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鲁文公(鲁僖公和声姜的儿子)即位。
《春秋》按照当时的礼制,先君死,无论有没有下葬,嗣君到正月时改元即位,而去年仍为鲁僖公三十三年,既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年二君。
——分割线——
三月初一,发生日食。
《春秋》记载的是二月的最后一日(二月癸亥),这与当时历法不完善有关。
——分割线——
周襄王派内史(叔服)来鲁国参加鲁僖公的葬礼。
公孙敖(庆父的儿子,孟氏)听说内史(叔服)能给人看相,便引自己两个儿子来见。
(庆父是鲁桓公的庶子,前660年,因作乱被杀,其子公孙敖成为家族继承人)
公孙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谷(文伯谷,“文”是谥号)和难(惠叔难,“惠”是谥号)。
【公孙敖娶了莒国的一对姐妹花(戴己、声己),戴己生长子“谷”,声己生“难”】
叔服说:“(你死后),谷会奉祭祀供养您,难会安葬您。谷的下颔丰满,他的后代在鲁国必然昌大。”
(后来,谷的子孙世代为鲁卿,称“孟氏”,即“孟孙氏”——庆父的后代,三桓之一)
——分割线——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安葬僖公。
周襄王派遣毛伯卫来鲁国,给鲁文公“赐命”(周天子赐予爵位、命服等)
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叔氏,公孙兹之子,叔牙之孙)去成周答谢周天子。
【诸侯嗣位之时,天子锡命,《春秋》就这里记载了一次,《左传》在僖十一年(公元前649年)记载了一次锡晋惠公命】
——分割线——
秋季,晋襄公划分戚邑(卫国境内)的田地,公孙敖(庆父之子)就在戚与晋侯会面(去讨便宜)。
这也是鲁国大夫专会诸侯之始。
(此时的戚临近黄河,位于古黄河东岸,水陆交通便利,《春秋》自此年记载诸侯来卫会盟14次,半数是在戚举行的)
——分割线——
冬,公孙敖(庆父之子,孟氏)到齐国去,开始聘问,这是合于礼的。
《左传》点评:凡是国君即位,卿出国普遍聘问,继续重温过去的友好,团结外援,善待邻国,来保卫国家,这是合于忠、信、卑让的。忠,意味政治道德的纯正;信,意味政治道德的巩固;卑让,意味政治道德有基础。《春秋》此时仍书公孙敖,就是说庆父的后人还没有以“孟孙”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