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三车间正在生产一款牛仔蓝颜色的男装,总数两万件,本月底前要出口到欧洲。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裁片刚从裁剪车间裁好送来,周主任就马上开始安排,给各组分配具体任务,叫辅料员赶快去仓库把所要用到的辅料领回来,配货员及时配好货。
舒情做的工序是缝袖子(长袖),即把袖片缝到已做好的前后片衫身上,也叫缝袖夹。她缝袖子是按左右先后的顺序进行。她拿起一扎袖子打开,又把已配好的衫身半成品看了看,仔细核对绑在其上面的票子与袖子的票子是否同一床次同一扎号,确认无误后,便调好机器开始缝制起来。她十分认真地把左右两个袖子完全缝好后,仔细检查检查缝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她工作的一贯做法。每天始做新的一道工序,刚做好的第一第二件货,她自己都是仔细严格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凭经验觉得一道工序中有某种特殊性或特点,在做时就要特别小心注意,怎样有效防止、避免问题的发生。工作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一边认认真真地做,一边仔仔细细地看,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当质检,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处理,避免后面再犯,而不要盲目地闷头闷脑睁开眼睛瞎做下去,到时质量问题一大堆。
在实际工作中,她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不仅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且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还善于开动脑筋,创新求异,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促进工作。在一边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同时,她并不盲干、蛮干、硬干、死干,而是实干、巧干,即在思索着,想出琢磨出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又快又好、省时省力,特别有效率。
她认为要做就做有效率的工作,不仅产量提高了,工作做好了,而且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这也是自己为自己涨工资提高薪水的一种好方式,是一举两得。
她还和李秋月经常交流、切磋、探讨、争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李秋月和她也差不多,而且常常有一些独到见解和过人之处,令她非常钦佩,并感到有些唯恐不及。她还把一些自己觉得好的方法、技巧等主动介绍给好友们和同事们,但她从不张扬、卖弄、自傲。如果有同事向她学习、请教、求问,她决不保守,会毫不保留认真讲解。同时,她也会向其她同事虚心学习、请教。
她认真看了看袖夹缝线,一条圆顺弧线,非常漂亮,好极了。但是,这一看不要紧,她发现有点不对劲。她以为是眼睛花了或疲劳了,有误,便揉了揉眼睛、擦了擦眼睛,睁大美丽明亮的眼睛,明察秋毫,仔细辨认,不禁大吃一惊。袖子与前后片衫身的颜色不完全一致,有深浅,即布料上常说的“色差”。
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会不会是眼睛出了问题或发生了错觉,又仔细认真端详了一下,并拿到窗口边(此处光线好)好好分辨,越看越清晰明显,真的是色差。她相信自己的眼睛辨色正常,不是色弱,更不是色盲。她想会不会只有一件或两件才是这样的特殊呢,如果如此就不足为怪,但也可能整扎都是。
她把这一扎同床次同扎号的袂子、衫身一一比较确认,同样,都有色差。这一扎错了,同时还有另一扎也错了。她意识到问题可能有些严重,于是拿出好几扎分别是同床次同扎号的裁片对比,均有色差现象。她又请李秋月看一看,李秋月有些不相信地好好比较了一番,也断定是色差。出问题了!她赶紧去找来吴敏。吴敏一看一下慌了,立马拿上两件到办公室找周主任,并叫上舒情一同去。
周主任把袖片与衫身在办公桌上放好,一一仔细看完后,也大吃一惊,脸色大变。她马上下令此款衣服暂停,立即进行全面检查。
她带着所有的组长、中查及配货员开始清查,发现每打开同床次同扎号的裁片一比较,都有色差,使叫不用全部打开看了,肯定都有问题。然后又检查其它部位的裁片有没有色差现象,忙碌完后,确认只有袖片与衫身有色差问题。
缝袖夹的工序暂停了,做这道工序的不只舒情一人,还有其她人。
周主任急忙打电话给裁剪车间和品管部门,并及时向厂里作了汇报。
厂里经过认真调查,查出问题出在裁剪车间。新来的两名裁剪员工,在绑扎裁片时,粗心大意,不仅没有注意没有意识到把分床次裁好的裁片一一对应床次顺序,反而把袖片分好床次的顺序给搞乱了,致使绑扎裁片发生错误,造成不是同一床次的裁片成为同一床次同一扎号的,从而发生色差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责任问题。工厂对两名员工及小组组长、车间组长、主任等人作了相应的处分,同时给予及时发现问题的舒情好好表扬了一番。
因为发现及时,只有极少数缝好袖子的需要拆下,但另外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就是要重新一一核对色差情况,重新纠正调整过来。幸好还没有完全做成成衣或出口到国外,那时发现,那就晚了,那就惨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牛仔蓝的布料,往往会有明显的色差现象。
当很多同事向舒情投来赞许和敬佩目光时,舒情并没有感到不得了或洋洋得意,而是淡然冷静。这次事件,再一次警醒她,有些问题有些错误,很细小很隐蔽,稍不注意或马虎一下,就从眼皮下匆匆而过。所以,在工作中,时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十分认真对待,决不能有半点丝毫粗心大意,哪怕是不重要不起眼的一个细如发丝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