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和陈国
公元前668年,成功地摆平位于淮河中下游、江苏西部的徐国,齐国的政治辐射圈向南扩张到了淮河,管仲觉得是时候开始向西扩张,收回原先失去的西面局势。西面的对象就是郑国和陈国,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以前都加入过齐国的阵营。
郑国在公元前680年,也就是15年前,郑厉公夺回国君宝座之后,与齐国在鄄(音同娟)结盟,加入到齐国阵营中,但没有想到郑厉公是一个老狐狸,根本不顾齐国帮助他复国的情义,脑子里只有利益,在公元前679年和公元前677年两次退盟,导致齐国只能暂时放弃西面的局势,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九年。郑厉公已经死掉,目前是他的儿子郑文公执政。
陈国在公元前681年的北杏盟会中就加入到齐国阵营中,之后,在鄄、幽两次盟会都有参加,最后一次合作是在公元前675年,那是八年前,齐宋密谋一起攻打鲁国,当时鲁国派公子结为陈国做“媒婆”,从卫国迎接新娘到陈国,结果反中管仲之计,把新娘扔在半道。但是,后来有两个原因导致了陈国和齐国断绝了交往。
一个是陈国的陈妫在公元前676年嫁给了周惠王,成了周王室现在的王后,陈国政府便有了自傲的心理,毕竟名声上高人一等。而郑国和鲁国分别反动,齐国在这些问题上节节失利,威望降低,所以,陈国也就不大去巴结齐国,不是“大山”就不需要去靠。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齐国接纳了从陈国逃出来的***羽敬仲,并且封他做了齐国的“工正”,在当时的陈国国君陈宣公看来,齐国就分明是与陈国政府为敌,包庇他们要铲除的政敌。这样一来,两国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不往来就等于断绝了关系,也就不在齐国的阵营中。
现在要解决郑国和陈国的问题,管仲既没有选择武力压境的方式,也没有选择以德服人的计策,而是选择了利用“关系网”的方法。在整个春秋霸业的征程中,齐国的对外征服提供了很多种范例,表现出一种“随机应变”的智慧。
其实,利用“关系网”并不是在这里第一次使用,像管仲把哀姜嫁到鲁国也是在利用“关系网”。《左传》庄公二十七年传中简单地记载:“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没有详细说明陈国和郑国为什么臣服于齐国,先前也没有讨伐问罪两国的记载史料,那么陈国和郑国为什么突然臣服了呢?唯一的可能就是管仲利用“关系网”。
关系网的利用
先说郑国,早期郑厉公执政的时候,如同一只老狐狸,狡猾地脱离了齐国的政治辐射圈,自立门户,当时怕齐国再次来讨伐,就派了叔詹到齐国去名正言顺地退盟,结果,被齐桓公关了起来,后来,奇特地逃出了大牢。
叔詹能逃出大牢的猜测就是他和管仲做了一笔政治交易,后来,“五大夫谋反”事件齐国居然没有插手也说明了这一点。现在,郑国刚刚换了新的国君就马上回到齐国阵营之中,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即没有武力威胁,也没有施德,什么原因呢?就如先前的猜测,是管仲和叔詹做的政治交易,那个交易是很合适的。
管仲当时认为老狐狸不容易收拾,对付不了,计谋上胜不了你,那我和你比寿命总可以赢吧。没几年,郑厉公死了,新君上台,叔詹就成了权力很大的顾命大臣,加上他本来就是“亲齐”一派的,自然会主导郑国向齐国靠拢。
公元前667年,齐国在幽这个地方召开盟会,叔詹按先前的允诺,去新君面前说明利弊,告以齐国的强大。
刚做上郑国国君的郑文公肯定要问:“齐国那么强大我爸爸怎么不怕呢?”
“那是以前,齐国现在已经羽翼丰满,你看看去年,不动声色就把徐国收复了,我们比徐国也强不到哪里去,参加盟会也是为百姓免受遭殃。”初出茅庐的孩子吓唬几句话就害怕的,主要是郑厉公生出的不是只狐狸。
于是,郑国就参加了此次盟会,重新回到齐国的阵营之中。
那么,陈国是通过什么样的“关系网”拉拢过来的呢?
