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刽子手将斧头高高地举过头顶,二光棍儿拿着菜刀冲上祭台的时候,奇迹真的发生了。
只见头顶上空,速度极快地掠过三个圆碟形状的不明物体。
不明物体掠过之后,祭台现场一片哗然。
二光棍儿吓到了,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刽子手们惊呆了,手上的动作完全僵住;道士们似乎只会装腔作势,并没有真正见过此等阵仗,都吓得像太监一般,咿咿呀呀叫个不停;围观的群众犹如惊鸿一偏,一个个东跑西蹿,作鸟兽散……
在观景台上的赵高,第一个发现此景,也不顾身边还有皇上,竟失声大喊:“论波舟”。
秦皇也坐不住了,立马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在众臣的陪同下,五步并作三步,迅速来到了祭台。
他独自一人正往祭台上走,众臣见到此幕,立即跟上,却被秦皇叫退,候在了祭台之下。
事情还没有完,只见那黑色的“论波舟”,在天空中不停地回旋,直到秦皇登上血枯色的祭台,方才悬停于祭台上空。
看到秦皇登上祭台,所有人才回过神:刽子手们放下了手中的大斧;二光棍儿也把菜刀扔在了地上;道士们如梦方醒般跪倒在地,又开始胡乱念法——无量天尊;仓皇逃窜的围观群众也停住了脚步,好奇而安静地望着天空……
三艘“论波舟”一直就那么悬停着,它们除了在不停地旋转之外,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也没发出丝毫的声音。
时间仿佛凝固,空间仿佛浓缩到只有祭台一样的大小。就这样僵持着,足足一个多时辰。
对方没有说话,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最后,秦皇实在忍受不住了,他把赵高叫上了祭台:“赵爱卿,这是为何?这般神人为何不下来见朕?”
赵高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猜测着说:“大概是嫌陛下不够真诚。”
秦皇却很相信他的话,于是虚心地问:“依爱卿之言,朕当如何?”
赵高不自信地说:“微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秦皇有些失望,也有些生气,因此怒骂赵高说:“朕拿你何用?”
秦皇若有所思,然后又说:“自‘浸台’以来,朕从未见过王仙人,赵爱卿,速传王仙人前来见朕。”
赵高听秦皇要见王道之,顿时惊恐万分,要知道王道之已经被他杀人灭口,他只能到土里去找了。
赵高惊恐之余却没有自乱阵脚,于是马上想到了搪塞之言:“启禀陛下,王道之家中老母不省人事,其于前日奔丧而去。”
秦皇信以为真,他并不知道赵高在骗他,只是焦急地说:“这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秦皇万分苦恼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响动,只见位于两艘“论波舟”中间的那艘,顶部的舱门缓缓掀开。
舱门打开的同时,还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噪音,而且十分刺耳,就像铁铲在坚硬的地面上划拉的声音,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场的所以人,无不掩耳以待,怀着即恐惧又好奇的心情,静观其变。
不一会儿,舱门完全打开。此时不堪入耳的噪音也随之消失。但另一种神奇的景象出现了。
只见舱门处不停地泛着淡淡的蓝光,神秘而幽然。一个人形的生物徐徐上升,就像神仙一样,飘飘然站在空中。
他在空中站了一会儿之后,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阶梯随着他的步伐,慢慢显现,一步一阶梯,若隐若现。
他终于走出了蓝光带,已经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模样:
只见他先是穿着一身灰色的长袍,走出蓝光后变为白色;
稍微靠近点,又见他鹤发童颜,白眉长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手里还拿着一柄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但形状有点像剑柄。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他就是还玉璧的神人。”
这句话传到了秦皇耳朵里,顿时大喜,立即令众臣膜拜。但他没有拜,可能在他心里认为自己贵为天子,理应和各路仙人平起平坐。
“神人”很快就走下了天梯,在他双脚着地的一瞬间,身后的“天梯”神奇地消失了。“论波舟”也关闭了舱门,继续悬停。
这让众人惊叹不已,情不自禁地议论起来:
有人说,那三架不明飞行物是神的座驾,他们就是坐着它们,从天宫而来。
有人说,它们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比方以前意外看到或传说中的大鹏、神雕、飞龙等,都是它们变的。
有人说,玉皇大帝就坐在里面,这位出来的仙人,只是一个使者,玉皇大帝是不会轻易出来的。
有人还说:之前的人说得都不对,这些个东西上面,装有连接天和地的通道,天上的神想去哪里,它们就飞到哪里,神就可以通过里面的通道,出现在想去的地方。
……
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其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可能他们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到里面看个究竟。
“神人”缓缓向前走了几步,秦皇笑脸迎上,赵高紧随其后。一番客套之后,进入谈话的正题。
秦皇诚恳地问:“神仙为何托人还朕玉璧?”
“神人”含蓄地说:“唯警醒尔。”
秦皇若有所思地说:“神仙何出此言?”
