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建文元年六月,建文帝自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驾崩之后就被推上了皇帝宝座,继位当年仍延袭洪武年号,今年年初祭祖之后便将年号更改为“建文”。
朱元璋在位之时为了将大明朝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在一干大臣的建议之下将宗室二十五人封为藩王,分驻各地,以达到增强皇室力量的目的。当时他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念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些有封地的亲王没有一个是异姓王,全是他的儿子。分封到各地的诸王都纷纷在自己的封地设立自己的王府,并设置官属。每个藩王都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各亲王的王府中都设有护卫指挥使司,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多则万余人。因此藩王的地位相当崇高,公侯大臣觐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莫敢钧礼。
在朱元璋分封的二十五位亲王中又以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位边王的实力最是强大,驻守北平的燕王因身负防御北元势力的侵扰得心拥兵十万,驻守大宁的宁王也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九位边王中,燕王因其功勋最著,朱元璋特诏“军中小事自断,节制沿边士马”。
建文帝即位之后,渐渐感到众位叔王们实力过于强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皇位,便在以齐泰、黄子澄等一干文臣的怂恿之下开始削藩。在削蕃这个问题上建文帝和兵部尚书齐泰的观点一致,认为应该从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刀,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时任户部侍郎的卓敬也上书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而身为翰林院大学士的黄子澄却是极力反对,他认国多年来燕王在北边抗击北元残余势力,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如果轻率的拿燕王开刀,恐怕会引起朝廷内外的恐慌,如果燕王一旦狗急跳墙,事情将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建文帝向来只以忠孝仁义闻名,本不是有主见之人,此时也就听众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向几位在问题的亲王下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周王年仅十岁的次子朱有勳告发周王谋反,建文帝竟然偏听偏信,派曹国公李景隆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至京城,废为庶人,徙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建文帝又相继削了齐王、湘王、代王等三位亲王的爵位。其中,湘王因不堪受辱竟举家****。六月,又削岷王爵位,徙漳州。
至此,朝廷与各藩镇的矛盾正式激化,数位藩王甚至开始与朝廷决裂。而实力最强的燕王自然而然的成了众藩之首。但燕王一时之间却还不敢发难,因为去年建文帝以为洪武皇帝有奔丧为名召燕王三子于南京,扣为人质。燕王于是奏请朝廷请求放回三子,朝中大臣自然是大力反对,但建文帝向来以仁慈著称,自湘王举家****后,便开始思索自己行为是不是太过火了,又在黄子澄的极力主张之下,竟然下令将燕王三子放回,后来的情况证明这是建文帝一生的决策中最大的一个失误。
自从三子被朝廷放回之后,燕王就无所顾忌了,开始秘密联络各地有实力的藩王,并召集江湖上的奇人异士为他效力。李醇风和寒钰铃也应召来到了燕王府中,在这期间,他们二人和王府总管马三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建文帝即位之初就已经开始提防燕王会造反,于是指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奉命监视燕王。随即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又借平定南方流寇之名调走北平地区原属燕王所辖的军队。自建文帝即位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先后削掉了五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又频频采取针对燕王的大动作,到建文元年六月,燕王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在暗中紧锣密鼓的筹划起兵事宜,为了瞒过朝廷派来的眼线,燕王整日间装疯卖傻,不是在大街上抢老人的东西就是和一群小孩子对骂,在张信和谢贵来王府中探查情况时,又穿着一件棉袄,明明是热得满头大汗,却又装出一副冻得琶琶发抖的模样,时间一久关于燕王发疯的消息已是人尽皆知,朝廷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都不敢相信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留得性命的燕王会发疯,但接到张信和谢贵反馈回来的消息时,却是不得不相信了。