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道:“《魏公子兵法》乃近人信陵君无忌所编著(1),论述之深刻,虽不如孙吴兵法,却也值得一读。”停顿片刻,又道:“兵家虽然显赫,然其所赖者:一是充足的军粮,二是稳定的兵源。而农家主张推行耕战政策,研究并奖励发展农业生产,如此则军粮可足,兵源无忧,故兵家与农家之关系可谓紧密。不知座中可有农家乎?”一仪表不凡之人笑道:“某不才,所擅长者恰为农家之学。”众人视之,乃许仲也。
(1)《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
许仲道:“农家认为:农业乃衣食之本,故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先贤许行著有《神农》二十篇(1),主张‘市贾不二’,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一儒者道:“与民同耕乃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故不可行。”许行哑然一笑,“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君民应当是平等的。儒家大师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说不是比‘君民并耕’更激进了么?”那人赧颜,默然无语。
(1)《神农》:已失传。
许仲又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爱类’等篇,亦是有关农家的著作。其中的重要主张是:统一度量衡,以避免商业投机行为;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两个月,统一组织人力划齐度量单位,统一衡称,平整量器,修正溉具。《吕氏春秋》亦认为:一年中的‘天时’和‘农时’是稍纵即逝的,必须牢牢把握,故人的生活节律要服从农业的季节节律。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所编撰的《管子》一书中,《地员》一篇乃农家之作,其他如《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篇亦记述了农家思想。农家认为民心是不可违背的,故《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君主应体恤百姓疾苦,不可巧取豪夺,故《管子?权修》曰:‘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农家将‘水灾、旱灾、风雾雪霜、疾病、虫灾’等合称为‘五害’(1),其中水灾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贤明的君主要想国家安稳,应如《管子》所言:‘修饥谨,救灾荒’。”
(1)五害:此说出自《管子》。
王贲笑赞道:“皆精妙之论!不知农家还有何著作?”许仲答道:“尚有《野老》十七篇(1)。”王贲问道:“书中之论也很精妙么?”许仲笑道:“然也。”
(1)《野老》:已失传。
忽一人高声语:“大帅以为医家如何?”众人凝神一瞧,乃秦中也。王贲道:医家救死扶伤,不可或缺。”秦中欣慰地笑了,道:“世之名医,当数先贤扁鹊(1),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望、闻、问、切等四诊法。先生刻苦钻研医术,造诣极高,边行医边走遍了齐、赵、卫、郑、秦等诸国,在官方和民间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呵,吾当向先生学习呀!若诸位有恙,欢迎来找我,吾当尽力诊治。”众人都笑了。一人道:“若我等有恙,自当来寻你。依某之见,足下之医术,已不输扁鹊了。”秦中道:“先生过誉了!吾岂敢与扁鹊相比?当向秦公看齐(2),尽力提高技艺,活到老学到老!”众人纷纷发勉励之语。
(1)扁鹊: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连史书也以“扁鹊”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2)秦公:即扁鹊,因其原姓秦氏,名越人。
座上忽一人道:“外界多传言:齐王建被饿死了。敢问大帅,可有此事?”众人惊愕,定睛一看,原来是虞绩。王贲哑然一笑,“此乃小说家言。”虞绩愕然,“大帅怎知吾乃小说家?”王贲大笑,“适才乃戏言耳,不想竟歪打正着!”众人亦大笑。王贲正色道:“大秦自一统天下以来,上至六国君臣,下至六国平民,皆不虐待,亦不滥杀。又怎会单单虐杀齐王建呢?诸位不可传无稽之谈,也不可听信谣言。事实是:齐王建安然无恙。”众人闻言皆道秦王圣明。
王贲瞧着虞绩笑道:“请先生一展才学。”虞绩道:“小说家采集街谈巷语(1),借以考察民情风俗,虽不是世之显学,却也有可取之处,故儒家大师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2)。’”众人点头称是。
(1)小说家:小说家著作有《伊尹说》二十七篇,《鬻子说》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等等,均已佚。今据存目观之,小说家著作体例似外史、别传、笔记之类,其立说托诸古人者有《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天乙》、《黄帝说》;杂记古事者有《周考》、《青史子》、《虞初周说》、《百家》等共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多篇。(2)孔子曰等句:引文为今《论语》载子夏语。师古以为此是《论语》载孔子之言,可能他根据于《齐论语》或《古论语》;而今《论语》则是《鲁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