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09

第9章

接下来的《低级趣味》比较特殊,此后的七篇可视作第三辑,分别题为《语文学常谈》、《鲁迅先生的语文观》、《诵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论诵读》、《论国语教育》、《古文学的欣赏》。这一辑的主题是语文学,特别注重诵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接受古代作家文学遗产的路径。

最后三篇是评与序,可视作第四辑。先是介绍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提出“郭先生的学力,给他的批判提供了充实的根据,他的革命生活,亡命生活和抗战生活,使他亲切的把握住人民的立场”。然后为林庚《中国文学史》作序,强调叙述的纲领不在时序、文体或作者,而在于“一以贯之”的“见”和“识”。再就是为萧望卿《陶渊明批评》作序,指出文学批评的凸现和各种路径。

朱自清这本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立场:“立场其实就是生活的态度;谁生活着总有一个对于生活的态度,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另一个是时代:“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古代;可是,是‘我们’在客观地认识古代,现代的我们要能够在心目中想象古代的生活,要能够在心目中分享古代的生活,才能认识那活的古代,也许才是那真的古代——这也才是客观的认识古代。”朱自清是文学家,文学史家,他把文学视作社会的一部分,视作生活的表现,也视作生活的象征。文学的标准和尺度的变换,都与生活配合着。基于这样的思路,他选择了“人民性”作为自己的立场。所谓的“标准与尺度”,不只是文学的,也是做人的。朱自清《论气节》中阐释了“士”向“知识分子”的“变质”,提出这种“变质”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一段,知识分子尽了并还想尽他们的任务。

朱自清不经意间对知识分子的探讨尤其值得重视。他说,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作为知识分子集体的“知识阶级”,先是敢作敢为一股气,后来面临武力和民众,就只能保守着自己,作为节而存在。当然,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无视传统的气节,拿出了“正义感”,而后是“行动”。其实,“正义感”是合并了“气”和“节”,“行动”还是“气”,这是他们的新的做人的尺度。等到这个尺度成为标准,知识阶级大概还要变质的吧?朱自清的这个揣测我不是很明白,不过,考虑到知识分子百余年来的命运,这样的揣测不无玄机。

纯粹把这本书作为文学类的书来读,不无裨益。把它作为思想类的书来读,也是理所当然。从文学的标准和尺度,到思想的标准和尺度,到时代的标准和尺度,再到知识分子的标准和尺度,就是这本书所引领的高度。文字是优雅的,思想是敏锐的,情感是醇厚的,功力是笃定的,这就是读朱自清这本书的感觉。我还体会到,他在尽力向上、向前的过程中多少有一些犹疑。

梦家的变化

“梦甲室”是陈梦家的书斋名,取对甲骨文念兹梦兹的意思。《梦甲室存文》中收录了他诗集和学术专著之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随笔。

这个集子的第一部分,前面两篇属于书信体小说,接下来的六篇属于散文体小说,然后一篇是作者的回忆录,最后一篇《论朋友》是议论文。这部分的一个关键词是梦,在读第一篇《不开花的春天》时,我注意到这样的句子:“既然我曾做过那许多梦”,“一只铁钩扎破了梦”,“我揭破了美丽的梦”,“我回来重温了过去六个月的梦”,等等。或许是因为作者的名字中有个“梦”字,就对这些句子比较敏感。另外一个原因,和故事的情景、句子的长短,以及语调有关。坦率地说,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有些别扭,读起来曲里拐弯,蹊跷的是,在明显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我却一点不曾厌烦,反倒愿意曲里拐弯地跟着它。作者说的是故事,表达的是人情,感悟的是人生。文字里透露着一些妩媚,话语里沉溺着一些暧昧,作者是信教的人,于是乎,我们不难体会,那叙述者和故事总是保持着距离,不远不近地打量着,或是在天上,或是在梦里,或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有悒郁没有愤怒,有落寞没有消极,有丑却没有恶,所有的感觉都是唯美的。也就是因此,“梦”成了主要的情绪。有三篇题目中含有“梦”字,分别是《某女人的梦》、《一夜之梦》、《七重封印的梦》。

