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9100000007

第7章 楚国的两只远征军牛了

这个昌邑城防守的很严密,刘邦攻了一阵子没有攻下来,因为刘邦的目标是西安,一座小县城不是那么重要,这个小县城其实兵力并不强,只是依赖他的天险地势,所以才能支持那么久。这样刘邦就绕了过去,向西进兵到了高阳(河南省杞县)。

高阳人有个人叫郦食其,家里穷的叮当响,在县里做了个看管里门的。这个人啊,虽然家里很穷,但是老是喜欢聊一些国家大事,而且说的还头头是道的。当然这只是自己的想法,他周围的人并不这样看。觉得这个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国家大事,太狂了,所以给他送一个外号叫狂生。刘邦部下中有一名骑兵正好是这个郦食其的同乡,郦食想见刘邦,就对这个骑兵说,“从这个门里过去了N多个诸侯国的将领了,但我看没一个成器的,都挺龌蹉的。他们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只注重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不识大体,自以为是,听不懂真正的金玉之论。我听说刘邦为人虽然傲慢,待人没礼貌,但是的确有雄才大略,这真是我所愿意结交的人,可惜没有人为我引荐。你见到刘邦的时候,就告诉他说,‘我的乡里中有个郦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自己却说:我不是狂生。’”

这名骑兵告诉他,“我可以帮你通报,但是我得提前告诉你,沛公自己不读书,也很不喜欢读书人。沛公觉得读书人就喜欢夸夸其谈一些书上的道理,其实屁都不懂,啥事也干不成。见他的人之中有戴着读书人的帽子来的,沛公就摘掉他的帽子,然后往里面撒尿。沛公与人说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对方,不会因为你是读书人就给你点面子,所以你不要以读书人的身份去跟他说话。”

郦食其说:“你只管把这些我说的话告诉他就好。”骑兵便将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告诉给了刘邦,刘邦就答应见他了。这个郦食其确实挺牛的,一是牛在看人准,所谓宁给好汉牵马,不给赖汉当爷。好汉看的深远,行为有序,言语有理,跟着可以学到东西,赖汉心术不定,言语不准,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法交流。所以郦食其没有遇到明主前,宁可自己贫苦,也不愿意随便去做官,这又验证了见面说的一个观点,领导人重要啊。二是牛在很会设悬念,别人都说他是癫狂之人,他自己却不说自己是癫狂之人。那刘邦就好奇了,你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刘邦到了高阳以后,立刻就召见郦生(就是郦食其,不过古代把读书人称作生,郦食其姓郦,所以就叫郦生)。等郦生进来拜见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的给他洗脚。这郦生看了刘邦这个样子见客,知道一来这是刘邦的脾气,二来也知道刘邦不重视他这个儒生。

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下拜的,这郦食其见到这个场面也不下拜了,只是做了个揖,然后就问他,“你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呢?”

刘邦一听就怒了,直接骂了起来,“你这个酸腐的读书人,天下被秦朝的****害的够苦了,所以各个诸侯才会一起去攻打秦国,怎么反倒说帮秦国打诸侯?”

于是郦食其就说,“如果你是聚起义兵,攻打暴秦的话,那你还怎么做出这种暴秦的姿态?你就是这么招揽有能力的人的吗?”沛公刘邦一听这话,赶紧就让那两个女的走了,自己穿好衣服,然后把郦食其请入上座,向他谢罪。

于是郦食其就跟他讲了六国时期,那些合纵连横的事情。那些合纵连横的事儿,一来离刘邦的时代并不是很远,也就是百八十年的时间;二来,这些合纵连横的说辞是非常有道理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分析的非常到位,所以这刘邦听的津津有味。到了饭点,就赐给郦生饭吃,然后就问郦生,“那我现在要去攻打秦朝了,你看现在应该怎么办?”郦生就为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他说,“你带着的本来就是一群没有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而路上招募的也都是一些散兵游勇,这些人战斗力很差。带着这些人去攻打强大的秦朝,那这就是羊入虎口啊。陈留县这个地方四通八达,自古就是兵家要地,也是天下商旅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城内的粮食积蓄非常多。我正好和县令比较熟悉,我请求担任你的使者去说服他归降您,如果成了最好,万一不成的话,我给你做内应,你带兵攻下它。”