神人哈哈大笑一番,说:“始皇若能知晓,我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秦皇并没有得到答案,于是继续问:“神仙可晓之以理。”
“神人”做出一副很难言语的表情,再三思考后,说:“那我就斗胆冒犯始皇了。始皇自统一天下以来,精明治理。但于民而言,苛政猛于虎,百姓饥寒交迫,怨声载道,而始皇不仅不察,还四处寻仙问药,实不为明君之行为。”
这些话让赵高激动了起来,装出一副为秦皇鸣不平的姿态,阴阳怪气地说:“神仙此言差矣,吾皇……”
还没等赵高把话说完,秦皇便不情愿听地说:“赵爱卿,你先退下。”
赵高热脸贴了冷屁股,实为不快地走下祭台。
其实秦皇听了那番话之后,脸色也明显不好看了很多,于是傲慢地狡辩说:“若不是朕一统天下,这百姓更加苦不堪言。战乱纷纷,烽烟不息,路有死骨。居无定所,衣不附体,食不果腹。而今虽得之甚微,朕亦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养兵、用兵,皆需食财。民不给予,朕何以得。然国之将亡,家亦不存。”
“神人”勉强地笑了笑,并没有想和他争辩的意思:“由此看来,始皇并未解我之意。也罢,我今日前来,并非与秦主论道,且道者不论,自在人心。”
秦皇听到他这样说,不禁问到:“那神仙此行,用意何在?”
“神人”转过身去看了看祭台下面的童男女,背对着秦皇,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说话:“我们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神人。反而和你们相同,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类,只是我们的文明要远远高于你们而已。在距离这颗星球很远的地方,哪里也有一颗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我们亲切地称她‘易’。”
“神人”顿了顿,将目光投向了秦皇,继续说:“没错,我们来到你们的星球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并且我们还在这颗星球的沙漠上、丛林里、海洋下,都建立了基地,也就是你们称的宛渠国。而今我们之所以驾驶飞船前来,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他们。”
“神人”表露心声之后,指了指祭台下的童男女们。
秦皇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但也能从他的表情里面猜测一二:“以神仙之意,欲解其束缚,还其父母?”
“神人”转过头,否定地说:“不,我要带走他们。”
秦皇惊异道:“带走,带往何处?”
“神人”说:“带到我们那里。”
秦皇又问:“带去何用?”
“神人”不想作答,只是说:“始皇不必多问,再问多少,我也不能回答,只需要告诉我愿不愿意就可以了。”
秦皇侧过身去想了很久才说:“带走亦可,但须圆朕心愿。”
“神人”并不惊讶地说:“我知道始皇的心愿就是成仙,但这仙路虽有,路长漫漫,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秦皇喜出望外而不掩兴奋地说:“朕深知仙路漫长,但有神人相伴,路可寻,道可取,朕便心宽。”
“神人”听完秦皇的话后,知道他的条件是留他做“人质”,为他找寻仙药。但他却出人意料地答应了:“好,那我就留下来,孩子们就让我们的人带走。”
秦皇听到他这样说,惊喜不已,连忙上前握住他的双手说:“有神仙相随,朕成仙之事,指日可待。敢问仙尊姓名?”
“神人”迟疑了一下才说:“我姓方,单名一个‘岂’字。”
秦皇始终不能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两手拉着方岂,一同走到祭台边沿,对台下的群众说:“今朕得天相助,又得神仙方岂,可保大秦万世不倾。”
随之,在众臣和士兵的带动下,群众们欢呼雀跃起来。
方岂并没有理会秦皇的话,而是挣脱他的手,向前又迈出一步,对群众说:“今天我要跟大家许下一个承诺,我们将带你们的孩子去另外一个世界。不过你们大可放心,他们到了那边以后,绝对不会受到欺负和亏待。我们会把他们养大成人,二十五年之后,如果他们愿意,我们会把他们送回来。我也知道,在你们当中一定有某些孩子的父母,也请你们放心,我们会替你们好好照顾他们。”
说到这里,方岂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转头对秦皇说:“始皇,我可以从这一群人当中,选择一个人辅助我为始皇寻仙吗?”
秦皇只要听到与寻仙问药的事,无不兴奋,于是痛痛快快地说:“一个太少,朕予你十个怎样?”
方岂肯定地回答:“不,我只要一个。”
秦皇又问:“且问仙人所要何人?”
方岂说:“麻烦始皇令人将徐二蛋请上台来。”
秦皇不解:“徐二蛋为何人?此人又有何德何能?竟让神人如此看中?”
方岂不想回答地说:“一个无名小卒,始皇只需请上他来便是。”
不一会儿徐二蛋怀着顾虑和不安的心情,颤颤巍巍地走上了祭台。
祭台下的群众看到这样的情景,忍不住开始疑问:那个男人是谁?为什么被带上去了?这是要做什么?但没有人会回答他们。
众臣也不解其意,开始交头接耳:
左丞相冯去疾问赵高:“赵大人平日对陛下鞍前马后,服侍有加,知之甚多,且问此番令一草民上台,意义何在?”
赵高想都没想就说:“左丞相,下官实属不知。孰不知陛下用人,向来都是神秘莫测。”
右丞相李斯也开始疑问:“不知是否与问药有关?”
御史大夫冯劫提出异议:“若是为问药,又当如何?卫士辅佐?论功夫手段,有几人能当我军雄将,况我军骁勇之将不胜枚举。”
赵高笑场说:“御史大人严重了,若是问药,此人便只是神人起居时,一挑夫尔,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听到赵高这样玩笑地说话,众臣皆不忍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