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军经彻夜疲劳行军,来到乌巢即进入了激战状态,再强悍的体力也是有限度的,虽面对的是乱成一团溃兵散勇,无奈该杀的人实在太多,已经渐感力不从心;“虎痴”许禇已经弃马步战,手下的“虎士”们也早已抛弃了攻坚无用的战马,集结成三个战团,曹操据前强冲淳于仲简率二骑督舍命死守的营门,后两团“虎士”掩护住曹操的两侧及背后,整体却也渐渐地向袁营逼近。
分散攻寨的曹军主力已经不自觉的重聚,随着战场势态变化,逐渐的靠拢向袁军营寨西部的营门,这里成了主战场,也成了乌巢之战局的焦点。
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曹军突击队的“虎士”们已经杀红了眼,本该坐镇指挥全军的曹操现在反而成了突击的尖兵,虽有许禇以及后来赶来的曹仁左右护卫,也难免险象环生,步步莲花--人血逬出来的!
守在寨门的淳于仲简已经满身溅满了鲜血,但自开战他还没与一名曹军士兵交过手,需要他对付的其实是自己的士兵,败退回来的袁军如同海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卷向寨门,又被他带着两骑督及卫士们用钢刀长矛逼退回去,实际上也是杀不胜杀!
恶战了半日的曹操其实还未能与袁营真正的防守者交上手,仅是竭力想从结成了人堆肉团中挤出一道缝隙而已,离营门已经不远了,区区五十余步!
但这五十步却好像今生也休想挤过去,那是由蚁团般活人组成的障碍啊!滚来荡去,汹涌澎湃,每一次潮涌“虎士”中就要不可避免的倒下几人。
踏着遍地的尸体,又近了十几步,现在不足三十步了!但是与先前的从杀戮中挤进不同了,袁军的抵抗开始顽强起来,现在是在拼杀中一步一步的向前挪动了。
袁军钢刀似雪,纷纷扬扬;长枪如林,乱捅乱杵,寨墙上还飞过来阵阵如雨的箭矢,当然,乱箭是没有目标的,倒在寨墙中守卫者弓弩下的不仅有曹军,也有袁军。
现在前进每一步曹军都有伤亡了,厮杀半日的“虎士”已经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危险,忘记了死亡,就一个念头:曹操冲到哪里,就必须跟到哪里!快到寨门了,不足十步了!
眼看就要与坚守寨门的袁军交上手了!突然,曹军的背后喊起了一片杀声!故市眭元进、韩莒子两千生力军加入了混战,曹军现在腹背受敌!
正在忘死血战前扑的曹操是听不到后面的喊杀声的,他已经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长槊挥时,只见得前敌血溅;呐喊声中,只听得尸倒鬼嚎!
后面的将领们不得不转身应对身后之敌了,现在的曹军似乎处于了被包围的战场态势。
又是一片杀声震天!外围的袁军背后出现了曹军,那是分散去烧寨墙的张辽、徐晃所带千人,火起而不能抢寨,现主动率部回援营门的主战场,又成了混战,只不过战场大了。
这些,曹操还是听不到的,他现在已经与死守寨门的淳于仲简的亲兵交上了手,耳朵了除了乱响的兵器相交之声,再也没有其它声音,连两侧捅向他的长枪被曹仁、许禇挡开、砸落也无知觉,再干掉前面的数人,就是敌将淳于仲简了!
战局到了令人窒息的一刻!
敌我双方心里都明白,谁拼到最后,谁就能生,谁后退一步,那就只能死亡!呐喊声已经消失了,谁都顾不上空喊了,主要是都在节省着最后一丝力气,谁坚持到对方倒下,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战场上除了不断的生命临死的惨呼就剩下了铁器相交、铁肉相交、铁骨相交的交响乐!
现在双方最需要的就是生力军,哪怕是几百人,哪怕是数十人,都能改变战势天平的起落!
生力军到了!
是袁绍派来的援军到了!河北大将蒋奇率轻骑五千终于赶到了乌巢!马未停蹄,喊杀连天,直捣战场的核心:杀向已经与淳于仲简交上了手的曹操。
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否及格?考场在战场上;但真正做文章是在各自的军帐里,所谓“运筹帐幄,决胜千里”,就是说高明的统帅是用不着亲自上战场的。
等轮到全军主帅上场拼命的时候,那最起码是在证明:这个统帅之前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主帅上场去拼命,一旦有失,大势则去,并且无可挽回,这是条不归路!不能作为战例及典范教导后辈。
所以老孙认为:即便是伟人欣赏的东西,也不能盲目全信,官渡之战给后代军人树的是个反面的战例,具有不可重复性,只能当作教训,避免重蹈曹操的覆辙。
尤其是现在,曹操身处九死一生之境地,干着一个普通士兵的活路,最多算个突击队长的角色;而袁绍却是真正运筹在安全的帐幄之中,如果有摄像机能截取当时二人的镜头,再用蒙太奇的手法放映出来,大家就会得出与老孙相同的结论了。
至于下一步战局如何变幻?估计最后结局大伙没有不清楚的,但这中间有着诸多的偶然与巧合,与运气有点关系,与主帅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关系,与当事人的变形心理有关系,更与双方主帅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大大相关!还有一关键处:那就是二人先天固有,又经后天环境养成的个人性格。
袁绍接到了乌巢的告急,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这点与曹操在得知袁军之军粮情报后的表现一样,无可指责。
而且袁绍也没有傻得让前方的将士们拼着命等着后方的会议决定,而是立即派出了大将蒋奇率五千轻骑驰援乌巢,现在召集开会是决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袁绍准备一劳永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