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03

第3章

当医生误割了梁启超并无病变的右肾后,人们对医院和医生群起谴责,西滢写了《尽信医不如无医》一文,批评一些国人把对中医的信仰移在西医的身上,好像外国医生都是活神仙。其实,梁启超的死除了庸医的误诊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把西医诊断的科学性看得太绝对了,而把中医的诊断统统视为“阴阳五行的瞎猜”。西滢以为,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医生出于科学的缘由,也会拿病人做试验品;病人是医生的饭碗,若疾病绝迹了,医生们也就没有饭吃了。所以医生的厉害和病人的厉害是成反比的。西滢批评说,信神的人求了一个仙方,吃好了是神灵的应验,吃死了则是命中注定,同样,医生医好病是他的手术高明,医死了则说病人得了不治之症。

西滢有时是很有高度和深度的。譬如,他并不主张完全不读线装书,他说:“将来你的新路筑成之后,尽可以回头赏鉴那旧园里的风物。”他还说,会做文章的人,不一定要读破万卷书。生活是书,人情是书,自然也是书。有人问他有没有好的世界文学史,他回答说不曾看见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学史,近期也没有希望看到。所有的世界文学史,都只是欧美那一支。

西滢评价冰心的小说时说:“《超人》里大部分的小说,一望而知是一个没有出过学校门的聪明女子的作品,人物和情节都离实际太远了。”他对郁达夫的评论也很有趣,说他的一篇文字开始时,我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才开始,收尾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到那时就结束,因为在开始以前,在结束以后,我们知道还是有许多同样的情调,作者完全可以不断地写下去。所以有一次郁达夫把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发表了,读者也不觉得有什么缺憾。有时他想写一个有力的结束,像《沉沦》,读者反倒感觉非常的不自然。

作为鲁迅的第一个论敌,西滢和鲁迅的结怨始于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他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又说:“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后来,他公开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窃取”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疾恶如仇的鲁迅当然不能容忍,反唇相讥。说实在话,鲁迅的回击和驳斥有些胡搅蛮缠。但鲁迅毕竟是权威,权威是得罪不起的。依据我目前的印象,鲁迅在当时的权威地位不只是左翼承认,也为一般的智识界所公认,即便胡适等人也不能不对鲁迅礼让三分。这样,西滢只能自怨自艾,远离文坛了。

梁实秋说,西滢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苏雪林赞其文笔晶莹透剔,更无半点尘滓绕其笔端。一位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研究员认为,陈西滢这辈子文字生涯里唯一的一本《西滢闲话》,就足以使他跻身中国现代散文十八家之列。在傅光明看来,陈西滢的行文非常独特,一件普通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经他七扭八拐地一说,就显得荒诞和不公平了;一个人人痛恨、力争铲除而多年未果的社会现象,由他轻笔点拨几句,便将其深藏不露的根挖了出来。阎晶明则认为,在《西滢闲话》里,有不少观点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从文章的角度讲,陈西滢的作文之道还没有完全进入火候,所以他的“闲话”惹得他自己一身尴尬。要我说,西滢的文章好用比喻,调门不高,不会先声夺人,却娓娓动人。他是慢条斯理讲道理的,太讲道理了,反倒不如那不讲道理的有风格,有气势。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历史不是通过讲道理来进展的,历史往往是没有道理的。

据说,西滢与鲁迅的论战,无论从结局上还是道义上,他都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得让人难以同情”,而失败的结果,是他至今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一名“反派”角色。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就当时而言,西滢的确是个失败者,究其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容不得他近乎刻板的理智和公允。而今,他已经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疯狂和痴迷。闲话不闲,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在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西滢闲话》的分量很沉很重。

语堂的檄文

最初对林语堂的印象,源自鲁迅。20世纪30年代初,已是“国破山河在”,语堂却一味倡导“幽默”、“闲适”的“性灵小品”,被鲁迅指为“麻醉性的”“小摆设”,而“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透过鲁迅的视角,语堂不是帮凶,便是帮闲。后来看了《京华烟云》,对语堂的才华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始终觉得他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是文绉绉的文人。近来读到他1927年出版的《剪拂集》,猛然有了新的认识。

