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一生经历傲千古
商鞅,原姓公孙,所以又叫公孙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发表人物。商鞅“少好刑
名之学”,****以法治国。少年时,商鞅因得不到魏王的重用,心中十分郁闷,最后听说秦孝公在招揽
贤才,商鞅因此到秦国去了,结果得到秦孝公的赏识,进而实行变法,为以后灭六国打下了基础。
二,无处施展己才华,最后直奔秦国去
商鞅自小喜好刑名之学,长大之后专门研究如何用法律治国,李十里,吴起等人对他的影响极大。卫
国弱小,商鞅觉得在此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他需要更大的舞台来充分展现才华,于是就去了魏国,给
魏国宰相公叔痤做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奇才,可任用为相。王既不用公孙鞅
,必杀之,勿令出境”。当公叔痤死后,魏惠王不以为然,没有杀公孙鞅。商鞅到魏国本来是想大展宏
图,成就一番事业的,没想到魏惠王根本不重用商鞅,这如同龙王掉进了沟里,难以翻江涌浪。
这时秦孝公即位,他为了国富民强,准备变法改革。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承诺无论哪一个诸侯国的
人,只要能让秦国富强,就给于厚赏。商鞅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携同李十里的《法经》到秦国去了。
三,机智辩驳取悦君,坚信变法定成功
商鞅当时到秦国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实行变法非常之难,开始以旧贵族代表甘龙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怀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
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合理之循?”。“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古法。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
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
做了准备。
听了商鞅得辩驳,秦孝公非常高兴,也更坚定变法的决心,便拜商鞅为左庶长,准备变法。
四,南门立木树诚信,取信于民为根本
商鞅知道,只有先取信于民,此后的新法令才能得以顺利执行。于是商鞅命人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
三丈多长的木头,并在旁边张贴告示说:“谁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
人们都感到十分好奇,不多时,木头边就聚集了一大堆人,他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不相信天下会有这
样的好事,谁也没有上去扛那根木头。
商鞅听说没人响应,就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人群中的议论声就更大了。就在围观者胡乱猜测之时,
一个壮汉走出人群,说:“我来试一下”。说完,他扛着木头就走。
看热闹的人跟着他一路走到了北门,见左庶长早已在北门等候了。商鞅立刻派人过来传话说:“好!
你相信并肯执行我的命令,应该得到奖赏”。于是将五十金赏给这个壮汉。从此商鞅在百姓中树立了诚
信,一诺千金,言而守信。
五,商鞅变法利国民,暗埋隐患贵族恨
商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公布了新法令。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实行了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内容: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C,推行君郡D,登记户口制
E,实行连坐之法
变法顺利实施后,秦国渐渐强盛起来。
第二次变法内容:A,废井田,开阡陌B,建立县的组织C,迁都咸阳
两次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办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3.商鞅确立“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
取信于民。(王安石变法失败就是缺少支持者和民信)
4.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变法之利:商鞅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轻型,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有说:“百年犹得秦变法”。
变法之弊: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
至于千百年后的人还还视秦国为虎狼之国。连坐之最实在太残忍,让人惶恐不已。
六,靠山倒而随之倒,惨遭车裂太可悲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这让商鞅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太子马四即位,是为秦惠王。他跟商鞅有巨
大的仇恨,因为商鞅曾经把他的两个师父一个割鼻,一个脸上刺字,这让太子怀恨在心。
现在太子即位做了皇帝,便开始报复商鞅,以“莫须有”之罪名捉拿他。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栈,
客栈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
去,但魏国因他层生擒公子卯,拒绝让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商,举兵抵抗,结果以失败告终,最
后被下令车裂而亡。
商鞅虽死,但他的新法已在秦国深入人心。商鞅得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了坚固的基础,使秦国为今后
的统一六国积蓄了实力。
七,一生经历论职场,以古观今明心鉴
1.寻找求生之路
商鞅本是卫国人,认为卫国弱小,难以让自己大展拳脚,尽情发挥,于是去了魏国,本以为魏国会重
用自己的,没想到自己的才华还是难以施展,心中十分郁闷。
2.自己创造机会
商鞅来到秦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充满崎岖坎坷,但是商鞅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他树
立诚信,在百姓心中树立高大形象,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秦孝公的赏识,排除万难实行变
法,史称“商鞅变法”。
3.独寡难抵众人敌
商鞅实行变法严重地损害了其他贵族的利益,从而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他们对商鞅恨之入骨,恨不
得喝了他的血,啃了他的骨头,但是又不敢拿他怎么样,因为商鞅有后台秦孝公作支撑。那些贵族如狼
似虎的盯着商鞅,一心要置他于死地。
4.靠山倒而随之倒
秦孝公是非常赏识商鞅的,后来秦孝公死了,商鞅的靠山倒了,没有人再为他保驾护航了,从而被旧
贵族的人群起而攻之,最后被车裂而亡。
八,性格决定成败,至理名言君铭记
商鞅成也变法,亡也变法。本来变法是好事,为什么到最后却成了商鞅得催命符呢?商鞅变法是利民
之举,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
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但他的变法措施严重打击了贵族的利益,所以遭到了贵族的疯狂
反抗,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车裂而亡,五马分尸,真是死无全尸。从侧面可以看出商鞅做事考虑可
能不周全,从而引火上身。在我们做事时,不能不想受伤害的一方,要顾全他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的让自己的形象树立在每个人心中,以不至于靠山倒而随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