于是刘邦就听从了郦食其的计策,派郦食其先去县里做说客,自己带兵跟在他后面造声势,这样就拿下了陈留。这个郦食其建了这么大一个功劳,刘邦就封他为广野君,从此经常派他出使诸侯。郦食其的弟弟叫郦商,当时手下也有四千人,他也来归属了刘邦,刘邦封他为将军。

大家可以看出这个郦食其其实也是用的之前都用过的方法,大体也就是说天下大乱了,秦朝不值得效忠,徒死无益,所以那些秦朝的官吏其实本身并不是要坚决为秦朝守卫城池的,只是因为害怕起义军会杀了他们,所以才不得不保卫家园。郦生一去忽悠,说些不如一起革命,不但眼下不用死,以后说不定出路更好之类的话,基本这事基本也就成了。

7月份的时候,刘邦攻克了南阳县。南阳县的守军就退回去,保守镇政府所在地宛城,这个宛城也在河南南阳附近。刘邦率军继续攻打宛城,但是这个宛城防守非常严密,刘邦没攻下来。

刘邦这个时候就一心想称王,但按照约定,称王就要先攻下咸阳。所以刘邦就跟以前一样,既然攻不下,那就先放在这儿。等打下了西安之后,这些城池群龙无首,自然也就投降了,所以他就带着军队绕过了宛城,继续前进。这个时候张良就提意见了,他说,“宛城不像以前那些城池,以前那些城池比较小,城内没有多少兵力,所以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是这个宛城城池非常坚固,城内的兵力也很多。我们前面就是武关,这个武关的城池也很坚固,我们一时半会儿怕攻不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如果宛城再从我们背后出兵,扼住我们回去的要道咽喉,他们高挂免战牌,我们战无可战,没有后勤补给,光拖也拖死我们了。所以这个宛城必须攻克它,不能绕过去。”

刘邦一听,有道理,而且这个宛城必须尽快解决,我军深入敌国领土,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如果时间长了军队很容易拖垮。所以刘邦命令不能休息,偃旗息鼓,夜里急行军赶回宛城。等到天亮的时候,把宛城包围了三层。

这宛城的太守上次魂都快吓没了,好不容易守住城池,挨到刘邦撤军了。他脆弱的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的直跳呢,没想到早上起来一看,“我靠,又围上了,尼玛还有没有完那!”而且第一次看这架势,刘邦是一定要攻破城池了,这太守就想自杀了。他养的一个闲人陈恢就对他说,“你先别急着死,等我先出去跟他们聊一聊,如果聊不成的话你再死不迟。”

于是这个陈辉就出了城,来见刘邦,他对刘邦说,“我听说你们约定了,谁先攻克咸阳谁就可以在那里称王。但是现在你的军队卡在宛成了。宛城这个地方,几十个城池连在一起,如今宛城的人以为投降了就必然被杀,所以誓死守城。如果你要尽力攻打宛城的话,那你将士的伤亡也会很严重,如果是您要绕过宛城,那宛城从你后面出兵,你也很危险。所以为您着想,不如接受宛城的投降,您给宛城的太守封个官儿,然后带着宛城的士兵前去攻打秦国。这样后面的城池听到了这个情况,那就会争着开门欢迎你的到来,你攻打秦国,就会一路绿灯了。”刘邦听了,“你说的非常好。”于是就接受了宛城的投降,封太守为侯爷,封陈恢享受一千户的税收,带着宛城的士兵和粮草一起继续前行,攻打秦国首都西安。这一路上,果然像陈恢说的那样,基本上一路通畅。

这个陈恢真是个人才,他的目标其实是想求得封赏,但是他说的话句句打在刘邦的心坎上了。

他先提了咸阳封王这件事,让刘邦别忘了真正的目标,不要在宛城这个地方耽误时间。

然后分析现在的形式,你要打,那就得准备重大伤亡;你要走,那你的后背就会有点凉飕飕的。

接着为他后面的建议提供铺垫,向刘邦说明了宛城军民的心态,不是因为效忠秦朝才这么坚守城池,而是害怕城池破了之后家破人亡,意思就是说大家不是敌我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坐下来商量的,不是一定要你死我亡的。

