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02

第2章

曼殊的孤旅

苏曼殊这个名字我很早就知道。第一次看到这三个字,觉得怪怪的,涩涩的,就想这人一定很懂风情,不是一般地懂,是特别地懂,不是常规意义上那种懂,是特殊的那种懂。他懂的自然也不是一般的风情。

苏曼殊十二岁初入佛门,后来几度出入。有诗自云:“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但斩断尘缘俗念何其艰难,他终究不能彻底弃情灭智。

十六七岁时,苏曼殊和号称“中华中兴第一人”的冯自由最为要好。对梁启超谈《昭明文选》的读后感时,曼殊慷慨陈辞:“假如需要且必要,我便是当今荆轲!”参加留日学生进步组织,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归国后又在上海从事革命宣传,一度打算刺杀南海康有为,辛亥后宣言讨袁,始终如一地专注革命。有诗自云:“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苏曼殊一生爱过的女子,当有那么几位吧。“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在清民之际的译坛上,严复、林纾之外,苏曼殊占有重要地位。严复功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译介,林纾致力于小说的翻译,苏曼殊侧重诗的译介,中西诗互译是他的主要成就。他率先把拜伦引入中国,用的是中国古体诗的体式,古朴雅奥。郁达夫说:“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陈独秀是苏曼殊的好友。他说:“曼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真是所谓天才。他从小没有好好读过中国书,初到上海的时候,汉文程度实在不甚高明。他忽然要学做诗,但平仄和押韵都不懂,常常要我教他。他做了诗要我改,改了几次,便渐渐的能做了。在日本的时候,又要章太炎教他做诗,但太炎也不曾好好儿教。只由着曼殊自己去找他爱读的诗,不管是古人的,是现代的,天天拿来读。读了这许多东西以后,诗境便天天的进步了。所以照曼殊的历史讲起来,能够成就到如此地步,真是不容易,他实在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成佛不能,革命不成。他很热烈地追求过,他一直在热烈地追求。然而红尘滚滚,他始终没有沉落下来,他一直飘拂着,漂浮着,直到飘零。若说他是天才,也不过是心灵和情感都过于脆弱的天才。1918年5月2日下午四时,苏曼殊逝世于广慈医院,终年三十五岁。刘半农在《悼曼殊》中写道:“只此一个和尚/百千人看了,化作百千个样子/我说他可怜,只是我的眼光/却不知道他究竟可怜不可怜。”

苏曼殊。第一次看到这名字,我就觉得,我很久以前就见过了的。这个人,我一定是很久以前就认识了的。

鲁迅的骂人

鲁迅“骂人”与“被骂”,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单是房向东先生,就撰有《鲁迅与他“骂”过的人》、《鲁迅:最受诬蔑的人》、《“骂”人与被“骂”——鲁迅生前身后事》等。他2007年1月出版的书,题为《关于鲁迅的辩护词》,显然,他是站在鲁迅一边的。

房先生的学问做得很踏实,这是特别要说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学问比思想的地位高,各种各样的学问层出不穷,房先生的这门学问,或可称作鲁迅“骂学”。我认真读了《“骂”人与被“骂”——鲁迅生前身后事》,感觉有文本依据,有历史分析,条分缕析,勾勒出了鲁迅“骂学”的框架,包括类型、性质、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等等。建议对这门学问感兴趣的朋友,都来看看这本书。

我很欣赏房先生所做的工作,做学问就得这样做。在欣赏之余,却又总觉得有些不对头的地方。

“实骂”与“虚骂”,是房先生做的一个分类。所谓“实骂”,就是针对具体的人事,就事论事,不及其余。所谓“虚骂”,是指抓住当时的某人某事,借题发挥。鲁迅的“实骂”中,也含有“虚骂”的成分,也就是说,把“实骂”的对象当作一个标本,虚指了“实骂”对象们所代表的、所象征的人物。房先生要求读者跳出困囿于“实骂”的误区,跳出个别看到一般。他还从瞿秋白为《鲁迅杂感选集》所做序言中找到了“前见”,又引王得后等人的观点为同道。房先生认为,鲁迅的“骂人”,有骂对的,有稍感过火的,有误会的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呢?房先生说了,它的意义就在于“实骂”中包含着“虚骂”的成分,即使是纯粹的“实骂”部分,也将被历史虚化。鲁迅留给我们的,是超越个别的一般和超越具体的抽象,鲁迅的价值,在于他的“骂人”文章给我们提供了社会原型,即“大众的灵魂”和“时代的眉目”。这些分析和概括都头头是道,遗憾的是,正是在这样的分析中,那些被误骂、“过火”骂的人,都做了不明不白的材料。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为了成就“大众的灵魂”和“时代的眉目”,他们被“骂”得其所呢?

