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句,谢家早年一直由长房管着,可后来谢家大哥出外游历,伤了身体,再也站不起来不说,也没办法留下子嗣,这么一来,谢家只得交给谢扶摇。
两人一母所出,关系一直很好,谢扶摇担任家主之后找了不少名医想为大哥医治,可再有名望的医者也医不好谢家大哥的身体。
谢家大哥的妻子不能忍受守一辈子活寡,便和离了,谢家也未曾追究,说到底,女方没有错处,怪只怪世道弄人。
那以后,谢家大哥再也没有娶妻,只孤家寡人一个,谢扶摇看不下去自己哥哥孤苦无依,便将自己嫡出的小儿子过继给了大哥,谢家大哥因为这个孩子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以说,这个孩子让谢家融洽了许多,谢家大哥也不再整日窝在院子里,也会帮忙处理一些家事,虽说身体不良于行,可脑子没出问题。
谢扶摇有了大哥的帮助,家族打理的蒸蒸日上,两人的儿子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过好在两人都是懂事理的人,孩子教导的很好。
这位小公子叫谢独秀,在谢家真可谓是一枝独秀,风姿翩翩,诗书礼乐无一不精,谢扶摇甚至想过,以后让谢独秀接管谢家,这样一来,也算全了他跟大哥的情意,毕竟当初是他接替了大哥的位子。
可惜,这位谢公子命不好,本是出城访友,不知怎地发现被人抛尸荒野,等到谢家人发现的时候,谢公子和侍从的尸体都烂了。
谢家大哥当即发狂了!谁能想到,养了十几年的儿子,一朝就剩下枯骨,谢扶摇也是伤心欲绝,当时谢家无人不痛哭难以自持。
这个案子当时交给了刑部尚书手里,刑部尚书亲自出马,连夜查探,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有谢家的帮助,顺着查下去很容易。
可就在关键时刻,这位尚书忽然死了!而他找到的证据也被毁尸灭迹。刑部赵侍郎推出一个跟谢家有仇怨的人当替罪羊,可谢家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信?
跟谢家有仇怨的不少,可哪有人敢真的对人家最疼爱的小儿子出手?还是用这么下作的方式?
谢家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将朝中能说上话的大臣都找了一遍,可这些大臣,俱都躲起来不敢见谢家的人。
此时谢家也看出端倪,让人暗暗查下去,明面上只当做无可奈何接受了刑部给的结果。凶手到底做不到不漏分毫,最后还是被谢家查了出来,然而谢家找不到证据。
或者说有人把罪证都消除了,就算找到证人,那证人很快就被刺杀,谢家只能暂且将这件事搁置。
几年过去了,谢家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案子,皇上担心大皇子出事,便将大皇子遣去了边疆守卫,这么多年,大皇子没敢踏进京城一步。
恰逢此时,楚迁尧被封王,还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这是谢家难得的机会,若是不抓住,怕是以后这个案子再难翻案了。
楚迁尧查到这些线索不难,毕竟当初谢家闹的那么大,若杀人的不是大皇子,就算找不出罪证来,谢家也早就把人弄死了。
他暗暗沉思,谢家倒是可以利用,皇上对大皇子显然很信任,加上大皇子多年来在边关的功绩,说不定以后会把这天下都交给大皇子。
若是能联络谢家,把大皇子除去,剩下几个皇子争斗之间,倒是能让这碧云国好一阵****。
楚迁尧嘴角带着笑意,一旁送消息过来的暗一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
果然,隔天上朝时,大理寺卿便将这个案子拿到众人面前,这朝堂上不少人都心知肚明凶手到底是谁,可谁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朝堂之上一阵沉默,大理寺卿顶着皇上的视线站了出来,“皇上,不知此案该如何处理?”
几年前这个案子就交到他手上过,不过他一直装聋作哑,两边都不得罪,若是逼得急了,便要请罪辞官,皇上也拿他没办法,谢家气愤却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皇上正等着抓谢家的错处呢!