第二部分包括诗论、文论和序跋。作者说诗独具的要素有诗形、诗韵和诗感,韵律是诗的装饰,美感是诗的灵魂。他批评“革命文学”的所谓诗只是呼声或句子而已,只有诗的形象的是“诗形的散文”,专以诗的精灵为主要的是“散文的诗”,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诗。“真正的文艺,要其为感情的自然表现,不含有任何的目的或作用。”作者属于“新月派”诗人,有这样的看法是很自然的了。他分析了文学上的中庸论,以为生命的意义和文学的使命,都是在不中庸中求中庸。他1932年写了《纪念志摩》,二十五年后又撰文《谈谈徐志摩的诗》,并拿徐志摩和闻一多作比较。此前,他还写了《艺术家的闻一多先生》回忆闻一多的音容笑貌和艺术生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的文字完全不同,都是言简意赅的论说,明朗且不乏老道。50年代中期写的徐志摩和闻一多两篇,更是明快,却没有任何轻薄。或许,这当感谢那短暂的“阳春”。

第三部分除写评剧秦香莲的一篇是1954年作的,其余九篇都是写于1956和1957两年。三篇是原则性的讨论,《论简朴》提出简朴是艺术实践中一条重要而基本的法则,所谓简朴,就是单单纯纯、老老实实的,既不过分的复杂,也无不当的花藻。古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在简朴的形式下表现得很美很完整,大自然中也很多不经艺术加工的简朴。作者以机关院子里的盆景、书籍的封面设计、民歌手的嗓子、文章的句子、播音员的广播等为例,坚持“为了真实,为了美,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应该在我们的艺术实践上、文章的写作上、生活方式的安排上,甚至于我们的说话,都要简朴一些,才是好的”。《论间空》提出间空或空白是中国艺术实践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中国文艺作品和庭院建筑中运用间空的方法。作者的落脚点是很有趣的,他说,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忙里偷闲,尽管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快速度的,但还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挤出一点空白。《论人情》指出好的文艺作品总是顺乎人情合乎人情的,现在的文艺作品不能刻板地模拟古人,专家们不能学究地研究农民,《聊斋》说的是鬼怪,其实全是人情。落脚点是,要严肃也要诙谐,严肃的开会、自由的茶座,都是需要的。这三篇文章都是从文艺开始,落脚到现实生活,作者后来被划作“右派”,也就不难理解了。后面几篇讨论豫剧、曲剧,对自己的编辑工作做出反省,《两点希望》刊登于“鸣放”的1957年5月6日《文汇报》,说了大家的顾虑,特别是对有些领导的担心,“但我相信毛主席的号召,是在新形势下浩浩向前涌进的力量的泉源,我们个人是不能等不能停的,还是赶快的放鸣吧!”结局如何,我们都知道了。这一部分的文字,都是很干净的,态度也平和。

第四部分是讨论文字的,其中关于文字改革的三篇我特别读了几遍。作者的态度从《慎重一点“改革”汉字》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改革汉字的困难太多,不如不改革的好,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的是科学的简化字,科学的教学汉字。总的来说,作者是比较保守的,认为简化汉字要有步骤,有原则,不能图快,不能随便简。他更不赞成以拼音代替汉字的措施。作者的态度是保守的,道理是清楚的,他有细致的考虑,也希望大家好好研究,并批评了《汉字简化方案》,建议收回已经公布的简化字。自然,他的建议只是建议而已,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汉字已经是简化的了。

第五部分先是一篇评论张荫麟《中国史纲》的文章,接着《论习文史》,说民元以来的中国政府与之前朝代不同在于,良好的智识分子避免政府职务,治理地方的人皆不经考选制度而来,因此政府在军阀、党徒和无聊政客三种人手中。这篇作于1948年。后面九篇都是关于文物陈列和考古的。

第六部分是关于铜器的,包括流出国门及别国收藏的具体情况,有两篇题目义愤填膺:《反对美国侵略集团劫夺在台湾的我国古代铜器》,《美国主义盗劫的我国铜器》。《关于修理铜器》一文提出了修理和存放的具体措施。《铜鼎》介绍了一些冶炼、铸造、用途等情况,并特别介绍了著名的大盂鼎。到底是作家出身,又有思想,指出它的特点在于中庸式与对称的不平衡性。

