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难得下起了雨,像南方那般的绵绵细雨。缓慢,时断时续的持续好多天。我本来是如期待南方下雨般的心情,但现在已不是那么的躁动。有点担心,可能是已经习惯了北方的青天白日,还有一些不确定的事可能发生,晴,那会便利很多。
这时,雨大了起来。被雨水积成的浅滩,雨滴落下打在浅滩面上,从不间断的、大的小的圆形波纹,似有雨的诗意,盯着盯着便看了好久。当眼睛再聚焦到那些波纹上,摇摇头,自嘲的哈哈一笑后又寻着雨滴的落点去了。从斜坡高处薄薄的一片汇流的雨水,等雨越来越大时,也会有洪流一般的错觉。走在雨中,雨打在伞上“噗、噗、噗”的声,让我想起龙猫在等公车的那一段,莫名的兴奋。
昨晚便发现即使是北方下雨的夜晚也很冷,真切的感受到一丝丝寒意的侵入,膝盖总是对它抱以包容,也像身体的预警。我找了些衣物、被单之类的盖住膝盖,那预警便消失不见,即使寒意本就没有停止侵入。感觉上没有,但实际上是有的。比如有一些话总是要说的,即使都觉得难为情、做作、虚情假意、没意义。说与不说总会有那么些区别。
烦心事依旧会使我烦恼,只是不是现在。随着雨一直的下,回忆了太多太多转瞬即逝的往事,也不觉得有那么的烦杂。这几年的每次下雨使我对雨有了特别的感觉,很期盼,却也怕它一直下,或是一会儿便停了,这样患得患失的感觉。被雨打湿的树叶,颜色好像深了些,而那些新叶就更显眼了些,是我善感了吧。回想起我看到的一个成语,原来我曾写的:认为别人说的很好、我想表达的意思这句话表达得很清晰等的都可以简洁为“深以为然”。模糊记得林语堂先生写过:写得多后便会找些精炼的词去代替那些冗长的、显得啰嗦的话。
经几日的工作,似拿捏到社会与学校的本质,这样样本来就显得很幼稚。七堇年写:我们都嘲笑过自己年少的善感,并且许诺在今后日渐成熟的写作与生活中,不再表白,不再倾诉,不再发泄,不再回忆,不再自传……要学会举若轻重地,活下去--用智慧,用意志,用已经失望的希望,或者注定冷却的激情。
总之青春就是如此,不是你上了大学就是大学上了你。人一旦长大起来,就总是急于主宰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大都受制于人,一旦告别,就渴望自由,但若不懂,便总会落得放肆。以为青春的时光尚且富裕所以挥霍无度。我深以为然。
到何时我们都不可能张弛有度,即使有一时做到过,也会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刻意的把持过,因为在显得不必要的时候。
我也想过是否应该写成一种世人皆知的积极,但悲伤、无感是我生命的主旋律。不想做一个伪善者,经过重重伪装的人。只是表达了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只有阳光才是被证实的惯常态度,无感更多的是在向往对所有事物都能漠不关心,一点点人世便痛苦不已,蓝色调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