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9月,金陵城内依然闷热。太子府里,太子李弘冀刚刚送走访客。一直以来,太子对父亲的是不满的,对自己的兄弟们也是不满意的。面对江北越来越强大的周国,贵为唐国之主,父亲竟然会对他们卑躬屈膝。
这,绝对不行!这,是奇耻大辱!金陵是座充满风情的城市,纸醉金迷;李家是一群纹饰太平的懦夫,唯唯诺诺。自己的父亲兄弟只贪图眼前的享受,却不曾真正看见北方胃口空虚的老虎正在苏醒。绝不能坐以待毙……
李弘冀越想越烦闷,抓起案上的铜爵一饮而尽,再欲饮一杯,突然腹中绞痛,四肢无力,口鼻流血。等下人发觉时已经气绝身亡……
我是谁?我是大唐文献太子!我是皇帝,我要兴兵百万攻入开封,一统海内。
人已去,但怨念凝聚不散,客房里打坐吐纳的道士突然惊起,掐指一算,万事皆休。
这道士却是个倔脾气,静坐片刻之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惜代价也要让太子复生!
金陵皇宫,皇帝的书房。李璟背着手看着暮色中的皇贡,已是掌灯时分,他的脸却隐在阴影中让人无法看清他此时的表情。
“皇上,太子……太子……太子他……暴病而亡。”冯延巳垂首而立本就体态消瘦,在暮色中更显得弱不禁风。
李璟看着窗外池塘中残荷摇头竟不觉打了个冷战“知道了,着人按太子礼厚葬。从嘉……”
李煜,这时还叫李从嘉还宅在自己的安定公府里。周娥皇(大周后)陪着他抄录佛经。大哥的强势与猜忌,让李从嘉只能寄情山水、诗词佛经。当心腹内侍把太子的死讯传来,李从嘉竟有种解脱感。他站起来舒展双臂,在周娥皇的提醒下进宫面圣……
李弘冀的暴毙,意味着金陵城里将掀起一轮政治清算的风波。太子府许妃秘密的把才满周岁的女儿托付给老管事,给足了金银让他们趁着金陵一片纷乱逃出生天。
开封城内,刚刚还在因有人枉议灭佛发怒的世宗接到李弘冀的死讯。兴奋的一拍龙书案,南唐不足为惧,罢朝回宫。
也许是历史出了差错,柴荣此时依然在开封做着皇帝,而不是在七月就已驾崩。北征幽州的是大将符彦卿,也是北周的国丈,如此一来赵匡胤的宋太祖还能做成吗?
辽穆宗还在乐不思蜀的游猎,此时的辽国纷争不断,兵革不休。幽州告急,对他而言并不比山林间肥美的野鹿更有吸引力。
等再恢复知觉,吴征发现自己周围阴森森一片,脚下一条路蜿蜒漫长,远处一点亮光在风中摇曳,周围的空气又湿又凉,让人不寒而栗。吴征不由自主的随着走着,他想找人问路,却没人回应他。
“无量天尊,贫道见过太子殿下”一个形销骨立的道士来到近前,神情恭敬却眼神呆滞。宽大的道袍上满是孔洞……看上去不像是道士,反而像稻草人。
“你……?”吴征暗道还真是见了鬼了。
“太子不必多言,吉时已到,转生门将开”老道说着取出一道灵符“太子赶紧吞下神符,那孟婆汤便再无效用。如此方能复兴我大唐江山社稷”
吴征晕乎乎的吞下神符,几个鬼卒赶过来押着吴征回到队列,经过鬼卒身边时,它似觉察到异常,却又错过了。
老道转身时无意掐指一算,骇然!“大错已然铸成,适才并非太子。这可如何是好?”再看吴征却已不见踪影
老道元神正欲返回,才有鬼使押着李弘冀的魂魄匆匆赶来。此时的李弘冀神影惨淡,依然挣扎着想要逃脱,冲撞的一白一黑两位鬼使左摇右晃,三道鬼影如同即将被风吹散的炊烟,纠结反复。老道看着李弘冀的鬼影悲从中来少主,你放心。就算不能让你复生改命,我也要那小子搅得赵氏坐不成江山。