《梦甲室存文》的内容就是这样了。从主题的变化到句法和语调的变化,我们或能感受到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从悒郁的激情,激情的悒郁,到平和、踏实而不无质地的文物考古学家的过程。这过程是迅速的,摧枯拉朽的,陈梦家只能走这么远了。在这个过程中,纵然有很多变化,但认真、高贵、负责任是一以贯之的。

周文的卑微

前些天去鲁迅博物馆,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周文论文艺大众化》。因为正在从事“文艺大众化”议题的研究,就顺手从书架上抽了出来。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给周文信的影印。信是1940年11月30日写的,其时,周文担任大众读物社的社长。毛泽东的字龙飞凤舞,短短几行,大意是群众报及大众习作他都看过了,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有成绩的。下一页,是毛泽东1942年2月1日写的信,其时,周文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秘书长,大概是周文给毛泽东去信,提了什么意见,毛泽东回信说“你的意见很对,我们正着手改革”。落款后,毛泽东又加了一句:望你向解放报写些关于此问题的文章,打击党八股及新文言。

“序”是马文瑞写的。开篇就说,周文同志含冤去世,岁近四十有三,他的身名和作品一直沉寂于文坛。的确,我此前不曾听说过这个名字。从“序”中得知,周文生于1907年,在上海参加过左联,在成都组织领导过抗战文艺,在延安担任过各种领导,46年曾任重庆《新华日报》副社长,建国初期参加文艺界领导工作,后调入中央马列学院任秘书长。1952年抱病含冤去世。究竟是什么冤,“序”里没有说,在网上搜索也没有结果。

周文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文艺大众化”,编辑出版了大众化报纸、《大众文库》和《大众画库》,还有指导通讯员写作的《大众习作》,在边区初步形成了一个文艺大众化、新闻大众化、时事政治宣传大众化,以及科学大众化的“大众化文化新体系”。他本人在大众化理论方面,有许多朴实而独到的见解和论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把革命文学名著《毁灭》和《铁流》改编成一般老百姓读得懂的通俗读物,字数从几十万字压缩到几万字,从而在文学翻译方面开辟了大众化的新领域。

在这本论文艺大众化的书中,收集了他1932年到1951年间的文章,从标题上可以看出,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必要性;二是大众化写作的具体问题;三是大众化运动的历史回顾;四是《实践论》与革命文艺工作。作者鼓吹文艺大众化,文风自然是很大众的,其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谈谈公文写作》和《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草稿》两篇,单从标题就可以想见,所涉及的内容是现在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都明白的。

《鲁迅先生与文艺大众化》和《大众化运动历史的鸟瞰》两篇,让我们对文艺大众化的道路有基本的了解,史料价值还是比较重要的。此外的所有文章,都是脚踏实地,思考具体的问题,作者的心是细的,头是低得很低很低的,几乎要落入泥土中了,但同时,又抱着极大的热情。像《欧化与大众化》最后两段:

不要玩花头,要素朴,素朴就容易“大众化”。我们热烈的希望同志们,大家都坚持着“大众化”的方向,使我们中国的大众文化真正建立起来。

给同志们紧紧的握手!

看周文的文章,不由得有些惆怅,兀自伤怀。既是为了周文,也是为了“大众化”。他在中国革命史和文学史上都曾留下深刻的足迹,却在新中国初期含冤而去,名字不大为今人所知。他所积极参与的“大众化”更是毁誉参半,甚至否定多于肯定。周文1940年写过一篇五百字的短文,题为《谈初步的研究》,末尾一段说:“一个开始写作的人,如果在脑子里先就装满了许多名词术语,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他的写作才能将会闷死在这些名词术语和主义的铁笼子里。”这种见地今天依然是富有启示性的,只是,周文自己,是否避免了这种误区呢?他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结局呢?不胜唏嘘。

人的一生,除了局限在自然中,就是社会的束缚。极少数的伟人、领袖和英雄们或许可以创造历史,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生活在伟人的阴影下,他们积极地、努力地、辛苦地生活着,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即使如此,也可能遭遇被遗弃的悲惨命运。而他们偶尔的光亮,也得靠伟人的三言两语。

同类推荐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为作家刘战英所著的散文集,本辑收录了刘战英的多部散文作品。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诗雨漫天

