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郑悼公到晋国去拜谢讲和(谢前年再盟)。
——分割线——
三月,晋国伯宗、夏阳说、卫国孙良夫、宁相(甯相,甯俞子)、郑人、伊洛戎人、陆浑、蛮氏入侵宋国,这是由于宋国拒绝参加盟会(去年虫牢之会,“宋公(宋共公)使向为人辞以子灵之难。”辞会在前年)。
军队驻扎在鍼地。
卫国人不加防守。
夏阳说要袭击卫国,说:“虽然不能进入,多抓一些俘虏回去,有罪也不至于死。”
伯宗说:“不行。卫国因为相信晋国,所以军队驻扎在他们郊外而不加防守,如果袭击他们,这是丢弃信用。虽然多抓了卫国俘虏,而晋国没有信义,用什么去获得诸侯的拥戴?”
于是就停止了行动。
军队回国,卫国人却登上了城墙。
——分割线——
晋国人计划离开故都绛城(唐→晋→翼→绛→故绛。晋复命新田为绛,故谓此故绛)
大夫们都说:“一定要住在郇瑕氏的地方,那里肥沃富饶而靠近盐池,国家有利,国君欢乐,不可以失掉它。”
韩献子(韩厥)正率领新中军,同时掌管宫中的事。晋景公朝罢向群臣作揖而后退入路门,韩献子跟着。
晋景公站在正寝外边的庭院里,对韩献子说:“怎么样?”
韩献子回答说:“不行。郇瑕氏土薄水浅,污秽肮脏的东西容易积聚。污秽的东西容易积聚,百姓就发愁,百姓发愁,身体就瘦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风湿脚肿的疾病,不如新田,土厚水深,住在那里不生疾病,有汾水、浍水以冲走污秽,而且百姓习惯服从,这是子孙十代的利益。深山、大泽、森林、盐池,是国家的宝藏,国家富饶,百姓就骄傲放荡(财易致,则民骄侈)。靠近宝藏,大家争利,国家财富就少。不能说是欢乐(近宝,则民不务本。正义曰:农业,人之本也;商贩,事之末也。若民居近宝,则弃本逐末;废农为商,则贫富兼并;若贫富兼并,则贫多富少。贫者无财以共官,富者不可以倍税,赋税少,则公室贫也)。”
晋景公很高兴,听从了他的话。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国迁都到新田(为季孙如晋传)。
——分割线——
鲁国的公孙婴齐到晋国,晋命鲁再次讨伐宋国(晋人命声伯)。
【三月份,晋国伯宗等帅诸侯之师侵宋。现在,宋仍不从晋,故再令鲁伐宋。】
秋,仲孙蔑(孟献子)、叔孙侨如(叔孙宣伯)奉晋命帅师侵宋。
——分割线——
楚国的子重(令尹子重,公子婴齐)进攻郑国,这是由于郑国跟随晋国的缘故(公元前586年,秋八月,郑伯(郑悼公)及晋赵同盟于垂棘)。
——分割线——
冬,季孙行父(季文子)到晋国,祝贺晋国迁都。
晋国栾书救援郑国,和楚军在绕角相遇。
楚军回国(《左传·襄二十六年》说此战晋曾用析公之谋,夜临楚师而楚师宵溃),晋军就侵袭蔡国。
楚国公子申、公子成带领申地、息地的军队去救援蔡国,在桑隧抵抗晋军。
赵同、赵括想要出战,向栾武子(栾书,中军将)请求,栾武子打算答应。
知庄子(荀首,中军佐)、范文子(士燮,上军佐)、韩献子(韩厥,新中军将)劝谏说:“不行。我们来救援郑国,楚军离开我们,我们就到了这里,这是把杀戮转移到别人头上。杀戮而不停止,又激怒楚军,战争一定不能得胜。即便战胜,也不是好事。整顿军队出国,仅仅打败楚国两个县的军队,有什么光荣呢?如果不打败他们,受到的耻辱就太过分了。不如回去。”
于是晋军就回去了。
当时军官中要作战的很多,有人对栾武子说:“圣人的愿望和大众相同,所以能成功。您何不听从大家的意见?您是执政大臣,应当斟酌百姓的意见。您的辅佐者十一个人,不想作战的仅仅三个人。想要作战的人可以说是大多数。《商书》说:‘三个人占卜,听从两个人的(《尚书·周书·洪范》)。’因为是多数的缘故。”
栾武子说:“同样是好事,才服从多数,好事是大众的主张。现在有三位大臣主张,可以说是大众了。依从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
【此时晋卿十二人有小变动,原下军将栾书已接替郤克任中军将,下军将由郤锜担任,其余不变。郤锜是郤克之子,字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