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08

第8章

张荫麟的种种成就,自然和天资、勤奋有关,不过,我感触深刻的,是行文中凝聚着的时代感、历史感。简单地把学问和政治勾连起来是荒谬的,但纯粹的学问是没有的,对于世局的关切,对于社会的热情乃至冲动,是学人的一大要害。不一定要具体讨论什么现实的、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但所有议题的讨论,哪怕是很学理的、学究式的讨论,毕竟是在某个情势、情境下展开的,因而必定浸染、烙印、渗透着其时的血泪、微笑、叹息、哀愁。民族、国家、人性,生死存亡,是张荫麟所有思考和文字的底色、背景。他是否有大智慧尚可讨论,但真性情是毋庸质疑的。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动。

《素痴集》的封面和封底辑录了陈寅恪、钱穆、吴晗、贺麟、朱自清、钱钟书的评语。陈寅恪说: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钱穆说: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评价何其高矣!

唐弢的修养

《文章修养》写于1939年,作者唐弢其时年仅27岁。我现在39岁了,写作也有些年头了,随意翻开《文章修养》,却依然感受到教育。

这本书不到10万字,上编6章,偏于叙述,从文字的起源谈到文章的变迁,古文、骈体文、八股文,再到白话文和大众语,下编8章,专谈文章的作法。题材的搜集和主题的确定,字和词,土语和成语,句子的构造和安排,明喻之类的修辞,铺张和省略,会话的写法,最后谈到文气。为了具体讨论,唐弢提供了很多例句,拿来比较和分析,娓娓道来,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优劣得失。

这本书的优点,首先是生动活泼,引经据典,却丝毫没有卖弄的意思,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梳理出明晰的思路。唐弢叙述的语气舒缓,像是久经世故的老人,给儿孙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第1章的末尾一句正是:“我将像古代希腊的阿德一样,弹起破碎的竖琴,先来为诸君讲一点古老的故事了。”老到而不失热情,教训却不带成见,提供的都是客观的历史和基本的作法。因此,可以给这本书取一个更学术化的名字:中国文章论。

对书中“文气”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唐弢探讨了句子和文气的关系,提出文气的跌宕根源于声调的转动和句法的变化,以及虚字的频频采用,使文气连贯,波澜增加。我以为,唐弢所说的文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调门”和“语速”,音高音低,轻重缓急,制造出来的气氛显然是不同的。这只是文气的一种,或者说,是由于“调门”和“语速”,也就是唐弢说的“声调的转动”和“句法的变化”引起的。此外,还有一种,是由于文字表达的思想引起的。固然,任何文字,任何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调门”和“语速”,但仅仅是这两者,未必就有“文气”。唐弢说了,文气说的就是气势。少年有少年的气势,老人有老人的气势,少年盛气凌人是一种气势,老人时断时续的微弱之声也是一种气势。少年的气势缘于生命的年轻具有的朝气,老人的气势则在于经历的错综挟裹而来的情感和思想的复杂。唐弢对文气的探讨,更多是技术性的,没有考虑思想本身的气势。

或许,唐弢会和我争论,思想本身的表达也总得通过文字、句法啊。这个不错。不过,我要补充的是,文气之所以为文气,可以说是文章客观存在而后为读者所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因为读者感受到而后我们以为是文章所固有的。唐弢着意说明的是前者,我特别解释的是后者,读者统揽了全部,了解一个老人的全部经历,因而对他的话,对他的微弱的调门,对他的不成句子的话语,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种感受和句法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无论怎样,我27岁的时候是写不出这样的东西的,39岁的我,依然写不出,不只是因为语文不是我的专业。从小学起上语文课,直到大学语文课结束,对于中国文章,始终没有形成一条线索。常常就想,何尝是外语没有学好,连自己的母语也实在是汗颜之至。

蛰存的散文

对施蛰存的喜欢是突如其来的那种。原本知道或不知道这个人,我不敢确定,突然喜欢这个名字的缘由也是莫名其妙。可能是在关注鲁迅论战时注意到他的,也可能是在谁的回忆和评论中发见他的,总之,兴趣和好感一下子就聚集在他的周围了。于是到书店找他的书,幸运得很,两大本《北山散文集》映入我的眼帘。

