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鲁桓公和夫人姜氏(文姜)去齐国。
他们来到泺地,就遇见了齐侯(齐襄公)。
【齐襄公真是猴急啊~迫不及待地要见文姜】
于是,鲁桓公和齐襄公行了“会礼”。
既然会见了,齐襄公就想请鲁桓公和姜氏(文姜)去齐国做客(借口是:商量国家大事~)。
申繻劝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不可以互相轻慢,这就叫有礼。违反这一点必然坏事(女安夫之家,夫安妻之室,违此则为渎。今公将姜氏如齐,故知其当致祸乱)。”
鲁桓公没有听从(因为文姜想去齐国)。
然后,他们就到了齐国。
结果,齐襄公和文姜**。
鲁桓公发现后,责怪文姜。
文姜又羞又气,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我丈夫(鲁桓公)说:‘世子同不是我和他的儿子,而是我和齐侯的儿子。’”
【卧槽!!!】
齐襄公听了,很生气。
(后果可想而知!)
——分割线——
夏季,四月丙子(初十),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齐侯为公设享燕之礼)。
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鲁桓公死在车中(趁鲁桓公上车时,公子彭生拉断桓公的肋骨,把他杀了)。
鲁国闻之噩耗,派人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请严惩彭生,肃清流毒(除耻辱之恶也)。”
齐国人迫于压力,就杀死了彭生(不记录,是因为彭生不是卿,地位低)。
【也是惨,鲁桓公先是被齐襄公戴了绿帽,后是被谋杀;鲁国却不敢声讨,想息事宁人~】
【但是,我们把历史翻回去一看,就会发现“鲁桓公被杀”这个事件里存在着因果关系:当年鲁桓公让公子挥杀了自己的庶兄(鲁隐公),现在遭到了报应】
——分割线——
五月丁酉(初一),鲁桓公的灵柩自齐国运抵鲁国。
按惯例,这是告于祖庙了。
冬十二月己丑(二十七)下葬。
(过了九个月,才下葬,太慢了)
世子同继位(此年12岁),史称“鲁庄公”。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嫡长子“公子同”(鲁庄公),嫡次子“季友”,庶长子“庆父”,庶次子“叔牙”】
鲁桓公夫人姜氏(文姜)便和鲁庄公断绝了母子关系,留住在齐国,不敢回鲁国。
——分割线——
《王子克之乱》
【王子克,字“子仪”,周庄王的弟弟;周桓王的小儿子。以前,王子克受到周桓王的宠爱,周桓王死前把他嘱托给周公黑肩。辛伯曾经劝谏过周公:“妾媵并同于王后,庶子相等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互争权力,大城和国都一样(并后,妾如后。匹嫡,庶如嫡。两政,臣擅命。耦国,都如国。也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政治中心),这都是祸乱的根本。”周公黑肩不听。】
如今,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庄王,而立王子克。
辛伯知道了周公黑肩的阴谋,就提前向周庄王报告。
于是,周庄王在辛伯的帮助下,杀了周公黑肩。
王子克只好逃亡到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