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00000075

远征的结束

远征的结束

五月的春天,偶尔能看到彩虹,那是天上。地上是老鼠吃蛇,蛇吃老鼠。

遇到了这种意外,形势变无法抉择。管仲在营帐中思考,是打?是和?打就意味是血流成河,尸骨遍野,未知的胜负。他不能冒这个险,这也不是他的初衷,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很久以前听到的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忽然在思考自己的抱负到底是什么,一堆白骨上伟大的旗帜?一座万年的丰碑?后世称道的伟业?都不是。他记得他的理想:他是为齐国的社稷而生!社稷是什么,是人民,是土地上的生命,为了他们的存在!他此刻希望“和”。

或许,后世的人们不断地在称道秦始皇的伟大,是的,的确这个暴君创造了一个帝国,但那是对于历史的伟大。然而,如果你可以选择回到过去,你是愿意做管仲时代春秋的子民,还是愿意做暴君统治下的臣民?秦始皇是为自己创造的帝国,不是为了别人,所以,他死了,随之,帝国灭亡了。这些都是画外之音,很庆幸活在现代,没有战争。

管仲希望“和”,他知道楚国最终可能也会选择“和”,他们也不敢轻易打这场两虎相斗的战争,而且这是在他们国土境内。可是,从历史的角度,管仲也曾想过,“打”也是另一种胜利,虽然两败俱伤,但可以从此削弱楚国的国力,使它无法发展成为第一强国。对于历史来说,管仲终究要老,要死的,他死了,楚国强大了,那么那时候的齐国还能否抵挡得住楚国?齐国可能就要反过来臣服于楚国。

说白点,“和”有利于齐国的现在,但不利于未来。“打”有利于齐国的未来,但不利于现在的霸业。看起来很难抉择,其实,很简单,现代人只能选择现在,未来是史料未及的。

最后的对决

《左传》中记载大军像把锋利的剑挺进到陉山之后,楚国方面已经有些害怕,于是,就派出了一个全权代表屈完,来观察目前楚国所面对的形势以决定战与和。

齐桓公问管仲怎么办?现在这位国君的脑袋里已经完全没有头绪。

管仲说:“既然楚国派遣使者来,必然有讲和之意,但举棋未定,故派遣使者以观虚实。开战,双方都不利,不如以威严示之,使楚臣服。”

于是,齐桓公召集八国首脑,摆开几十里的军队,彩旗飘飘,何等威严,何等壮观,迎接楚国使者屈完的到来。

楚国大臣屈完是个比较能干的人才,楚王能派此人来,并让他随机应变,也正说明了这点。而且此人和后来的屈原是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屈氏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在楚国有很高的地位,不过,屈氏的人太过于为社稷,不太懂得官场上的关系,屈完也是这么个人。

屈完一到大军驻扎地,看见如此威严壮观的军列,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震惊,内心是对敌人这样的实力感到担忧的,但很镇定地回答了齐桓公的一番炫耀的问话。这段对话也算是经典,据实记载在《左传》中。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不榖是诸侯对自己的称呼,如同寡人。

大意是:齐桓公说:“此次来征讨并非是为了我的利益,而且大家继承“先君”的遗愿,尊王,楚国不如跟随齐国一起尊王,安抚四方?”

屈完回答:“您对天下的所作所为也都恩及到我们的社稷,能够让楚国加入,是我们的荣幸。”

齐桓公有些得意地说:“你看,以这样强大的军队去打仗,谁能够抵抗啊?去攻城,哪座城池不破?”

