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禁中。景福殿。皇后的肩舆在殿门外停下。景福殿一众侍从急忙致礼。皇后点点头,率众直入。
后殿。菁娘躺在榻上抽泣,万氏愁眉苦脸陪在一旁。有宫人急急入内禀报:“娘子,娘子,圣人来了!”万氏一惊,忙过来扶她:“菁娘,快,我扶你起来,向圣人见礼。”菁娘抗拒了一下。万氏半是哄劝半是吓唬:“不舒服也得起来,目下官家不在京师,这宫里最大的就是圣人了。倘若失礼得罪了圣人,要怎么罚可都是她张张嘴的事,没人能替你撑腰了!”
菁娘听了,只得忍着不适,由乳母搀了坐起。人尚未离榻,外面一迭声致礼传来。菁娘愣怔之间,皇后已经进了殿门。
菁娘委委屈屈地跪了下来,勉强道:“臣妾见过圣人。”殿内侍从也随她一起致礼。
君怜含笑道:“平身。王娘子,听说你有喜了,恭喜你。”万氏忙过来扶起菁娘,又请皇后上坐,软语陪笑道:“听闻圣人身子欠安,我们娘子时时惦记着,只是她自己这几日也难受,没能常过去请安,求圣人宽宥。”
君怜点点头,向菁娘道:“初次有娠,难免身子不适,过些日子就好了。”菁娘低头不语,泪痕犹在腮边。万氏便又替她说道:“早几日她说头晕犯恶心,还以为是没睡好、没吃好呢,就一直躺在榻上养着。早想到是这个缘故,我们早些叫御医来,不就好了么!”
君怜又点点头,向菁娘温言道:“王娘子且来坐下吧,既然身子不适,就不必站着了。”菁娘仍旧不语。万氏替她端了个杌凳过来。皇后道:“她不舒服,坐杌凳岂不窝着她么?别拘礼了,就坐我旁边的椅子吧。”万氏忙忙谢了恩,将菁娘扶到几案旁的另一张圈椅中坐下。菁娘还是一副被人欠了陈年账不还的丧气模样,既不拒绝,也不示谢。
君怜略一沉吟,对众人道:“替我们倒些热热的汤水来,然后你们都出去,我跟王娘子说会儿话。”众人依言而行。
热热的汤盏捧在两人手里,雾气蒸上芙蓉面。扑凌一声,菁娘的泪水落入汤水中。
君怜放下汤盏,温言道:“菁娘,有喜是好事,为何哭哭啼啼的?有什么委屈,跟我说说,好么?”“臣妾想要陛下在臣妾身边!”菁娘忽然哭出声来,“臣妾难受的时候,想要陛下陪着!”
君怜有些哭笑不得:“……陛下为国出征,你当初不是最支持的那个人么?”“当初是当初,目下是目下。”“当初怎么样,目下又怎么样呢?”“当初臣妾不知道自己有喜,目下……目下臣妾知道了,可是陛下不知道……陛下这一走不知要多久,他不知道臣妾有喜,就不会急着回来……等他回来,没准孩儿都诞下了……”
君怜被她的逻辑弄得笑了:“那也不至于。过些日子,待你的身子状况稳定了,我派个人去淮南行在,向陛下报告这件事,不就完了么?”“这么要紧的事,臣妾想要陛下立刻就知道啊……”菁娘说着,又哭起来。
君怜看着她茫然无助的样子,心里起了怜悯。偌大的宫廷中,除了眼前几个祗应人,菁娘并没有别的交谊。以前她全部的靠山就是官家,目下靠山挪走了,她却骤然遇到自己人生中如此重大的一件事,难怪她感到惶恐。
“菁娘,你是不是觉得害怕?”君怜轻声问道。菁娘抬起泪眼看着圣人,缓缓点头。君怜轻轻拍拍她的肩膊:“不要怕,对咱们女人而言,这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虽说初时有些不适,一咬牙也就过了。……官家不在家,你若是难受了,害怕了,尽管来找我。”菁娘抹着泪水:“真的?”“嗯。”
淮河南岸。杀声震天,烟火滚滚,箭矢如蝗。寿春陷入了周师数十万人的围攻猛打之中,失去了往日的秀色。
寿春是一座古老的淮上名城,因其位于淮河西段,又号称淮西重镇。寿春历史上多次成为国都:战国时一度成为楚都;西汉时为淮南王的国都;东汉末,袁术更是据此城称了帝。
寿春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处在水路交通枢纽位置,占据了绝佳地利,所谓“控扼淮颖,襟带江洛”:往上游方向可控扼正阳关,截住从颖水汇入淮水的兵力;往下游方向可控扼濠、泗诸镇,截住从涡水、泗水汇入淮水的兵力。“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加之土地肥沃,水利灌溉系统发达,无论是淮北的政权想南征,还是淮南的政权想北伐,都会以它为军事基地,以及屯田备战的粮仓。
对于大周而言,打下寿春,则解开了淮上的一个死结,淮东诸镇可望风而下,一顺百顺;打不下寿春,大军即便往东往南推进,也等于留了一把尖刀在自己腹心,随时有被对手翻盘的可能性。
对于南唐而言,淮西是金陵的屏障,而寿春是淮西的根本。倘若寿春有失,则淮西屏障尽失,淮东危殆,南唐都城金陵将寝食难安。
故此,无论对于大周,还是对于南唐,寿春都成为了必争、必保之地,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寿州节度使刘仁赡上次遣人劝阻刘彦贞不成,已经知道刘彦贞必败。正阳之役给了唐人沉重的打击,南唐已经多年没有经过这样的失败了。应援的皇甫晖所部审时度势,为了保全战力,从原本屯驻的定远后撤去了滁州。他孤城失援,知道暂时只能靠自己坚守。好在张全约率刘彦贞残部退入寿春,给他增添了一点军事力量。他向朝廷上表,请求任命张全约为马步左厢都指挥使,获得了批准。
