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晋景公派遣韩穿(新上军佐)来鲁国谈到关于汶阳土田的事,要把汶阳之田归还给齐国(公元前589年,取汶阳田)。
季文子(季孙行父)设酒给他饯行,和他私下交谈,说:“大国处理事务合理适宜,凭这个作为盟主,因此诸侯怀念德行而害怕讨伐,没有二心。说到汶阳的土田,那原是敝邑所有,后来对齐国用兵,晋国命令齐国把它还给敝邑(前589年,用师,鞍之战)。现在又有不同的命令,说‘归还给齐国’。信用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完成命令,这是小国所盼望而怀念的。信用不能得知,道义无所树立,四方的诸侯,谁能不涣散瓦解(言不复肃敬於晋)?《诗》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子毫无过失,男人却有过错。男人没有标准,他的行为前后不一)。’七年当中,忽而给予忽而夺走,前后不一还有比这更甚的吗?一个男人前后不一,尚且丧失配偶,何况是霸主?霸主应该用德,但却前后不一,他怎么能长久得到诸侯的拥护呢?《诗》说:‘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谋略缺乏远见,因此极力劝谏)。’行父害怕晋国不能深谋远虑而失去诸侯,因此敢于和您作私下的交谈。”
【前589年,晋国打败齐国,把齐国手中的汶阳之田交给了鲁国;这一年,晋国为了拉拢齐国,又要求鲁国把汶阳之田还给齐国;季文子(季孙行父)对晋国的韩穿说了一番大道理,不知有没有效果】
——分割线——
公孙婴齐去到莒国,这是自己去迎娶新娘(自为逆妇而书者,因聘而逆)
——分割线——
宋国华元来鲁国聘问,为宋共公聘共姬为夫人(穆姜之女,成公姊妹,为宋共公夫人。聘不应使卿,故传发其事而已)。
夏季,宋共公派公孙寿(荡意诸之父)前来代宋共公订婚,这是合于礼的(纳币应使卿)。
【前两年,鲁国听命晋国攻打不听话的宋国;如今宋国吃瘪后,主动来与鲁国搞好关系】
——分割线——
秋七月,天子(周简王)派召伯(召桓公)前来向鲁成公颁赐袭爵的命令。
【周卿士召桓公首次露面是在公元前603年,距此时20年,后来又有儿子召戴公(被杀)、孙子召襄公(公元前594年)】
——分割线——
冬十月癸卯(二十三),杞国的叔姬死了。
由于她从杞国被休了回到鲁国来(前586年),所以《春秋》加以记载(愍其见出来归,故书卒也。若更適大夫,则不复书卒)
——分割线——
晋国的士燮(上军佐)来鲁国聘问,声称要进攻郯国,因为郯国奉事吴国的缘故(七年郯与吴成)。
鲁成公送给他财礼,请求从缓进兵。
文子(士燮,谥文,又称范文子)不答应,说:“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失去信义难以自立。除规定的礼物外,不应该增加财币,公事私事不能两全其美(公私不两成。)。君王后于诸侯出兵,这样寡君就不能事奉君王了(欲与鲁绝。)。燮打算就这样向寡君回报。”
季孙(季孙行父)听了这话很害怕,派宣伯(叔孙侨如)率兵会合进攻郯国。
【晋国说什么,鲁国就得做什么】
——分割线——
年底,卫国人送女来鲁国给共姬做媵(陪嫁),这是合于礼的。
凡诸侯嫁女,同姓的国家送女做媵,异姓就不送(必以同姓者,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阴讼)。
【补充:一国之君嫁公女,他国送女做陪嫁,一般是两位,但共姬出嫁,有卫、晋、齐三国来媵。成十年《春秋》记载“齐人来媵”,《左传》未作解释,依此处之意,则是“非礼”,也可能是因为齐国是异姓。晋国送女到鲁国做媵在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