屈完不甘示弱地回答:“您如果是以德来征服天下,天下谁敢不服?您若是用武力来征服,楚国有方城这样坚固的城池,有汉水这样的天险,虽然百万之众,也未必能取胜。”

如此不屈服于强权的臣子,这不由让人想起文天祥,想起那些不屈服的忠臣。即使是如此不屈,但终究也犯下了一个臣子的忌讳,擅自做主决定和齐国讲和,虽然楚成王有赐他随机应变的权力,但此等大事臣子擅自做主是忠肝,但作为最高决策者不免心有不满。

屈完直言不讳地提出了齐国所以能成功的根源,是以德服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齐国未必就能指挥在周王朝的天下都平级的诸侯,未必能使天下之人臣服。

齐桓公听到这样的直言,无话可说,心中油然佩服。

于是,在召陵,屈完代表楚国与八位诸侯结盟,盟主是齐桓公——中华民族在混乱的春秋时期第一个把周王朝离散的人心团结的霸主,他的塑造者管仲凝望着他心中最远的这块目的地,盟台上,屈完代表楚国臣服了,一个强大的蛮夷,最大的对手,被轻轻击倒了。

公元656年秋,远征大军打道回府,以楚国臣服而告终。

管仲眼中的一滴泪落了下来,仰天感叹:“天不佑夷吾!”就好象他当年困在马背上迷了路的感慨,那时候他好象是二十五岁,现在他已经七十了。再也不可能削弱楚国的力量!再也不可能远征了!他深深地意识到他的霸业征程到了最高的极限。

他真的老了,落叶里的风吹拂着他,感到颤动的寒意!

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公元651年,也就是五年之后的那次盟会是齐桓公霸业的鼎盛,因为这一年周王室在盟会上赐给齐桓公祭肉,“加老,赐一级,无下拜”,也就是爵位已经到了当初周公那样的,而且有上方宝剑的作用,这的确是一个人名利的顶峰,但说是事业的顶峰,那就错了。

真正事业的顶峰是打败最强大的对手的那刻才是,在这年,公元前656年,楚国臣服了,这是管仲整个霸业的历程中唯一一次击败对手,虽然效果没有达到他设计的那样,但也算是小胜,之后,这个强大的对手“沉默”了,但只是“沉默”了一小段时间,就再次起来活动,后来,这个对手根本就没有再参加过任何一次盟会,包括那次周王室赐祭肉,也就是说这个对手只在公元前656年服输,之后就没有再臣服。就像拳击台上,只有那场击倒最厉害的对手的那刻才是你人生的颠峰,之后就永远是平局,即使你的总分拿到了冠军,那也不是真正的胜利。

凄凉的凯旋

庞大的军队飘着彩旗,绵延数十里的战车,奏着凯歌,初秋的凉风吹拂着人心中的喜气,这是在公元前656年,湖北北部地区,中原伟大的霸主齐桓公率领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征讨楚国,降服了这个南方强大的蛮夷、齐国最大的对手。

可是,作为整个霸业的操纵者、齐国的宰相、春秋时期第一个伟大的人物管仲内心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些失落,他转身回望了一眼楚国。那是他等待了七十个年头的顶峰,刚刚踏上去,现在要离开了,以后再也踏不上那个顶峰。他的意志在此刻像一座庞大的冰山开始融化了,虽然还那么坚硬,锋利。

公元前656年,齐国精心谋划了许久的“伐楚”大计被人泄密,险些惨遭失败,最终,凭借管仲的机智,以楚国表面臣服告终。然而,两个强大的势力并没有实质交锋,所以,齐国的胜利也只是一张宣告天下的白纸,没有真正挫败强大的对手楚国。

然而,这样的远征没有成功真的那么重要吗?就这么一次失利会寓意什么呢?有句老话:外行人看戏,内行人看艺术。政治的艺术,一个关键的着色没有成功,整幅画就面临着毁灭,只有极力地把维持下面的着色的完美性,才可能使这幅画保存下来。

管仲就是这个画家,从离开楚国的那一步开始,他的使命就是维持齐国的整个霸业。

一失二鸟

但是,刚刚踏出楚国,就出现了两件事情增添了远征归途的不快,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测——这个归途在许多人的内心的确是凄凉参半,特别体现在齐桓公身上:

第一件事情是归途的路径问题,也就是说从哪条路线撤回本国,按理说,没有什么特别的阻碍,当然是从哪条路过来就从哪条路回去,这个事情本来不需要去怎么考虑的。可是,陈国的大夫辕涛涂为这个事情面见齐桓公,说出了这么一个想法,认为齐国如果率领大军从东面延海撤回本国,一,可以让东面的蛮夷各国看到中原霸主齐国的威严和强大,对于他们的一中震慑,二,可以观察东面各国对齐国的态度,以便“对症下药”,知道该治理哪些蛮夷小国。