到最后才提出建议,给我们封官吧。封了我们的官,带走我们的人,你也放心,我们也happy,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多好。

这刘邦听了,当然高兴了,这样一来他在宛城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得到了宛城的军队和粮草,实力大增。所以就给太守封了个大大的侯爷,还给陈恢封了一千户的封赏。其实这个时候的刘邦就是慷他人之慨,自己也不过是个将军,还没个侯爷大呢,居然就能给太守封侯,不过起义军的事情这些秦朝的公务员搞不懂,所以刘邦怎么说怎么是。小胖在这里有个疑问,张良这个时候就在刘邦的军中,按照张良的才能,他应该会建议刘邦派人到城中做说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建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刘邦这边的事说得不少了,后面的进展也比较顺利,接着说回项羽这边。项羽打破赵国的包围圈的时候,秦朝的军队被迫向后撤退了几次。这个时候胡亥知道了,就派人到章邯的军队中质问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了参谋长司马欣会西安说明情况。

这个司马欣到了西安之后,等了3天,赵高也不见他。这个司马欣也是风言风语的听到一些事情。他觉得事情不对劲了,然后就从另外一条路逃回了军队,赵高果然派人沿着大路去抓他,没抓住。

这个是司马欣回到军中之后,就对章邯说,“麻烦大了,朝廷里面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由赵高做主,如果我们打胜了的话,赵高肯定会嫉恨我们的战功;如果我们打败了,那就难逃一死了。希望将军好好考虑一下!”

陈余知道章邯的处境,这个时候也给章邯写了封信,劝他投降,信里面是这样说的,“白起做秦朝的将领,南边儿征服了楚国,北边征服了赵国,那功劳多了去了,最后反而被皇上赐死了。蒙恬驱除了边境的少数民族,开拓了榆中的土地有数千里,但是却被在阳周斩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功劳太大,秦国不能尽数封他们,所以就找了借口用法律制裁他们。现在你在外领兵三年了,你麾下被杀的士兵超过10万了,但是盗贼反而越来越多。现在秦朝的形式已经很危急了,赵高害怕皇上给他降罪,想要拿你做替罪羊。你在外面带兵,朝廷里面没有人替你说话,你现在是有功要被杀,没有功劳也要被杀。而且现在是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什么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你现在不如和诸侯们联合,反攻秦朝,到时候南面称王,这和你自己被砍,妻儿老小被杀,哪一个结局更好呢?”

这个陈余是个人才啊,把章邯的困境说的清清楚楚的。这其实和之前说的说服秦朝地方官投降是一个道理,能不用兵就达到目的的时候,不要用兵,这样自己才能越打越强。这个就是“和”的境界。这个章邯听了司马欣和陈余的话,心里面也是不停的嘀咕到底该怎么办。最后终于打定主意决定向项羽投降。

但这个时候项羽觉得自己兵强马壮,不想接受章邯的投降,所以和秦军又打了几仗,结果确实也都打赢了。后来章邯还是坚决要求投降,项羽跟部下说,自己的粮食太少了,想要接受章邯的投降。这个时候项羽就是部下们的神,所以他说的话那是绝对的命令,部下们立刻就同意了。这样章邯就投靠了项羽。等到投降仪式完了之后,章邯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项羽哭诉赵高的事情。项羽这个人,妇人之仁,一听别人哭,就心软,所以就把这个章邯当成了自己人。后来杀了二十万秦军的时候,也没杀章邯,还把他封王了,这是后话,后面再说。项羽在击败章邯之后,本来是应该返回楚国向楚怀王汇报的,但这个项羽自恃兵强马壮,自己已经统帅诸侯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没有返回楚国,而是带着诸侯军直奔咸阳,他要一举灭了秦朝,臣服刘邦。

