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朝中后期,朝纲腐败,民生凋敝。有名志之士难遇伯乐,纨绔子弟不思进取,正所谓寒门无世子,人民生活极度贫苦!那时,人民所畏者三:官差,地主,过年。可见世人的贫苦!
正说时!又是一年尽头,腊八一过即是过年了。在京都北京的南郊百里有一村庄唤作:石门村,有上百户人家皆以种地砍柴为生。但官吏腐败,地主恶霸巧取豪夺使的民不聊生,更加天气干旱,土地收成锐减,以往尚能自给的石门村顿时凋敝!
在这村庄中有一名叫石老实的农夫,身体结实,能干粗活,人也老实,被村里人称为石老实!又到年关,石老实却也没挣下多少钱财!石老实自由是个孤儿,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租了地主几亩薄地,前几年收成好攒了几年钱讨了一方媳妇儿,唤作张氏。这时夫妻俩已经是30多了,虽然家境渐渐不如以前,但张氏依旧没有离开石老实,踏实的过着男耕女只的生活。年关将近,石老实与妻子张氏商量,拿一些洗好的旧衣服去当铺换点钱,买些米肉,好过年关,回头种地有了收成再当回衣服。二人商量好后,张氏缝缝补补,换洗完相对新一点的衣服,晾晒干净准备第二天交给石老实去城里当铺换钱。
话说天刚微明,石老实找了块布包着缝补好的衣物,向着三十里外的集市走去。三十里外的三十里铺是不大也不是很小的商贾歇脚贩货之地,自然也是少不了当铺钱庄之类的。还未至正午,石老实已经到了三十里铺。
却看这三十里铺,店铺林立,店内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石老实一路走一路看,什么锦绣云绸,什么古玩瓷器,或有什么米面粮油,还有鸡鱼腊肉。集市上到处是准备年货的,吆喝之声不绝于耳。石老实一摸口袋仅有五文铜钱,却是买不得什么!只好想着尽快找家当铺好换些钱,买了年货,回家也让那妻张氏高兴,过的年去!
却行时,只听腹中饥肠辘辘,想罢,只好找家面馆填下肚子。只见不远处有一家面馆,旗子上写着“龙凤面”三字。石老实走进店去,向小二要了一碗龙凤面并问道:“小二,此处可以有当铺?”店小二说道:“前方,500米左右,有一家百姓当铺。不知客官想要当些什么?”石老实回答说:“我这有些缝补的衣服想要拿去当几两银子换些年货,好过年“。小二笑道:“莫说是缝补的旧衣服,哪怕是新买的衣服也当不得几个钱儿?“说完去招呼别的客人了!石老实也没有回话,吃完面给了一文钱径自离开去找当铺去了。
虽然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但街上的人,还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都赶着买年货。石老实羡慕之心油然而生,心想尽快赶到当铺当几两银子,买些年货,回家过年。转眼间已经到了,百姓当铺的老板百家姓正忙着招呼客人,见石老实正要进店,匆忙迎上前来。
百家姓仔细瞅了瞅,见来人虽然衣冠整洁却打满补丁,背着个包袱鼓鼓囊囊也不知道有些什么,依旧笑脸问道:“不知客官背着什么?可是发了什么财物?”石老实陪笑道:“掌柜说笑了,小人是租地种的佃户,靠租地种维持生计,今年收成不好,想拿些衣物换几两银子好过的年去,不曾发些横财。”掌柜没了笑容,冷冷问道:“既是些衣物,可打开给我看看,若是中意,可给你二两银子,毕竟本老爷也是慈悲之人。”石老实高兴的答谢,一边打开包着破旧衣服的包袱。
随着包袱的打开,百家姓掌柜的脸色马上变了颜色,冲着石老实吼道:“你这乡巴佬,拿我这当铺当福利院了?!你这破衣服还能穿吗?这补丁还能在多一点吗?!还想当几两银子,大街上的叫花子都不会要~!”说完叫伙计将石老实赶出店去。
石老实愤然离去,街上依旧繁闹却似乎在嘲笑这个来自农村的乡巴佬,变得不再那么招人喜欢,招人向往。石老实一路走着,一路念着,恨自己没钱,恨有钱的没人性,似乎怀疑天公是否还活着,莫非苍天已死,怎叫这世间多事不公。一路走一路念,转眼已是天黑。离家也是很近了。
石老实想:若是我也有钱,也能开一家当铺,一定多做好事,让穷人遇到苦难的人都能过的下去,哪怕是有人拿一张白纸来当几两银子,我也当给人家,让人家过的年去。正想着忽然脚下一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