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0100000010

第10章 孟母三迁

农历乙卯年(公元175年)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这一年我14岁。今年我将开启我人生的新篇章,外出求学。这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就好比后世的考大学一样,如果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了,送他的时候总会是簇拥一大帮人,家人,好友,族人,整个村子,镇子都会传扬谁谁谁考上了哪个大学。这就是在民间流传的有学名的意思。但是我要说的我这次的求学却是比较辛苦的,用史书记载是行学。大家也许听过行者,行学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后世有一个说法相近:勤工俭学。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因为家庭条件不像很多同辈中那样好,一没法举孝廉,不是咱做得不好,是不符合当时朝廷的条件,接触不到家乡之外的上层社会,人家也不会知道有刘备这么一个年青人,连名都没有,谁会举荐?

人们经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今年我因我母亲的大力支持也算是体会到金榜题名时这一人生大喜吧。

行学就行学,在喜悦的同时,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母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学,在那个年代是何等气概,这是一位让我钦佩一生的伟大女性,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刘姓的王死后如果没有继承人,封国都会被朝廷除去的背景下,我父亲又早亡,母亲是在怎样艰难的生活下,让我出去求学。她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想在母亲的眼里,我能达到母亲让我外出行学后为家人争光的愿望。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典故,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原文是: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大意是说孟子的母亲仉氏丈夫早亡,母亲单独抚养孟子,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学着大人祭拜,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就学着做买卖和屠杀牲口。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就跟着人们学习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学宫旁定居。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后世从们总结在《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后世的父母们将这个高度总结并亲力亲为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像比较热门的择校,买学区房,上贵族学校,送出国历练等等都将孟母三迁这样的典故发挥到了极致,即催生了教育行业的大发展,也给国家经济做了贡献,佩服佩服,也祝愿那些家长们能得偿所愿。因为这只是刚刚开始,孩子小时候,盼健康聪明成长,读书后希望上好学校;毕业后为找好工作担忧;工作后又要为婚姻发愁;结婚后还得照看下一代,环环相扣,一步比一步难,不容易啊!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大家理解母爱的伟大,那么后世出自慈禧的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后世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想必这首诗能概括天底下各个阶层所有母亲对儿女心情。除了表示天下父母的仁爱之心值得赞叹外,天下父母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担忧着急的苦心不能被子女理解,甚至会被误会而令人同情,叹惜,怜悯。传言这诗是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寿礼,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

很多年后,我依然忘不了的是我外出行学时家人送我的场景,大有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那是一个少年的理想之花。想必是很多都都曾有过的。那就用后世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游子吟》六句三十字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很遗憾,我的母亲和天下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没有等到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史书上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

再来看一下当年的故事:

三月,议郎蔡邕上疏,请求废除限制士人为官的“三互法”。“三互法”规定:凡婚姻亲家及二州士人之间不得交互为官。简单说就是官员不能近亲繁殖,这在历朝历代都有,也在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禁止,对于皇权来讲是不容许士人来挑战的,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一时没有好的方法,导致幽州(今北京西南)、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二地刺史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蔡邕大胆提出“三互法”在当时有些不适应当时的官员选拔情况,请求废除,朝廷没有允许。这一提议在当时很轰动,怎么算也是人事组织制度的一大革新,只是没有通过。倒是另一件事做成了,蔡邕等参校各家诸体文字的经书,用朱笔以隶书体,将《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5经和《公羊》、《论语》两传写于46块石碑上,经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成为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经文全部用隶书体书写,有极高的权威性,一时每天前往观看和摹写者将街巷都塞满,各家对文字的争吵也平息。“熹平石经”对统一书籍文字和思想有重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教育上是一件大事。让我对蔡邕也由心里表示佩服。

