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冯子坤回来的时候约冯珊珊去吃晚饭。宿舍里正在分享土特产,湖北的李艾玲拿着麻糖,江西的周明媚拿着上饶烧鸡,贵州的王以萍拿出一大罐的咸萝卜,“姐姐家只有这个啊。你看我都只剩下排骨了!”
冯珊珊对着自己老娘包裹了近个把小时的熏肉,踌躇了一会儿,这么下里巴人的东西,也不知道人家阳春白雪的会不会要?想想自己老爹那慎重的表情,管他的,喜欢不喜欢是个心意吧。
冯子坤这次没有站到管理站,而是在宿舍楼不远的树荫下,冯珊珊刚出来直接往路灯处走过去,却没找到。回头见树荫下有跳跃的烟头,愣住了,从没想过冯老师也会吸烟。
吸烟,在冯珊珊看来是成年男人的事情!
见到冯珊珊过来,冯子坤把烟头掐掉,可能不怎么熟悉,姿势比较笨拙地用脚把烟头踩灭,又捡起来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
垃圾箱在路灯下,灯光照在冯子坤的身上,冯珊珊分明看到了他脸上的一道道红印。不禁惊呼,“冯老师!”
冯子坤侧了侧身,让脸继续隐在暗处,“说了晚上带你吃饭的,回来晚了点。”冯珊珊将手里的熏肉递过去,又拿出一支包扎的精美的纸袋子,把肚子鼓起来拍了拍,“我中午吃太饱了,刚才在宿舍里又吃了不少同学带的特产,一点也不饿。这是我阿爸阿妈让我给你带的熏肉,这个是送你的礼物,是我自己挣钱买的!”
冯子坤接过东西,谢谢也没说。只是轻轻地说了句,“不吃饭,就陪我走走吧。”
呃,冯珊珊一愣,立马跟上。一声也不敢吭,长了眼睛的,都看得出前面这个人正在情绪低落中。
冯珊珊把呼吸放低一点,再一点,以免因为自己弄的响动,影响了正在漫游的人。城里的月光在各种建筑中投影下来的只剩下半明半暗的些许,路灯下的人影拉得长长的,瘦瘦的,有种茕茕孑立的孤单感。
冯珊珊些许加快步伐,将自己的影子靠近一点,让那影子不显得那么孤独。冯子坤的脚步不紧不慢,仿佛真的在闲庭漫步。如果不看到那双眼睛里的悲伤,还以为他是在查自习。
冯子坤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回响,“子坤,我要结婚了。你自己保重自己!”
尹悦突然回来的目的,竟然是来迁户口,去结婚的,结婚对象是一个还没有离婚的已婚男人,年龄四十二岁。而且曾经还是她的老师。
大学毕业,多少家公司抢着要,她却跑到申市去,说是去看看最有活力的城市。结果却是偷偷跟着那人在那边这么多年。也就是说,这么多年都是和那人在一起,而且是在对方有老婆的前提下。
陆雨芬十分愤怒,忽地甩过来一杯热茶,冯子坤将跪在地上的尹悦护在胸前,脸却让热水烫到了。火辣辣的疼,可是身体再疼也敌不过心里的挖心伤肝!
“妈妈”冯子坤喊道。
“住嘴,你的心思我还不知道!你们两个都不让我省心!”陆雨芬气的脸色发青,恨铁不成钢地瞪着冯子坤,不让他说话。
“妈妈”尹悦跪在地上,猛地磕了三个头,哭的不能自已,“对不起了!谢谢您和爸爸在30年前对我的怜悯。谢谢!没有你们,就没有我。都是我不好,惹你们生气了。”
提起冯萧元,陆雨芬忍不住泪如雨下。
冯萧元年轻时是工厂的技术骨干,当时陆雨芬是工厂的一线工人,但生的肤白腰细,号称纺织厂第一美女。一个有才,一个有貌,不用人介绍,两人便已经眉目传情。双方父母也很高兴。恋爱不到一年,就结婚了。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因为两人结婚四年,一直没有孩子而让两家老人愁心伤肝的。
那时候的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本来无所谓的两人,看着周围的人结婚就有了孩子,甚至有人结婚不到八个月就生下了孩子。
两人也开始着急了,到处求医。在一次去医院问诊的路上,在妇幼的门口的花园里,竟然捡到个小花篮,花篮里面竟然是个包裹得很漂亮的女孩,碎花的粉色布兜,粉色的帽子,里面的娃娃也是粉嘟嘟。看的陆雨芬心都化了。刚开始还以为是大人疏忽,把孩子忘了。那时候,两人年轻一直在那等着,等到晚上了,也没见人。粉嘟嘟的小家伙不知道怎么的哭起来,哭的让人心碎。
陆雨芬打开包裹,里面竟然有封信。
信上滴满了水印,想必是写的人泪水打湿的。信上的字是一手漂亮的小楷。那时候的故事大同小异,两个年轻人有了爱情,然后有了亲密,再然后有了孩子。而此刻,双方都面临着改变命运的机会,回城去读大学。知识改变命运!是在乡下生下孩子,一辈子让所学投身于脸朝黄土背朝天,还是忍痛割爱,各自奔向自己的广阔人生?每个人地选择都不一样。这个女子选择了后者,但月份已经大了,医院不同意人流,只好生下来了,特地放在妇幼门口,写信告诉原因,表明孩子是健康的,希望有缘的人能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她还在信里面说了自己的姓,并留下了一对金镯子,希望能减轻收养人的负担。
或许是真的有缘分,小小孩在陆雨芬的怀里便不哭了,还冲着她发出啊哦的声音。顿时,两人的心都化了。
没有商量,两人便很默契地把小女孩带了回家。因为小家伙很喜欢笑,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悦,取名就悦悦。
开始是叫冯悦的。
不知道是不是有了悦悦,两人的心情放松了,还是做了好事有好报。在悦悦一岁时,陆雨芬怀孕了,而且还生了个儿子冯子坤。
儿女双全。陆雨芬感到人生特别圆满。而此时,冯萧元发挥了他多年的工作钻研特长,在改革的浪潮中,抓住了国企改制的机遇,将工厂的三条生产线进行了承包,成立专门针对外贸单的纺织原料公司。
并且将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专利申请,抢占了利用经纬线的密度调整,将毛纺布料进行调整,增强柔和度,提高抗皱度。
很快公司从以前的工厂的破厂房,变成了扩大好几倍的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