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自古开国之君,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无不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然而后继之君,多骄奢,享富贵,不能居安思危,以致祸患积酿,无力回天者,比比皆是。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改年泰昌元年,庙号光宗。
且说神宗在位时,专宠郑氏郑贵妃。郑氏非但貌美,且聪明机警,又略懂诗文,时常与神宗嬉戏打闹,在这重重制度包裹的深宫内院,神宗更是视其为知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以至神宗驾崩之时,又留遗命,要册封郑氏为皇后,并在其死后与他合葬。
光宗乃是宫女王氏所生,出生卑贱,神宗甚是不爱,郑氏便时时从中挑唆,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神宗曾几度预废长立幼,后因群臣上述阻止,又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神宗才勉强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封郑氏之子为福王,封地洛阳。
然而福王侍宠,迟迟不去赴封地,反而明目张胆地出入皇宫内室达十年之久,直到慈圣皇太后临终之际,她以潞王就藩于卫辉为由,责令郑氏督促福王就藩。
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郑氏又挑选二十余紫色绝佳的宫女一齐往乾清宫侍寝,又指使亲信太监崔文升,借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便,暗下催情之药,光宗服之,不能自已,日夜与宫女欢娱达旦,日不间隙。
半月后,光宗龙体不振,又五脏燥热,急欲行事,却四肢乏力,力不从心,性情大燥。崔文升连夜密告郑氏,郑氏又以热毒积滞为由,指使其向光宗进“通利药”,光宗服后,一夜连泄三四十次,体弱衰竭,卧床不起。
内阁诸臣探视之后,廷臣闻听崔文升为皇帝进药,当即上书抨击。其中,给事中杨涟最为激愤,上书言道:“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并言其“故为之,非误也。”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光宗病卧乾清宫,自知天命不久,传召内阁首辅方从哲、英国公张维贤等十三人进宫。光宗唤出皇长子,与众大臣吩咐道:“朕自知天命将近,皇长子虽已成年,仍需诸位小心辅佐。”众臣闻言,诚惶诚恐,叩首领旨。尔后又依杨涟所奏,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宫,等众臣告退,天子困意十足,令皇长子退去后,卧榻而眠。
却说光宗刚一闭上眼,便恍恍惚惚地来到了一处云雾之地,四处白茫茫一片,看不见前后,分不清东西,正惊慌寻道之时,忽见一道人手持浮尘,从云雾中走了出来见到光宗忙拱手作揖,笑道:“陛下,来也!来也!”
光宗见他足不落地,衣不沾尘,皓首之上略有彩光,连忙上前答礼:“请问仙人,此处是何地?朕是生是死?”
那道人忙笑道:“吾乃此间主人是也,受故人所托,特引领陛下前往清虚天。”
光宗一时不解,那道人只管拉了他的衣袖,往云雾深处游去,忽见前面有一天宫,宫门匾额上书“清虚天宫”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道传四海,曰仁曰义曰忠孝;德被万方,寿囯寿世寿黎民。
光宗观了,心中暗暗思付:“此处言道仁义忠孝,甚是恰当;而这下联更是朕日夜所求,今在此处相遇,莫不是终日所祈要如愿以偿?”光宗只顾遐想,更为自己日渐衰弱的龙体担忧,却被那道人拉着进了宫门。
宫殿内光线昏暗,一时看不清四周,唯见大殿正**奉着三位大仙,中间供奉的是道德天尊,左边供奉的是鸿钧老祖,右侧供奉的是黄石先师,三尊神像,栩栩如生,庄严慈祥。
光宗识得道德天尊,连忙下跪祈求道:“朕以天子之名,拜于老祖,祈求老祖恩赐灵丹妙药,以求安康长生,不胜感激。”
话音未落,只听得耳边那道人言道:“陛下何不顺便为万民祈福?祈请老祖护佑四方,使陛下江山永固。”光宗恍然,遂道:“朕已废除矿税、犒赏了边防将士、也赦免了一干无罪之人,补了官缺,万民安福,岂敢惊扰老祖,只是朕之龙体日渐欠安,乞请老祖垂赐,恩泽天子。”
那道人笑道:“也罢,也罢。陛下之请,也在合理之中,我曾闻鸿胪寺有人曾祈求老祖赐丹,想必多有剩余,陛下自取便是。”
光宗大喜,连忙跪谢,起身后又听那道人言道:“陛下,难得光临清虚天,请随我参观后堂。”光宗心中畅快,道:“甚好!甚好!”
那道人领了光宗,从神像西侧的暗门来到了宫殿后堂,只见后堂内有两个年纪相仿的童子各自玩耍,光宗进来后,他们竟视而不见。其中一个童子手中摆弄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木头,甚是专心,一心做他的木工活。另一个童子则满面愁云,手中攥着一本古书,不停地来回踱步,面色甚是憔悴!
