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襄公(6岁)到晋国,这是初次去朝见(公即位而朝)。
夏季,与晋悼公(17岁)在长樗会盟(似在晋国都城附近,晋侯出其国都,与公盟于外),孟献子(仲孙蔑)作为相礼者。
襄公行叩头礼。
知武子(荀罃,知罃)说:“有天子在那里,而承贵君行叩头的大礼,寡君感到害怕。”
孟献子(仲孙蔑)说:“由于敝邑地近东海,紧挨着仇敌(仇雠,谓齐、楚与晋争),寡君将要仰望贵君协助,哪里敢不叩头呢(传言献子能固事盟主)?”
——分割线——
晋国由于郑国顺服的缘故(郑服在去年),又想要和吴国修好,准备会合诸侯。
晋悼公派遣士匄(范宣子)向齐国报告说:“寡君派匄前来,是由于近年来各国之间纠纷不少,对意外的事情又没有戒备,寡君愿意和几位兄弟相见,来商讨解决彼此的不和睦。请君王光临,派匄来请求结盟。”
齐灵公本想不答应,而又难于表示不和睦,就在耏水之外结盟。
——分割线——
祁奚(黄羊,中军尉)请求告老退休(老,致仕),晋悼公问谁来接替他。
祁奚称道解狐。解狐,是祁奚的仇人,晋悼公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
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祁午也可以胜任。”
这时羊舌职死了,晋悼公说:“谁可以接代他?”
祁奚回答说:“羊舌赤也可以胜任(赤,职之子伯华)。”
因此,晋悼公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为副职(各代其父)。
君子认为:“祁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举荐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推荐他的儿子而不是自私,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
《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尚书·周书·洪范》)。’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得到推荐,伯华(祁午)得到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全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贤能的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好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他的人才能和他相似(《诗经?小雅?北山之什?裳裳者华》)’,祁奚就是这样的人。”
【“举贤不避亲”成语的出处】
【《国语》:祁奚请求辞去军尉之职,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祁奚回答说:“我的儿子祁午可以。人们说:‘选择臣子莫如君主,选择儿子莫如父母。’祁午小时候,婉顺听话,外出游戏事先告诉父母去向,有事逗留告知场所,喜欢学习,不爱开玩笑。长大后,博闻强记,遵从父母的命令,能够坚守学业而不胡乱旁骛。二十岁举行冠礼之后,为人和气安详,恭敬有礼,对小事情表现出仁爱的态度,面临大事镇静不慌,性格质朴耿直而不放纵自己,不符合义的事不做,没有长上的命令不擅自行动。如果叫他处理国家大事,可以比我做得更好。请允许小臣推荐自己的儿子,由君王决定是否妥当。”于是悼公便委任祁午为军尉。一直到晋平公(公元前557至前532年在位)死,军队中没有出现过错误的政令。】
——分割线——
六月,鲁襄公会见单顷公、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齐世子光。
己未(二十三),同盟于鸡泽。
(《春秋》此时称齐世子光,说明齐灵公已经立嗣,《史记·齐太公世家》说灵公立嗣于公元前563年。另外,在公元前572年有“齐人不会彭城,晋人以为讨。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这时已不在晋国做人质了。)
鸡泽盟会的目的是与吴修好,所以晋悼公派人迎接吴子(寿梦),也许由于路途太远,吴子没有来(道远多难)。
——分割线——
楚国的子辛(公子壬夫)做令尹(接替子重),侵害小国以满足欲望。陈成公派遣袁侨(涛涂四世孙,涛涂见于公元前631年)到会求和好(患楚侵欲)。
晋悼公派遣和组父向诸侯报告(告陈服)。
秋季,六月戊寅(应为七月十三),鲁国叔孙豹和诸侯的大夫同陈国的袁侨结盟(其君不来,使大夫盟之,匹敌之宜),这是由于陈国请求顺服的缘故。
——分割线——
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魏庄子,中军司马)杀了他的驾车人。
晋悼公发怒,对羊舌赤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光荣。扬干受到侮辱,还有什么侮辱比这更大?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
羊舌赤回答说:“魏绛一心为公,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他大概会来说明的,何必劳动君王发布命令呢?”