“挟了几册零乱的书本,我上了薄暮时驰行于清丽的林阴路的街车。车厢里早静默而安闲地坐着许多客人。我跨入车门,显身在他们之前的时候,我立刻成了一个许多夹杂的目光的鹄的了。”这是开篇起始的句子。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稍微改动几个字,就可以用在我自己的身上:打开这册崭新的集子,我上了薄暮时驰行于清丽的林阴路的施蛰存号街车。车厢里早静默而安闲地坐着许多读者。我跨入车门,显身在他们之前的时候,我立刻成了一个许多夹杂的目光的鹄的了。他们可能欣喜,又多了一个蛰存的粉丝;也会奇怪,我又是怎样喜欢上他的呢?

蛰存吸引我的,首先是他的叙述。他18岁开始写小说,四五年后才有散文创作。施先生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意识流动的特点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中。像开篇的《街车随笔》,完全是内心的想象。他东游西览,对景色的描述很有点宋词的味道,感伤中又透着默然、漠然,伤感就受到了克制。

长于说理,长于分析和比较,是蛰存的一大特点。《雨的滋味》“从雨的时候说到雨的地,又从欣赏的方略上分了看雨听雨两种”,而后解释了雨的颜色的究竟,谈到雨的颜色给我们的情绪。通过对雨之音和色与情绪间关系的解析,蛰存得出结论:雨能给予人们以各种情绪,而这情绪之因雨而冲动显然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即客观的与主观的。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蛰存听雨,感性地听;读雨,理性地读。他的《雨的滋味》或可称作《雨的现象学》、《雨的精神分析》、《雨的小逻辑》。

鲁迅和蛰存关于《庄子》与《文选》的论战,是大家都知道的。在鲁迅文中,蛰存由“遗少”变成了“洋场恶少”;在蛰存笔下,鲁迅成了只会用笔名发表文章,“在发表的当时既可躲躲闪闪,不负责任,时过境迁,又仍可编纂成集,追认过来”。是是非非,我辈不敢乱言,倒是蛰存不承认“文学的遗产”这个名词,值得注意。他的理由是,所谓“文学的遗产”这个奇特的名词,是从苏俄过来的。十月革命成功后,旧时代的一切文学都被摒弃了,扣上了“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封建思想的”帽子,及至革命时代的狂气逐渐消散,无产阶级逐渐沾染了资产阶级的“余毒”,再回头读旧时代的作品,才知道并非完全没有意思。为了文饰以前的愚蠢的谬误,巧妙地想出了“文学的遗产”这个名词,来作为承认旧时代文学的“理论的根据”。蛰存反对把我们自己以往的文学视作“文学的遗产”,说中国的文学,是整个的中国文学,它并没有死去过,何来“遗产”?文言文已经死了,我们把文言文中的一小部分辞藻用新的方法引用在新文学中,倒可以称作“文言文的遗产”。60年后,他再论“文学遗产”,说人死亡后,他的财产成为遗产,说是遗产,必然有继承人,继承人取得这份遗产后,遗产就不再是遗产,而成为继承人的财产的一部分。既已接受,就不是遗产;若没有继承人,也不成为遗产。蛰存又说,今天把儒学视作文化遗产,表明还没有一个人敢继承过户,大家还在讨论如何分配。

蛰存说,文学不是一种“学”。他批评大学教授及其学生欣赏作品时,总忘不掉文法、规律、理论或传统,完全用了理智,而不让感情去抚触作品一下。如果一定要把文学当作专门的学问,那么,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充分的欣赏能力,而不必用种种理论去从每件作品里发掘什么真理。蛰存又说,历史、哲学及政治家必须先从文学入手。古典的文学观念,以中国保持得最长久,直到晚清,历史和哲学始终没有被赶出文学的大门之外,而小说始终没有被请进会客厅。文史哲分家的结果,是文学的内容愈来愈单调,历史著作支离破碎,哲学著述成为干瘪的概念演绎。蛰存《文学之贫困》写于1942年,60余年后的今天,这个结局更为明显。

