇辇就往后宫去了。第二日得知,后宫妃嫔竟有三四个自尽了,对外都说殉葬了,还有七八个年轻貌美的被太子直接带回了东宫,这些事听了也只能叹口气,当成没听过罢了。
太子在东宫疯闹了三天,真真的是酒池肉林,醉生梦死,郑译也不停地给太子提各种荒唐的玩法,可就算如此,闹了三天,太子也有些乏了,一时竟不知道还能玩些什么,好在郑译安慰道,来日方长,以后都是这样快活的日子,太子恹恹的脸上才又透出一些兴奋的神色。
这日大宗伯①又上折子询问葬仪的事,天子下葬,这可是天大的事儿,故大宗伯什么都要请示,太子第一次当家做主,满脑子尽是些不着调的想法,大宗伯冷汗淋漓,幸亏郑译和杨坚劝着,太子又对父皇葬礼实在是不那么放在心上,大行皇帝葬礼才准备得大体上像个样子。
大行皇帝宇文邕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武帝下葬这日举国哀悼,因为武帝亲政之后实是治国有方,又东平齐国,北征突厥,功勋卓著,确为一代英主,所以百姓们都是真真切切地悲痛哭泣,太子又一向名声不好,百姓不禁为以后的生活担忧,哭得就更加伤心。
送葬的队伍很长,文武百官和京城的百姓都披麻戴孝,走在最前方大宗伯的腿一直在发抖,抖得很厉害,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别人只当他太过悲痛,不住地抚慰,他也一一应了,眼角却不自觉地总是瞟向更前面被一群黑骑侍卫保护起来扶灵哭泣的太子,假如,假如被别人看出来了,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他想到了自己三年前四十八岁才得的唯一的宝贝儿子,不,他不敢再往下想,不能看,不能被别人发现了。
其实还有一个人和他一样怕,怕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倒是不用装就是痛不欲生的样子,正好符合他现在孝子的形象,在东宫当了八年的小太监,他和太子体量相当,背影更是十分相像。他对太子虽然忠心耿耿,但却宁愿去为了太子死十次,也不敢再享受这样的荣光,他受着万民敬仰,穿着八辈子也不敢想的软滑舒适都要拿捏不住的丝绸料子做的从里到外的孝衣,正扶着大行皇帝的棺椁哀哀的哭泣。若不是黑骑首领恶狠狠的目光一直紧盯着,他真想一下子晕过去,就当这都是一场梦。
注释:
①大宗伯:周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