一干自以为是的文臣暗算窃喜,认为燕王怕了朝廷,在削了五位藩王的爵位后就吓疯了,其实如果他们肯动脑子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对的,燕王如今的地位及影响力那可是在枪林弹雨中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亲手杀过的人恐怕比他们认识的人都多,又怎么会被吓疯呢,不过这也难怪,书生嘛,总是能找出理由来说服自己,要不怎么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府长史葛诚因办事不力被燕王严惩,因而心怀嫉恨,当即向朝廷密奏燕王乃是装疯,正好此时燕王派入京城的使者又齐泰和黄子澄等人强行扣押,不堪严刑拷打,供出燕王近期来的异状,建文帝得知大为震怒。遂下密旨令时任北平布政使的张昺联合张信、谢贵逮捕燕王。时任北平都指挥使的张信本为燕王旧部,颇受燕王的赏识,早已暗中投靠了燕王,遂将朝廷下的密旨透露给了燕王知道。得知此事,燕王知道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和门客道衍大师加紧筹划起兵之事,并下令手下猛将张玉、朱能秘密率八百勇士潜伏于王府之中,以待变故。
建文元年七月初四,张昺和谢贵为避免夜长梦多,率三千余人包围了燕王府。因众寡悬殊,燕王依了道衍大师的计策,将王府中的官员及其家属全部捆缚,请张、谢二人入府查验。张、谢二人不疑有他,只身进入燕王府,但随即就被燕王网罗过来的江湖人士制伏。在张、谢二人面前,燕王下令将王府叛徒葛诚、卢振就地处决,却派人对张、谢二人好言相劝,意图招降二人,但二人乃是朝廷的人,整日间心中所想的便是忠君爱国,竟是宁死不屈,张信还大骂燕王为“燕贼”,诅咒他谋朝篡位不得善终。
最后燕王只得下令将二人处死。处死二人之前,燕王对张信道:“张大人,本王生平最敬重的便是忠臣孝子,张大人正是此中楷模。但今日之事,本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请张大人放心,如果有朝一日,本王成功,必将为大人加官进爵,并善待你的家人,张大人你就放心的去吧。”燕王的一番肺腑之言换来的却是张信的怒目而视。
随后,燕王又来到王府门前,对一干包围王府的兵士道:“当今皇上年幼,以致于被奸臣把持朝政。皇上偏听偏信,竟不顾门户之亲,累得周、代、齐、湘、岷等五位亲王家破人亡,如今又将主意打到了本王头上,本王自恃镇守北平以来,有功无过,现在却被奸臣所逼不得不反。本王是为了诛杀奸臣,清君之侧,保佑我大明江山,兴的是仁义之师。你们这些人中,也有不少曾随本王出生入死,对本王的为人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希望你们能随本王为大明社稷出一份绵薄之力。”
正如燕王所说,三千名兵士中有不少曾是燕王旧部,他们率先放下兵器向燕王人投诚。普通人本来就是没什么主见的,剩下的人见有人向燕王人投诚,也都纷纷放下兵器向燕王效忠。到最后,就只剩下寥寥十数人而已,燕王派人问了他们的意思,得知他们已经当兵多年,已经厌倦了战场生活,思乡情切,希望燕王能放他们回乡。燕王为了笼络人心,当即发还路费放他们回乡。
朱元璋在位之时,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恐权臣把持朝政,赋予了藩王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道:“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元璋些举本是为了强化朱氏子孙的统治地位,却没料到在他死后仅仅一年就为燕王篡位提供了依据。燕王遂命令门客撰文以洪武皇帝的名义诏告天下:“主上年幼,奸臣当道,谋夺皇室宗亲,棣兴正义之师,以清君之侧。”
是日夜里,燕王令张玉、朱能为先锋,攻打北平九门,燕王在北平经营十数年,向来政治清平,北平居民对燕王多有爱戴之心,因此燕王没花多大代价就完全控制了北平城。而且北平周边地区的守将多为燕王旧部。
燕军控制北平后,又发动了一系列的小规模战争,在一干旧部的配合之下可谓是势如破竹。七月初六,即燕王起兵的第三天,通州守将就率部向燕王投诚;七月初八,又攻下蓟州,随即遵化、密云守将又打开城门向燕王效忠;七月十一,攻下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并擒杀主将宋忠等人;七月十八,永平府守将又率众归附。
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经松亭官偷袭北平,接受门客献计利用驻守大宁的宁王生性多疑的性格,使松亭关军中发生内讧,守将卜万下狱。到此,燕王起兵不到一月时间,北平及其周边的地区已经全部被扫清,燕军也由最初的几千人增到数万人马,实力大增。
燕王反书传到京城,建文帝大为震怒,下旨削除燕王宗室属籍,废为庶人。他虽然年幼,却也并不惊慌,不管怎么说朝廷还掌握着全国大约百余万人的兵马。他当即接受齐泰的建议在河北真定府成立平燕布政司,准备兴兵讨伐燕王。可在选择将领的时候,却让建文帝和一干文臣大为头疼,只因朱元璋在位之时为了让皇太孙顺利即位,已将功臣宿将屠戮殆尽,剩下的皆是庸碌无能之辈。
朝堂上,建文帝面对一干只会说空话的朝臣,大为光火,道:“如今燕贼起兵于北边,难道众卿中就没人敢提朕百万雄师讨伐于燕贼吗?”
