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齐国和郑国在石门(齐国境内)会盟,这是为了重温在卢地(齐国境内)结盟的友好关系。(卢盟在《春秋》前,是齐国和郑国之间间早年的一次盟会)
据说,会盟的时候,齐侯想把女儿嫁给郑国的公子忽,但遗憾的是被公子忽(郑寤生的长子)拒绝了~别人问为什么,世子忽说:“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我的配偶(婚姻要门当户对)。《诗》说:‘求于自己,多受福德。’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国(岳父)算什么本事?”
【为什么拒绝呢?资料太少,只能推测了】
另外,两国把“齐郑会盟”这件事报告给了鲁国。
(春秋时候,“诸侯国之间要互相通报”,这是一种规矩;如果不通报,就算知道有那么一件事,史书上也不记载,这是为了避免记载时发生错误)
“周郑交恶(郑兵借粮)”之后,郑庄公马上开展外交布局,寻求外援,目的是和周王室对抗。
【郑国虽然处于中原的中心,但在周平王初年还是“斩之蓬篙黎藿而共处之”的荒凉之地,国土资源贫乏,“国小而逼”,农业勉强维持了郑国的基本经济。所以,郑国从东迁初期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按照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质誓》)的基本原则,允许商人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北接卫晋,东连鲁齐,西有宋许)进行自由贸易。】
【题外话:由于郑国支持商业,导致它的娱乐产业在当时异常发达的,思想也比其他诸侯国开发;后来孔夫子还嫌郑国的娱乐风格太萎靡了,说“郑声淫”,即郑国的音乐不合古代乐律,不够典雅,有违周礼,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孔子喜欢听古典音乐,不喜欢听流行歌曲。(这里的“淫”不是“婬荡”的意思,而是“不正经”的意思;)】
冬季某一天,郑伯在济水翻了车。
【大概是会盟的时候,遇上了“大风”天气,车被吹翻,发生了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