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昌邑城防守的很严密,刘邦攻了一阵子没有攻下来,因为刘邦的目标是西安,一座小县城不是那么重要,这个小县城其实兵力并不强,只是依赖他的天险地势,所以才能支持那么久。这样刘邦就绕了过去,向西进兵到了高阳(河南省杞县)。
高阳人有个人叫郦食其,家里穷的叮当响,在县里做了个看管里门的。这个人啊,虽然家里很穷,但是老是喜欢聊一些国家大事,而且说的还头头是道的。当然这只是自己的想法,他周围的人并不这样看。觉得这个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国家大事,太狂了,所以给他送一个外号叫狂生。刘邦部下中有一名骑兵正好是这个郦食其的同乡,郦食想见刘邦,就对这个骑兵说,“从这个门里过去了N多个诸侯国的将领了,但我看没一个成器的,都挺龌蹉的。他们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只注重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不识大体,自以为是,听不懂真正的金玉之论。我听说刘邦为人虽然傲慢,待人没礼貌,但是的确有雄才大略,这真是我所愿意结交的人,可惜没有人为我引荐。你见到刘邦的时候,就告诉他说,‘我的乡里中有个郦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自己却说:我不是狂生。’”
这名骑兵告诉他,“我可以帮你通报,但是我得提前告诉你,沛公自己不读书,也很不喜欢读书人。沛公觉得读书人就喜欢夸夸其谈一些书上的道理,其实屁都不懂,啥事也干不成。见他的人之中有戴着读书人的帽子来的,沛公就摘掉他的帽子,然后往里面撒尿。沛公与人说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对方,不会因为你是读书人就给你点面子,所以你不要以读书人的身份去跟他说话。”
郦食其说:“你只管把这些我说的话告诉他就好。”骑兵便将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告诉给了刘邦,刘邦就答应见他了。这个郦食其确实挺牛的,一是牛在看人准,所谓宁给好汉牵马,不给赖汉当爷。好汉看的深远,行为有序,言语有理,跟着可以学到东西,赖汉心术不定,言语不准,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法交流。所以郦食其没有遇到明主前,宁可自己贫苦,也不愿意随便去做官,这又验证了见面说的一个观点,领导人重要啊。二是牛在很会设悬念,别人都说他是癫狂之人,他自己却不说自己是癫狂之人。那刘邦就好奇了,你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刘邦到了高阳以后,立刻就召见郦生(就是郦食其,不过古代把读书人称作生,郦食其姓郦,所以就叫郦生)。等郦生进来拜见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的给他洗脚。这郦生看了刘邦这个样子见客,知道一来这是刘邦的脾气,二来也知道刘邦不重视他这个儒生。
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下拜的,这郦食其见到这个场面也不下拜了,只是做了个揖,然后就问他,“你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呢?”
刘邦一听就怒了,直接骂了起来,“你这个酸腐的读书人,天下被秦朝的****害的够苦了,所以各个诸侯才会一起去攻打秦国,怎么反倒说帮秦国打诸侯?”
于是郦食其就说,“如果你是聚起义兵,攻打暴秦的话,那你还怎么做出这种暴秦的姿态?你就是这么招揽有能力的人的吗?”沛公刘邦一听这话,赶紧就让那两个女的走了,自己穿好衣服,然后把郦食其请入上座,向他谢罪。
于是郦食其就跟他讲了六国时期,那些合纵连横的事情。那些合纵连横的事儿,一来离刘邦的时代并不是很远,也就是百八十年的时间;二来,这些合纵连横的说辞是非常有道理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分析的非常到位,所以这刘邦听的津津有味。到了饭点,就赐给郦生饭吃,然后就问郦生,“那我现在要去攻打秦朝了,你看现在应该怎么办?”郦生就为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他说,“你带着的本来就是一群没有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而路上招募的也都是一些散兵游勇,这些人战斗力很差。带着这些人去攻打强大的秦朝,那这就是羊入虎口啊。陈留县这个地方四通八达,自古就是兵家要地,也是天下商旅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城内的粮食积蓄非常多。我正好和县令比较熟悉,我请求担任你的使者去说服他归降您,如果成了最好,万一不成的话,我给你做内应,你带兵攻下它。”
于是刘邦就听从了郦食其的计策,派郦食其先去县里做说客,自己带兵跟在他后面造声势,这样就拿下了陈留。这个郦食其建了这么大一个功劳,刘邦就封他为广野君,从此经常派他出使诸侯。郦食其的弟弟叫郦商,当时手下也有四千人,他也来归属了刘邦,刘邦封他为将军。