恩!齐桓公当时一听,对这个建议很赞赏,是个好主意,可以一举两得,所以,打算改变原本北上从郑国和陈国撤回的路线,从东面顺道去“观察”东边的蛮夷。

但是,当这个建议刚要定下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人,谁呢?郑国的申侯,这个人原本是楚国楚文王的宠臣,楚文王死后,怕自己先前做的一些“小人”之事引起新的政府不满,类似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臣和绅,所以,楚文王下葬不久后,就跑到了郑国,跟了郑厉公,擅长拍马屁,又得充于郑厉公和郑文公。

他来干嘛呢?也是为了撤退的路线,《左传》中有说明他面见齐桓公的原因:“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於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於东方,观兵於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陈国大夫因为齐国率大军从陈国经过,陈国要承担他们的军事开销,所以,想出一个主意,把主意告诉给郑国的申侯,想让他一起建议齐桓公从东面延海撤回本国。

然而,申侯跑来跟齐桓公怎么说的呢?他唱了一个反调,说现在远征的大军已经疲惫不堪,如果从东面回去,一旦遭遇蛮夷袭击,恐怕会有很大的损失。如果从郑国和陈国撤回去,两国不仅可以资助军费,而且又能安心回国(师老矣,若出於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於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

申侯这么一说,齐桓公豁然明白,对先前陈国大夫辕涛涂出的主意十分恼火,心说原来你在害我。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辕涛涂给抓了起来。这里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疑点:用得着把辕涛涂抓起来吗?就因为出了一个看似不好的主意,这似乎不是齐桓公明君的作风。

暂时不说辕涛涂和申侯谁忠谁奸,就这两条撤回的路线来说,陈国大夫辕涛涂的建议并不见得是错误的,郑国大夫申侯的建议也未必是对的,其实,他们各有利弊。

从东面延海的路线撤回,利在可以“观兵于东夷”,有利于控制东面的局势,这是正确的战略手段,弊在大军劳累,万一遭遇敌人,会造成损失。

从原路撤回,利在可以得到军费的资助,粮食的补给,安心回国,弊在无功而返,使整个远征起不到任何效果,包括伐楚。而且,有失“仁义”,齐国的对外政策一向是“多给少拿”,现在没有真正击败楚国,又要诸侯补给,诸侯必有怨言。

由此看来,两条路线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再分析出主意的两个人的心理,陈国大夫辕涛涂是出于为本国利益考虑才出主意,想要让齐国率领大军从东面延海撤回,陈国可以不用给大军花费补给的钱财,忠于国家。那么,郑国大夫申侯呢?表面上,看去是大公无私的样子,损害本国利益,讨好齐桓公,为了什么,讨好霸主能为了什么呢?当然是自身的利益,升官发财之类的。后来,申侯能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邑”改造成“城”,就足以说明其贪财好利的小人本性。

这样的小人,齐桓公没有看出来也就算了,可是,还要去抓陈国大夫辕涛涂,他有什么大罪呢?对于坚貂、易牙那样的小人都无法挑拨的明主齐桓公,现在却在这样明显的事情中被挑拨了,这可是齐桓公首次昏了头,可见他在伐楚遭受意外和失措中闷闷不乐,六神无主,压抑的情绪才会因那么点小事爆发出来,所以,一怒之下,抓了辕涛涂,损害了他一直以来明君的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偶然,是历史的一个趋势,骄傲冲昏蒙蔽了他的头脑,就好象穷人变成有钱人之后就不再那么勤奋善良,齐桓公不再是当年那个刚当上国君、谦虚地听管仲大论的年轻小伙,他的大脑已经开始走向历代君王年老之后的糊涂和昏庸。