一干朝臣在沉寂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有人举荐了洪武朝时期硕果仅存的老将耿炳文。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得不顾耿炳文已是六十五岁高龄任命他为平燕布政使,平燕大元帅,加封太子少保,提兵三十万北上讨伐燕王。
此时的建文帝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场战争,他一直认为燕王虽然能征善战,但所辖的也不过是数万人而已,与朝廷实力太过悬殊,认为只要天兵一到,燕王必定投降,他甚至已经在思量如何从轻发落燕王的问题。故建文帝在临行之时,还郑重的告知耿炳文:“毋使朕有弑叔之名。”耿炳文也表示绝不辜负皇上重托,此去必定生擒燕贼回京受审。
耿炳文率十三万先头部队于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分别屯兵于河间府、莫州、雄县,成犄角之势。面对数倍于已的朝廷军队,燕王并不觉得恐慌,毕竟燕王自己也是久经战阵之人,手下猛将如去,又有一干奇人异士效命于麾下。在经过仔细的侦察并与道衍大师商量之后,决定趁朝廷军队刚到北边根基未稳之时进行突袭。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燕王亲率兵马偷袭了雄县守军,随后又伏击了至莫州赶来的援军,随即又攻克了莫州,收编了残余的朝廷军队。
攻克了莫州后,俘虏了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张保随即投降,遂将耿炳文的军事部署尽数告知了燕王,燕王将张保放回,并让他告知耿炳文:“莫州、雄县大败,燕兵将至。”意图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
耿炳文果然中计,将南岸的兵马调过河,全兵一处。八月二十四日,燕军一路南下到无极县,从被俘的军士处得知了朝廷军队的详情,经商议之后,燕王决定发动一次决战,以达到打击朝廷军队士气的目的。
八月二十五日,燕王派兵趁耿炳文送使者出城之际朝廷偷袭,耿炳文仓皇逃回城中,怒极之下,竟不顾己方准备不足,匆匆率部迎战燕军。
在这一战中,燕王亲率部队袭击耿炳文侧翼部队,耿炳文不敌,大败向南方逃窜而去。燕王手下第一猛将朱能率三十余骑冲入朝廷军阵中,朝廷兵马见主将溃逃,都已无心恋战,且战且退,朱能所率的三十八骑有如砍瓜切菜一般,所向披靡,俘虏朝廷军队三千余人。燕军趁热打铁,继续突追猛进,差点攻克敌方城池,俘虏耿炳文部将李坚、宁忠、顾城等。
耿炳文率不足十万人的残部回到真定,痛定思痛,认为南方军队不熟悉北边地形,而且南方军队已经安乐了几十年,战斗力远远不及时常抗击蒙古的北军。于是在真定坚守不出,任燕军如何在城前搦战,对朝廷军队极尽辱骂之能事,耿炳文始终是不出城迎战,燕军连续三天攻城,却是没人任何效果。到八月二十九日,燕王决定打道回府,返回北平。
此一战中,燕军共击毙俘虏朝廷军队三万余人,彻底打击了朝廷军队了气势,可谓完胜。不过经此一役也打醒了建文帝,使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也重新开始审视燕王,不再认为燕军是一只自己可以随时踩死的蚂蚁。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建文帝大为震怒,下令将当初举荐耿炳文为帅的谋臣下狱,并开始考虑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