先看两句《左传》庄公二十五年传的记载:“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到了冬天,“冬,公子友如陈”。这是前年,公元前669年,春天,陈国的大夫女叔“来聘”,就是古代想娶那家的女孩来送聘礼提亲。冬天的时候,公子友(季友)到陈国去回礼。
为什么陈国会向鲁国提亲?这里面还要提到这个重要的人物季友,《史记》中记载:“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季友的母亲是陈国国君的女儿,后来,发生“鲁难”的时候,他就是逃到了陈国避难。所以,季友和陈国政府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他在其中起到了调节鲁、陈两国的关系的作用,消除了之前的误会。
鲁国采取什么方法消除陈宣公的怨恨呢?当初,陈宣公不就是因为公子结把他的新娘扔在半道而生气嘛,那么,我嫁给你一个新的女人,鲁国的女人不比卫国差,不仅知书达礼,皮肤还白皙,陈宣公就乐了,所以,陈国大夫女叔在公元前669年来送聘礼。
陈、鲁两国关系的升华倒还不是因为“女人”,而是当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和陈国的相国原仲成了极好的朋友,贤者之间结交是很深的。《左传》二十七年传中有特地的记载:“‘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秋天的时候,陈国的原仲去世了,季友私自跑到陈国奔丧,原本这种行为在当时是不合礼仪的,季友却能冒着这样的“非礼”去奔丧,可见两人的关系,也可见经过误会以后,陈鲁两国关系的亲密程度。
现在把话题说回来,管仲早已经把鲁国紧紧地拿下了,齐国和鲁国是紧密的亲戚,而陈国和鲁国的关系既然那么要好,不如就叫鲁国从中调解,况且齐国和陈国并不是什么大过节,只是有点小矛盾,也不至于去动武力来解决。所以,鲁庄公就好言跟陈宣公说,齐国现在很强大,况且很“仁义”,最好别和他作对,没有什么好处的。
陈宣公很“识时务”,他当时已经执政26年了,人有点老了,就害怕战争会威胁他的地位,从他为了一个女人而杀掉自己的太子,剿灭太子的党羽就可以知道陈宣公的年老昏庸,必然也胆小。于是,重新回到齐国的怀抱,靠着“大山”能安心地抱着女人睡觉。
幽地会盟
齐国在公元前680年第一次宣布对中原的称霸,13年后在幽的盟会再次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原本失去的西面局势,经过一番努力和等待之后,终于重新收了回来,齐国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站立了起来,影子向前方延伸。
由此,我们领悟到了,虽然暂时会痛苦地失去某些东西,但只要努力,不放弃,暂时失去的东西还会重新拿回来。痛苦是短暂,胜利是永久的。这就是管仲用了十年的时间展现出来的一个信念,从公元前677年到公元前667年,整整谋划了十年。
在幽的这次会盟之后,整个中原地区已经感受到齐国的力量再次席卷过来,已经以牢不可破之势控制住中原的局势,人们看到了三个大国紧密连成一条线之后的威力。原本不理解齐国为什么要放弃的人们,开始明白管仲当初为什么要先解决鲁国问题,也看到了鲁国在整个霸业中起到的作用—— 一颗不可或缺的定棋。
这个时候,身在洛阳的周王室也感受到了这股席卷整个中原地区的势头,周惠王就想借助它来帮助自己解决那个一直让他头疼的问题——卫国。于是,他先给齐桓公送了一份贺礼。
公元前677年,《左传》中记载:“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就是正式封齐桓公为管理几乎整个周王朝秩序的长官,当时称为侯伯,或者说九州之长。
这样拍马有什么意图呢?后面紧接着就说了:“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希望齐桓公帮他报仇,什么仇呢?就是当年“五大夫谋反”事件,卫国帮助他的叔叔子颓篡夺他的王位。事情已经过了七年,但周惠王自己一直没有实力去讨伐,耿耿于怀,现在见齐桓公势力强盛,就想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