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这个假一共放了四十八个小时,足以体现学校治学严谨,也可体现珍惜时间,别人都按天算,这个按小时算。这似乎是一个心理作用,一说还有两天就显得很多,而一说还有四十多个小时,就显得时间很紧迫。
看来学校居心叵测,放个假都不让你过的松心。
很快,在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仿佛吹一个泡泡糖,还没怎么用力就破了,而且粘的满嘴都是,只留给你叹息的份。
开往学校的大巴车上依然是满满当当,而且遇到人还不停的往车上拽。看着走起来左右摇晃的大巴车,苏彦帅心里很忐忑。
快开进县城里的时候,有个交警在检查汽车超载。司机一看大惊失色,赶忙说:“站着的人都蹲下,快蹲下。”仿佛一个排长看到天空落下的炸弹后对着自己的战士说“卧倒”一样,语气慌慌张张。
苏彦帅是站立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他有义务要蹲下。蹲下之后原本就挤的车厢里更是挤上更挤,所有人摩肩接踵。车停在了交警面前,司机跟交警说起话来,而且相见恨晚,越聊越投机,苏彦帅终于坚持不住了,站了起来。他明显的看到交警冲他看了一眼,然后紧接着司机用狠毒的目光瞪了他一下,然后他赶紧又蹲下。
又过了一会儿,终于听到交警说:“好,走吧,你的车符合规定,没超载,走吧。”然后就能感觉到汽车由于载重太多而费力的向前蹒跚而行。
一车蹲着的人很悲哀,因为他们的形体被无视了,所以导致的是他们的生命也被无视了。苏彦帅也是其中的一员,但他无能为力。
学校看起来依旧那么沧桑。学校生活似乎符合《鲁滨孙漂流记》里面星期五的口味,平淡无奇。
开学后第二天,放假前夕考试成绩就下来了,苏彦帅倒数第六。对于这个结果他没有失望,因为他已经料到,但不知为何还是有一点淡淡的哀伤。
似乎上天对他眷恋,在得到这个坏消息的时候,又给了他一个好消息:那个女孩回信了。
一个晚自习,苏彦帅在教室里被所有人的睡意朦胧的包围下,一遍一遍的读着这个让他盼望已久的不知是该兴奋还是该失落的信,因为内容如下:
你好,读了你的信之后,我想我大概知道了你的意思。可是这个现在不允许我们上学的时候分心去干别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主要以学习为主。再说,这个社会这种教育制度只允许我们学习,不能干别的事。
小雨
苏彦帅觉得这封信像是一碗泥汤,既不像水也不像泥,把对方的态度表达的模棱两可,读完后觉得此人水平不一般,爱意更加一层。但爱意归爱意,可对方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国古来就有不懂就问的伟大精神,明显这种问题问老师就相当于往厕所扔块砖头——找屎(死)。
最后他不得已去问谢军,因为一直以来谢军一直吹,但真把苏彦帅这种没头脑的人给吹信了。事实证明,坚持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尽管是吹牛,但一个人能没日没夜的坚持吹,是不白吹的,最后还是有人会信的。
由于夜深人静的,在教室说话也不好意思,他便写了个纸条给谢军说明问题。
然后谢军让他把信拿过去。他就拿了过去。
大约过了三分钟,苏彦帅收到了谢军传回来的信外加一个纸条,他打开纸条,只有两个字:有戏。
看过谢军的纸条,虽说不太信,但也是有按捺不住的喜悦,他赶忙回纸条一封,说:“如何看出?”
