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那时农村并不是很是重要,在小学时就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初中我就要付出比平常人的更多的努力。虽然那时听说在初中可以重新学习英语,都从abc开始。可在自信方面,我几乎没得信心。在英语老师帮助下,信任交融,让我有少许的自信。开始渐渐地对英语感兴趣,仿佛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它像一盏灯,一个航海针,一个方向盘,指出方向,找到你想的彼岸。
趁热打铁,凭着这股劲。在每次上课时间,认真做好笔记,不再去使用汉语翻译了。从开始咿咿呀呀,渐渐像个样子,但是有时候会咬舌头,说起来口译有点重。每当那些长些的单词,自己也无法顺利读出来,总会缺胳膊断腿,拗口,舌头有时候都绕不过来。于是自己就用手指慢慢地指着,一个一个分开读,然后慢慢地一起读,要快,要准。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读个几遍,你就能读顺溜。
然而读单词的这一关可以解决,但是对于记,那我就慌了。人的记忆力下降的程度跟时间成反比,在记忆之后的半个小时也许我们就已经忘了个一半。两个小时过去了,估计就忘记三分之二,之后就减速的很慢。这也是每个经历记英语最头疼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勤奋,联想”的问题,在记很多单词时,你就很对一些单词尾缀,前缀,有所了解,省去这些熟悉的部分,剩下来的就是陌生的部分。这样我们就很节省很多时间。在记的时候多留意与它相似的单词,这样不仅复习过去的单词,而且还能记住新的单词。
初中那几本早已翻烂的英语书,一次次用笔做上记号的单词,强调自己再次巩固,书角在无数次翻折,窝了起来。那一页页糊上的纸张渐渐也分割成两页,向外界宣誓它的陈旧和苍苍的历史,而这些细小的画面,却让我略发感触……
父亲当时在初中时就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对此焦虑的他却使用最原始的方法。父亲在他的年代,3年级就早已逃学,家庭经济承担不起几个儿子的学习,作为长子的他,退出了。对于英语,他一无所知。但他以身作则,跟我一起学习。连字母的个数都不清楚的他只能通过一个一个对着单词本,那些字母,看是否一样为标准,做对了就用那根破旧的铅笔在后面打勾,四十多岁的他早已不如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记性。
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在一天的工作后,托着疲惫的身体搬个小板凳在我旁边,他说单词的中文意思,我就写出单词。有时候他实在撑不住了。就用手将脸支撑着,双眼渐渐合上,但他的嘴巴却没有停下,支支吾吾的念着词意,公交车,纪录片,笔记本……,声音渐渐减弱。灯光下,他眼角上布满着皱纹,一道道被岁月拉出的沟壑,那结满茧的双手,那早上为了干活,被灶台划伤一道血红的口子,映的发红。每当我完成一个单词听写,我都会说:“下一个”。但有好几次我都看见他睡着了,他实在太累了。但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我会学好英语吗?我不想去打扰他,但是我要赶紧完成任务。无心地打扰他。他总会先甩甩头,然后哦的一声,对着我微微一笑,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漆黑的夜晚,窗外的虫鸣,星星的闪烁,与我们相伴。我完成默写之后,而此时的他还得一一核对,这比我默写用的时间还要长,但他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我端起烧开的热水倒入桶中,舒舒服服的泡泡脚,不时的也看看他。他有点老花,不得远点看书,用铅笔一一核对,生怕遗漏重要的东西。他就是一名学生,虽然不是正规学校“出产”但是有点学生范。现在想想要是当初他上学是什么样呢?
高中,竞争性激烈的阶段,让人不得不脱几层皮。那时,对于英语,最害怕的便是听力。每当考英语的时候,那些短对话,长对话,似乎就是噪音,根本不入耳朵。这些严重地能够让我发狂,我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的听不懂吗?我反复的询问自己,不断地想出解决方法。英语的成绩也因此下滑,父亲再一次挑起重担。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听力,我不得不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听听力。为了不打扰隔壁休息,被迫戴上耳机或者将声音调小。英语的窘境再度来袭。我跟父亲再次迎接挑战,父亲则更早起来给我下面条做早餐,一碗面虽然普通,但是那丝丝香味却现在依然记得。我听完听力就开始吃饭,然而父亲穿着睡衣边打哈欠边对我笑笑,这些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听力也渐渐从跟不上,慢慢地跟上来了。进步虽然小,但我知道时间能够证明这一切。高考就在这些微微地改变下,慢慢积累,才能得到收获的果实
3年的初中,3年的高中,父亲,我,英语,2v1的挑战不断继续着,最终我们战胜它,辛酸经历中我们微笑面对,父亲的那憨厚的笑脸,其实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遇到事,就得微笑面对,不然呢?痛苦能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