话刚说完,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
士鲂(彘恭子,下军佐)、张老(张孟,候奄)劝阻了他。
晋悼公读他的上书,说:“以前君王缺乏使唤的人,让下臣担任司马的职务。下臣听说‘军队里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也不触犯军纪叫做敬(守官行法,虽死不敢有违)’。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君王的军队不武,办事的人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下臣畏惧触犯死罪,所以连累到扬干,罪责无可逃避(杜预注曰:惧自犯不武不敬之罪)。下臣不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言不敢不从戮)?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
晋悼公光着脚赶紧走出来,说:“寡人的话,是出于对兄弟的亲爱;大夫杀杨干,是出于按军法从事。寡人有弟弟,没有能够教导他,而让他触犯了军令,这是寡人的过错。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错(听绛死为重过),谨以此作为请求。”
晋悼公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了,从盟会回国,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派他为新军副帅(群臣旅会,今欲显绛,故特为设礼食)。
【此前魏绛担任司马是大夫,此时任新军佐则升任为卿,据《国语·晋语七》,此时的新军将是赵武(接替魏颉)。张老做中军司马(接替魏绛),士富做了侦察长(接替张老)。士富是士会别族,但仅此一见。】
【《国语》:晋悼公任命张老为卿,张老辞谢说:“我不如魏绛。魏绛的智慧能胜任卿这样的大官,他的仁爱能够不忘记有利于国家,他的勇敢果断无愧于执法,他爱好学习能不废弃先人的职事。如果他担任卿的职位,无论内外都必然平安。而且在鸡丘之会上(指六月的鸡泽之会),他能居官严行执法,而言辞却很逊顺,因此不可不奖赏他。”悼公五次任命张老为卿,他都坚决推辞,于是便让他任中军司马。命魏绛为新军副帅。】
【《国语》:晋悼公初次会合诸侯是在虚朾,目的是援救宋国。他派遣张老到各诸侯国去宣扬国君的声誉,并且观察哪些诸侯是有德的,哪些诸侯是逆乱的。吕宣子(吕相)死(见于公元前573年),悼公认为赵文子(赵武)有文德,而且能够关心军国大事,便派他辅佐新军。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悼公开始会合各国诸侯。悼公四年(公元前568年),诸侯在鸡丘会盟(《左传》记为公元前570年盟于鸡泽),于是就发布命令,缔结援助条约,加强友好,重申盟约,然后回国。令狐文子(魏颉)死(见于公元前573年),悼公认为魏绛军纪严整,派他辅佐新军。任命张老为司马,范献子为候奄。悼公的声誉传到了戎族部落。悼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各戎族部落前来请求归服,悼公派魏庄子(魏绛)与他们结盟,于是晋国开始重新称霸诸侯。悼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在鸡丘会盟诸侯,当时魏绛任中军司马,公子扬干在曲梁扰乱了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悼公对羊舌赤(羊舌职(见公元前636年)的儿子,即铜鞮伯华)说:“寡人会合诸侯,魏绛却羞辱寡人的弟弟,给我抓起来,不要让他跑掉。”羊舌职回答说:“我听说魏绛的志向,他遇事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避刑罚,恐怕他会自己来说明情况。”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他把信交给仆人,就准备拔剑自刎。士鲂和张老一齐劝阻他。仆人把信交给了悼公,悼公读了他的信,内容说:“我惩罚扬干,知道犯了死罪。日前国君缺乏使唤的人,让我担任中军的司马。我听说军队服从命令才能显出力量,宁死不犯军法才是敬肃。君主会合诸侯,我怎敢不敬奉职守?君主为此不高兴,我愿请求一死。”悼公光着脚赶紧跑出来,说:“寡人所说的话,是出于兄弟之礼。你对扬干的治罪,是按军法办事,请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错。”从盟会回国后,悼公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任命他为新军副帅。】
——分割线——
许灵公事奉楚国,不参加鸡泽的会见。冬季,晋国的知武子领兵讨伐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