作为文化老人,蛰存对故人旧事的回忆和评述很有分量。关于《现代》、《科学的艺术论丛书》、《新文艺》、鲁迅、丁玲被捕、郭沫若的《争座位帖》、冯雪峰、田汉、林徽因、杨刚等等的回忆,都值得一看。他说,“第三种人”应该解释为不受理论家瞎指挥的创作家,冯雪峰的总结性文章两边不讨好,沈从文不是政治上的反革命,而是思想上的不革命,他不相信任何主义的革命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很多人以为丁玲的转向是胡也频牺牲的影响,蛰存回忆说,丁玲的革命思想成熟得早于胡也频,后者参加革命,是受了丁玲和冯雪峰的影响,但丁玲在文学创作上的转向革命,却表现在胡也频牺牲之后。

说古道今,纵横捭阖。蛰存谈“家具”,说“散文”,论“当代文学史”的不可行,咬文嚼字,驳官僚词汇。说“话本”,再说“坐”,论文学史不需“重写”,读报雌黄,正话闲谈。质疑“文学遗产”,解析“红白喜事”,谈“妻子”和“老婆”,论功名风雨。说“花的禅意”,谈东北的四言民歌,解绸被面的来历,外行谈戏,为书叹息。在这些东拉西扯中,贯穿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学的态度,对政治的态度。在《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中,蛰存写道,雪峰曾希望他和戴望舒恢复党的关系,但他们自从“四一二”事变后,知道革命不是浪漫主义的行动,他们都是独子,多少还有些封建主义的家庭顾虑。再说,在文艺活动方面,还想保留一些自由主义,不愿受被动的政治约束。雪峰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把他们视作政治上的同路人,私交上的朋友。

临了,抄录蛰存《自传》中的一段:“一九二八年秋,震旦同学刘灿波(呐鸥)创办第一线书店于上海,邀戴望舒和我主持编辑工作。我们办了一个小型文艺半月刊《无轨列车》,发表了戴望舒、姚蓬子的诗作,冯雪峰的《革命与知识阶级》和译诗,我的小说等。这个刊物,出至八期,即被禁止,书店亦被查封。”

自清的标尺

《标准与尺度》收集了朱自清1947和1948两年写的22篇文章。“自序”中说,这本书取名“标准与尺度”,是因为书里有一篇《文学的标准与尺度》,别的文章,不管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也都关涉着标准与尺度。还说,这里只是讨论一些旧的标准和新的尺度,无意确立新的。“标准”一词对应的英文词是standard,“尺度”对应的是criteria.依朱自清的意思,种种不自觉的标准为“标准”,种种自觉的标准为“尺度”。看他的具体阐述,是把标准视作习以为常、大家都承认了的,尺度则是最初为部分人所自觉的,等它得到公认而流传,也就成为标准。这时,又会出现新的尺度。

该书第一篇是《动乱时代》,似乎和文学无关,其实不然。朱自清认定其时是一个动乱时代,有颓废者,有投机者,也有改造者和调整者,他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看法,希望改造者不要操之过急,调整者不要抱残守缺,从而比较快地走入一个小康时代。第二篇是悼念闻一多的,题为《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朱自清首先谈到闻一多对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有特别的认识,最后又提及闻一多去世前打算根据经济史观研究中国文学史。第三篇《回来杂记》,介绍了北平光复后的情形,包括物价、交通、报纸副刊、古玩、打劫、警察,拉拉杂杂,主要的意思有三个:北平的闲;北平的不一样;北平的晃荡。我一直奇怪,当时的报纸副刊怎么会登载专业的论文,朱自清提供了答案:这种论文原应该出现在专门杂志上,由于出不起专门杂志,只好暂时委屈在日报的余幅上。

前面三篇可视为第一辑。接下来的八篇可视作第二辑,题目分别是《文学的标准和尺度》、《论严肃》、《论通俗化》、《论标语口号》、《论气节》、《论吃饭》、《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生路”》,都是论从史出,梳理出各个主题在不同时代里的内涵和意义。朱自清文学史家的功力在这里充分地体现出来,三言两语,明晰深入,头头是道。“然后革命了,民国了,新文化运动了……”,“接着是国民革命,接着是左右折磨;时代需要斗争,闲情逸致只好偷偷摸摸的”。类似的句子,快速地引领读者把握文学的变迁,以及时代生活的变迁。

