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忠君忧国之心可嘉,且留朝中录尚书事、假节钺,领司隶校尉。”
皇帝这次大方极了:“录尚书事”即总揽朝政;假节钺:“节”即符节,是古代帝王派遣将相委以重任时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有了它就有了斩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钺”是古代一种象斧的兵器,这里指帝王所专有的、代表征伐之权的一种斧钺,有了它就有了总统内外诸军的大权;领司隶校尉就是说把整个京师的防务交给了曹操,换句话说也就是把东汉的中央政府及自己的性命一起交给了曹操。
现在的洛阳内外全是曹操的驻军,韩暹因见董承引来的曹操军势强壮,估计对己不利,预先溜了。虽然现在皇帝封官不封官都是曹操说了算,但毕竟这是皇帝亲封的,名正言顺,“奉天子”的战略方针初见成效,曹操从名义上已经成了当时的中国第一人。
与董昭虽然初次见面,曹操就不用那么客气了,连谢也不用说一句,大家心里都有数,直接了当的请教下一步该怎么办:“虽然来到洛阳,但往下该如何走?先生教我。”
董昭则成竹在胸,认为久留洛阳多有不利,应该移驾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虽然这样做,众朝臣免不了有意见,但“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曹操认同意了董昭的看法,但现在是做不到的,移驾许县,杨奉肯定不答应,如果遭到他的阻截,怎么办?难道大事还没行动,先与杨奉的精锐部队刀兵相见?
董昭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马上替曹操策划了一个绝妙的计划,那就是:把皇帝偷走!
在实施董昭的计划前还有个工作要做,需要摆平那些都自认为官不小的众朝臣,否则一旦行动起来,你插一腿我挡一杠子的,那就啥事也办不成了,曹操做了三件事:
找了个小罪名杀了侍中台崇、尚书冯硕,谓“讨有罪”,实际上是杀鸡吓猴;
封董承、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谓“赏有功”实际上是塞颗蜜枣堵堵嘴;
追赐射声校尉沮俊,谓“矜死节”,当然是表示自己极崇忠义。
对杨奉,曹操按董昭的策划,送上一笔厚礼的同时,又亲笔写了一封态度极为诚恳的感谢信,答谢杨将军此前对自己的帮助,但现在洛阳粮食短缺,要暂且移驾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就食。
奥妙就在于声称去鲁阳:鲁阳在荆州,去鲁阳,要经过杨奉驻屯的梁县,杨奉觉得也没什么,等你到了我的地盘再表态与否也不迟。
曹操做事向来不拖泥带水,当即通知皇帝准备移驾鲁阳,皇帝也不敢承担饿死公卿大臣的责任呀,实际上在曹操没来之前,好多公卿、大夫早就每天去田里挖野菜充饥了,要么就只有等着饿死,其实饿死在破墙之间的业已经不少了。所以必须支持曹操让中央政府集体去就餐的意见,于是,就在曹操进入洛阳的第九天,文武百官奉着天子,曹操大军拥护着整个朝廷,开向了鲁阳。
杨奉没有等到朝廷的车驾,运动中的东汉朝廷在接近梁县时突然转向东行,等到杨奉得到确凿消息时,朝廷已经在许县安了家,并且改名为许都,从此以后,东汉朝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就这样,皇帝以及中央政府,就在杨奉的眼皮子底下生生地被曹操偷走了。
皇帝的安家许都,至少引起了三四方的关注:冀州的袁绍、寿春的袁术、徐州的刘备、吕布,关注的用心各有不同:
袁绍是突然后悔莫及,怎么这么一条大鱼自己没先捞?
吕布关心的是:抓紧上表祝贺,兴许朝廷或者是曹操一高兴,正式承认了自己的徐州牧身份——现在吕布已经跟刘备交换了工作岗位。
刘备呢?现在仅是被吕布委任了个豫州牧的空头职衔,能否借都城新迁朝廷大喜之时让任个实职呢?有关刘备与吕布的故事咱下文再细讲,先了解一下袁术的态度:
袁术则不同,认为上天赐给了自己机会,东汉末年,谶语乱传,其中就有一句:“汉以许昌失天下”,袁术极信这个,尤其是还有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他认为公路与当涂合辙,既然汉家到了许,那么天下是肯定要失了,上天又提示了由近似“公路”的“当涂”代汉,自己再不积极做皇帝,岂不有违天意?
就是这个天下最难干的职业,也是最操心、最危险的工作,让多少人神智昏迷?这个名称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权利的黑洞,为了投身于这个黑洞之中,多少英雄宁可搭进去全家老小,不惜杀戮手足,诬陷同事,残害功臣,置亿万生灵于水深,快一己内心之火热,最终恶名标青史!
袁术一心要带上自做的皇冠,他当然意识不到那是个大内特产“血滴子”,是专门搜集它下面的人头的!谁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东汉末年的这一特定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两个皇帝,也许预示着将来还会再多。
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赢政发明的,这位发明家灭了六国以后,觉得不起个好听得名字对不住自己,便把三皇五帝这个词中的数量字眼砍掉了,于是,一个贯穿古今的名词出现了。
本来盘算的挺好的:自己为始,往后世世代代的传下去,直至千秋万代,连帝号都起好了:二世、三世、四世……反正数目字上不能封顶,大家决不会重名,也幸亏到了秦二世就止住了,不然叫到现在也怪麻烦的:秦一千二百三十四世皇帝,多拗口呀,再过个亿把年叫起来就更费劲了。
皇帝这个称呼挺好听,所以之后的各朝代的一把手都沿用了这个响亮的名字,直到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满清的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中国大地上才算绝种了正式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