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项梁带兵去攻打山东济宁县。听说田荣情况很危急,项梁就带兵前去救援,在东阿下打破了章邯的军队,章邯向西逃跑了,田荣带兵回去夺取齐国,只有项梁一个人去追逐章邯。后来在河南省濮阳县,再次打败了章邯。这是这个传奇的农业部长章邯的第一次战败,败给了将军世家出身的项梁。可见项梁还是有点本事的。
田荣击败现在的齐王田假,田假跑到楚国去了。田间当时正在救援赵国,听说田荣击败了田假,就不敢回去了。田荣就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田荣自己当了丞相,田横当了将军,平定了齐国其他的地方。章邯背后站着的是整个秦朝,所以他虽然被项梁打败了,但是他的兵源补给,后勤保障很快就上来了,所以很快就又变得非常强大了。项梁几次派出使者到齐国和赵国,让他们一起出兵攻打章邯,田荣说,“如果楚国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和田间,我就出兵。”楚国和赵国两国都不答应,田荣于是就大怒,最终也没有出兵。
秦朝的赵高,凭借着二世的宠信,独断专行,因为私人恩怨杀害了很多大臣,他怕大臣们上书告发他,就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大臣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见不到他的面。陛下现在年轻,未必能够搞清楚所有的事情。现在坐在朝廷上,如果举止有不当的地方,就会让大臣们看见,这就不利于把皇上的圣明展示给天下。陛下不如坐在深宫里,和臣等一起等事情,事情来了以后,就可以有研究的时间,不用当时就做决断,这样的话,大臣们就不敢上奏一些是非难辨的事,天下就会称赞您是圣主了!”胡亥采用了他的计策,于是就不上朝了,整天住在皇宫里面。
赵高就在朝廷上处理事情,事事都取决于他。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高的心思来了,什么叫明君?唐代的李世民问过魏征这句话,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举了胡亥和赵高,隋炀帝和虞世基的例子,两者都是偏信某个大臣,最终导致大臣蒙蔽皇帝,最后君臣都遇害了。小胖是比较支持魏征的观点的。也许有人会说齐桓公偏信管仲,刘备偏信诸葛亮不也是传为后世美谈吗?这两个例子和前两个例子是不同的。前两个例子中,赵高和虞世基都是把握住了皇帝的性格,然后利用皇帝的喜好隔绝他们和大臣的关系,借用皇帝的威势党同伐异,实现自己的私利。而后两个例子中,两个大臣是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君王其实和其他大臣从没有隔阂,君王对天下也是非常了解的。管仲和诸葛亮是鼓励皇帝了解大臣的情况,而不是阻隔,这就是差别。不过像管仲和诸葛亮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那么受信任,而且最终也还是很本分,要是换了个人处在那个位置上,估计早就跋扈了。所以一般的情况是君王手下有若干个地位差不多的人,这样群星伴月才会更稳妥些,像历史上最有名的明君刘邦,刘秀,李世民等都是这种情况,手下人才济济,而没有偏用哪一个人。其实什么叫明君?明君清楚臣下的真实情况,能够判断出臣下的忠奸和能力,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就叫明君。当然明君有个前提,就是他自己愿意干正事,如果自己整天想着享受,那前提就错了,后边也就不用说了。
赵高听说李斯对他的处事有意见,就对李斯说,“关东盗贼很多,现在皇上反而发动劳工建造阿房宫,聚集一些狗马没有用的东西,我想要劝谏,但是我地位低贱,这是您职责内的事儿,你为什么不劝劝呢?”李斯说,“我很久就想劝谏了,但是现在皇上大多数时间都在皇宫,不上朝,而我所说的话,要当面面谈,不可以传达,所以就一直没有劝谏。”赵高就说,“如果你能劝谏的话,等到皇上空闲的时候,我就来告诉您。”于是赵高就专等皇上正和美女调笑的时候去告诉李斯,皇上有空了。这样李斯就去求见胡亥,胡亥当然就没空见他。这样3次以后胡亥就恼怒了,“我平时空闲的时候多,丞相不来,偏偏这些时候来,丞相是不是故意的?”赵高乘机就说,“沙丘之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您已经是皇上了,而丞相却没有得到好处,他的意思是也希望能够封王。皇上没有问我,我也不敢说,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太守,楚国盗贼陈胜就是旁边的县,因此楚国盗贼横行。这些盗贼过了三川城的时候太守都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之间有文书来往,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所以没有敢上奏。并且丞相在外面,权力比皇上还要大。”胡亥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想要审问丞相,但是又怕丞相不招供,于是先让人查验李由和盗贼通书的事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高的野心了,在取得了胡亥的信任后,赵高就开始一步一步的对着比他官位高的人举起屠刀了,李斯位高权重,很不幸成了第一个。
李斯终于知道了赵高的事儿,因此就上书揭赵高的短,说“赵高专擅利害,他的权力和皇上都没有差别了。以前田常做齐简公丞相的时候,盗窃齐简公的威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最后终于杀了齐简公而取消了齐国,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今天的赵高,有非常邪恶的志向,有非常危险的反叛行为,他家里的富庶就好像田氏在齐国一样,而他这个人的贪得无厌,不停地追求利益。他的地位仅次于皇上。如果陛下不早早处理他的话,我恐怕他将来肯定会造反的。”胡亥得了书后就说,“说的都是什么呀,这个赵高,以前是个宦官,但是不以天下平安而放肆,不以处境危险而变心,洁身自好,凭自己努力才到了今天这个地位。因为忠良才获得进位,因为诚信才能守住他的位置。我确实觉得他是个人才,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并且我如果不任用赵高的话,还能任用谁?赵高这个人,廉洁而有执行力,下知道群臣的情况,上知道我的心思,你不要怀疑!”