说到这里了,楚国派出去的两支部队基本上就有了结果了。一直刘邦率领的军队,西进攻取秦朝首都咸阳西安,一只项羽率领的军队北上救援赵国。对于秦朝来说,刘邦的军队可以算作是一头猛虎了。在刘邦前进的路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但是没想到这头猛虎后面,居然还跟着一头恐龙,所以秦朝的灭亡也就在预期中了。说到这里小胖又无病呻吟一下了,秦王朝在公元前220年统一天下,那个时候是秦王朝最强盛的时候,现在是公元前207,没想到才13年的时间,秦王朝就已经退化成这个样子了。小胖的理解,秦王朝的衰落就在于秦始皇当时埋下的种子。秦王朝经过了几百年的征战,终于在秦始皇这个时候统一了天下,所以秦始皇这个时候就膨胀了,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了,以后天下再无敌手了,所以就可以享受了,可以为所欲为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秦始皇就开始建造阿房宫,结果还没建完,人就死了。他的儿子好的没学,坏的倒学得挺快的。本来在秦始皇时期已经是民怨沸腾了,但是因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始皇在识人用人,在豁达方面还是非常牛的,所以朝廷是一块铁桶,民间没人敢反抗。但是这个胡亥没有他老爸的本事,也学着他老爸享受,他不懂朝政,不辨忠奸,结果造成群臣离心,政治混乱,赵高专权,将军外叛。本来如果他能将群臣管理好,下情上达,及早出兵,信任章邯,那么很有可能在陈胜吴广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被镇压,那么后面的秦嘉、项梁、项羽、刘邦就很难再起来了。结果因为他的愚蠢,强盛的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3年就已经摇摇欲坠了。所以说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总会有后果的。小胖现在有个女儿,刚一岁多,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都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跟猪一样,却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哎,小胖也是担心那,怎么看那篇文章怎么像在写自己。

同类推荐
  • 王者遗风

    王者遗风

    传说中,天上的每一颗星辰都代表着一个欲界生灵,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闪或定,皆是这个生灵的表现,古人观星象而知天下,殊不晓,可怜身是眼中人。
  • 晚唐逆流

    晚唐逆流

    一个大学生,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退伍老兵,三个好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次啼笑皆非的“考古”行动中,未曾想,他们竟然挖穿了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公元881年,长安陷落,起义军领袖黄巢在关中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大唐皇帝唐僖宗,却卷了铺盖逃往西川。就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三个现代人加入了这场唐齐争霸之中。凭借着张寻的智慧,赵东阳的勇敢,和李暮的拖后腿,三个年轻人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求生,甚至是建立一番功业呢?晚唐三十年,大唐四分五裂,群雄并起,朱温、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杨行密……一个个英雄人物成为一方霸主,称祖称宗。三个来自现代的好兄弟,能否经受住乱世的考验,从始至终保持着团结呢?会不会像晚唐历史上一样,上演一幕幕手足相残的戏码,来一次“穿越人大对决”呢?让我们浸入这股奔腾的“晚唐逆流”,随三个主人公一起,去领略晚唐的众生百态,鉴证大唐是如何走完她的最后三十年吧!
  • 大燕歌

    大燕歌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这是一个如日方升的帝国,这是一个御五国而有余的强国,这是一个秦国称霸的时代。关中有锐士,山东有豪杰。群雄竞相争,盟约罢又起。英雄出吾辈,合纵退强秦。列国竞相逐,杀人当盈野。人命如草芥,弱者嚎悲歌。这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的沉吟的时代:男儿不问身后事,只求可否歌一曲。醉酒起舞看吴钩,唱我浮游生如梦,舞我干戈雄似铁。争雄力尽死沙场,耻与老死相为伍;是非成败转头空,不论成败论英雄。哈,哈,哈痛快,痛快,不枉一生男儿行!
  • 文明的命运

    文明的命运

    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人类史。从人类开智写到人类消亡。《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人类不是最初的物种,这里将告诉你人类也不是最后的物种。为什么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消亡在历史的尘烟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并开创工业文明?为什么西欧能脱胎于落后的中世纪走向海洋并于19世纪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什么少数民族能两次在中国建立正统的王朝?······是什么决定着历史上人类各文明兴衰进程?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里会告诉你。
  •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蒙照源,处于极度弱势,却没有被强权镇住。困苦之中,不乏多姿多彩的爱情。于衰败中挺立起来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热门推荐
  • 奔三理工男

