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孙(季平子,季孙意如)还在晋国,子服惠伯(子服椒)私下对中行穆子(荀吴)说:“鲁国事奉晋国,凭什么不如夷人的小国?鲁国,是兄弟,国土面积还很大,你们所规定的进贡物品都能具备。如果为了夷人而抛弃鲁国,让鲁国事奉齐国、楚国,对晋国有什么好处?亲近兄弟国家,赞助版图大的国家,奖赏能供给的国家,惩罚不供给的国家,这才是作为盟主的态度。您还是考虑一下!俗话说:‘一个臣子要有两个主人(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国。)。’我们难道没有大国可以去奉事了?”
穆子告诉韩宣子(韩起),而且说:“楚国灭亡陈、蔡,我们不能救援,反而为了夷人抓了亲人,这有什么用?”
于是就把季孙放回去。
惠伯说:“寡君不知道自己的罪过,会合诸侯而抓了他的元老。如果有罪,可以奉命而死(死晋命也)。如果说没有罪而加恩赦免他,诸侯没有听到,这是逃避命令,这怎么算是赦免呢?请求赐给恩惠在盟会上赦免(杜预注曰:欲得盟会见遣,不欲私去。)。”
韩宣子担心这件事,对叔向(羊舌肸)说:“您能让季孙回去吗?”
叔向回答说:“我办不到。鲋是能办得到的。”
于是就让叔鱼(羊舌鲋)去。
叔鱼进见季孙,说:“从前鲋得罪了晋国国君,自己到了鲁国(前552年,坐叔虎与栾氏党,并得罪),如果不是武子(季孙宿,季平子祖父)的恩赐,不能到今天。即使老骨头已经回到晋国,等于您再次给了我生命,岂敢不为您尽心尽力?让您回去而您不回去,鲋听官吏说,将要在西河修造一所房子把您安置在那里,那怎么办?”说着,流下泪来。
季孙害怕,就先回去了。
惠伯不走,等晋国人以礼相送(待见遣之礼)。
【以上这一段,《左传》是记载在昭公十三年(前529年)】
十四年春季,季孙意如从晋国回来(以舍族为尊晋罪己)
《春秋》这样记载,是尊重晋国而归罪于我国。尊重晋国而归罪于我国,这是合于礼的(礼,脩已而不责人)。
——分割线——
南蒯(费邑宰)将要叛变的时候,和费地人结盟。
司徒老祁、虑癸假装发病,派人请求南蒯说:“下臣愿意接受盟约,然而疾病发作。如果托您的福而不死,请等病稍稍好一点再和您结盟。”
南蒯答应了。
这两个人依靠百姓想要背叛南蒯,就要求集合百姓一起结盟(欲因合众以作乱)。
于是就劫持南蒯说:“下臣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指季氏),但是害怕您直到现在,服从您的命令三年了。您如果不考虑,费地的人由于不能对君主狠心,将要不再害怕您了。您在哪里不能满足愿望?请让我们把您送走吧(送使出奔)!”
南蒯请求等待五天(南蒯请期,冀有变)。
到时就逃亡到齐国。
侍奉齐景公喝酒,齐景公说“叛徒!”
南蒯回答说:“下臣是为了想要公室强大。”
子韩皙说:“家臣想要使公室强大,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言越职)。”
司徒老祁、虑癸前来收回费地,齐景公也派鲍文子(鲍国,鲍叔牙曾孙)来送还费地(南蒯虽叛,费人不从,未专属齐。二子逐蒯而复其旧,故经不书归费。齐使文子致邑,欲以假好,非事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