四月时,国内很多地方发生洪涝灾害,六月,弘农、三辅发生螟虫灾害。六月,灵帝下诏,减免受灾地区租赋。对外边境也不消停,老有战事发生。这是极不平静的一年,因为自然灾害和兵祸战事,朝廷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再昏聩的皇帝也有当时的一些得当举措,因为皇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在战斗,当然也包括宦官,一些有名的且头脑清醒的宦官。

从家乡的大桑树下出来后,我依然听故事,这次却是要不断地变换地点了,因为勤工俭学嘛,除了完成学业的压力还有生活的压力。还好我挺过来了。套用一句话叫做:人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先来介绍一下我的老师,卢植先生。

历史是上的卢植老师的履历是这样的: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今河北涿州)人,经学家、将领。

卢老师性格刚毅,为人正直,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大儒郑玄、名士管宁、曹魏大臣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现实生活中的卢老师是个一米九的大高个,说话是个大嗓门。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经常向世人流露出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是个文艺青年,酒量大,一般人喝不倒卢老师。据说当时卢老师能喝一石酒(我们那时一石20升,当时1升相当现在的0。2升,约八斤酒的样子)他上学的时候,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老师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来没有为此瞟过一眼,马融对卢老师也非常敬佩。

卢老师的老师太尉陈球前面已经说过那是大名鼎鼎啊,还有位也是大师级的人物马融,也是卢老师的老师。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是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从祖是东汉名将马援。他的言语和姿态优美,有才华,善于言辞。京兆人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门徒,不应州郡征聘,名闻关西地区。马融跟从他游学,博通经书。挚恂很欣赏马融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公元108年(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马融有名声,召他任舍人,但马融没去。客居在凉州的武都、汉阳二郡间。当时羌人突起,扰乱边境。米价飞涨,自函谷关以西,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马融也遭受饥困,就后悔了起来,对他的朋友说:“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割其喉,这种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干。’这是为什么呢?生是最可贵的。现在为了怕乡曲之士耻笑,使无价的身体受到摧残,这不符合老庄的道理。”于是应邓骘的征召出仕。公元110年(永初四年),马融被拜为校书郎,到东观典校秘藏书籍。当时,邓太后掌权,邓骘兄弟辅政。一般浅见的儒生学士,都认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于是停止了练武的制度,不讲战阵之法。因此猾贼蜂起,乘国家无备。马融对此大为不满,认为文武之道,是圣贤所重视的,金、木、水、火、土,人们把它们并用,任何一个都不可废,怎能不讲武功。公元115年(元初二年),马融上《广成颂》来讽谏朝廷。《广成颂》送上后,得罪了当权的邓氏。马融只得呆在东观,十年不得升迁。马融后来因为侄子去世,请罪归家。邓太后听说后大怒,认为马融不遵从朝廷的命令想在州郡做官,就下令禁止马融为官。公元121年(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召还马融回到讲部。出任河间王厩长史。当时安帝东巡岱宗(泰山),马融献上《东巡颂》。安帝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拜他为郎中。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北乡侯刘懿即位,马融称病辞官,在郡里任功曹。公元133年(阳嘉二年),朝廷下诏命群臣推举敦朴之人,城门校尉岑起举荐马融,马融赶赴征召,经考核出任议郎。又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后升任武都太守。当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率军征讨,但却拖延不进。马融知道马贤必败,于是上疏请求允许自己率关东兵五千进攻,但朝廷没有听从。马融又上疏认为羌人和北方少数民族,可能会来侵扰,应做好准备。不久,陇西郡的羌人造反,乌桓侵掠上郡,都如马融所说的。后经三次迁升,至汉桓帝在位时马融任南郡太守。之前,马融因一些事得罪了大将军梁冀,梁冀暗示有关部门诬告马融在郡里贪污,他于是被免职剃发,流放至朔方郡。马融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后来因病离职,马融被邓氏权贵惩办后接受了教训,不敢再触犯权贵,后来给梁冀起草陷害太尉李固的奏折,被吴祐斥责说:“李公的罪,成于您的手下。李公如果遭到诛杀,您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他又为梁冀作大将军《西第颂》,当时被正直之士所耻笑。