他又发动全城军民,用糯米汁加石灰的配方粘牢了城砖之间的每一道缝隙,并且修补了被以往的战事和洪水毁坏过的每一处城砖。又以粗麻绳、竹竿、木板、牛皮等物,加固了寿春城周围的水寨,并派出更多战船和水兵把守,为他们运送了充足的弓箭、石块、猛火油等防守器械。
就防守而言,寿春是一座水利之城。环绕着寿春城的水系,不仅有深深的城壕,还有西面的淮水,西北面的淝水,以及大大小小的自然湖泊和人工沟渠、堰塘。寿春守军的水寨,就重重叠叠、连栅并营地修筑于这些水面之上,形成规模宏大的外围屏障。为了保障水寨的水位不失以便行船,水寨周围还筑了围堰、堤坝蓄水。不拔除这些水寨,周军根本无法靠近城墙进行强攻。
从正月二十七日起,大周向南唐的寿州水寨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昼夜不息。几十万兵士与民夫组成的混合部队,轮番上阵,准备以最凌厉的攻势拖垮南唐的水寨守备力量。
水寨凭借广阔的水面将周军阻隔开来。周军想要打下水寨,用上了弓箭和投石器进行远攻。他们无法接近水寨进行近攻。无数的刁斗望楼分布在水寨的耳目位置,为了强化水寨的防守,刘仁赡甚至将数不清的楼船开出来,连成一排堵在水寨的营栅后面。周军没有战船,只能派出小舟或竹筏越过水面向唐军发动攻击。小船属于水军里的散兵游勇,战斗力和威慑力显然不足。还没有等他们靠近,唐军刁斗或楼船上的箭矢就密集齐发,将他们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打退。
周军政务营帐。所有随征的文臣及其属吏都聚集在这个营帐中,各据一个角落处理公务。
出门在外,皇帝都采用这样集中办公的方式,不分衙署,只分文武。大家都发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率奇高。大约以前在京中时各有各的衙门,彼此除了开会碰头,具体执行时往往还得遣人持文牍往来,平白增加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一长排的桌案前,五六个书吏正奋笔往一张张大纸上抄录已经过皇帝批准的安民告示。李榖从桌案前巡视而过。
营帐的另一角,范质、王溥等人正在拆读从京中枢密院转来的一堆奏表。皇帝现在以战事为重,政务大多委托给了他们。他们需要检视枢密院对每个奏表的处置意见,如果有注明急呈皇帝的,要立刻照办;如果事情不大,有常规可循,他们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意见又没有大冲突,那么就可以在禀告皇帝的同时直接办理;只有那些比较特殊、他们都拿不准的,才需要单独向皇帝请旨。
书吏们将抄好的告示拿给李榖看。李榖展读罢,见他们还欲再抄,就说道:“罢了罢了,不必抄了。这城外的老百姓都躲到山里去了,告示贴到哪里他们才看得见?何况,以我看,偶尔有几个留下来的,也未必认得字!”书吏唯唯道:“那怎么办?”
李榖左右顾盼着差遣:“你,你,还有你,分别叫上几个兵士护卫着,敲着锣往那荒僻能藏人的地方去。分开几路方向,一路走,一路就把告示上的意思,大声喊给百姓们听。明白了么?”
“卑职明白。就是让他们别害怕,王师不会伤害他们,让他们出来继续耕种过日子呗?”“对。告诉他们,大周皇帝是吊民伐罪来了,是解救他们的苦楚来了。在大周皇帝治下的日子,肯定比在李家治下的日子好过多了。”“是,卑职们这就去!”
书吏们出了帐,范质招呼李榖:“李司徒,今岁科考取士的初步名单出来了,正在抄录,请移步过来看看。”李榖比范质年长不少,资历也老,虽说目前按官序而言范质是首相,李榖是亚相,王溥是末相,但范质在李榖面前却一直保持恭敬。尤其李榖刚刚被皇帝夺了军事指挥权,心里必定别扭,范质更得避免刺激他。
目下大周的中枢文官配置面,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和良性的状态。在先帝和今上的持续努力下,经过反复的尝试和调整,曾经深深困扰朝堂功能运作效率的党争减少了,人员之间的摩擦降低了。今上将性情与自己最为相似的王朴竖为靶子,吸收并转化群臣中的反对意见,作为自己与群臣之间的桥梁和缓冲,而以李榖、范质、魏仁浦、王溥等作为传统体制的基石,以便国朝制度能在旧框架中稳妥地实现新突破、新变革。
范质是个圆融老到的人,守规矩,重名节,又不乏耿介与智慧,能够深深体会皇帝的心思。先帝在时,常称赞他有宰相之器。今上以魏仁浦接替郑仁诲的枢密使之位后,有人曾替范质不平,以为魏仁浦资历不如他,而且也没有什么军功,凭什么爬那么高。如果今上要将枢密使之位署以文职,那还不如提拔范质。范质本人却体会出了今上的深意:今上显然意欲纠正过去枢密使位极人臣、一官独大的局面,要并尊两府,在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之间搞平衡,就像在侍卫亲军和殿前军之间搞平衡一样。于是他反而泰然地接受了今上的安排,由衷欢迎魏仁浦的上位,并更加勤勉地尽职政事。
他对待后来者魏仁浦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李榖这样的顾命老臣,自然更要容让恭谨了。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