然后又过了一会,收到两个纸条,其一如下:
你真笨,看不出来她的意思吗?她只是以学习为借口,一般一次是不能搞到手的,你得多写几封表表诚意。再说了,人家都把名字告诉你了,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下次写信的时候写上称呼,这是在暗喻你再接再厉。从她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她也是个比较疾世愤俗的人。我给你准备了首诗,下次就用,在另一张纸上。保准成功。
看后苏彦帅大有所悟,喜上心头。他赶忙打开第二个纸条,写着:
我想
你向往的那个远方
是否有无尽的宝藏
还是
那里没有悲伤和彷徨
我想带你去飞翔
往一片没有黑暗的方向
或许
那里就是你期望的远方
插上一双幻想的翅膀
我要带你
远离这世俗的忧伤
不知是哪个时空的罅光
会将我们停滞在
一个永恒的光亮
我们沐浴着纯洁的空气
徜徉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我们将永远忘记
那一个浑噩的世纪
看后苏彦帅虽然没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但还是觉得这么个没谱的人写出这样的诗就不错了。他又读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现代诗不讲究韵律。最后他一拍桌子,就是它了!然后他秉着马良的精神拿出笔,又拿出一张纯白的纸,用他自己以为最好的但依旧不成体的字誊了一遍,又把纸折了一下,夹在书里。
这封信,等了好几天才送出去,速度堪比中国邮政。而且苏彦帅由于害羞,不敢自己送,途中辗转多次,曲折无已,但最终还是化险为夷,到了小雨手中。纵观这封信的经历,可与中国红军长征媲美。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苏彦帅没日没夜的等。
可是最终却等来了一个与之毫不相关的消息,就像你注视着一个停在篮筐上不动的球时,突然屁股后又来了一个球,狠狠的砸了你一下。那种毫无防备,被偷袭的感觉。
这天晚自习,班内静悄悄的,按照悬疑小说,一般这都是坏事来临之前的安静,一般悬疑小说都不靠谱,但这次不知为何却与现实擦了个边。
班主任推门而入,弄出很大的动静,这一点她不如小日本,最起码鬼子进村还要讲究打枪的不要。而她这一声,折煞多少英雄豪杰!
走上讲台后,她清了清盘古时期的天地还污浊的嗓子,说:“经学校多次讨论,老师们都一致决定——”这话说的真官方,好有******讲话的势头,“此次考试,选出每个班级的最后五名同学为后进生,课余时间由老师加强训练与监督,从而提高成绩。”
听到这,苏彦帅心里又惊又喜,仿佛有个人要害他,往他脚底下扔了个炸药包,凑巧这个炸药包是劣质了,没有炸,而是燃烧了,有惊无险。因为他正好是倒数第六,正好没他的份,后进生可不是什么好活儿,说白了就是拿出来让大家闲着没事鄙视着玩儿的那么一个群体。
但似乎他的命运就是这么的不堪,因为宣布这件事后的第二天,班主任又找到苏彦帅对他说:“经学校决定,后进生要再追加一个名额,你是倒数第六,再加上老师们都挺看好你的,不想放弃你,便选你了,课余时间多指导指导你。”
苏彦帅心想:又不是搞福利待遇,还追加名额。而后几句就是纯粹的放屁了,拿着这种连二狗子之类的人物都不信的话来忽悠一个高中生,她真把高中生当成高材生了。想归想,最后苏彦帅还是被迫成了后进生,成了那种在路上走都被别人嫌浪费空气的人。还有由于老师们说话都有啰嗦不清发音不准的特点而导致苏彦帅一直搞不懂这个名词到底是“后进生”还是“后继生”。他觉得“后进生”听起来就像被人落下而且永远也追不上的感觉,但是“后继生”这个词听起来有种别人在前面死了之后自己继续上的感觉,比较壮阔。所以他给自己定义成后者。
成功被纳入后进生群体后,他的情绪并不是一落千丈,而是一落万丈。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觉得你身份特殊而给你不一样的待遇,美其名曰“特殊照顾”。他认为阻碍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一大关键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在上学的时候就被迫植入强烈的等级观念,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残疾人。因为脑残也是残疾。
从此以后苏彦帅每天都活在无奈中,活像一个倚楼眺望的孤寡女子,成天没事就叹息,真可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活之悲催。”说来也怨不得别人,都怪自己学习不好。
后来当他痛定思痛,在学习和被人(准确说是老师)歧视之间,勉为其难的选择了学习。可当他选择之后却发现,自己丢下的太多了,成绩就像马拉松时落后的选手,一时半会儿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去。由于天生就没有坚持这种性格,苏彦帅决定按照老子的观点:顺其自然。
看来有时古人的名言并不光是人生哲理,它的作用还有就是为人的缺点找借口做盾牌。
古人有点可怜。
几天之后,苏彦帅收到了小雨的回信,意思和上一封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更洋洋洒洒,把模棱两可的意思表达的更加登峰造极。