面对权贵很少有能够像陈球那样敢于正面回击的,公元166年(延熹九年),马融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八岁,遗令薄葬。经学研究的私家学校中,以马融(79—166年)和郑玄(127—200年)办的最为著名。马融之学,属于古文经学中的一种典型。在儒家经学的发展史上,马融开始了综合各家、遍注群经这种带有开创性的工作,他的经注成就,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

马融长期在东观校书著述,为他能综合各家之学,遍注古文经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他善于吸取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他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见了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有精有博,我没有什么说的了。”他综合了贾、郑二家的优点,撰成《春秋三传异同说》,是《春秋》学集大成的一部专著。马融还曾与北地太守刘环讨论过《春秋》学的一些分歧问题。据考证,马融注《易》源于《费氏易》,又杂采子夏之说以及孟氏、梁丘氏、京房氏诸家《易》学。注《尚书》,取郑氏父子和贾逵之说。注《诗》,除《毛氏诗》外,兼采《韩诗》。此外,马融还注《三礼》、《孝经》、《论语》、《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等。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共二十一篇。马融才高,学识渊博,是当世的通儒。他教授门徒,常有千人之多。马融性格放达任性,不为儒者的小节所拘。他的房屋器用衣物,都崇尚奢侈,常常坐高堂,挂红纱帐,前面教授门徒,帐后设置女乐。他的弟子按顺序传授,很少有进入室内的。他还擅长鼓琴,好吹笛,任性而为,“不拘儒者之节”。他的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的作法,对以后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马融女儿马伦,嫁太傅袁隗。族孙马日磾,字翁叔,汉献帝时官至太傅。

卢老师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都传说卢老师课教得不错,很受当时的学生们欢迎。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但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刘宏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老师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当时时人都觉得和蔡邕的上疏七事可以相提并论):

一用良。建议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二原禁。建议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三御疠。建议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四备寇。建议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五修体。建议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六尊尧。建议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七御下。建议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八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但当时的皇帝刘宏并没有采纳,或者说没有引起重视。

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天下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经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而这时,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雒阳后,向刘宏进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刘宏大怒,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阳,判处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战败。同年八月,由左中郎将皇甫嵩统率的另一支政府军已平定兖州东郡黄巾军,朝廷则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皇甫嵩不负众望,最终凯旋而归。皇甫嵩返回雒阳后,上书给刘宏,将平定冀州黄巾军的功劳推给卢植,于是卢植官复原职,仍任尚书。中平六年(189年),刘宏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何进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何进不听。同年八月,发生政变,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掌控朝政。董卓意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出来反对,董卓大怒,下令将卢植处死,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董卓批准后,卢植便走小路离开雒阳,董卓果然派人追杀而不及。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临终前,卢植让其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只有贴身单衣而已。曹操评价卢老师: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下通告称赞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其扫墓。

卢老师的一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一个纯粹的士大夫,一个忠心为国的士大夫,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士大夫,一个有益朝廷的士大夫。在我的心里比较佩服卢老师的倒不是这些,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全面评价一个人的高度,我倒是认为卢老师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一,时刻关心时政,在布衣的时候就像古人曹刿一样做“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上书朝廷指出施政时弊,二,勇于毛遂自荐,在文化教育上亲自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因为文化教育事业不会因为朝代的更迭而中断,会不断地扬弃。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之魂。

同类推荐
  • 玩转春秋

    玩转春秋

    本文述说了一个逗比and吃货穿越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奇闻趣事。
  • 诸葛世家

    诸葛世家

    诸葛亮、诸葛瞻父子两代,白手起家,建立大夏王朝。曹操、刘备、孙权枭雄本色,谁先掉队?周瑜、陆逊、司马懿、祖渊、褚仁,史实与虚构的对决,棋逢对手。北方世家、荆楚集团、吴郡四族,如何在历史上书写自己的篇章。儒墨、佛道、华夷之争,江湖神秘组织,多元素汇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请看《诸葛世家》
  • 燕皇传奇

