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200000003

第3章 2.千年古县话项城

提起项城,人们立刻想到的就是“莲花”牌味精,或者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或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袁项城——袁世凯。比起豫东其他县市来说,人们似乎很难把这个小市和千年古县联系起来。

事实上,项城,就其历史而言,堪称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项城这个地名,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的项子国。

西周时,武王伐纣成功,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为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武王大举分封诸侯国,作为屏障。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旦辅政。成王的叔叔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服,勾结纣王之子武庚禄父造反。周公旦是个大贤人,岂容刚刚建立的姬姓江山社稷被颠覆?果断带领大军平叛。胜利后,周公旦建议成王再次大封诸侯。两次大分封共分封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爵分五等,即《礼记》所记载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这些诸侯国中,其中有一个“项子国”,第一任国君是姬季毂。

另据《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所说“项封於汝阴”(颍河古称汝水或北汝河),项子国分封时间在武王灭商后,即公元前1041年。这毕竟是小说家之言,不能作为正史来看待,但也不可否认,许仲琳这样写决不是空穴来风,最多也不过把项子国分封时间提前了几年。

可不要轻看这个四等小国,其来头却大得很。据说文王百子,季毂是周武王的异母弟,成王的亲叔叔,武王伐纣时担任虎贲中郎一职,在牧野之战中立下大功。虎贲是武王极为精锐的部队,能在这样一支部队任职,说明季毂的军事素养很高。再者,姬姓诸侯国较高者为侯爵,却寥寥无几,数量稍多一点的为伯爵,大多数为子爵,星罗棋布拱卫着周王室。项国虽为四等子爵,国土方圆百十里,但在诸侯国里并不显得寒掺。

项子国,国在颍水之滨,今谷河与之交汇之处,占据今项城市东半部与沈丘县西半部。国名为何曰“项”?《说文解字》云:“项,形声字,从页从工,工亦声”。“页”指人头,“工”指“工程”、“工地”、“工作”、“劳工”。“工”与“页”合起来表示“推独轮车的人把车绳套在脖后”,本义为参与土木工程劳作者的脖子后部,即脖子上的工作部分——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项子国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南控长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就像人的脖颈、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可以为周王室抵挡东南沿海的蛮夷小国之侵犯,周王朝对其重视可见一斑。此即项子国得名原因。

据传,季毂传次子衍,衍传长子悠乙,悠乙传次子穷曜,穷曜传长子叔泄,叔泄传长子骈贞,骈贞传长子仁己,仁己传次子惠夫,惠夫传长子延革,延革传长子曲蜗,这十代国君皆以爵称项子。大概至曲蜗时,周王朝已进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齐桓公称霸诸侯。桓公晚年,已近强弩之末之势,南方楚国开始觊觎中原,不断北进,先后灭掉江淮之间的诸侯小国。为防止楚国北上,鲁僖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鲁、齐两国皆驻扎项子国境内。会盟结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各归本国,而鲁国趁这个机会灭掉了项子国,曲蜗及部分国人被俘往鲁国。从此项子国国名被取消,仅存项地名而已。《左传》记载为鲁僖公十七年即公元前643年。

鲁国虽然灭掉项子国,入鲁国版土,但项距鲁远在千里,鲁不能统治项地,可谓是鞭长莫及。20年后,楚国又北上,占据了项地。不过,楚国怕坏了自己的名声,暂时没有和鲁国交恶,没有按照惯例在这里设县。灭国后的项子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此为项姓的起源。项城,其名也源于项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五霸争强,七国争雄。

楚襄王时期,楚灭陈,国都由郢迁到了陈,以陈为国都,项为别都,时间在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8年)。后来楚将项地封给芈燕(未称国),因此芈燕改称项燕。又一支项姓。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制,改陈国故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此时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之名。

一直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天下,在这一带一下子设立了两个县:项县(治所位于今沈丘县槐店镇西南)和南顿县(治所在今项城市南顿),都隶属于陈郡。东汉时期,项县属汝南郡。(《后汉书·地理志》)三国时期,项县隶属于曹魏统辖范围内的陈国。

西晋时期,项县名称没有改变,先属陈国,后改属梁国。(《晋书·地理志》)

南朝刘宋时期,为安置因战乱南迁的北方居民,实行侨置,于项县豪强中设项城令,即项城县令,项城一名首度出现。不过,这个项城令治下只有民而无土,徒有虚名,是为了安慰民心而特设的,算不得真正的行政区划。(《宋书》)南朝齐时侨置北陈郡,领阳夏、西华、苌平、项等县,与刘宋侨置大体相同。(《南齐书》)当时的项城县隶属豫州陈郡,属北朝管辖,东魏、北魏、北齐、西魏、北周根本不认南朝宋、齐的设置,仍称项县。东魏也在陈郡境内侨置了一个北扬州(北齐改为信州)北丹阳郡,治项县城,还在项县境内侨置了一个秣陵县。(《魏书·卷一百六中·志第六》)于是,项城境内始有秣陵这一名称。