    诗雨漫天

    夜,无眠。窗外,秋雨淅淅,雨打窗棂,雨打心扉,情不自禁想起近时送交出版社的诗稿还未起书名。雨敲开我心门,有泪涌出,有滔滔不绝的情感涌出,何不将雨滴切入选题?于是,将《诗雨漫天》作为此次出版的诗集的书名。我想此书会像秋风一样清新怡人,像秋雨一样沁人心扉,雨与我一起脉动,绵绵丝雨连着你我。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我家男神是校草

    我家男神是校草

    “敢觊觎老子的男人,老子要画圈圈诅咒你。”廖尘心里咆哮。2015年,廖尘上高一了,老班是物理老师,他每天必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骂扛示范班的我们班学生笨,偶尔笑一笑,比不笑还特么阴森。班里的学生乍一看一本正经,细看却是货真价实的逗比。廖尘垂涎了四年多的男生在她的班……的隔壁。“都怪我家那只太妖娆……”以至于全校情敌数不清,虽然廖尘并没有把那些人当回事儿。我和他从幼儿园就认识,青梅竹马;小学的时候拜过把子,亲上加亲;初中的时候我抱过他,纯纯的暧昧云云……这些你有吗你有吗?敢觊觎老子的男人,也看看自己够不够格!青春班的我们,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却有些相同的路途——青春。
  •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

    本书针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即BSC的战略管理系统,阐述了结构和研究方法,BSC的讨论和BSC导向战略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建立等。
  • In the Days When the World Was Wide

    In the Days When the World Was W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校草:甜心,跑哪去

    恶魔校草:甜心,跑哪去

    期待已久的开学,却遇见了一直在寻找的他,回忆涌上心头,他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他是高高在上的少爷,是全校皆知的恶魔校草,女生们的男神,男生的偶像,原以为,两人的生命轨迹就要分离,直到一次她喝醉了,鼓起了,踮起脚,吻上了他,她失魂落魄,想赶紧离开,却被他的手牢牢禁锢住“甜心,亲完就想跑?”
  • 机枪科技知识(上)

    机枪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天地铜门

    天地铜门

    有人说,他见过一个人通过一扇铜门,横渡浩海而来;有人说,他见过一个人通过一扇铜门,走向了死亡;有人说,他见过一个人通过一扇铜门,面世重生……这是一个关于铜门的故事和传说。铜者,历千年而不腐,承历史之风霜;门者,通天地之玄奥,载万物之盛衰。天地铜门始出,天下为之震荡。乾坤大陆,三方势力,各执一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虚空铜门:铜门上一朵冥界之无名花傲然挺立,妖艳欲滴,又虚无缥缈,世人皆知虚空铜门,却都未曾得一见。世传最为神秘的一尊天地铜门。……
  • 太子妃同人:春茶绿篱日常

    太子妃同人:春茶绿篱日常

    不过是看剧睡着了,怎么醒来就变成了绿篱?还有,太子妃你敢不敢不吃我豆腐?!我随手拉过一个身边的小宫女,问:“我长得很像春茶吗?”小宫女笑嘻嘻道:“绿篱姑娘貌美如花,怎么像春茶呢?”我放开这个小姑娘,自言自语道:“既然长得不像春茶,那怎么特么谁都想泡我!”
  • 魔剑人间

    魔剑人间

    魔界少年,破除封印进入红尘世俗都市中,肩负解救魔界重任的他,能否成功?
  • 吸血鬼的苹果新娘(命运新娘系列一)

    吸血鬼的苹果新娘(命运新娘系列一)

    她是可爱的化身,意外的失身给爱慕已久的学长,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爱。又撞到外国帅哥,他怎么全身冰冷得可怕!不会死翘翘了?好心收留被哥哥赶出门的伯爵,他居然说她是他命运新娘,不要,她不想当吸血鬼的新娘啦?爱她也没商量!什么?他刚从千年中醒来,父亲大人就让他们三个英俊非凡的儿子找低贱人类作为新娘,要知道人类只是他们的食物……不会吧!无论是不是处女,只要有心动和味觉就是他的新娘。眼前可爱的苹果不会就是吧!不要,他要美少女,不过真的有甜甜的味道?忍不住了,咬上一口再说吧!
  • 智慧之灯(心灵鸡汤系列书)

    智慧之灯(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