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季,周历正月,鲁襄公(11岁)去到晋国朝见(鲁襄公这已经是第三次到晋国朝见),同时听取晋国要求所献财币的数字(晋悼复脩霸业,故朝而禀其多少)。
——分割线——
五月甲辰(初七),季孙宿(季武子)和晋悼公、郑简公、齐国人(高厚)、宋国人(向戌)、卫国人(甯殖,甯惠子,宁殖,宁惠子)、邾国人(邾国大夫)在邢丘会见,由晋国提出朝聘的财礼数字,让诸侯的大夫听取命令(晋难重烦诸侯,故使大夫听命)。
鲁国季孙宿、齐国高厚、宋国向戌、卫国宁殖、邾国大夫参加会见。
郑简公在这次会上奉献战利品,所以亲自听取命令(献蔡捷也)。
《春秋》没有记载大夫的名字,为的是尊重晋侯(晋悼复文、襄之业,制朝聘之节,俭而有礼,德义可尊,故退诸侯大夫以崇之)。
鲁襄公自晋回国。
——分割线——
莒国人攻打鲁国东部边境,以划定鄫国土田的疆界(莒既灭鄫,鲁侵其西界,故伐鲁东鄙,以正其封疆)。
——分割线——
秋九月,举行盛大的雩祭,这是由于天旱。
当时鲁国军队扩编为三军,季氏势力强盛。
——分割线——
晋国的范宣子(士匄,中军佐)来鲁国访问,答谢鲁襄公在春天对晋国的朝见,同时通报晋国准备对郑国用兵。
鲁襄公设宴款待范宣子,晋国的范宣子在宴席上吟诵了《標有梅》这首诗。(《诗经-国风-召南》中,诗人用兴女色盛则有衰,众士求之,宜及其时。范宣子是在暗示鲁国及时出兵,好早点会合。)
鲁国的季武子(季孙宿,担任相礼)说:“谁敢不及时出兵呢?现在,贵国国君就像是草木,我们的国君对就好像是草木散发出来的气味。高高兴兴地接受命令,哪里会有时间上的早晚?”
季武子接着吟诵了《角弓》一诗。(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大家都是兄弟和亲戚,千万不要见外)
客人将要退出宴席时,鲁国的季武子又吟诵了《彤弓》一诗(这首诗的内容是“天子赏赐有功劳的诸侯”,意思是想让晋国的国君继任晋文公的霸业,再次建立功勋,而“受彤弓于王”,早点消弭战火)。
范宣子说:“城濮这一战(前632年),我们的先君晋文公在衡雍向周天子进献战果,在周襄王那里接受了红色的弓,作为子孙的宝藏。我士匄是先君官员的后代,岂敢不接受您的命令?”
君子认为范宣子懂得礼。
君子认为范宣子懂得礼仪(《彤弓》之义,义在晋君。故范匄受之,所谓“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