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齐国、卫国、郑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
夏季,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生病去世了。
这一年,祭仲立世子忽为国君。
【回顾:当初,祭地封人仲足受到郑庄公的宠信,庄公任命他做卿。郑庄公娶了邓曼,生了公子忽。宋国的雍氏把女儿嫁给郑庄公,名叫雍姞,生了郑厉公(公子突)】
雍氏宗族在宋国位高权重,并受到宋庄公(公子冯)的青睐。
所以,雍氏宗族的人就借宋庄公的名义诱骗祭仲(这次行动中,宋庄公不直接出面,他是幕后人物)。
雍氏宗族的人把祭仲抓起来,说:“如果不立公子突为国君,就没有你的命。”
雍氏宗族的人还抓了郑厉公(公子突)索取财货。
祭仲和宋国人(雍氏宗族的人)结盟,让郑厉公(公子突)回到郑国。
秋季,九月十三日,郑昭公(公子忽)逃亡到卫国。
九月二十五日,郑厉公(公子忽)立为国君。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轮到郑国臣服于宋国了~~
那我们且看看,郑寤生的两个儿子是怎么表现的吧。
——分割线——
【郑寤生的一生】
【前757年,寤生出世(难产,差点死了),出世后,母亲姜氏非常不喜欢他。】
【前754年,公子段出世(顺产),母亲姜氏很喜欢段。】
【前744年,郑武公病重,姜氏想改立段为国君,郑武公拒绝了。】
【前743年,郑武公去世,寤生成为郑伯。迫于母亲的压力(“懿旨”),把弟弟段封到京城。】
【前743年-前722年,寤生隐忍22年,任由太叔段坐大。】
【前722年,段袭击新郑,姜氏为内应。但是失败了,段被赶到了卫国的共邑(也许被杀死了)。然后,黄泉见母,获得老百姓的赞扬(老百姓从来都不会去关心“争权夺利,同室操戈,骨肉相残”——为什么不关心呢?老百姓会回答:“关我屁事~该吃吃,该喝喝~”,但是,老百姓关心的是社会基本准则——百善孝为先)。从此,寤生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前721年,卫国攻取郑国的延廪。冬季,郑国攻入卫国南郊。】
【前720年,与齐“盟于石门”以建立郑齐联盟。公子冯奔郑(送来了与宋国对弈的筹码)。周平王去世,郑兵入侵周地,取禾(给周桓王一个下马威)。】
【前719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联合宋国等5个诸侯国讨伐郑国。】
【前719年,虎牢关之战,击败卫国和南燕】
【前718年,入侵宋国的外城。】
【前717年,雒阳发生饥荒,郑寤生第一次朝见周桓王(也是第一个朝见周王的诸侯),碰壁(周桓王不礼遇)。主动请求与鲁国和好。】
【前716年,陈国被郑国打趴下了,被迫求和。宋到郑国求和。盟于宿】
【前715年,“瓦屋之盟”,宋国、卫国、郑国和盟(和盟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先把拳头收回来,再狠狠打出去~);公然违反周礼,与鲁国交还地皮(以祊换许),并且带着齐国去朝见(向周王示威)。】
【前714年,盟誓油墨未干,郑国假命伐宋。】
【前713年,齐国、鲁国、郑国联军攻入宋国,郑国把战利品郜、防两邑送给了鲁桓公(顺水人情)。这一年,宋国、卫国、蔡国进攻戴地,郑国在那里把他们一网打尽。】
【前712年,郑国、鲁国联军讨伐许国,攻下许国,开创了“一国两治”(攻打许国实质上是强盗行为,却能把这件事做到“合乎周礼,被人民赞颂”)。周郑易田(明显吃亏)。】
【前711年,以青璧玉换许田,在越地与鲁国结盟(实际就是贿赂鲁桓公,以巩固郑齐鲁联盟)】
【前710年,趁宋国“宋督之乱”,郑、齐、鲁、陈,四国会盟于稷,商讨平定宋乱,立公子冯为宋国国君(郑庄公有恩于公子冯,将来宋国可以成为郑国的帮手),郑庄公成了宋乱的最大赢家】
【前707年,寤生不去朝见周王了,周桓王率陈、蔡、虢、卫讨伐郑国,在繻葛发生战争。周王惨败。】
【前706年,北戎伐齐,齐使向郑国求救,郑国派遣世子忽将兵救齐。鲁国按照爵位排次序,世子忽怒了】
【前705年,讨伐盟邑、向邑,迫使周王把盟邑、向邑的人民迁到郏地】
【前702年,郑国以“鲁国排错了郑国的次序”为借口讨伐盟友鲁国,在郎地发生战争。】
【前701年,郑庄公去世。】
【观其一生,郑庄公的眼光不再是开疆扩土原始垦荒型的“酋长诸侯”,已经成为眼光远大、具有过人政治才能成熟政治家,正是这种政治胆识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在春秋列国纷争中小霸中原,成为春秋初期的赢家。】
【当然,人无完人,郑庄公英雄一世,却犯了两个重要的政治失误:1、一个重要失误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郑昭公和郑厉公(公子突)之争,使郑国形成两君并立的混乱局面,为害甚久。2、另一重要失误是重用高渠弥,这为郑国留下了严重后患。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时为太子的昭公反对,庄公不听,执意用高渠弥任大臣。等到郑昭公当上国君,高渠弥害怕郑昭公杀了自己,便趁昭公出城打猎的机会,射杀郑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亹)为君。郑国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