写序言时,北伐业已完成,训政即将开始,语堂却感觉“麻木与顽硬”、“寂寞与悲哀”,回想起“三一八”惨案中青年的眼泪和热血。可惜,这种活泼有生气的“青年团结”再也看不到了,激烈的思想已经沉寂。语堂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即革命前后时代理论上的不同。

第一篇题为《祝土匪》,是写给莽原社的。他说,言论界,依中国今日此刻此地情形,非有些土匪傻子来说话不可。学者好尊严,所以骨头不能不折断,而不自知,土匪傻子是顾不到面孔的,所以自三层楼滚下来,未必完肤,骨头却可以不折,而且也无意把真理贩卖给大人物。历史地看,大思想家都曾被同时期的学者称作“土匪”、“傻子”。

第二篇《给玄同先生的信》,说“孙中山非中国人”,是三分中国人,七分洋鬼子。这是极大的赞誉。语堂极端反对“国故”、“国粹”、“复辟”,认为“今日谈国事所最令人作呕者,即无人肯承认今日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从承认科学输入的必要,到政体欧化的必要,再到文学思想欧化的必要,走过了三十年,精神之欧化是最难办的事。

思想革命,精神革命,是语堂所鼓吹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他讨论“性急”的重要,呼吁国人摆脱惰性。他对名流作心理分析,批评“读书救国”、“勿谈政治”的谬论,强调健全的国民不可不谈政治。勿谈政治是民族惰性的表现,是听天由命中庸哲学的变种,是“中国官国”的政治学。在闭门读书的背后,隐藏的是闭门睡觉。

女师大的风潮,是当年考验智识界的一件大事。语堂写了《〈“公理”的把戏〉后记》、《文妓说》、《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闲话与谣言》、《讨狗檄文》、《打狗释疑》等,其核心是针对“文妖”的。“文妖”是《剪拂集》第一篇中就出现了的词。

鲁迅的“痛打落水狗”,是我们都知道的。对此,语堂是很同意的,特地做了一幅《鲁迅先生打哈儿狗图》,旁题“凡是狗必先打落水里而又从而打之”。他写了《讨狗檄文》,把矛头指向智识界里的哈儿狗,视其为“我们的敌人”。周作人这时也是很激进的,和语堂一样,提出“先除文妖再打军阀”。在《打狗释疑》里,语堂又说,生活就是奋斗,静默决不是好现象,和平更应受我们的咒诅。面对邪恶,若不能肉搏击斗,也要毁咒恶骂;不能毁咒恶骂,也要痛心疾首的憎恶仇恨。若一点恨心都没有,也就可以不做人了。

语堂对鲁迅是极尊敬的,这个册子中有一篇《译尼采〈走过去〉》,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选篇,用来“送鲁迅先生离厦门大学”。之前的《“发微”与“告密”》,也说“鲁迅先生以其神异之照妖镜一照,照得各种得丑态都照出来”。这一时期,鲁迅对语堂可能有点误会。语堂《论语丝文体》中,痛斥文妖,倡导“偏见”,主张《语丝》不做“主持公论”的无聊事情,当骂则骂,只是要骂的有艺术。能骂人,也须能挨骂,在这个意义上,语堂赞同周作人的“费厄泼赖”精神。最后一句还重申,“费厄泼赖”原来是岂明的意思。不料,鲁迅把他兄弟的意思径直当作语堂的意思,对“落水狗”做了分类,强调非打不可,不打是误人子弟的,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这就是有名的《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谈理想教育》是《剪拂集》里较长的文章之一。语堂以为,其时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而非教人,教育方式也有种种问题。杜威说,现代的教育好像农夫要赶鹅到城里去卖,必先饱喂之以谷类,使刭下胸前的食囊高高凸出来,然后称其体重,鹅愈重,其价格愈高。语堂说杜威说错了话,称者与被称者原来是同类的动物。语堂理想中的教育,是学堂中有森严古朴的气象,他对建筑和氛围做了细致的描述,认为要有佛门一样的境地,诸如空谷荒野或宫院故墟,三百年的古阁,五百年的颓垣。之外是师生在课外自然的接触,课堂外的学问才是活的,生动的,与人生有关系的。由此,理想大学应该是一大班瑰异不凡之人的吃饭所,他们除了吃饭之外,对学堂不承担什么义务,是为“学侣”,他们的存在使得大学成为很有趣味的社会团体。学生实行“导师制”,及时交流,因材施教,导师觉得“比较可以”了,学生就可以毕业,文凭的格式倒在其次,只要导师给个凭据就是。“我们理想教育完全实行的时候,应该完全用不着文凭,应该一看那学生的脸,便已明白他是某某大学毕业生。”或可补充一句:甚至可以明白他是某某导师的学生。