除此二童子之外,别无他物,那道人又对光宗言道:“陛下,这两个童子手中掌控着大明江山未来之运势,陛下可有话要对他们讲?”光宗只记得快去鸿胪寺取灵丹,此时见后堂一无所有,心下更是着急,听那道人的问话,只管回道:“无话,无话。”
话音刚落,忽见殿内刮起一阵恶风,卷走了那两个童子,又吹得光宗衣袍乱舞,连连后退,眼中流泪,慌忙抬手以衣袖拭泪,不料后脚跟绊在门槛上,一仰面,坠入了云雾之中,整个身子晃晃悠悠地飘了下去,惊得他大声呼救:“救驾!救驾!”
且说光宗身边有一位选侍,唤作李康妃,人称西李,乃是皇长子(熹宗)的养母,深得光宗宠爱,同住于乾清宫。西李身边有一个贴身的太监,姓李名进忠,河北沧州人,原名魏四,自幼家境贫穷,目不识丁,喜好赌博,迷恋酒色,却懂得骑马射箭,混迹于大街小巷,时常与一群恶霸流氓赌博。他原本已有家室,娶妻冯氏,并育有一女,却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了妻女,遂悔恨难当,苦思出路,因与宫中太监孙暹熟识,自阉入宫,通过巴结孙暹,进入了甲字库。甲字库隶属户部,专掌贮存布匹、颜料的管库,此剑他一直老老实实地干了十年,处处与人示好,逢人便笑,手脚又勤快,任劳任怨。但是他心中一直觉此处远离权贵,难有出路,私下里特意打听了宫中皇子皇孙的关系,前后思量之后,又请求负责王才人(熹宗的生母)的典膳,孙暹也从旁听得他的一些事宜,以为他老实本分,便从中安排如了他的愿,从此出入后宫。
往后,他又结识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下属魏朝,当即与他拜了把子,称兄道弟。那魏朝耿直,只当李进忠真心与他交好,又觉得他们同病相连,多次向王安推荐和赞赏,王安也因此善待他。魏朝在宫中有一个相好,唤作客氏,乃是熹宗的乳母,客氏私下一直服侍魏朝,在宫中,太监与宫女交好,称作对食。客氏幼时便与李进忠相识,如今在宫内重逢,两人不胜欢喜,很快便冷落魏朝,又与李进忠结为对食,随后两人又结为菜户,唱随往还,形如夫妻。
王才人不幸去世后,因客氏之故,李进忠又贴身侍奉西李,这些都是旧话,不再赘述。只说李进忠听到光宗呼喊,便向西李进言道:“生意人常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选侍何不向陛下直接讨要册封皇后,陛下舍不得选侍,自会许诺,大臣们又不愿,两者相持,择其中,贵妃之名可定矣。”
西李闻言,觉得有理,来到龙床前,呼叫一声:“陛下。”
光宗看到西李,方知是大梦,虚惊一场,只是将梦中之事忘去了多半,唯记得鸿胪寺有灵丹,便立即着人传内阁大臣入宫。西李见光宗无恙,心中稍安,便在耳边撒娇道:“陛下答应过臣妾,要封臣妾为皇后,可是为何迟迟不见册封?”光宗为难道:“礼部侍郎孙如游曾上奏,太后、元妃等人的谥号未尊上,朕以为所言甚是,皇后之名难矣,待事毕后,我定封你为皇贵妃。”西李闻言,只能作罢,只待早日尊上太后等人的谥号,心中更对那李进忠赏识有加。
翌日一早,首辅方存哲率内阁大臣奉旨入宫探视,光宗询问了自己陵墓的营建进展,等大小事宜安排妥当后,又问道:“朕闻鸿胪寺有灵药,可有进献?”方从哲忙回道:“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敬献,臣等未敢轻信。”光宗大喜道:“早有神仙托梦与朕,鸿胪寺有灵药,可保朕长生,都是尔等误事,快传李可灼入宫献药。”
随身太监立刻传旨,带领李可灼带灵丹进宫,献上一枚赤红色药丸,光宗急忙吞服了。须臾之后,顿觉身轻气爽,精气十足,竟能翻身坐于龙床之上,众臣观之大喜,山呼万岁,光宗也是心中大喜,连声赞道:“李可灼,忠臣!忠臣!”
诸臣告退后,光宗又着内侍传话御膳房:“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一时宫中欢庆,皆呼天命永固,然傍晚时分,光宗又觉浑身不适,难以起卧,又着内侍传旨,催李可灼再进一枚灵丹。
李可灼深知灵丹之祸根,不敢再献,又不敢抗旨,慌忙之余,只得到朝房中请首辅方存哲做主。方存哲闻言,又急派人请来太医院的太医商议,太医们仔细查验灵丹的药性,发觉乃是由少女经血、乌梅、朱砂等,配以露水烧炼而成,实属****的一种。然而,事关皇帝颜面,更连及内阁所有大臣,太医们不敢明言,只得极力阻拦。
待到乾清宫觐见时,光宗力排众议,遣出太医,坚持再服一枚灵丹,李可灼无奈,只得献上,光宗服后,感觉安然舒坦,并无不良,遂让内阁拟旨,大赏李可灼,随后又感精神抖擞,体内燥热,当即又唤众宫女前来侍寝,不再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