    奔三理工男

    07年大学毕业我在空间建了个相册命名:走过。于是我将生活不起眼的瞬间零零散散地塞进了相册,今年三十岁生日,我再次翻开了这个相册…
  • 史上最强败家子

    史上最强败家子

    体质弱,没事,老子系统可补属性点。被人害,没事,系统神通来搞定。没钱了,没事,爸妈是省级首富。——————老子就是林利。
  • 湖畔随笔:孤独落地的声音

    湖畔随笔:孤独落地的声音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极道之前途无量

    极道之前途无量

    这个世界无奇不有,一切皆有可能。石头,树木,飞禽,走兽,人类,精灵,鬼怪,妖魔,神仙万事万物,你可能遇到过其中的一些,也可能对一部分很了解。越是了解的越多,未知却不一定会减少,有可能更多。不要做井底之蛙,放开你的视野,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 爱恋之复仇史

    爱恋之复仇史

    为了任何人什么都可以牺牲,但最后换了的只是一句辱骂,难道他们连敷衍一下都不行吗?她们开始封闭自己,不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们知道没有别人的帮助,她们自己同样也可以……(蔷薇)她的冷傲冷血、(彼岸)她的无情无义、(曼陀罗)她的可怕畏惧、(薰衣)她的开朗活泼、(依米)她的温柔体贴,小时候五岁亲眼目睹家人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所杀害,这种痛苦又有谁能体会,经历了十三年,她们所承受的痛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遇到了他们,命运会改变吗?事事难料!!!!
  • 小世界大电影

    小世界大电影

    人生就像一场戏,入戏时要认真,出戏时也要认真。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活得开心。李长风从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进入电影业,萧天宇的出现改变了他对未来所有的计划。人生难得有机遇,当机遇摆在李长风面前时,他选择了接受。萧天宇说,要从配角做起、经得起寂寞、受得住煎熬、才有出头的希望。可是萧天宇自己却从来就不愿意经受寂寞,接受煎熬。在萧天宇的影响下,李长风的路又将怎么走呢?小世界,大电影。人生这场戏在每一个角落上演着。如果为每个人支起一张荧幕,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荧幕中的主角。主角无处不在。---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 神影阙

    神影阙

    这是一个关于神与魔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自己与影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救赎的故事身体与影子的相生相杀未来与现在,其实早已经是曾经所有的一切,只为了颠覆自己的世界观准备好虐心的传奇之路了吗?
  • 无尚风流

    无尚风流

    王子安,一个落魄的西京医药学院大学毕业生,因为性格耿直仗义助人,险些性命不保。因缘际会之下无意间获得了道宗医道内经和太清玄法的传承!先后邂逅了众多美女,开启了一段别样的风流韵事,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生活!由此被卷入了几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中。从此!他命运逆转、美女环绕;从此!他平衡恩怨、快意恩仇;看似一番风顺,但命运命运多舛、造化弄人,也许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就更多,当他登顶人生的至高点之时,却因为至爱、至真、至情的性格,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他虽无愧风流。但却要经历更多!得失之间才是真情;取舍之时才有真爱;选择之际才是生活!让我们期待王子安如何创一段不朽男神佳话、成就不一样的无尚风流.....
  •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三年前方然:王爷,我老稀罕你了,你就让我追一下你呗。秦慕白(不屑的眼神):我一点都不稀罕你,你别老缠着我。三年后方然:我已经不稀罕你了,你别在我跟前碍眼。秦慕白(不屑的眼神):谁让你以前稀罕我来着,现在想甩我?没门!
  • 灭神传说之诸神没落

    灭神传说之诸神没落

    沧海桑田,千年万载……看似漫长的时间,无数的改朝换代,对于这个沉默的世界而言,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在诸神来不及惊讶的转眼之间,人类快速地步入了文明,尤其是在东方,这正是一个叫做大唐的盛世,东方的文明在这里绽放得如同大唐的国花牡丹一样娇艳、富丽而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