语堂对泰戈尔不屑一顾,认为他的“与宇宙和谐”、“处处见神”一类的言论,无非是对印度亡国之境的一种反应,且是无聊的反应,无异于“亡国奴说大话”,根本无法救国。针对文化侵略,语堂强调不要因为反抗列强,就反对一切舶来的思想,中了“国粹家”的毒。语堂并不相信大同主义,以为政治上只管持国家主义,思想及美术文学上则不能固步自封。在语堂这本小书中,介绍了国外的一些语汇,我们可以趁机温习几个英文单词。学侣:fellow.导师制:tutorialsystem.逊色症结:inferiority complex.自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异像:vision.无聊:bored.泰戈尔:Tagore.贵推:Goe the,现在译作歌德。

语堂的这本小书,不过七万多字,读来却有些费劲。他应该是很随意地写的,用语不是很难,句子却有些绕,层次反复,颇有老辣之风。读起来不易,过后依然过瘾,却又难以一一把握,把他的思想梳理清楚。倾向不亚于鲁迅,比鲁迅的底蕴或许还稍多些:激烈中不乏冷静,逻辑中不乏刻薄,辛辣中却又含着敦厚。

仿吾的转型

最初了解成仿吾,是到人民大学读书之后。知道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担任校长,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心中满是敬仰。后来知道创造社是他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一起发起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著名篇章就出自他的笔下,一个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形象顿时矗立在我的眼前,栩栩如生,让我心驰神往。前不久阅读《“革命文学”论争资料》,对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才情、锋芒有了充分的体会,同时也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从革命文学家到革命家的转型是怎样发生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过渡不是很难,无论怎样的冲动,革命文学依然是文学,而革命家则相去甚远了,那完全是另一种品格和风度。

今天翻阅《成仿吾年谱》,读到他1984年1月9日,也就是逝世前四十天,在谈到创造社和他走过的革命道路时,再次强调,他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文化人”这个称号过于笼统,不如“文学青年”亲切,“革命战士”则过于谦虚,他作为“革命家”是当之无愧的。

仿吾从文学青年转向革命家,突兀而断然。1928年,他写出了“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霹雳闪电般的文章,如《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全部的批判之必要》、《知识阶级革命分子团结起来》、《革命文学的展望》。他和郭沫若的相关文章结集为《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仿吾文存》也出版了。“文存”就是“存文”,束之高阁,此后,他就脱去文学的衣衫,全心全意投入实际的革命工作中去了。从年谱上看,1929年他只写了一篇《一个紧要的任务——国际宣传》,1930年和1931年空白,1932年写了剧本《七夕泪》和《识字运动歌》,再就是一个文化委员会的决议案。1933、1934、1935年又是空白,1936年写了《纪念鲁迅》,1937年写了《写什么》和《陕北公学校歌》。再往后,就是很有限的一些工作报告和纪念歌。新中国成立后,几乎都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报告,后来收入《成仿吾教育文选》。1977年后,出版了《长征回忆录》和《记叛徒张国焘》,新译、校译了一些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写了一些怀人忆旧的诗文,另外有《稻草人》和《死官僚》算是文学创作。

同类推荐
  •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本书中,作者对动物的感官描写深入而独到,作者认为:知识仅局限于现在和现场的东西,反思或回想是动物无法做到的。它们唯一的语言包括各种呼喊和叫声,痛苦、警觉、快乐、爱和愤怒的表情。它们通过叫声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心理感情。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查和常年与动物亲密接触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交流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诗歌:智慧的水珠

    诗歌:智慧的水珠

    本书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 墨染时光梦笔寒

    墨染时光梦笔寒

    本丛书为经典阅读类图书,将20世纪初至今大约百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作家的代表作选编成书100册(第一辑25册)。该丛书由桂晓风组织编写,拟请王蒙作序,陈忠实、莫言等知名作家及国内多家畅销期刊主编推荐,每册约10万字,包含美文赏读、作家档案等内容。该书除有文化积累和历史传承价值,还兼具陶冶青少年读者性情、培养其品格、抚慰其心灵的特点,以其经典性、权威性、实用性可望成为经久不衰的“中国美文经典阅读范本”。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散还聚