其实她是遗传了中华民族一贯的语言风格,就是中间派,两边都不得罪。从古至今,敢非常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一手遮天,另一种是胆大无边。而通常胆大无边的结果就是死的很冤。
注定一人登峰,一人就得落谷。苏彦帅被这封信困扰的像一个被粘在蜘蛛网上的昆虫,既脱不了身,又不知道以后的命运。当然他不会无聊的扔个硬币看结果,更不会去庙里企图求个上上签,最后他不得已又请出他的狗头军师谢军,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尽管谢军不太可靠。
可是他之前就是问的谢军,这就像是人性,往往习惯了一种东西,哪怕不可靠而且是不好的,也不愿去改。
问完之后谢军依然自信满满的说:“有戏。”
“为什么?可靠么。”
“我朋友以前跟他女朋友也是这种情况,女生只要不拒绝,就有戏唱。”
人在交谈中往往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在说观点之前,先说个“我朋友怎样怎样”“我爸怎样怎样”来做铺垫,这样无论往下再说什么都显得很靠谱,都显得像亲身经历过似的,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段,因为往往在说谎或者吹牛的时候才会用。
然而苏彦帅就信了。
因为人往往在极度迷茫的时候,无论谁给他指个无论是对是错的方向他都会去,因为迷茫就是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迷茫的时候往往很孤单,突然出来这么个人给自己指路,仿佛自己突然就有了靠山,一般人都是这么被利用的。
当然谢军没有利用他的意思,只是和街边小贩一样,没事吹吹牛,显得自己无与伦比。有时吹牛还是有益的,比如你吹了个相对比较小的牛,最后你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去努力做这件事,最后做成了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真这能耐。所以,挖掘潜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吹,由小到大,等到把牛吹到了遮天的程度,你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就创造了奇迹。
人都是在吹牛中度过,有的说出来,有的在心里吹。
如果说出来并且你做到了,人们认为你是应当的,因为你说了。而你做不到,你就是说大话。假如你在心里吹,做到了就叫自信,做不到也没坏处。所以以后吹牛的时候别说出来,要在心里吹。
苏彦帅再度挥笔,又写一封,折好,待寄。
过了一会儿,苏彦帅感到一个纸条从天而降,就仿佛那首歌词“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不过这个没有落在马背上,因为这里连根马毛都看不见,所以就落到了后背上。
这次的纸条又是两张一起的,跟小商贩们一样,把一种东西分成两个包装,让你觉得花了一份钱,买了两份东西,真值。
他打开其中一个,上面写着:
我写了一首诗,你看看好不好。
然后他打开第二个,诗是这样的:
谁
马蹄声
踏碎了谁的青布衫
那一纸拓文
又扼杀了谁的缠绵
我不忍去看
更难以去闻
沉往中
你始终一个人
青石板的香味
曾包围着谁的泪
古老的坟
又埋葬着哪个人
看完诗后,苏彦帅突然来了灵感,也想写一首,就像你看着别人小便也突然来了尿意一样。但他生怕这灵感真像尿一样,刚一陶醉就没有了,所以有赶紧拿起笔,写道:
念
举一杯入味
桂花面憔悴
青石板
其洒离人泪
谁听见
我的琵琶悠扬
孤思恋
你的战甲飘荡
望一眼残月
吞一口悲伤
倦抬眼
对铜镜成双
我叹息
谁染枫叶红裳
你也望
泪洒大漠孤凉
抚一把稻草
闻香
惆怅
空一记浅吻
只道
寻常
写完后苏彦帅感觉这首诗就像许多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眉宇间流露着不凡的气息。但是他觉得他写的每首诗都像大侠,连他自己本人也像大侠。他一直相信一句话:想当大侠的人不一定能当成大侠,当成大侠的人一定想当大侠,不想当成大侠的人一定当不成大侠。所以基于此,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当大侠,无论自己当不当的成大侠。
他把诗写好,在最下面加了一句:这才是王道。然后传给谢军。
这一去就没了着落,像人民给政府的XX申请书一样,没有音信。
他看着教室上方的那个摄像头,总感觉有一丝不自在,因为无论干什么都在别人的监视下,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看来学校意在培养一群君子,因为君子坦荡荡嘛。
每个晚自习都是无聊的,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每次都会有像鬼一样走路没声音的老师在寂静中悄悄潜入,这样的老师的祖先应该都在东厂工作过。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个走路无声无息的人都有一个当特务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