同类推荐
  •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本书对中国现代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行研究,作者对徐訏、无名氏两位作为浪漫派的代表、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作品进行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元曲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唐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珍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文明最闪亮的明珠;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朵奇花。
  •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轻舞飞扬》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心灵感悟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灵感悟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向往恬静怡人的大自然。然而为了生计,我们无法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个闲适的“悠客”。
  • 老人仓

    老人仓

    《老人仓》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大胆地触及了当代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退居人大主任的原西峰县委书记郑江东是一个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当年他雄心勃勃、以雷神爷的脾气和铁一般的党性原则在全地区县委书记中闻名。为了解决西峰县的旱情和一百多里外的海滨城市的供水问题,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西部山区修建了老人仓水库。他也做过错事、冤枉过一些好人。也受过“左”的影响,在“文革”中也吃过苦头、遭受过挫折,渐渐地,他的党性原则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尤其是从县委书记退居人大主任以后,他觉得自己老了,该以真正老人的标准重新判断世界上的一切。
热门推荐
  • 惊雷学院

    惊雷学院

    这是一个神秘的学院,没有人知道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将什么时候结束。在这个魔武横行的时代,唯有强大才能活下去
  • 魔韵劫天

    魔韵劫天

    曾经他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然而他奋力担负起与仙界实力相差悬殊的魔界的复兴,他抛却生死为了天下苍生只身一人三进三出仙界天宫,他被困冥界一百多年却因祸得福修行大增。后来有的仙人评论他:他根本不是人,他天生就是魔尊之质!魔人评论他:他更不是魔,他早已经成神!而我认为,他只是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普通的男人,因为他见了美女也会神魂颠倒、想入非非!绚丽和诡异,陷阱与阴谋并存,且看一个凡间的小子如何与仙魔纠缠!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四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四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
  • 紫阳踏天

    紫阳踏天

    九州大陆中,一个起初被认定废柴的少年,在一次奇遇后激发出了体内的阳之力并获得一杆龙枪。从此少年握龙枪,练就紫阳神体,横扫天地,登临神之巅峰。龙吟万里破长空,凤鸣九天凌苍穹。少年心中有大志,啸天震地傲群雄。
  • 血夜风华

    血夜风华

    茫茫天地,姣姣星河,谁落棋子?看云起云落,众生百态。缥缈轮回中,遗忘了谁?命运选择了他,于是一场扑朔迷离的黑雾向他笼罩,这一世,他的命运又会是怎样?
  •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不管你如何的奇葩,只要你是真心,付出真情,不要说什么男人,应当以事业为重,就可以逃避,躲闪爱的来临,不管找什么样的理由,理由越多,只能越说明一点,不是男人,如果你是男人,那就拿出男人的举动出来,让她看看吧!
  • 微笑背后的坚强

    微笑背后的坚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它,不一定要闪闪发光,也不一定非要实现,把它埋在自己的心里就好!
  • 时空战霸

    时空战霸

    这是一颗密度极高的火球,200亿年前不知是何原因在它内部发生了大爆炸,以至衍变出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浩淼星宇。时至地球历2103年,一款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名为《时空》的游戏风靡宇宙,叶晨沙接受游戏运营商的邀请进入游戏,随着对时空游戏世界的渐渐熟悉,他异然发现这里竟隐藏着宇宙诞生的秘密……热血年少,战意滔滔,未知的迷途又会生出怎样的曲折故事?风涌云动,危机暗藏,且看晨沙如何穿过层层迷雾成就战霸传说。
  • 爆笑联盟

    爆笑联盟

    符文大陆有两个联邦,一个是德玛西亚,另一个是诺克萨斯,德玛西亚这边有三个坑爹,对,每错,就是那三个基佬……
  • 羞容图

    羞容图

    她从官爵的绿荫深院走来,热血娴静,爱诗弹琴赋画,本如水仙般透彻,却因得知胞姐的死因,而踏上黑暗的复仇之路。遇见他,他们,她们,故事便一点点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