“不只是鲁迅在骂”,是房先生的一个考证。他寥寥几语,开列出一个名单,如梁实秋、沈从文、高长虹、冯乃超,都是东骂西骂。不只是鲁迅在骂,也不都是鲁迅首先开骂。只不过我们这些后来者容易看到鲁迅的书,客观上感觉只有鲁迅在那里抨击这个、抨击那个。房先生的这个考证是事实,不过不能用来证明鲁迅“骂”得应该,“骂”得正确。

房先生不同意把鲁迅杂文视作“骂人文选”,认为在其百万字的杂文作品中,“骂”了人或涉及“骂人”的,充其量只占百分之一二。他也考证出,鲁迅点名道姓“骂”过的人,有百人上下,这个数字应该说比较可观了。房先生不能不承认鲁迅的“多疑”,同时又一再表明,鲁迅是不设防的、单纯的;他把鲁迅的“多疑”归咎于社会的险恶,又说这种“多疑”也就是怀疑精神;他赞誉鲁迅宽容于应当宽容之时,“刻毒”于应当“刻毒”之处,结论是:鲁迅终归是一个理性健全的伟人。

我很赞同房先生的一些观点,如“一个人若干年后好的言行,不能证明若干年前他的坏的言行是正确的;一个人若干年后坏的言行,也不能证明他若干年前好的言行是错误的”。不过,房先生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他对鲁迅是过于理解、过于爱护了。而这种理解,不是建立在对鲁迅“骂人”意图的信赖上,就是立足于对其伟大意义的肯定上。一旦鲁迅的“骂人”被指认为“文明的批判”和“文化的批判”,那么,再多的考证,也不过是补充说明这个性质罢了。那些“回骂”鲁迅的人,自然是斤斤计较,或者不懂得鲁迅“骂人”的真实用意和伟大意义,或者心地恶毒了——梁实秋若聪明,就不该“回骂”;苏雪林若明智,就该赞誉鲁迅不是“实骂”是“虚骂”,自己不过有幸作了引题而已。

被鲁迅骂了也就骂了,千万别“回骂”。这就是读过房向东著作后的揪心感想。

长虹的情事

知道高长虹这个名字应该是在最近几年。他是山西人,我也是山西人,所以就多了几分注意。说实在的,老乡一词在我,主要是提示了生我养我的那种环境,地理的,人文的。尽管我十八岁以后很少再回到那种环境里去了,且无意返乡养老,但故乡毕竟是故乡。山西很大,长虹老家在中部,我老家在南部,长虹是民国时期的文人,我刚刚人到中年,这样说来,我对于长虹的评价,当和老乡没有什么关系。长虹在新文学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专家们的事情。我说说他的感情问题吧。

含蓄的国人都知道,所谓感情问题,就是爱情问题。之所以说是感情问题而非感情生活,就是说,长虹在感情方面发生了问题,或者说,感情对长虹来说成了问题,大大的问题,左右其后来命运的问题。

长虹是新青年,新青年追求爱情是天经地义的,什么反抗封建家庭啦,追求个性自由啦,这样的故事我们听说过太多太多。长虹很不幸,他追求了半天,只落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骂名。

首先是石评梅。据长虹自己说,他从知道世间有石评梅的时候“便爱上了她”,第一次见面“他相信他是失败了”,第二次见面“一切都完了”。长虹还是为石评梅创作了大量作品。1925年3月5日,高君宇猝然去世,石评梅以未亡人的身份将自己的名字“刊”在墓碑上,依然不理长虹,用鲁迅的话说,不理长虹“痛哭流涕的做《给——》的诗”。

长虹还为冰心创作了大量作品。据现有资料,长虹只是1927年春天在北京和冰心见过一面,提出以《红心》为名合办刊物,冰心没有同意。长虹只好独自创办了《长虹周刊》。

长虹和鲁迅的龃龉,主要是因为许广平。许广平写信购买长虹诗集《精神与爱之女神》,长虹很是得意,彼此间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后来,长虹在鲁迅处看到许广平。再后来,就是“月亮风波”。沸沸扬扬的“流言”里说,长虹写了一首诗,以太阳自比,说许广平是月亮,鲁迅是夜。鲁迅的气愤可想而知了。