隋朝统一中国后,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始增一“城”字,确定为项城县,至此,项城县的名称就固定下来了,再无变动。开皇十六年分置沈州,炀帝大业初州废,又置项城郡。(《隋书·志第二十五》)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于项城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废沈州,以县属陈州。(《旧唐书·志第三十八》)贞观元年州废,省颍东入项城,以溵水(即商水)来属。《新唐书·志第二十八》

五代时期,项城县隶属陈州。宋代,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宋神宗熙宁六年,南顿省为镇,入商水、项城二县。哲宗元祐元年复。(《宋史·第三十八》)金代,南顿县境内有殄寇镇(《金史·卷二十五》),即今秣陵镇。

元世祖至元二年(1342),省南顿、项城入商水(时间很短),后复置,隶属于陈州。(《元史·志第十一》)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治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省南顿入项城,项城县治所迁殄寇镇,隶属开封府陈州。此前,项县、项城县县治一直在今沈丘县槐店西南郊。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建国号大顺,下令将项城县改为项州。清初复名,隶属河南省陈州府。民国时期依旧。

1953年,因交通不便,项城县治迁往水寨镇。此前,项城县治在秣陵镇共525年。

1993年12月,项城撤县设市,称项城市,市政府驻水寨。

关于南顿,需要交代一笔,就在分封项子国的同时,周王朝分封的还有一个顿子国。顿子国初在在今商水县城东南11公里处的平店乡李岗村,今项城南顿地界为其地域的一部分。春秋时期,顿国依附于陈国(今淮阳)。楚国北上的时候,顿惧楚背陈而转向楚,时间约在前637年以前。陈怒,大兵压境,顿子失国,奔楚求援并避难。前637年秋,楚王派兵攻陈。陈败,从顿子国收兵。《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率兵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新筑的顿国后来又称南顿子国。这个都邑就是今项城市南顿故城。

顿子国复国后,又不甘心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496年,顿子国君准备投降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同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国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子国。顿子国灭亡后,顿子国的贵族为了纪念国家,开始以国名为姓,顿姓由此而生。

秦代于顿子国故地置南顿郡。西汉废郡,置南顿县,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区西南顿镇。后汉沿之。(《后汉书·地理志》)西晋惠帝于此再设南顿郡(时间当在290——306年),下辖南顿县。(《晋书·地理志》)北齐郡废,改县名为和城。(《北齐书·地理志》)隋代复设南顿县,曾与和城县并存。(《隋书·志第二十五》)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南顿省入项城。武周证圣元年(695),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旧唐书·志第三十八》)

五代时期,南顿县隶属陈州。北宋和金代时期,南顿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其中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南顿省为镇,入商水、项城二县。哲宗元祐元年(1086)复。(《宋史·第三十八》)金代南顿县境内有殄寇镇。(《金史·卷二十五》)

元世祖至元二年,省南顿入商水,后复置。(《元史·志第十一》)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治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省南顿入项城,项城县治所迁殄寇镇。(《明史》)秣陵地名也随之迁往殄寇镇。此后再无南顿郡、县名称。

综上所述,项城在历史上的各段时间统计如下:

自西周初项子国得以分封,至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鲁灭项,存在约400年。

自鲁灭项,至西汉高祖置项县,项地无行政区划共437年。

自西汉高祖置项县,至隋开皇二年增一“城”字,项县名称共用788年。

自隋开皇二年改称项城县,至1993年撤县设市,项城县名称1411年。

自1993年项城撤县设市,项城市名称已用21年(截止于2005年)。

另:槐店作为项县、项城县治共存在1635年;今秣陵镇作为项城县治存在525年;水寨镇作为项城县、项城市政府所在地至今已有61年。

不算项子国和只有项地名而无行政区划两段时间837年,项县、项城县、项城市一脉相承的三个名称合计共有2220年。

结论:项城,不仅是千年古县,而且是双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且无中断。

同类推荐
  • 征旗

    征旗

    不知名的大陆。战乱四起,大争之世,各地连年征战,百姓疾苦,诸侯割据。唯大雄主者,方能一统天下。
  • 明朝大忽悠

    明朝大忽悠

    诸位看官,请看此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忠厚善良皆不沾边……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明朝从此不再只有苦力、悲催、特务和起义,因为有了个奇葩王孝棠,他英俊潇洒机敏过人,天赋异禀(穿越福利)勇往无前,他的人生格言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孝棠,大名府魏县人也,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也。吃出一个中原从此无饥民,喝出一个中华第一美酒林嫖出一个八大名妓赛天仙,赌出一个前程似锦如扶云坑出一个四夷臣服万国朝,蒙出一个皇权却被相权挠拐带多少妖娆美女把郎念,骗了多少江山留中华子孙。
  • 玉龙殇