齐国故地,距长山县城南二十五里有座小山,高不过百米。正应了刘禹锡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小山却因为一个孝子董永而名传四方。史书上说,董永至孝卖身葬亲,为奴时曾在此山上耕种,因此山上有座董永庙。此山唤做董永山,也叫董庙山。
(《长山县志卷一山川篇马鞍山县南二十五里,南与太行山,东师阜相连。山顶平,可十余亩。东麓汉董永庙在焉。注:东麓即说的董庙山。》
董庙山下,一个农家院蹲着个爷们;北边房里不断有稳婆子、老妈子进进出出,拿巾子的,端热水的,一开门就能听见房里声嘶力竭的嘶叫,伴随着稳婆子鼓劲的“使劲,再使劲……”
或许是时间太久,或许是声音太惨,地上蹲着的汉子站起身就往门口闯。身边的爷们赶紧拉住。门里出来的老妈子也挡着
终于,伴随着一声婴啼,吴三眼泪汪汪的拜谢祖先“我当爹了,我当爹了……叩谢祖上保佑”
自此,吴征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他依然姓吴,眼下只有一个乳名叫狗儿。
狗儿三岁,第一次跟着爹娘下田。换寻常的孩子,早就哭得昏天黑地了,吴陈氏许久没听到孩子哭,吓得跑回地头看孩子,却见他在草里爬来爬去,流着口水扑虫虫,手里一根狗尾巴草上面串了七八个油葫芦(蛐蛐的一种,个大肥美,佐酒的好菜)。吴陈氏放下心来,秋忙时节,田野里人多,根本不用担心野兽来袭,吴征娘放心的去干活了。吴征也自得其乐,累了就坐在杂草上休息,休息够了接着捉油葫芦。油葫芦这货好吃,又容易捉。捉的油葫芦用狗尾草串了长长的两串,吴征才真正的休息下来。
“师姐还好吗?不知道她还记得我吗?。”想着想着吴征慢慢的睡着了,口水又不争气的顺着嘴角流淌。
傍晚,吴征被娘抱着回家。第一次被带到田里,还能乖乖的不哭不闹,这让吴征爹非常高兴。吴征爹不时的掐儿子的脸蛋儿,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洒下欢声笑语。
许是睡足了,也许是被晃醒了。吴征惺忪着眼,蔫蔫的问“娘,油葫芦呢?”
“狗儿真能。都会下地帮娘干活了。”娘提着两串油葫芦在吴征面前晃几下,自豪满满。
说着话,到家了。吴征眼睁睁的看着娘把两串油葫芦扔到地上,被一群鸡屠杀殆尽。“娘,这油葫芦是……“吴征的语气无限委屈
“狗儿,真能干。娘煮个鸡蛋犒劳你。”吴征娘还沉浸在儿子懂事早的喜悦中。说着话把吴征放到地上,在背上轻推一把,“快回屋吧”
“赔了,一盘下酒菜换一个鸡蛋。”吴征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自食其力一回,却被温柔的娘给浪费了。吴征恨恨的踢身边的母鸡,却被它灵活的闪开了。
吴征娘只当是孩子淘气,笑着责备“这孩子!回屋去。”
一夜间,吴征抓两串虫虫喂鸡的光荣事迹就传遍了族里。这让吴征的爹娘倍儿有面子。孩子懂事,大人脸上自然光彩。可是,可是谁知道吴征心是这么想的:愚昧,无知。一盘好酒肴换一个鸡蛋,还觉得赚了。
古语云见贤思齐焉。做父母们都盼着自己的娃好。次日在下地也都带上孩子了。出门前先吓唬“看人狗儿多懂事,多跟他学。”孩子们虽不能理解,却能执行。
到了地里,吴征身边就围了四五个哥哥姐姐。他坐地上满脑子悲催的念头“哥被围观了,哥要被围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