因为此事,齐桓公甚至还率领大军去讨伐陈国,陈国遭受了春秋史上最强的一次讨伐,参加讨伐的诸侯国达十个,陈国成了“冤大头”,《左传》鲁僖公四年经记载:“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发生了这样卤莽的行为,作为齐国的军师和霸业的挥写者管仲在做什么呢?他当然没有坐视不管,虽然我们在史料中没有看见他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但从“陈成。归辕涛涂”的记载可以看出,齐桓公已经逐渐悔悟,史学家认为是诸侯劝齐桓公才放了辕涛涂,否则,以十国大军怎么可能没有给陈国造成多大损失呢?当然,这是个事实,但是,能够劝导齐桓公,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样的事件中发挥作用的也唯有管仲,他总是替自己孩子收拾残局的父亲。

三十年的霸业征程中,齐桓公第一次在行为上出了轨!

第二件事情就是许国国君许穆公的逝世,发生在远征军的归途中,可以说死在军中,死在为齐国霸业的征程中,这让齐桓公感到悲伤和愧疚,自己的“老战友”,跟随齐国多年。许国是自公元前678年“幽”盟会上就投入齐国阵营(许穆公死时公元前656年秋天),虽为小国,但二十多年来对齐国也算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就好象当年的邾国国君邾子克那样,如失臂膀。

现在的邾国已经不像当年邾子克为国君的时候那样尽忠于齐国,所以,许国国君许穆公的死,让齐桓公再次感觉到失去了铁杆的“兄弟”,悲痛不已,将许穆公“葬之以侯”,按照最隆重的礼仪,在周王朝的制度中“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安葬的仪式按照“加二等”来举行。

可以说整个归途简直糟糕透顶,如果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失二鸟”。齐桓公冲动之下,抓了陈国大夫辕涛涂,陈国虽然表面上请罪,但内心必然不服,特别是辕涛涂,他是受小人所害的,然而,作为霸主不能审视曲直,人心自然离散,等于失了陈国的人心。其次,许穆公的死基本上就会像当年邾子克的死那样,许国不会像先前那样忠心于齐国,等于失去了许国。

所以,整个归途从史料上读起来显得那么压抑和不快,甚至有些凄凉。

接着,管仲的人生走向了第四段,从公元前656年到公元前645年,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日子,在千变万化的天下局势中,不断地维持着齐国的霸业。

同类推荐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第一卷将以刘邦的创业史为主线哦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吝惜你手中的票票和收藏哦。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 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
  • 黑暗特种兵

    黑暗特种兵

    一个特种兵,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从而变成了一个平凡的保安,但他的人生会平凡吗?遇见了他,罗林的生活变得狂野起来,曾经,他是特种部队中的精英,之后,变成一个平凡的保安,而现在,他是令整个黑暗世界为之颤抖的人物……夜晚,罗林站在一座高达百米的大楼楼顶,手里拿着一杯马丁尼,看着夜空下灯光缭绕的城市,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黑暗,永远是那么美丽。”
  • 血铸的番号

    血铸的番号

    一把军号吹响勇敢与忠诚;两代军人前赴后继不辱使命。一个英雄的群体,一群英雄的战士,捍卫军人的荣誉,创造不灭的功勋,抒写不朽的传奇。某部步兵六连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荣誉的优秀连队,战争年代荣立集体大功二次,是军区的拳头部队,国家经济建设时期一直保持着“大功六连”传统和荣誉。六连的老连长和老指导员于克功和吴天明相识在解放战争中,吴天明曾是于克功的俘虏。在朝鲜战场的一次战斗中,步兵六连只剩下于、吴二人,在敌人冲上来的刹那,吴天明吹响了冲锋号,于克功咬掉了美军上尉史密斯的半个耳朵,并生俘史密斯,击退敌人进攻。连队重新补充后,于克功和王天明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六连的连长、指导员,那把军号成为六连的传家宝成为六连的精神财富,军号的仿制品陈列在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六连荣誉室,真品被吴天明私藏,这个秘密只有已担任军区副司令的于克功知道……
  • 曹操--喋血中原

    曹操--喋血中原

    子金山版的三国之战与众不同,既没有罗贯中那样的虚构,又没有陈寿那样的枯燥,子金山以其诙谐的语言,机活的“变脸”手法,将一幅幅惊心动魄而又波澜壮阔三国历史画卷拉到读者的面前。
  • 翻不过军人那座山