    玉龙殇

    一次红山文化的展会中,博物馆的保安凌志因为展会中最重要的文物红山玉龙回到了红山文化最为衰微的时期,此时也正是商末周初的大变革时代,且看主角如何在红山、商、周及天下诸侯之间徜徉!本书将会借用《封神演义》中一些情节和人物,为您呈现一个没有法术法宝的现实版的商末周初的“封神”时代!当然也会夹杂一些暧昧和离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书有一定的存稿,我意图冲榜,跪求收藏,跪求推荐,跪求点击!!感谢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大明特区

    大明特区

    在腐朽的清朝建国前夜,为了随之不久就要悲惨出现的中华最屈辱的近代那一百年最黑暗的时光,一个穿越到了崇祯二年的大汉子孙——天朝特别战略预备近卫师中尉文刀,在大明即将灭亡的最后16年中,为整个中华民族率先建立一个特区,可否?可以,则反转世界,殖民海外,一超独霸。不可以,那就在每个中国人都要甩着一根大辫子满世界丢丑的那一刻,纵身一跃吧——如果是东海,那就为diaoyu岛溅起一朵浪花,如果是南海,那就为最远的曾母暗沙化作那日夜啼鸣的一海鸥……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从僵尸开始的世界之旅

    从僵尸开始的世界之旅

    穿越到僵尸世界方清儿淡定了。遇到九叔,卧槽,僵尸片世界啊。学道术斩妖除魔。僵尸王、红衣鬼王、妖怪魔头……为什么全是妹子啊。说起来——现在谁来帮帮我。方清儿看着眼前一个个逼近的妖魔鬼怪表示,……谁来拯救我的贞操啊。“内有变身情节,欢迎对文中各种细节处理批评,但请不要随意使用侮辱人的话语,违者权限之。”
  • 暖爱萌恋

    暖爱萌恋

    青春路上,时光让每个人成长。无论有多少伤痛,多少悲欢,最后都迎刃而解不管你有多么彷徨,也需要坦然面对。
  • 教科书般的拯救世界

    教科书般的拯救世界

    【世界可以恢弘,也可以渺小。】拯救世界,这是个需要中二的使命。入行这么久,岑涵涵怎么说也从菜鸡变成了大师。没有什么事不是一个救世主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太好了。“早不想干了,凭什么只有我一个员工?”-------------------算是变身,大体轻松,也会有跌宕和感概。本书群:563640668,欢迎各位想要拯救世界的骚年骚女加入。新书群里可以知道~
  • 闺蜜是只九尾狐

    闺蜜是只九尾狐

    相传,九尾狐的尾巴是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最终裂变成九尾!当狐狸拥有了九条尾巴就会变成不死之身,拥有绝世容姿,盖世之智,乃万妖之主!
  • 九天星诀

    九天星诀

    少年邹羽,因一次偶遇碰上众神为一神兵而争夺,误杀了我们的主人公——邹羽,又因为那强烈的能量冲击而误入与他同名同姓的邹羽,他又如何走上巅峰之路呢?
  • 永生细胞

    永生细胞

    一个有成的医学博士,找寻着旷世之谜“永生细胞”,还有穿插在其中的二次元空间,另有完美爱情的追寻。
  • 万界次元

    万界次元

    不得不说,我开的坑太多了,而且还没人看(⊙o⊙),嘛!慢慢来吧。某妹控:“……话说啊,你咋……”某妹:“没啥,无聊来幻世里宰个人”某妹控:“你宰的谁你知道吗?”某妹:“啧,一只辣鸡而已”某妹控:“辣鸡?我靠,你TMD开着小号出来溜个毛啊!而且看见我就宰。。。。”某妹:“不服来战!”某妹控:“啧,我……”老祖宗:“你要是敢碰她一根手指,你丫就别和你妹再见了…”某妹控:“妹啊,把我那传奇装备还给我呗”某妹:“不还”某妹控:“你。。。”某妹:“不服来战”老祖宗:“你要是敢碰她一根手指,你丫就别和你妹再见了…”某妹控“………………”
  • 心有阳光便有希望

    心有阳光便有希望

    什么是人生什么才叫有意义?也许这就是吧!忙中偷闲做些喜欢的事让文字代替一切让一切从心出发能力有限请大家多多指教,码字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感谢您在这段旅程从不缺席。谢谢!
  • 樱瞳若熙语

    樱瞳若熙语

    多的介绍就不说了,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可以多给我点建议!!
  • 薄荷未央

    薄荷未央

    ——薄荷发现她居然穿越了,还是个架空的时代。在这个异世她该如何扭转局势。——未央,龙族的王子,威严而神圣的存在。他的父亲是这个世界的王。却偏偏爱上了薄荷。薄荷未央,他们会如何演绎一段爱情。黑暗的年代,终会有人点燃光明之火,照亮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