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鲁国在邾瑕修城墙(备晋也)。
——分割线——
吴国攻打陈国,这是重提旧怨(前495年,未得志故也)。
楚昭王说:“我们先君和陈国有过盟约,不能不去救援。”
于是就救援陈国,楚军驻扎在城父(陈盟在前529年)。
——分割线——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此时,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边境上。
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
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
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于是,陈国、蔡国双方都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只能吃些没有米粒的野菜,喝不加米粒的灰菜汤,七天没有吃到粮食)。
跟从的弟子饿病了,有的站都站不起来。
【《庄子·让王》:然而,孔子还在室中弹琴唱歌。
颜回在挑野菜,子路和子贡互相议论说:“先生一再被驱逐于鲁国,不让居留在卫国,砍伐讲学大树于宋国,穷困于商周,围困于陈、蔡之间。要杀先生的没有罪过,凌辱先生的不受禁止。他还在唱歌弹琴,乐声不能断绝,君子的没有羞耻之心也象似这样的吗?”
颜回在旁没有应声,进屋告诉孔子。
孔子推开琴,唉声叹气他说:“由(子由)和赐(子贡),都是见识浅的人。叫他们进来,我告诉他们。”
于路、子贡进入。
子路说:“象现在这样,可以说是穷困了!”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能通达道理的叫做通,不通达道理的才叫做穷。现在我孔丘坚守仁义的道理而遭到乱世的祸患,怎能说是穷困呢!所以,自我反省不是穷困于道,而是面临灾难不失卓自己的德行。寒天来到,霜雪降落,我这才知道松柏树的茂盛。陈蔡被围困的危险,对我孔丘来说正是自己的幸运啊!”
孔子又安然地继续弹琴唱歌,子路威武兴奋地手拿盾牌跳起舞来。
子贡说:“我不知夭高,也不知道地深。”
庄子总结:古时得道的人,穷困时快乐,通达也快乐,所欢乐的原因并不是穷困通达。明白了这种道理,那么穷困通达就变成为寒暑风雨的规律了。所以许由能自娱于颖水之上,而共伯可自得于共丘山之下。】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任数》:
孔子白天躺着睡觉。
颜回去讨米,讨到米后,回来烧火做饭。
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做熟了,颜回谒见孔子并且献上饭食,孔于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
起身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然后去祭祀先君。”
颜回回答说;“不行。刚才烟尘掉到钢锅,扔掉沾着烟尘的食物不吉利,我抓出来吃了。”
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足以依靠。学生们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呀。”
所以,有所知并不难,掌握知人之术就难了。】
孔子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
子路终究忍不住,很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困究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过火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子贡的脸色也变了。
孔子说:“赐(端木赐,字子贡)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知识之中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早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
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不精巧的手艺,但他的所作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网一样,先构出基本的大纳统绪,然后再依疏理扎,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格来敬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
孔子说:“回啊,《诗经》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说学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
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出君子的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于是,派子贡到楚国去。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这才除了这场灾祸(以下孔子至楚的记述,学者大多表示怀疑,目前没有可信史料能证实孔子到过楚国。这或许是司马迁采用了当时的一些传说,或出于杜撰)。
楚昭王想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地方封给孔子。
楚国的令尹子西阻止说:“大王派往各侯国的使臣,有像子贡这样的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的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接着说:“况且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爵,土地跟男爵相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主,最终能统治天下。现在如让孔丘拥有那七百城土地,再加上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
楚昭王听了就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这年秋天,楚昭死在城父。
楚国的狂人接舆有一天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凰呀,凤凰呀,你的美德为什么这么不景气?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再赶得上,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都是很危险的啊!“
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但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上话。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
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
——分割线——
齐国的陈乞(陈僖子)伪装出事奉高氏、国氏的样子(高张、国夏受命立荼,陈乞欲害之,故先伪事焉),每逢上朝,一定和他们同坐一辆车。
随从时一定要说到大夫们,说:“他们都很骄傲,将要抛弃您的命令。
他们都说:‘高氏、国氏受到国君的宠信,必然要逼迫我们,何不除去他们?’本来想要打您的主意,您要早点考虑对策!考虑了,最好是全部灭亡他们。等待是下策。”
到了朝廷上,就说:“他们都是虎狼,见到我在您的旁边,早就要杀死我了,请让我靠到大夫们那边去(欲与诸大夫谋高、国,故求就之)。”
到了大夫们那里,又对大夫们说:“这两位要发动祸乱了!仗着得到国君的宠信而要打您几位的主意,说:‘国家的患难多,这是由贵宠造成的,全部去掉他们然后国君才能安定。’现在已经定下计划了,何不乘他们没有下手而抢在他们前头?等他们发动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大夫们听从了。
夏季,六月戊辰(二十三),陈乞(陈僖子)、鲍牧(鲍圉孙)和大夫们率领甲士进入公宫。
昭子(高昭子,高张)听到了,和惠子(国惠子,国夏)坐车到齐侯(齐安孺子)那里去。
在庄街作战,被打败。
国内的人们追赶他们,国夏逃亡到莒国,就和高张、晏圉、弦施(齐安孺子)一起逃亡前来鲁国(圉,晏婴之子。圉、施不书,非卿)。
——分割线——
八月,齐国的邴意兹(首见于前497年,高、国党)逃亡到鲁国来。
——分割线——
冬天,仲孙何忌领兵攻伐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