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觐见给他带来了一丝缥缈的希望,看曹操对他那么推崇,据说还跟曹操拼过血仗,自己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希望说不定就寄托在他身上。于是当朝官拜左将军,态度极为殷切。晚上却通过自己的大舅哥骠骑将军董承向他递了话:希望他能看在本家的份上,帮自己除掉曹操。并且秘密写下诏书藏在衣带里赐给董承,让他作为使刘备信任的凭据。
刘备吓了一大跳,除掉曹操?那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念头,是连密如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也不能透露的,但皇帝已经给挑明了,那就等于将自己绑上了一艘必沉的船,因为刘备最清楚:欲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行暗事,是没有任何成功希望的。
这种事也能干,也必须干,但前提是必须先将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否则那不是在搞暗杀,是绝对的自杀。
心中有鬼,表面必难如常,刘备总感觉见了曹操说话都难以自然了,索性闭门不出,谢绝外客,专心致志的伺弄起自己府后的小菜园来了,历来与植物打交道都是缓解精神紧张的最有效的办法。
那么,曹操到底对刘备有没有戒心呢?应该说肯定有,但只是宏观上的敌意,内心深处的敬意。具体到刘备参与了现在董承他们的密谋,曹操不可能知道。
如果知道了曹操会如何对待刘备呢?不好说,曹操的处事,常出人意料,不该杀的杀了不少,从各方面来看都该杀的,他反而重用。对于刘备,他是仔细做了分析的, 史书记载的的原句是:“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曹操是轻易不服气别人的,惟独对刘备评价甚高,甚至于已经觉察到了此人将是自己一生的大敌,那么,为什么不及早除掉刘备呢?有人就建议过:刘备刚来投奔曹操时,谋士程昱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这意思就是建议曹操及早除掉刘备。
但曹操却舍不得,表面上的理由是:“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其实还是英雄相惜在起决定性的因素,再者,刘备既然已来投降,也就不是自己的威胁了,没有擅杀的必要。
其实这时的曹操也走错了一步,既然想利用刘备,就干脆推心置腹的大胆使用,以刘备为人的性格来看,还真难做出对曹操有什么不利的举动来,像这样既养着又防着,实是向对方心里慢堆怨恨,还不如一狠心宰了省事呢。
今天又来试探了,当然,也有交心抒情的成分。
三国演义是用青梅煮酒布置了这么个二人斗智的舞台,有点戏剧化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演义里欣赏,老孙在此就不妨也抄上一段,罗大师让曹操这样说: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老孙认为罗老先生关于青梅的出现应该是演义:因为青梅又称果梅、酸梅,属于蔷薇科果树之一,原产我国,是我国亚热带特产水果,散布于中国西南部山脉。而许都位于我国现在的河南许昌一带,是不会有大片梅林的,即使个人花园里移栽那么一两株,也难以越过北方寒冷的冬天。
至于是否是指未熟的杨梅?那尚青的杨梅又苦又涩,是不能用来煮酒的,甚至那个“望梅止渴”的成语也是杜撰出来的:曹操征张绣,也就是出击到今天的河南南阳地区,曹操怎么会欺骗士兵说前面有河南省不存在的梅林?
就算骗士兵说前面有梅林没什么,但关键是:在那个交通不方便的战乱年代,一群生活在中原的士兵是怎么知道梅子这种东西是什么味道?从而一听就口舌生津?那还不如称前面有一片青杏林呢--老孙现在口里已经发水灾了……
根据老孙所了解的,青梅确能增酒兴,但不是用火滚煮,滚煮的青梅酒便成为一种醒胃、杀虫、止痛的药酒了,干脆把《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所载的配方也附在这里吧,朋友们可自行配制,品尝口味如何,用来治病据说疗效显著,以其助兴饮酒?可能不怎么样。
〔原料〕 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制法] 将青梅和黄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分钟、去渣、即成。[功用] 醒胃、杀虫、止痛。[主治] 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者,均可用之。[用法] 口用。每次温服10—30毫升。
但成熟的青梅或杨梅用来泡酒却是味道极好,经长达一月的浸泡,这时被青梅泡过得酒已很少酒味,只是些带酒味的酸甜略香的液体,而酒中的青梅却是饱吸了酒精,一般四五粒即能醉人,由此可见,梅子确有聚积酒精的特性。
老孙现在绝非胡侃,是亲自制作品尝过的。在尚未发明出蒸馏酿酒技术的东汉时期,酒的酒精含量最高仅能达13%,以青梅做工具,来提高酒精的度数,的确是个聪明的办法。
在二人酒酣时,曹操好像很随意的样子问刘备,能说出几个当世英雄吗?这也没什么,我们今天几个好友如到了一起,灌上二两小酒,不也是经常评古人论今人吗?
刘备却是心知肚明:这是曹操在找话题让自己拍马屁呢,这可不是刘备乐意做的事情。
人喝点酒偏有一股犟劲,便东扯葫芦西扯瓢,坚决不给曹操戴这顶“英雄”帽子,实在躲闪不过去了,就干脆把曹操最大的敌人袁绍的名字作为英雄点了出来,这下不是在装傻了,有点与曹操斗气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