    翻不过军人那座山

    爱情,亘古不衰的话题军人,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当军人变成一座关于爱情的山有人就再也没有爬过去……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对爱情保有着最纯粹热情的人们并真诚的祝愿他们快乐、开心拥有真正的幸福……说到大韦,郑源禁不住笑了。大韦也姓郑,身高183厘米,体重80公斤,绝对是个坦克级的人物。他和许凯峰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经常开玩笑说,除了老婆什么都可以共用,连团里的领导都知道他们俩是黄金搭档。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大韦的另外一个身份——老团长的未来女婿。
热门推荐
  • 为爱远嫁

    为爱远嫁

    为了爱情,张美丽嫁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滨海小城。两人揣着236块钱开启了他们的人生。结婚15年来他们经历了很多。生活中有争吵,有欢笑,有失望,有希望。他们相爱着,也伤害着。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 万界之每日抽奖

    万界之每日抽奖

    主角带着一个新生宇宙在各个位面装逼到底的故事,第一站是武侠位面。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超能力宗师

    超能力宗师

    都市宅男突然有了超能力!你会干嘛?钱?权?女人?NONO!我只想拯救世界!做好一个救世主!我自己都不信!
  • 我的极品小萝莉

    我的极品小萝莉

    六年前,云宗被灭,师傅用尽全力将自己送往别的世界。昏迷三年,记忆全无,醒来就认个小萝莉当妹妹。恢复实力后,且看我叱咤都市,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 焚世乱

    焚世乱

    秋已尽日犹长人若浮萍倍感凄凉云似散风渐扬风雨飘渺丝丝断肠天生经脉闭塞的秦远不甘命运的作弄九死一生借助神魔之血练体冲破桎梏一飞冲天遭逢奇遇险死还生寻访亲母焚尽乱世不求不负天下人但求问心无愧始于行辗转迷离的故事情节将带给你不一样的东方异界
  • 妃令难为,冥王的小俏妻

    妃令难为,冥王的小俏妻

    【完结】大婚当天,身为新娘的她身边美男成群,贺礼“别致”,集体献吻。冥王大人阴郁难当,抓过刚穿戴整齐的女人一阵狂啃。“小东西,你是故意给本王添堵吗?”她不服气的啃回来,“我这是在给你添财……”*她身怀言灵异能,却被人捏碎心脏再世为人。虽身世坎坷,却运气暴棚,空间、灵鼎、美男、神兽一一与她结下不解之缘。身怀众宝,可她没有大志向,惟愿平安过一生,可遇上那个妖孽的男人后,她的人生不知不觉的走偏,原以为平凡的自己其实并不平凡……他乃堂堂冥王,为了一个女人而流连人间,宁愿受伤也要守她、护她、疼她、爱她。他的一生只有一个目标,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让那小丫头爱上他,顺便掐灭她身边的朵朵桃花。
  • 末世之入世修仙传

    末世之入世修仙传

    天地巨变,人类史上最大危机来临,丧尸、变异兽,是进化也是灾难。且看入俗世历练的修真者胡杨如何玩转末世,得道成仙。
  • 美颜App系统

    美颜App系统

    苏傛是个丑女,没人喜欢没人疼,就连交往多年的男朋友都是为了利用她帮家里还债才跟她在一起的。债务还清的时候,就是苏傛被甩的时候。苏傛愤怒又不甘,却意外收到了一张宣传单。鬼使神差之下,她按照上面的指示扫描二维码,结果竟然强制下载了一个美颜APP!从此,丑女变美女,她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
  • 渣男必须死

    渣男必须死

    我年少无知,误把渣男当男神,奋不顾身,将身嫁与。不过短短几年,我便尝到了自酿的苦果。然而,当支离破碎的婚姻将我逼入绝境之时,我的生命中却莫名地多了两个男人。一个千年的妖孽,一个万年的冰山。妖孽男:与你纠缠是我今生最大的乐趣。冰山男:要我还是他,给个痛快话!收服妖孽,还是融化冰山,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