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基本上称得上“轻徭薄赋”,但也不难估计出,靠这点赋税养一个庞大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就算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也难养得起曹操的十几万大军,更何况大部农田都已弃耕。
枣祗在随曹操剿灭汝南黄巾军余部时,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做法发生了兴趣,从中受到了启发。关键是曹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的建议是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大致是五五开,用政府提供的耕牛的话,那农民就只能得四成了。
很明显,曹操所代表的国家是最黑心的地主,实际上是直接把农民奴隶化了,而且是用法律把农民绑在了土地上,究竟是奴隶了百姓还是救了百姓到现在也争论不断,屯户们也未必就对政府感恩戴德,起义反抗也一直不断,当然也一直不断的被坚决**。
最大的害处莫过于曹操开了个最没人性的先例,创造了“屯户”的屯籍,遗害至今未绝,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不管怎么说,屯田政策的实施成功了,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于是曹操就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地推行。大概这就是中国“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
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从而加快了曹操称雄中国北方的进程。枣祗也因此被提升为陈留太守。但可惜的是,枣祗不久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对枣祗还念念不忘,追封枣祗为列侯,并让他的儿子袭其侯位。
曹操的“农垦”“军垦”事业蒸蒸日上,而他将来的主要对手刘备却每况愈下,连暂安小沛也不可能了:袁术落井下石,非要痛打“落水狗”;吕布态度变幻莫测,亲疏莫辩,三家提前上演了“三国演义”。
扬州袁术一方独大,徐州吕布新位未固,小沛刘备忍辱安身,两州三方的政治态度可以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刘备在仰人鼻息,吕布是朝三暮四,袁术纯落井下石。
这三个成语大概不用解释,看字面同学们也都明白啥意思,如想切身体会一番,前两个还好说,最后的落井下石需要说叨一番。
落井下石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你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深井里,有个人发现了,没去拨打110或119,而是搬了块大石头,顺着井口就扔下来了。可怕不可怕?还不如你在井上边搬石头呢,只要你脸皮厚点,过后会掩饰,说不定连个坏蛋名头都落不下。
古今中外实例有的是:纳粹大军蹂躏波兰,苏联红军及时出动给波兰背后来了一刀,波兰亡国了,斯大林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波兰境内的斯拉夫民族同胞。
美国人出兵朝鲜,金日成兵败仁川,一些二流国家赶紧派兵助战支援美国,这不就是标准的落井下石?幸中国仗义出手,才算替金家保住了半壁江山,至于金太阳不领情那是后来的事,当时还是承认中国人是出了鲜血结友谊的,那些帮美国人抬石头的国家的解释倒挺冠冕堂皇:是响应联大决议。
美国人轰炸南联盟,北约诸国落井下石一窝蜂齐上,一阵乱石砸得南联盟求饶了,那主要是因为看准了南联盟是个软柿子,捏几下自己也伤不了手指头,碰见不敢惹的就没那么像自称的坚持“人道主义”行动了,俄军派了一个营便抢占了一个重要机场,楞是没有一家敢抗议一句的;只可惜中国也当了回软柿子,大使馆让人给“误炸”了,只能抗议几句了事,要是***活着,借个胆给他谅也不敢“误会”。
至于**人趁中华势弱割掉我们大半个蒙古;日本人趁国人内斗侵略中国;美国人于战争前期保障日军的战略物资供应;四大战胜国偏不给中国实际的战胜国待遇;中国天灾加人祸苏联人趁机逼债;大概都有落井下石的味道。
好像中国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没有过这种例子,仁义大国风范么,宁可吃亏也不会做这缺德的事,打了胜仗也不会例外,例如:中印反击战——胜丢国土!
对内就不同了,国人历来对同胞举手不留情,墙倒乱人推,现在平反的所有大冤案,当时定案时哪件不是全党拥护,全民声讨?只有对现在的贪官好像宽宏一点,能不杀的尽量不杀。
落井下石不需要理由,因为一般后面紧跟着的是趁火打劫,那个“劫”字,就意味着利在其中。袁术对刘备就是如此,想躲在吕布翅膀下面过幸福生活?想得美!先灭了你,那吕布也就该向我递降书了。
可是那吕布会看着现在已经成了他的部属的刘备挨打吗?得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袁术用得是历史上常用的老办法:政治联姻。
不用花费多少军费,仅一个媒人,姓韩名胤,来向吕布为袁术的儿子提亲来了,——用的是萝卜沾黄油的软手段。
吕布对袁术要求的政治联姻就非常感兴趣,敢明争帝位的目前还只袁术一人,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弄不好就是个太子妃,将来保不齐就成了皇后,不能误了孩子的前途吧?再说了,女儿一过门两家就是亲家了,再仗着人多来打仗就总多点顾虑了吧?稍一掂量,就答应了韩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