大家可以看出这个郦食其其实也是用的之前都用过的方法,大体也就是说天下大乱了,秦朝不值得效忠,徒死无益,所以那些秦朝的官吏其实本身并不是要坚决为秦朝守卫城池的,只是因为害怕起义军会杀了他们,所以才不得不保卫家园。郦生一去忽悠,说些不如一起革命,不但眼下不用死,以后说不定出路更好之类的话,基本这事基本也就成了。
7月份的时候,刘邦攻克了南阳县。南阳县的守军就退回去,保守镇政府所在地宛城,这个宛城也在河南南阳附近。刘邦率军继续攻打宛城,但是这个宛城防守非常严密,刘邦没攻下来。
刘邦这个时候就一心想称王,但按照约定,称王就要先攻下咸阳。所以刘邦就跟以前一样,既然攻不下,那就先放在这儿。等打下了西安之后,这些城池群龙无首,自然也就投降了,所以他就带着军队绕过了宛城,继续前进。这个时候张良就提意见了,他说,“宛城不像以前那些城池,以前那些城池比较小,城内没有多少兵力,所以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是这个宛城城池非常坚固,城内的兵力也很多。我们前面就是武关,这个武关的城池也很坚固,我们一时半会儿怕攻不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如果宛城再从我们背后出兵,扼住我们回去的要道咽喉,他们高挂免战牌,我们战无可战,没有后勤补给,光拖也拖死我们了。所以这个宛城必须攻克它,不能绕过去。”
刘邦一听,有道理,而且这个宛城必须尽快解决,我军深入敌国领土,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如果时间长了军队很容易拖垮。所以刘邦命令不能休息,偃旗息鼓,夜里急行军赶回宛城。等到天亮的时候,把宛城包围了三层。
这宛城的太守上次魂都快吓没了,好不容易守住城池,挨到刘邦撤军了。他脆弱的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的直跳呢,没想到早上起来一看,“我靠,又围上了,尼玛还有没有完那!”而且第一次看这架势,刘邦是一定要攻破城池了,这太守就想自杀了。他养的一个闲人陈恢就对他说,“你先别急着死,等我先出去跟他们聊一聊,如果聊不成的话你再死不迟。”
于是这个陈辉就出了城,来见刘邦,他对刘邦说,“我听说你们约定了,谁先攻克咸阳谁就可以在那里称王。但是现在你的军队卡在宛成了。宛城这个地方,几十个城池连在一起,如今宛城的人以为投降了就必然被杀,所以誓死守城。如果你要尽力攻打宛城的话,那你将士的伤亡也会很严重,如果是您要绕过宛城,那宛城从你后面出兵,你也很危险。所以为您着想,不如接受宛城的投降,您给宛城的太守封个官儿,然后带着宛城的士兵前去攻打秦国。这样后面的城池听到了这个情况,那就会争着开门欢迎你的到来,你攻打秦国,就会一路绿灯了。”刘邦听了,“你说的非常好。”于是就接受了宛城的投降,封太守为侯爷,封陈恢享受一千户的税收,带着宛城的士兵和粮草一起继续前行,攻打秦国首都西安。这一路上,果然像陈恢说的那样,基本上一路通畅。
这个陈恢真是个人才,他的目标其实是想求得封赏,但是他说的话句句打在刘邦的心坎上了。
他先提了咸阳封王这件事,让刘邦别忘了真正的目标,不要在宛城这个地方耽误时间。
然后分析现在的形式,你要打,那就得准备重大伤亡;你要走,那你的后背就会有点凉飕飕的。
接着为他后面的建议提供铺垫,向刘邦说明了宛城军民的心态,不是因为效忠秦朝才这么坚守城池,而是害怕城池破了之后家破人亡,意思就是说大家不是敌我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坐下来商量的,不是一定要你死我亡的。
到最后才提出建议,给我们封官吧。封了我们的官,带走我们的人,你也放心,我们也happy,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多好。
这刘邦听了,当然高兴了,这样一来他在宛城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得到了宛城的军队和粮草,实力大增。所以就给太守封了个大大的侯爷,还给陈恢封了一千户的封赏。其实这个时候的刘邦就是慷他人之慨,自己也不过是个将军,还没个侯爷大呢,居然就能给太守封侯,不过起义军的事情这些秦朝的公务员搞不懂,所以刘邦怎么说怎么是。小胖在这里有个疑问,张良这个时候就在刘邦的军中,按照张良的才能,他应该会建议刘邦派人到城中做说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建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刘邦这边的事说得不少了,后面的进展也比较顺利,接着说回项羽这边。项羽打破赵国的包围圈的时候,秦朝的军队被迫向后撤退了几次。这个时候胡亥知道了,就派人到章邯的军队中质问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了参谋长司马欣会西安说明情况。
这个司马欣到了西安之后,等了3天,赵高也不见他。这个司马欣也是风言风语的听到一些事情。他觉得事情不对劲了,然后就从另外一条路逃回了军队,赵高果然派人沿着大路去抓他,没抓住。
这个是司马欣回到军中之后,就对章邯说,“麻烦大了,朝廷里面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由赵高做主,如果我们打胜了的话,赵高肯定会嫉恨我们的战功;如果我们打败了,那就难逃一死了。希望将军好好考虑一下!”