后来的评论者说长虹喜欢想入非非。石评梅是谁,冰心是谁,许广平又是何等人也,长虹居然打起她们的主意,岂不荒唐可笑?这样的女子,长虹连看都没有资格看一眼,怎能生出爱意,还敢洋洋洒洒地作诗发表?!这岂不是对这些女子的侮辱,连带着自取其辱?!特别是,他竟敢与中国的第二个“圣人”鲁迅争夺爱人并借作品进行攻击,能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长虹是否想入非非有待史家考证,从他的文章里,倒是可以看到尼采的影子。他写《狂飙之歌》,就是希望作出中国的“查拉图斯屈拉这样说”。他知道自己“够多么狂妄”。他的第一部诗集《精神与爱之女神》,序言中自比为“骆驼”:“我是一只骆驼,我的快乐只有负重。我的希望,只有更大的负重。”这个意象显然来自尼采的“查拉图斯屈拉”:“负重的精神负载了这些最重的重负:如同骆驼负着重走,向着沙漠奔走,精神也向着它自己的沙漠奔走。”

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也是无可置疑的。汪晖说:“鲁迅终其一生都保留着对尼采的兴趣,那种深刻的孤独感、人生悲剧感和大破坏、大愤激、大轻蔑的情绪方式,久久地萦绕在鲁迅的灵魂深处,使人仿佛听到了尼采的遥远的回声。”鲁迅那具有遗嘱性质的《死后》里,也有“超人”的影子。

鲁迅和长虹一度的密切合作,或可缘于对尼采的喜爱,最终分道扬镳,也是因为尼采。《读书》2002年第7期有篇文章说,尼采有温和的和强横的之分。所谓温和,大体是崇尚个性独立自由,发扬文化,尊崇创造,因此不免带有反抗性的一派;而强横,则是崇尚强权、强人、强暴的一派。是否可以说鲁迅属于温和的尼采,长虹属于强横的尼采呢?或者,他们彼此欣赏的是对万恶社会的强横,当强横在他们之间出现时,决裂就不可避免了。

西滢的闲话

读过《华盖集》与《华盖集续编》的读者,都不会对陈西滢这个名字感到陌生。1924年在胡适的支持下,西滢和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并主编该刊《闲话》专栏,发表许多杂文,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多为有感而发,针砭社会弊端,抨击黑暗政治。鲁迅对西滢的闲话不以为然,先后写了三篇《并非闲话》及二十篇杂文。我心目中的西滢,是那个胆敢和鲁迅作对的小人,只是对他的作品,几乎不曾读过,也没有觉得有读的必要。前些天看到《西滢闲话》,终于静下心来,细细读过。出于深化理解的考虑,又找来鲁迅和西滢论战的文章,一一读过。

单纯看西滢的文章,应当说,他是优雅的,深刻的,慢条斯理的。文字平实而随和,却又不乏真挚的情感。他对人对事,极其理性,一是一,二是二。他一面谴责英日兵警对中国人民的野蛮屠杀,一面又主张对帝国主义只能据理力争;一面批评北洋政府,一面又指责学生领袖的正义行动。他不认为真理一定在多数人手中,也不认为少数人就一定是先知先觉;他嘲弄国人只晓得大喊着“该打”围住外国人,决计不肯真动洋人分毫,却又不主战,为的是实力相差如此之大,他怕那战的结果真的是我们一个人也没的剩了。这样,就和激进分子拉开了距离。他指责那些没完没了的募捐,抨击那些宣扬国学无敌的旧派书生,甚至在一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生育的优化。按照阎晶明的说法,陈西滢的确过于“理智”,由此使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滑向了“反动”,也就是鲁迅所讽刺的“正人君子”和“绅士”。在我看来,西滢的这种理智两头不讨好,远不如今天的经济学家聪明,这个说“官员是改革的最大受损者”,那个说“鼓起勇气为富人说话”。西滢的立场,是没有立场的立场,也就是没有自觉的阶级立场,这样,他就只能是孤胆文人了。

西滢对中国人深恶痛绝,说中国人只有利害,没有是非。中国人的重视物质,是其他民族无可匹敌的,中国人却总是为精神文明而自负。又说中国人也真没有出息,替外国人办事,能力比外国人还高,替中国人办事呢,什么也不行了。他批评说:“中国人的大错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他们以为外国人胜过我们的就是在物质方面,不知道我们什么都不及别人。”他又说:“中国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尊容。自己的军阀每年杀人遍野,大家一声不响,一旦外国人杀了几十个中国人,便全国一致的愤慨起来。”

同类推荐
  •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本书是女作家冰心的作品选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与人生。这里既有对母亲深沉的敬爱,又有对孩童慈祥的疼爱;既有对爱人浓烈的挚爱,又有对朋友切切的关爱……阅读此书,可触摸到最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最精致的笔墨,在爱的怀抱里,让漂泊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热门推荐
  • 殿下的鬼机灵

    殿下的鬼机灵

    她为了救自己的家族而丧命,也许是老天眷顾,她在另一个地方获得了新生。现在的她性格古怪,亦正亦邪,气质优雅,毒术、医术出神入化;他,冷艳高贵,妖孽倾城,武功、计谋天下无双。风云涌动,阴谋重重,五龙争位,谁主天下?
  • 伊人一夜歌

