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引发的血案
头一年发生了一个天文现象:日食。据《左传》记载,那天鲁国的史官在屋里睡觉,也可能在茅坑里蹲得太久了站不起来,昏了头,就只在上面记载:“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没有写下具体日期,比如丙丑之类的,后来,左丘明先生就严肃批评了这个已经死了好些年不知道姓名的史官,说他没有尽职。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94年,管仲还在猜测这个日食可能预示着什么的时候,齐都城内一阵喧哗,整个事件的发端就好像春天的阵雨,原本外面阴沉的天很平静,忽然“哗”的一声,大滴的雨点跟泼水一样下来。此刻的临淄城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喧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政治家的耳朵、眼睛和鼻子都是很警觉的,发生的这件事情首先轰动了整个齐国,接着震动了各国。对于齐国的百姓来说,这是一种气愤和不安的话题,很有可能会立刻带来他们讨厌的战争,影响他们安定的生活;但对于齐国政界的一些人士来说,这简直就是带来巨大契机的****。许多野心家在蠢蠢欲动,管仲或许也是其中一员,此时越乱的局面越能带给他希望,但也有可能就此被骚乱埋没。
史料上对这件事情有特别详细的描写,其实,有些记录历史的史官也是狗仔队,只不过是历史的狗仔队,对某些事情也是特别关注。
这一年,鲁桓公决定出访齐国,具体什么事情呢?已经无从考证。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听说鲁桓公要访问齐国,自己就提出来要跟着去,因为她的娘家就的齐国,她的哥哥就是现在的齐国国君齐襄公,最重要的一点她和她哥哥有一段割舍不了的恋情,俗称**。
有大臣就反对了,不能去,按规矩,探亲有探亲的时间,国君这是国事访问,夫人一起去不合规矩。
我们自家的事情,你别管!鲁桓公没有听这个多嘴的忠臣。
于是,鲁桓公和夫人就一起去齐国访问,齐襄公老远就跑过迎接,特别听说自己的妹妹也一起来了,很幸福,多年前的那段恋情有可以重见光明了。文姜是在齐僖公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嫁给鲁桓公做夫人,所以,时间很长,但是,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念念不忘。
这次文姜和鲁桓公一起访问齐国,急不可耐,又跑去和齐襄公通奸。结果,鲁桓公发现了这个事情(自己戴了绿帽子),十分恼火地斥责了夫人文姜,文姜就告诉了齐襄公。
怎么办呢?丑闻败露了。齐襄公决定设计宴请鲁桓公,把他干掉,不能放虎归山,鲁桓公回到鲁国肯定要攻打齐国,报“绿帽子”的仇。
宴会上,齐襄公不断地给鲁桓公敬酒,鲁桓公发现了自己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正郁闷呢,也没法说,就一个劲地喝酒解愁。
来!我敬你。
齐襄公使劲地敬酒,心里有个潜台词,我很尊敬你这样的绿甲鱼,还憋得住。
人烦恼的时候最容易醉了,特别像鲁桓公这样憋气,酒气也上不来,就彻底醉了。
然后,齐襄公一使颜色,一位满身肌肉的手下就过来了,把鲁桓公扶起来,送他回馆舍,就在送鲁桓公回馆舍的途中,这位肌肉男叫彭生,很厉害的人物,在车上,就那么一拉鲁桓公,鲁桓公同志就恩了一下,见上帝去了,鲁桓公被抬出车时已死掉了。,验尸结果是骨头拉断,内脏破裂。
这是一件事关礼义廉耻的重大政治事件,轰动了整个天下。在鲁桓公访问齐国期间,齐襄公和已经嫁给鲁桓公的妹妹文姜通奸,被鲁桓公本人察觉,鲁桓公遭杀人灭口。《史记》中描述残忍的死亡原因是齐襄公派手下彭生抱着已经醉了的鲁桓公上车时,在途中将其“拉杀”,也就是活活地被折断肋骨而死,死因令人胆寒,就像电影里那种外表看不出太大疑点的死亡。
事件的预测
这件事情并不是秘密进行的,当时有许多随行人员,事后也没有进行杀人灭口的措施,所以,即刻之间在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管仲跑到大街上观察该事件在百姓心中产生的影响,回来跟公子纠说机会随时可能来临,静观其变,一旦发生叛乱,就奋勇而起,主持政局。
当时预测该事件可能导致重大的政治变化,这个政治变化有三点:
首先,是鲁国方面会立刻发动战争,为被齐襄公杀害的国君报仇。儿子为父亲报仇是理所当然的,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其中一方彻底的胜利。
其次,在鲁国向齐国发动战争期间,齐国国内的一些势力会开始窜动,借机推翻不得人心的齐襄公政府。
这些势力里面除了公子纠最有希望做上国君,还有先君齐僖公的另一个儿子姜小白。小白是公子纠同父异母的弟弟,上文说到过,鲍叔牙做了他的老师。这个人从小没有母亲,在当时乱世的一个衣食饱暖的宫廷里长大,孤独的时候思索的就是政治,而政治使他逐渐稳重起来。管仲当时对此人的评价是:“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这是因为他失去母亲后独立思考产生的,和公子纠正好相反。《史记》上又记载:“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僖”,好交一些朋友,高僖是当时齐国的老臣,世代是周王任命的监国大臣,权力和威望都很高。而齐襄公即位后,很不喜欢这个顽皮和多管闲事的弟弟;公子小白处境变得比较糟糕,其必然也会造反。
第三,也就是最终的结果,齐襄公政府倒台,公子纠将会和公子小白争夺国君的宝座,“非纠即白”。
在公元前693年,齐襄公的政府已经因为此事人心离散,许多大臣不满国君的做法,有些人已经意识到齐襄公即将倒台,就逐渐向有望成为下一任国君的势力靠拢,以防政府的倒台使他们的前程和官位不保,也有些投机分子想乘机发展自己的事业。
多变的局势
但是,***势千变万化,“鲁桓公被弑”事件没有像一些人期盼的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引发国内过大的骚乱,其中值得深究的有三个原因:
首先,鲁国方面的软弱。继任的鲁国新国君鲁庄公年纪很小,且又是文姜的儿子,比较仁孝,导致他忍气吞声,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减轻了齐国外部的军事压力。
第二,齐襄公找了一个替死鬼,就是那个“拉杀”鲁桓公的直接凶手彭生。把彭生一杀,推脱自己的责任,死无对证,减轻了部分的罪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齐襄公很聪明,他感觉到朝政动荡不安的时候,就想到利用军事上的成就来安抚百姓,把百姓的焦点移开,缓解民众不信任政府的危机。就在这一策略下,齐襄公完成了父亲齐僖公终身没有完成的事业,攻打下了世代的仇人纪国,雪洗了埋藏在齐国百姓心里的一个耻辱,《史记》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纪国国君在周王那里诬陷齐国国君哀公,齐哀公最后被施以残忍的刑法:烹。这是很早以前的仇恨,胜利的战争暂时缓解了一段时期百姓的怨言(但后来,齐襄公又去相会妹妹文姜,又发动了一次战争)。管仲发现即使是小的胜利,也会让百姓高兴,自豪,特别是“正义”的战争。
第四,百姓虽然口中有怨言,可还是希望过安定的日子,这是历代人民的特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