胡亥很喜欢赵高,怕李斯杀了他,就私下里把李斯的事情告诉了赵高。赵高哭着说,“丞相所顾忌的人只有我,我死了,丞相就想做田常所做的事情了。”
当时,四处盗贼变得更多了,关中的士兵不断的被派出去征讨。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上书进谏“观众四处都是盗贼,我们发兵镇压杀了很多人,但是盗贼还是没有平息。盗贼多,是因为徭役太繁,赋税太重,希望陛下能够停止阿房宫的建设,减轻赋税。”二世就说,“什么叫贵有四海?贵有四海就是能够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情。君主的责任是制定好法令,下面的人有法可依,就不敢为非作歹,这就是制御四海的方式。虞、夏的君主,虽然贵为天子,还是整天吃苦受累的为百姓干活,那这个天子还有什么意义?还要法干什么?而且先帝以诸侯王的身份平定了天下,天下大定后,对外征战四夷守卫边疆,对内建筑宫室随意享受,先帝的这些事情你们是亲眼目睹的!我即位以后,两年之间,盗贼四起,你们镇压不了,还想停止先帝想做的事!你们这是上报答不了先帝之恩,下不能为我尽忠,我还要你们有什么用?”
于是让官吏用其他的罪名来审问这三个人。冯去疾和冯劫不堪凌辱,再加上对胡亥已经绝望了,不忍看到秦朝的覆灭,就自杀了。而李斯进了监狱。胡亥让赵高主审,赵高就重点审查李由和盗贼勾结的情况,把李斯一家大小连同宾客一起抓了起来。赵高为让李斯招供,打了他一千多棍,李斯挨不过,含冤认罪了。
读到这里,总让小胖感慨。冯去疾和冯劫对秦朝的忠心可昭日月,但是就是对胡亥这么忠心的人,居然还会被胡亥处罚,以致身死,这实在是让壮士扼腕,英雄落泪了。这就可见一个组织中领导的重要性。读史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在战争的过程中,一些臣下给君王提了一些建议,本来是很有裨益的,甚至可以让战争发生决定胜负的变化,但是君王就是不听,最后在绝对的优势下反而被击败,比如昆阳之战中的王邑,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唐郑之战中的救援者窦建德等等,都是听到了本来可以大胜对方的建议,却没有采纳,最终留下了千古遗憾。这对他们的臣子来说,该是有多么憋屈啊,所以说这样的皇帝,没有死心塌地的忠臣,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回胡亥,其实胡亥比这些人差的更远,像王邑、袁绍、窦建德这些人其实还是想做成事情的,不介意吃苦的,只是智力上有些差,没能够采取正确的建议。但是胡亥就更差了,他从心里就不想吃苦,一心想享受,觉得皇帝就该为所欲为的,这样的皇帝,真是不亡何待啊!
