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与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拜陈半丁为师,学习篆刻,并请陈半丁治“重瞳乡人”印,陈半丁随口问其何为“重瞳乡人”?张伯驹讲述了“重瞳”的出典,陈半丁笑而应之。不意,“重瞳乡人”之印伴随了张伯驹的一生,尤为珍爱。张伯驹云,“此印余不轻用,只于题画作书时偶用”。
张伯驹是怎样讲述“重瞳”的出典的?他只对陈半丁说曾为家乡项城撰写了一副对联:“地属魏吴分两翼,乡间舜羽号重瞳”。这里不说上联了,只说说下联的出处。
颛顼生子穷蝉,穷蝉未能得封,以后几代都是平民。穷蝉生子敬康,敬康生子句望,句望生子桥牛,桥牛生子瞽叟。瞽叟就是瞎眼老头,连个名字都没有。瞽叟被赐姓妫,原配妻子握登生子重华。重华是颛顼七世孙,黄帝的九世孙。
重华的家境甚为寒微,处于平民地位,母亲很早去世。父亲续娶,继母生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而重华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家里人要害他的时候就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处理好家庭关系。重华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以孝行而闻名,二十岁名气就很大了。
重华家境清贫,不得不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曾在历山(济南千佛山)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东荷泽东北)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到了哪里,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他。所居之地一年成聚(村落),二年成邑(城池),三年成都(四县为都),规模相当可观。
尧得知重华的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重华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为他修筑了仓房,还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来观察他的德性。重华成婚后让两位妻子回妫汭(河名,今山西)家中,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帝尧很满意,又让九个儿子跟随重华,向他学习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帝尧派重华负责协调民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人伦关系,取得成绩,连帝尧的九个儿子也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淳厚谨敬。
重华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眼热,他们又想杀掉重华,霸占这些财物。瞽叟有意让重华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重华灵机一动,把娥皇、女英为他准备遮日的两个大竹笠挟在左右肋下,象鸟翅张开冒险跳下,才得以脱险。瞽叟又让重华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重华活埋在里面。重华在井口一侧用娥皇、女英为他准备的短斧凿了一个洞穴藏在里边,然后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象以为阴谋得逞,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住进了重华的房子,弹奏重华的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只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重华回家去见父母,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念你心里正在郁闷呢!重华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如此过了十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炎帝后裔)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重华,说,重华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悌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于是帝尧让重华参预政事,派重华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重华都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帝尧又派重华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部族酋长和使者,重华态度严谨和睦,处事得当,使者都很敬仰中朝。尧派重华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重华都没有迷路。重华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重华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指帝鸿氏不肖子浑敦、少皞氏不肖子穷奇,颛顼氏不肖子梼杌、缙云氏不肖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重华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消除了隐患。
经过多方考验,重华终于得到尧的认可,认为重华具有很强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有人举荐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帝位,尧知道丹朱不行,如果将权力传给重华,天下人会受益,却不利于丹朱;如果将权力传给丹朱,就会使丹朱得益,而不利于天下人。他说:我总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对一个人有好处!决意要传位于重华,于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帝尧召见重华,说:“你谋划事情详尽周到,言论意见都获得了实效,试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重华推辞道:“我的德行不够,总觉得还不能稳妥地担当大任。”但尧决意要将帝位传给重华,重华不得不接受了尧的禅让,登上共主之位。
重华因生于姚墟(今濮阳范县濮城),所以也姓姚。早先被封于有虞,所以号称有虞氏。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虞舜,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后迁都于陈。舜、虞舜是他的帝号,舜义为蔓草,因为他是黄帝九世孙颛顼七世孙,几辈都是平民,现在继承了先人遗志,就像蔓草一样把他和黄帝、颛顼帝连接起来了。
尧禅位于舜,舜却只摄行天子之政,有天子之权,不用天子之号。执政以后,重新修订历法,举行祭祀上帝、天地四时、山川群神的大典;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吉日召见他们,举行隆重的赏赐典礼,重新颁发信圭;到各地考察民情,并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以示警戒;用流放代替肉刑,以示宽大;设鞭刑、扑刑、赎刑,对不肯悔改的罪犯严加惩治;流放共工于幽州,流放欢兜于崇山,驱逐三苗于三危,流放治水无功的鲧于羽山,后杀掉。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舜摄政二十八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即陈地)。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尧死后,帝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明确帝尧时已举用的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贤者的职责: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整顿,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帝舜之所以名重华,就是因为他重瞳,每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从O形变成∞形。
中国史书上记载真正有重瞳的只有四人:黄帝时造字圣人仓颉、禅让的圣人虞舜、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帝舜曾都陈,陈与项(城)地近,项(城)一直属陈;项羽也是项(城)人。四个重瞳人中项(城)占了两个,并且在历史上名声极大,甚至被誉为圣人,所以项(城)地有“重瞳之乡”之美誉。张伯驹是项城人,所以自称“重瞳乡人”,引以为自豪。
项羽虽为楚人,却也是颛顼之后裔。事情是这样的,颛顼有子名称,称有子名卷章,卷章生二子,一名重黎,一名吴回。吴回有子名陆终,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有子名附沮,附沮有子****熊。穴熊后裔鬻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文王师。鬻熊有子名丽,丽有子名狂。狂有子名绎,绎以曾祖名为氏,称熊氏,即熊绎。成王时,熊绎被封在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子爵,赐芈姓。所以楚国为芈姓熊氏。
楚国除了王室熊氏以外,子孙另分支十三氏,其中一支为斗氏。斗氏来源是这样的:周平王姬宜臼七年(前764年),楚国国君熊仪逝世,子熊坎(楚霄敖)尊其为“若敖”,敖,为谥号,自此楚国君主始有谥号,并诞生了若敖氏一族。若敖熊仪生子伯比,字子文,封于斗邑(今湖北郧西),以邑取姓,称斗氏,史称斗伯比,从此楚国开始有若敖斗氏一族。
斗氏一族曾历代担任楚国令尹(相国)一职,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斗氏一族分衍出十二氏。其中有个项氏,为令尹斗伯比后裔斗克黄之后裔。
鲁僖公十七年(前643)鲁灭项国,鞭长莫及。二十年后,项地被楚国吞并。前298年,楚顷襄王即位,秦昭王派遣大将白起攻打楚国,一举夺下巫、黔中两地,前278年秦军攻下楚都城郢,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以项为别都。楚王封公子(芈)燕于项地,芈燕以封地为姓氏,称项氏。芈燕即项燕,就是令尹斗伯比后裔斗克黄之后裔。项地得名在先,项氏得姓在后,两者不可颠倒。
前225年,秦王嬴政命青年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大将项燕杀得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王嬴政又名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王翦采用了坚守不出的战术,导致项燕防备松懈。之后王翦偷袭项燕军,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项燕兵败,留下遗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自刎而死。
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假借项燕的名义,兴复楚国,天下响应。项燕的儿子项梁、孙子项羽扶立楚怀王之孙熊心恢复楚国,仍称楚怀王,在江南竖起了复国大旗。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率领楚军摧毁了秦军主力,斩杀秦大将王离。王离是王翦的孙子。项燕的覆国亡家之恨,项羽以分毫不爽的方式进行了报应。项燕在九泉之下,也足以瞑目了。
楚国灭亡,项地归秦,项燕后人避难迁至下相(今江苏宿迁),司马迁记他为下相人,流传至今。项羽就是项(城)人,宣德三年前项城县治就叫项羽城,项氏根源在项城。
明白张伯驹为何自称“重瞳乡人”了吧?重瞳之乡,就是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