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孙蔑(孟献子,庆父曾孙)和晋国荀罃、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孙文子)、曹国人、邾国人在戚地会见,这是为了商讨征服郑国的办法(郑久叛,晋谋讨之)。
孟献子(仲孙蔑)说:“请在虎牢(北制)筑城以逼迫郑国。”
知武子(智罃)说:“好。鄫地的盟会,您听到了齐国代表崔子(崔杼)的话,现在他不来了(元年,孟献子与齐崔杼次于鄫。崔杼有不服晋之言,献子以告知武子)。滕国、薛国、小邾国的都不来了,都是由于齐国的缘故(三国,齐之属)。寡君的忧虑不仅在于郑国(言复忧齐叛)。罃准备向寡君报告并向齐国请求会见(以城事白晋君,而请齐会之,欲以观齐志)。得到允许后而告诉诸侯在虎牢筑城,这是大夫的功劳(得请,谓齐人应命,告诸侯会筑虎牢)。如果得不到允许,战争就会在齐国发生。大夫的请求,是诸侯的福气(城虎牢,足以服郑息征伐),岂独寡君依靠这些(传言荀罃能用善谋)?”
——分割线——
冬季,仲孙蔑(孟献子)和晋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孙文子)、曹人、邾人再次在戚地会见,齐国的崔武子(崔杼)和滕国、薛国、小邾国的大夫都参加会见,这是由于知武子(荀罃)这一番话的缘故(武子言事将在齐,齐人惧,帅小国而会之)。
于是就在虎牢筑城(以逼郑)。
郑国人这才要求讲和(如孟献子之谋)。
【孟献子提出了意见很快被荀罃采纳,极有战略眼光。为了团结齐国,并不急忙筑城,直至等到齐国代表崔杼,争得他的同意。与鲁国孟献子较交好,来威胁齐国,如此软硬兼施,晋悼公真是没有看走眼,荀罃果然是治国之能臣。
虎牢筑城后,晋军伐郑,朝发而夕至,大大减少了每次出兵的成本,具有着巨大的意义,虎牢也就成为之后所提出的三分晋军,争郑疲楚的战略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