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解和欣赏孩子
写给妈妈的话:
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赏识的结果是能够给孩子提供自动自发的动力。了解孩子、欣赏孩子,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给孩子无尽的鼓舞和激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生活案例
案例1:
著名画家本杰明·威斯特在小的时候,在家里照顾妹妹莎莉时,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妈妈不在家,好奇心使他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可想而知,家里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变得脏乱不堪。当妈妈回来时,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墨迹。她惊喜地说:“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吻了她的儿子。后来本杰明·威斯特常常骄傲地说:“是妈妈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这样在父母的激励下成就人生辉煌的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威廉?詹姆斯告诫人们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注意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多赞美别人。”明智的表扬对孩子的作用如同阳光对于花朵(罗素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这样的阳光——适时的鼓励、恰当的期许。
案例2: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灵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应对策略
莎士比亚说:“对我们的赞扬就是给我们的报酬。”因此,有人说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行为受着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的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心理的原动力,才能使人将行动付诸实践。
我们之所以提倡赏识教育,其本质目的就是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自信的快乐,进而给孩子以自主自发的动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和老师的所作所为在孩子心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孩子、欣赏孩子,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给孩子无尽的鼓舞和激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1.多给孩子“竖拇指”
诸如“竖拇指”的行动,会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他们的潜在智慧,他们因此会始终对美好的明天充满憧憬,他们的人生列车会始终动力十足。如此也会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使知、能、意、行均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走向卓越。
2.给予孩子发展性的评价
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神奇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为什么能成功?这就说明了问题。所以当老师的和做父母的,在评价孩子时应力求全面客观,以鼓励为主,给予孩子以发展性的评价。想想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的思想以及所作所为,相信你就能理解孩子了。
3.做一个用心的父母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它首先要求我们要清楚地认识个体,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为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
但是孩子的缺点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是最容易被老师和父母抓住的,而有些优点却由于或者是内在的、或者被压制埋没时间太长了,不容易被别人感觉到。但他只要有这个优点,就一定会有灵光闪现的时候,作为有心的父母不但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且要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对那些问题比较多,习惯于挨批评,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
4.全面正确地看待孩子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许多值得彰显的地方。而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调适家教心理,拿出爱心,赏识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尽力使自己得到肯定的评价。作为父母,全面正确地看待孩子,对孩子进行合理适度的评价,多加赏识,必然会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主动发展。有意识地赏识孩子某个方面的可爱之处,孩子就会更加“精益求精”。
把抱怨变成赏识,让孩子在赏识中提高,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父母要自觉地提高家教水平,赏识孩子,就要做到:尊重孩子,学会倾听;信任孩子,学会发现;理解孩子,学会感激;激励孩子,学会分享;宽容孩子,学会等待;提醒孩子,学会分担。记住: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必将给我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