若是找到谢家的罪证,大皇子的事也就可以抵消了。谢家总不会为了一个孩子全家性命都不顾了。
皇上视线在楚迁尧身上转了一圈,却没问楚迁尧的意见,转而看向左相,“王爱卿,你来说说。”
王洛之上前一步,“臣以为,这个案子多年前就已经下了决断,如今再拿出来怕是有些不妥。”
皇上对他的回答显然很满意,然而只见王洛之话音一转,“不过,既然大理寺卿已经接下了这个案子,不如交给刑部去查吧。”
众人视线都集中在楚迁尧身上,想知道对方会如何决断,这个案子重点不在证据上,而在于刑部要偏向哪一方。
“微臣才刚刚接手刑部,怕是难以担此大任。”
楚迁尧显然是推脱,说实话,皇上也不希望他接手这个案子,他太锋利了,浑身都是刺,这个案子到他手里难以善了。
皇上若有所思,看向左相的目光也带着些难以言说的意味,大臣们不敢说话,只等着上位者的裁决。
几年前的事,王家置身事外了,若是当时王家帮着谢家一起逼迫皇上,说不定皇上也只好牺牲大皇子了,不会要了大皇子的命,可削去封号,贬为庶人才是常理。
谢家当时找了王家几次,提出了不少好处,可王家只愿作壁上观,不愿卷进去,而现在,皇上心道,难道王家已经跟谢家站到一起去了?
“王爷何必如此自谦?本来东厂就擅长查探,王爷接受刑部正合您身份,若是您实在担心办案出了纰漏,不如跟大理寺卿携手来破这个案子?”
左相神色坚定,今日是必要把这个案子推到楚迁尧身上了,至于大理寺卿,不过是凑数的。
皇上脸色难看,可也不好直接说这个案子不许查,毕竟脸面还是要的,他不好直说,便盯着楚迁尧,想让楚迁尧拒绝。
“如此。”楚迁尧沉吟一阵,“本王也只能接下这个案子了,还忘大理寺卿多多提点。”
“不敢不敢。”大理寺卿擦擦头上的汗,对着楚迁尧连连拱手。
这件事就算定了下来,退朝之后,大理寺卿也没有理会旁人,自顾自回家去了。
大理寺卿王平,虽然也姓王,可不过是王家早分出去的一个分支,多年来跟王家也不曾往来,在朝中战战兢兢,做事勤勤恳恳,这个案子当时轰动一时,他也是顶了莫大的压力才把事情都推给刑部。
如今他重提旧案,再加上王洛之在朝堂上的表现,不少人猜测是不是王家跟谢家走到一起了。
回到府里,楚迁尧还在看着卷宗,想从中发现些什么,任何一个刑部的官员都不会小看卷宗,这些卷宗里面可能会掩藏着惊天秘密。
苏初年刚刚把府里的事情理清楚,相比五王府里的莺莺燕燕,楚王府可谓是冷清多了。
“王妃,这两日王爷甚是辛苦,您不去看看王爷吗?”暗五顶着暗一的视线过来试探王妃的想法。
实在是这两日王妃太过淡定了,昨夜督公没回府,她也一句都没多问,暗一倒不在意王妃的表现,可有人在意啊!王爷今天一回府脸色难看的很,他身为王爷最信任的暗卫,必然要为王爷分忧解难。
“我去看王爷,王爷就能不辛苦了吗?”苏初年不解,楚迁尧八成是刚接手刑部,事务繁忙,她过去又帮不上忙,难道还能去帮着断案?
“这”暗五哑然,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叹了口气,“唉,王爷早上都没吃东西,现在还在看卷宗,也太不注意身子了。”
苏初年此时才算听出暗五的意思,她一阵好笑,“你若是担心你家王爷,不如让人送些羹汤过去,在这提醒我做什么?”
暗五心道,你真的是那个把五王府所有侍妾都挤下去,自己独得五王爷宠爱的人吗?怎么这会心思一点都不通透?
她叹息半晌,也怪楚王府没有其他侍妾,所以王妃懒得去争王爷的宠爱吗?
“王爷肯定更希望看到王妃您。”
话说到这个份上,苏初年也不好再拒绝,只得让人准备了莲子羹,亲自端着送到楚迁尧的书房。
楚迁尧见到她,神色缓和了许多,示意她坐在一旁椅子上,便接着看卷宗。
暗五轻轻推了苏初年一下,苏初年只好把莲子羹往楚迁尧面前推了推,“王爷,用点东西吧,别累坏了身子。”
这话听在楚迁尧耳里分外柔软,他喝了一口,像是想起什么,“你在王府过的可还习惯?”
声音很轻,苏初年差点没听清楚,“王府一切都好。”
楚迁尧不知该说些什么,搅拌着莲子羹,又不想让苏初年走,暗一在一旁不住用眼神示意,可楚迁尧根本看不出来他的意思。
等了好一会儿,苏初年坐在也觉得尴尬,便起身,“怕是打扰王爷了,初年这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