陈余知道章邯的处境,这个时候也给章邯写了封信,劝他投降,信里面是这样说的,“白起做秦朝的将领,南边儿征服了楚国,北边征服了赵国,那功劳多了去了,最后反而被皇上赐死了。蒙恬驱除了边境的少数民族,开拓了榆中的土地有数千里,但是却被在阳周斩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功劳太大,秦国不能尽数封他们,所以就找了借口用法律制裁他们。现在你在外领兵三年了,你麾下被杀的士兵超过10万了,但是盗贼反而越来越多。现在秦朝的形式已经很危急了,赵高害怕皇上给他降罪,想要拿你做替罪羊。你在外面带兵,朝廷里面没有人替你说话,你现在是有功要被杀,没有功劳也要被杀。而且现在是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什么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你现在不如和诸侯们联合,反攻秦朝,到时候南面称王,这和你自己被砍,妻儿老小被杀,哪一个结局更好呢?”
这个陈余是个人才啊,把章邯的困境说的清清楚楚的。这其实和之前说的说服秦朝地方官投降是一个道理,能不用兵就达到目的的时候,不要用兵,这样自己才能越打越强。这个就是“和”的境界。这个章邯听了司马欣和陈余的话,心里面也是不停的嘀咕到底该怎么办。最后终于打定主意决定向项羽投降。
但这个时候项羽觉得自己兵强马壮,不想接受章邯的投降,所以和秦军又打了几仗,结果确实也都打赢了。后来章邯还是坚决要求投降,项羽跟部下说,自己的粮食太少了,想要接受章邯的投降。这个时候项羽就是部下们的神,所以他说的话那是绝对的命令,部下们立刻就同意了。这样章邯就投靠了项羽。等到投降仪式完了之后,章邯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项羽哭诉赵高的事情。项羽这个人,妇人之仁,一听别人哭,就心软,所以就把这个章邯当成了自己人。后来杀了二十万秦军的时候,也没杀章邯,还把他封王了,这是后话,后面再说。项羽在击败章邯之后,本来是应该返回楚国向楚怀王汇报的,但这个项羽自恃兵强马壮,自己已经统帅诸侯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没有返回楚国,而是带着诸侯军直奔咸阳,他要一举灭了秦朝,臣服刘邦。
说到这里了,楚国派出去的两支部队基本上就有了结果了。一直刘邦率领的军队,西进攻取秦朝首都咸阳西安,一只项羽率领的军队北上救援赵国。对于秦朝来说,刘邦的军队可以算作是一头猛虎了。在刘邦前进的路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但是没想到这头猛虎后面,居然还跟着一头恐龙,所以秦朝的灭亡也就在预期中了。说到这里小胖又无病呻吟一下了,秦王朝在公元前220年统一天下,那个时候是秦王朝最强盛的时候,现在是公元前207,没想到才13年的时间,秦王朝就已经退化成这个样子了。小胖的理解,秦王朝的衰落就在于秦始皇当时埋下的种子。秦王朝经过了几百年的征战,终于在秦始皇这个时候统一了天下,所以秦始皇这个时候就膨胀了,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了,以后天下再无敌手了,所以就可以享受了,可以为所欲为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秦始皇就开始建造阿房宫,结果还没建完,人就死了。他的儿子好的没学,坏的倒学得挺快的。本来在秦始皇时期已经是民怨沸腾了,但是因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始皇在识人用人,在豁达方面还是非常牛的,所以朝廷是一块铁桶,民间没人敢反抗。但是这个胡亥没有他老爸的本事,也学着他老爸享受,他不懂朝政,不辨忠奸,结果造成群臣离心,政治混乱,赵高专权,将军外叛。本来如果他能将群臣管理好,下情上达,及早出兵,信任章邯,那么很有可能在陈胜吴广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被镇压,那么后面的秦嘉、项梁、项羽、刘邦就很难再起来了。结果因为他的愚蠢,强盛的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3年就已经摇摇欲坠了。所以说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总会有后果的。小胖现在有个女儿,刚一岁多,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都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跟猪一样,却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哎,小胖也是担心那,怎么看那篇文章怎么像在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