    燕皇传奇

    出身高贵,少年将才佐稷!从天真的以为皇家自有真情在,但在体验到兄弟情人的背叛后一代帝王冷血崛起!创建万世之功。
  • 将风

    将风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赵青寒说:“我是要成为大将军的男人!”
  •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某集团军军长公子夏言毕业后参军,在军队里迅速爬升到了炮兵团营长一职。可是在一次醉驾的时候竟然穿越,来到明朝成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里他该如何让适从?且看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如何让扫平燕逆、革新利弊、内修文武、外伐征战、一扫宇内建立横跨几大洲的中华帝国!
热门推荐
  • 时间匆忙以至于我忘记了所有

    时间匆忙以至于我忘记了所有

    或许每个人的言不由衷都有苦衷,我承认自己虚伪,贪婪,但这不过是人的本性,我害怕于黑暗……
  • 手指勾勾.誓言不朽

    手指勾勾.誓言不朽

    她三岁他六岁,她追着他喊大妞;她十二他十五,她追着他让他替写作业;她十五他十八,他清走她身边所有情敌;她二十二他二十五,两人走入结婚殿堂……
  • 结束与开始

    结束与开始

    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别人--某主角说道。
  • 重生之化身仇敌

    重生之化身仇敌

    金丹后期的穷鬼散修矫厚根,无意间得到了一件能让他不停夺舍仇敌的神奇圆盘法宝。在那不停化身仇敌的过程中,矫厚根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四处夺取着各种仙缘。在那些仙缘的帮助下,这天地间的另一个面目,也不得不在矫厚根面前慢慢展开了。
  • 相府嫡女,倾世王妃

    相府嫡女,倾世王妃

    一个是绝色极品万能女,一个是妖孽绝世摄政王,一个是极品女,一个是妖孽男,绝色VS妖孽,小狐狸VS黑腹王。
  • 凯撒大帝,你还在这里

    凯撒大帝,你还在这里

    陆思妍是钟宇轩新交的女朋友,不过他总是把她关在家里,陆思妍是个可爱让大家都喜欢的一个女孩,钟家的人都很喜欢她,他们以为这就是钟宇轩的相伴终生的女孩,只不过陆思妍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外表冷冷的钟宇轩跟陆思妍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慢慢的改变了,只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件事……
  • 来自阴间的快递

    来自阴间的快递

    少壮不努力,长大送快递,已然黯淡的命运,还要遭受快递包裹带来的杀机,是命运的黑手,还是隐藏的阴谋?尼玛小小的快递包裹,竟牵扯出一段秘辛和隐于芸芸众生中的四大道法家族!天下苍生,神秘使命,始于来自阴间的快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医无存

    医无存

    作为神医,无存不会杀人。可作为鬼医,无存亦不会救人。他爱上的,到底是神医还是鬼医?他,是皇帝,也是杀手。作为皇帝,他的命被人掌握,作为杀手,他掌握别人的命。两人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巧合。而巧合,只不过是一场遇见。
  • 恋爱99天:那年夏天许下的诺言

    恋爱99天:那年夏天许下的诺言

    如果看到和这本小说名字一样内容一样的小说请忽视(追求篇)“舒亦辰!你干嘛躲着我?”安瞳小脸紧绷着看着舒逸辰。然而舒亦辰并没有一丝想要回答她的意思,直径离去“……”(告白篇)“舒亦辰你凭什么这样对我……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了……”安瞳失落的现在雨中脸上已经看不出来是泪水还是雨水了。她终于坚持不住倒在雨水里突然有一个身影出现在安瞳的面前“你没有做的不好,是我做的不好!我无法面对自己的心!无法对你说我喜欢你!”舒亦辰抱住安瞳微微颤抖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