李斯之所以没有像冯去疾和冯劫那样自杀,一是对自己的辩论能力很自信,二是觉得自己是有功的,三是他儿子的确没有造反。想要上书说明情况,希望胡亥能够醒悟,于是就写了一封奏折,“我当丞相三十多年了,以前秦国土地狭小,不过千余里,战士也不过几十万。我尽我的才能,暗中派出辩士,带着金银,离间各国的能臣干将,训练甲兵,严明政治,给猛士封官,给功臣尊荣。所以能胁迫韩国,削弱魏国,打破燕国和赵国,平定齐国和楚国,最终平定天下。有在北面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的各个部族,彰显秦王朝的强大。后来又改革文字,统一度量衡和制度,颁布于天下实行,以成就秦王朝的威名。这些都是我的罪过啊,早就应当被处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奏折递上去后,赵高却瞒了下来没有上报,说道:“囚犯怎么能上书!”
从李斯的奏折可以看出,李斯对秦朝的确是有贡献的。虽然李斯也不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比如他也曾害怕法家的代表韩非子取代了他的职位,就设计害死了韩非子,但总的来说,李斯对秦国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但胡亥这个时候已经被赵高迷惑了,他现在根本就不管李斯的那些功劳了。以前李斯老是破坏他的好事,老是不能让他如意,他的潜意识里巴不得让这个人从眼前消失,所以说李斯的儿子李由谋反,胡亥也就不那么疑惑了。
李斯被关在牢里面,赵高知道胡亥迟早会亲自派人向李斯了解情况,他也很着急。一旦胡亥知道李斯是冤枉的,那李斯肯定会官复原职,而他自己诬陷大臣,麻烦就大了。杀了李斯倒是可以,但这样一来,皇上必定对他也起了疑心。怎么办呢?想来想去,终于想了个好办法。赵高隔两天就派出自己的宾客假充皇帝的使者找李斯问话,李斯每次都说实话,想要皇帝知道自己的冤屈。结果这些使者一走,赵高立刻就派人拷打他。这样过了很多次之后,李斯终于不敢再说实话了,等皇帝真的派使者来的时候,李斯以为还是赵高的试探,所以就没敢说实话。皇帝的使者回复后,胡亥高兴的说,“如果不是赵高,差点就被丞相骗了!”当时胡亥派出去查李由和盗贼私通的使者到了三川郡的时候,李由已经被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等使者回来,正好李斯也已经下狱了,赵高于是就伪造了证据,说是李由谋反,于是就判处李斯父子腰斩之刑。李斯走出牢狱,和他二儿子一起被绑,李斯对他二儿子说,“我想和你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门追逐狡兔,但哪里还能办得到啊!”父子大哭,李斯的父母、子女全部被杀。胡亥就把赵高封为丞相,无论大小事都由赵高裁决。
前面说过,武信君项梁在东阿打败了章邯的军队,后来项梁率军往西进发,等到了定陶时,又一次打垮败了章邯。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斩杀了三川郡守李斯的儿子李由。项梁这个时候接连大胜,于是更加轻视秦军,不把秦军放在眼里了。宋义便规劝道:“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怠惰,那必定会失败。现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却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担心啊!”但项梁这个时候已经是踌躇满志,听不进去宋义的劝告了,就把宋义派去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您将要去会见武信君吗?”显回答说“是啊。”宋义就说“我断定武信君必会失败。您晚点到那里就可免一死,去早了就会遭受灾祸。”这个时候二世调动了全部军队来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就战死了。
一代英雄人物项梁就此落幕了,从先前的趾高气昂到现在的身首两处不过是转眼之间,实在值得人让人叹息。所以说人一定要低调,毛主席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理啊。如果项梁能够不骄不躁的话,认真分析敌情,做到知己知彼,章邯虽然实力大增,但说不定项梁最多只是吃一个败仗,后面还可以再战,不至于命都丢了。一念之差,天堂地狱啊。不过平心而论,这个项梁已经是很优秀了,不愧是将军世家。他已经数次击败了从没有败过的章邯,而且逼得秦朝用出了全力。这使得后来的他侄子项羽在打败了章邯之后,秦朝除了守卫关卡的军队,再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出来征讨了。
那个时候正逢连月的阴雨,自七月到九月一直不停。项羽、刘邦攻打外黄,没能打下来,就撤了军,转攻陈留,在陈留听说项梁战死了,楚国的士兵顿时就恐慌了。项羽、刘邦就和将军吕臣一起率军东撤,并且把怀王芈心从盱眙迁出,建都徐州。吕臣在徐州东面驻扎,项羽在彭城西面驻扎,刘邦就驻扎在砀地。
魏豹率军攻克了故魏国的二十多个城市,楚怀王即封立魏豹为魏王。闰九月份的时候,楚怀王也想有所作为,于是合并了吕臣、项羽二人的军队,由自己直接指挥,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封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任命吕臣为司徒,他的父亲吕青为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