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晋国在夷地检阅军队,撤销二军(新上军、新下军),恢复上、中、下三军。
一开始,晋襄公任命狐姑射(贾季,贾氏)率领中军,赵盾担任中军佐辅助他。
上军和下军的职位各有安排。
【中军:狐射姑担任中军将,赵盾(赵衰之子)担任中军佐】
【上军:箕郑担任上军将,荀林父担任上军佐】
【下军:先蔑担任下军将,先都担任下军佐】
阳处父从温地来(去年出使卫国),改在董地检阅军队。
因为阳处父原本是赵衰(赵盾之父)的下属,所以偏向赵氏,并且认为赵盾更富有才能,说:“任用能干的人,这是国家的利益。”
所以,阳处父把赵盾的职位放在狐射姑之上(调换了中军主将)。
【中军(改变后):赵盾(赵衰之子)担任中军将,狐射姑担任中军佐】
赵盾(赵宣子)从这时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权,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清理诉讼,督察逃亡,使用契约,清除政治上的污垢,恢复被破坏的次序,重建已经废弃的官职,提拔被压抑的贤能。
政令法规完成以后,赵盾把它们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使之在晋国推行,做为晋国的基本法令。
——分割线——
秋季,季文子准备到晋国聘问,让人代他请求如果遭到丧事以后应得的礼仪然后才动身。
随行的人说:“准备了做什么用?”
季文子说:“预备好意外的事,这是古代的好教训。需要时去请求而没有得到,这会遇到困难。事先多准备一些,有什么害处?”
——分割线——
八月十四日,晋襄公死了。
晋灵公年幼,晋国人为了防备祸难(防止主幼国疑),要立年长的作为晋国国君(在晋文公的儿子里挑选)。
赵盾说:“立公子雍(晋文公的儿子)为君。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先君宠爱他,而且他和秦国关系好(公子雍在秦国当人质)。秦国,是老朋友了。能安排好人就巩固,立年长的人就名正言顺,立先君所爱就合于孝道,结交老朋友就安定。为避免祸患,所以要立年长的国君。有了这四项德行的人做国君,祸难就必定可以消解了。”
狐射姑(贾季)说:“不如立公子乐(晋文公的儿子)。他的生母辰嬴(晋文公的妾,排在第九位)受到晋怀公、晋文公两代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
赵盾说:“辰嬴(公子乐的母亲,晋文公的妾)地位低贱,排在第九位,她的儿子有什么威严呢?而且为两位国君所宠幸,这是银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鄙陋。母亲银荡,儿子鄙陋,就没有威严;陈国小而且远,有事不能援助我们,怎么能使百姓安定呢?当初由于晋文公立晋襄公为太子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怀嬴,怀嬴没有生儿子;排在第二位的是杜祁,公子雍的母亲;排在第三位的是偪姞,晋襄公的母亲),杜祁就让位给偪姞而使她在上(杜祁把第二的位子让她,把自己降到第三位);又由于狄人送来季隗的缘故(季隗是晋文公在狄国娶的老婆,晋文公即位后,狄国人带两个儿子来认亲),杜祁又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杜祁位次第四位。先君晋文公因此喜欢她的儿子,当年安排他在秦国做官,在那里做亚卿。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具有道义,儿子受到喜欢,足以威临百姓。立公子雍,不也可以吗?”
赵盾就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
(出使秦国的路上,荀林父劝阻先蔑,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作借口不去,怎么样?不这样,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找个人代替逆前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同僚,我曾经和您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这首诗的第三章,先蔑又没有听从)
狐射姑(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
赵盾派人在郫地杀了公子乐。
【春秋时代,国家之间常常把君主的儿子作为人质互相交换(交质制度),作为遵守盟约的一种保证】
【在《左传》中,明确记载的一例交质事件是:周桓王为了和郑庄公维持信任关系,而互相交换儿子】
——分割线——
狐射姑(贾季)怨恨阳处父擅自把他从“中军将”降到“中军佐”(原本晋襄公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将”,而后阳处父擅自撤换了狐射姑的职务,使赵盾居上)。
狐射姑(贾季)又知道在晋国没有人愿意援助自己。
九月,狐射姑(贾季)派续简伯(续鞠居)杀死阳处父。
(《春秋》记载说“晋杀其大夫”,这是由于阳处父撤换了国君任命的官员的缘故。)
——分割线——
冬季,十月,鲁国的东门襄仲到晋国,来参加晋襄公的葬礼。
——分割线——
十一月某一天,晋国杀了续简伯(续鞠居)。
狐射姑(贾季)逃亡到狄。
赵盾派臾骈把狐射姑(贾季)的妻子儿女送到他那里去。
臾骈手下的人准备杀尽贾氏(狐射姑的族人),来图报复(在夷地阅兵的时侯,狐射姑曾经侮辱过臾骈)。
臾骈说:“不行。我听说《前志》上有这样的话:‘有惠于人或有怨于人,和他的后代无关,这合于忠诚之道。’赵盾对狐射姑表示礼貌,我因为受到他的宠信而报复自己的私怨,恐怕不可以吧!因为别人的宠信而去报复,这不是勇敢。消减怨气而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以私害公,这不是忠诚。舍弃了这三条品德,用什么去事奉赵盾呢?”
所以,臾骈就把狐射姑的妻儿以及他们的器用财货准备齐全,亲自领头保卫,把他们送到边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