    散还聚

    “喂,我最后再和你比试一次,你敢应战吗?”“不好意思啊姑娘,在下认输。”那天,天空蔚蓝澄澈,徐徐和风吹拂,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皑如白雪。放下所有的包袱,从此再不会赢你。
  • 婚宠撩人:黑少,哪里逃

    婚宠撩人:黑少,哪里逃

    只因一碗鸡汤,她惹上京城第一恶少。隔天恶少就来逼婚,“不嫁?来人,把她给我绑了!”遭遇逼婚的第二天,他便带着小三小四来家里做客,还说:“去给她们倒茶,别让宝贝们渴着了”我去!到底谁才是正房啊!他带小三小四回来不说,还特么让她这个做妻子的给她们倒茶?叔可忍婶不可忍。
  • 嫡女当道:毒妃笑倾城

    嫡女当道:毒妃笑倾城

    她,将军府千金,一朝身死重生于十四岁。他,腹黑摄政王,权势滔天,手段残暴。她的重生复仇之路,曲折坎坷,不得不借助他的势力。于是一只小狐狸慢慢掉进了大老虎嘴里……机缘巧合,她成了那个黑心男的徒弟,白天打杂晚上暖床。她问旁人:“摄政王为人如何?”答曰:“郎艳独绝,世无其二。”骗子!无双男子会这么简单粗暴地狠狠亲在在她嘴上?他就是个腹黑无比、睚眦必报的混蛋。孟竹:“傅如净!你有口臭还亲我!我要刷牙!”傅如净:“本王考虑一下是用隔夜的袜子堵住你的嘴呢?还是用本王的亵裤?爱徒不如给个建议?“
  • 宠妻之残魂

    宠妻之残魂

    一段穿越生死的大爱,一场抢劫,让他们相遇,一场考试让他们相爱,一场车祸却让他们从此天人相隔。为了再遇见,徐枫选择学习医学,为了再重逢,辛月选择从阴间逃离,来到他身边。即使辛月失去了有关徐枫的所有记忆,但是戒指还在她的手上,她的心就不会变。即使徐枫失去了有关辛月的所有消息,但是回忆还在他的脑海,他的心亦不会变。历经沧桑,辛月来到了徐枫的身边;受尽凄凉,徐枫遇到了辛月。他们的爱情虽然历经了波折,但是老天有眼,还是给了他们重逢的机会,就看辛月和徐枫能不能把握这次时机了。。。
  • 读智囊悟人生

    读智囊悟人生

    翻开《智囊》,细读里面的故事,慢慢品嚼其中的滋味,你会发现人生的确需要“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和“知微”。且不论《知囊》的“身份”是什么,把它的智慧提取出来,就是人生的一大选择。一本《智囊》囊括了天下智慧,把《智囊》的智慧提取出来,悟出人生的道理,得到想要的思想,感悟奇特的人生。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初衷,更有可能是此书的始衷。
  • 穿越者系统

    穿越者系统

    一个孤儿,刘洋,却在家中看电脑的时候,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各个位面:奥特曼,铠甲勇士、爱情公寓、天龙八部、西游记、武林外传。。。。。(都是小时候爱看的,大家可以继续补充.新人,新书,写的不好,大家原谅。大家请进穿越者系统QQ群138579993,互相交流发言。也可以给我提意见哦!
  • 纯白魔法少年

    纯白魔法少年

    被欺负的美少年,他的皮肤像牛奶一样白皙光滑。因此在男孩们眼中他就是一个娘娘腔,女孩更夸张甚至是会去霸凌他。而一位和蔼可亲的保健老师给了少年一个髮夹。但当他夹上去时,发出一阵蓝色强光,然後他就昏倒了。他来到的是魔法世界,这世界唯一的不同就是这是以女性为主的世界,魔法只有女性可以使用,所以这世界是一个女性为尊的世界,但少年意外的可以发动魔法。台湾跨国小说家小鬼夜听候拆迁!
  • 离别终有相聚时

    离别终有相聚时

    每一天的思念,是否会化成幸福?当初的懵懂无知,如今已不复存在……“我不会再是原来的那个我!”时木子嫣很坚决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