    伊人一夜歌

    千玉楼西南赌桌上,赌徒的银子有去无回,浮梦宫九百年轮回,无一人能逃过既定的宿命,长生殿问道修仙的背后,是十年前北国上的腥风血雨……五大门派衰落,妖道横行……寻仙?仙在何处?消失的帝王,死而复生的人手中握着一朵鲜红欲滴的蔷薇。陆离是个天生的赌徒,从西南赌桌拿回银子开始,从此陷入命运的漩涡……是逆天改命,还是做一枚棋子随波逐流……----------------------------------------------黄昏浮远山,风雪落千城。梦归云深处,伊人一夜歌。
  • 殉界

    殉界

    轮回归来,斯人皆逝,我们需要英雄。仰看九天之上,先贤喋血,俯视九幽之下,鬼雾翻腾。当气运凝聚,这是一个伟大而衰弱的种族最后的挣扎。当时空破碎,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虚无缥缈的命运能否创造奇迹,谁能开创未来。疯癫热血如他?智谋渊海如他?沉稳坚毅如他?机缘多得如他?万界推崇如他?万民唾弃如他?抑或这只是被抹杀前最后的光......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本套书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除了具备原文外,还增设了简单明白的注释和白话解读,同时还配有相应故事和精美图片等,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非常易于阅读和理解,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读物。
  • 皇族复仇四公主

    皇族复仇四公主

    神秘,嚣张,聪慧,冷血是她们的代名词。重返国度,四位身手非凡的美眉女扮男装入读圣羽贵族学院,只为复仇!谁知容貌出众的她们被捧为新晋的四校草,还杠上了远近闻名的四只恶魔!他们一起飙车打架,逃课泡吧,水火不相容……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留着长发,穿着高跟鞋,美男的扮相之下竟是绝色的容颜,他们交换了眼神,薄唇轻启,“呵呵,原来是几个小丫头。”于是乎,四少爷一起去校长室申请降级,来到她们所在的班级。当天使遇上恶魔,当强者遇上强者,当仇恨遇上爱情,他们是否能缔造出一段专属的童话……
  • 骨云

    骨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呵。白尚云从来都不觉得这是真正的莲花。明明是个从污秽里长出的怪物,却用了最清纯,最温暖的模样欺骗世人。无论花香怎样芬芳,心终究是苦的;无论笑容怎样灿烂,灵魂终究是麻木的。莲花是,她白尚云也是。嗯......这是一个神经病纠结症患者和一个矿泉水一样的男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是一个拯救与拯救,在寒夜中两个灵魂默默相依,互相守望的故事。本文zhiyu画风奇怪请自带避雷针......
  • 漠上风月:医魅倾城

    漠上风月:医魅倾城

    不愿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个从未谋面之人,她选择了逃离;却因一场大火失去了至亲至爱之人,于是,她选择了踏上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冷若冰霜,却都对她用情至深。直至最后才知,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是谁,为她葬下了一生的诺言?一卷漫漫红尘画卷,化的谁的生死相恋?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看一个小小医女如何为自己谋一个绝代风华!
  • 被男神攻略

    被男神攻略

    A大校草骆阳无聊之下开发了一款小游戏“攻略男神”上传到校内论坛,并且监控数据,看看那些花痴女搞笑的对话,借此娱乐自己,打发时间。苏小染,A大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暗恋骆阳已久,再逛论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攻略男神”这款游戏,顺手下载下来,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顺手的动作,开启了自己未来悲惨的命运。把自己这只小白羊送入了大灰狼骆阳之口
  • 越界天下

    越界天下

    王,是这个国家的王,但他只是异界客,他抛弃了原有的王座,却又竖起新的王座。金戈铁马横尸片野,鸦雀呜鸣,火与血的交融,宛然是红莲之火在大地上燃烧。这里就是战场后的悲鸣,那为国之意而战死的勇士们,可赞可叹可歌可泣。这里诉说着无数英雄故事。人生漫漫长路,何时才是尽头。看破世间繁华,独看风花雪月。命由神来判决,何不掌控生死。超越身体极限,屹立世界顶峰。站于云端之上,傲视苍穹大陆。藐视天地之间,世间任我遨游。
  • 亿万总裁的淘气小暖妻

    亿万总裁的淘气小暖妻

    18岁萝莉和28岁熟男谈恋爱有代沟?163CM和183CM距离有点高?亿万总裁和工程师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所有的问题皆是炮灰,回答自然是“No-No-No!”因为爱情的魔力是无限大的,它会超越一切世俗!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