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峰顶,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高处遥望着味县。那是益州郡的郡治,南中七郡的中心。
身影是李恢,庲降都督,也就是掌管南中的都督。李恢是益州建宁(原益州郡)俞元县大族。在这里他有自己的宗族,拥有部曲武装。
但他必须在平夷县时刻监视着南中的动向。
这是一个纷纷扰扰的地区。不仅在于它的地域辽阔,更重要的是这里蛮夷混杂,号称‘百夷之乡’。
对面通向南中的道路全是崇山峻岭。在山野间行走高歌的是一群邛都夷。西南诸夷,邛都乃大。李恢久居建宁,对这一带的风土部族了如指掌。邛都夷发髻如椎,前襟向左(左衽),不同于中原汉族衣襟向右(右衽)。这是少数民族的风俗,掌控其族,必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南中七郡益州郡最为杂乱。这里不仅部族众多,而且有个地头蛇雍闿为祸。与李恢一样,雍闿也是益州郡大族。即便放眼南中地区,雍家也算得上赫赫有名的望族。他是汉朝什邡侯雍齿的后代。雍家世受汉恩,声名显赫,自是南中其他郡各家族不可比拟的。
刘备入川,对于偏远的南中地区鞭长莫及。于是任命雍闿为益州郡太守,也是希望雍家不忘汉恩。但是骄奢狡猾的雍闿因为天高皇帝远,竟然不尊王化,独霸一方,摇动西南诸夷,阴谋叛乱。
刘备遵照汉制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章武元年邓方逝世,李恢毛遂自荐,来到平夷县。
这两年李恢对南中的局势越发担忧。就在去年,雍闿公然造反。这令成都朝廷十分震惊,于是派遣精明能干的张裔到益州做郡守,不料反被叛贼擒获。雍闿向孙权称臣,就解持张裔到江东,作为称臣的礼物。张裔不屈服孙权的威逼利诱,被流放江东。
也就是这一年,雍闿煽动越嶲太守夷王高定谋反,攻打新道县被马忠、诸葛迷击退。
南中局势风雨飘摇。作为都督的李恢愁得白发多了一圈。李恢部曲不多,难以深入偏远的南中镇压反叛,他唯一冀望的只有来自成都的军队。
援军一直没见踪影,得到的竟是长子李遗从永安带回的消息:陛下病逝。
刘备对李恢有知遇之恩,李恢对刘备的前途也是十分看好。早在任职益州郡督邮时,李恢就看出当时的州牧刘璋必败。于是弃暗投明,假称郡使,拜见刘备。招降马超立功,官拜益州牧功曹书佐主簿。后来被人诬陷谋反,刘备充分信任他,升迁为别驾从事。陛下知人善用,宽厚弘雅,一代明君。为何天不佑人,不幸早逝。回忆往事的点点滴滴,李恢深有感慨。
“陛下,请让臣为你三拜祭奠!”李恢痛哭流涕,遥向永安方向跪倒,行三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目光依旧注视着南中地区。
那是刘备的重托,那是他报答刘备的地方。他永远忘不了那个细雨纷飞的日子,刘备送他出成都十里外。陛下握着自己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德昂(李恢字德昂),朕把南中托付你啦!”
陛下,臣李恢是有心杀贼,力不能逮啊!臣李恢对不起您!
“成都那边怎么样?”远望南中,头也不回。无论成都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事情,李恢的注意力始终在南中地区。他坚信朝廷还有丞相诸葛亮,丞相才智过人,他绝不会忽略南中这块宝贵的资源地区。
南中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战争时期相当重要。这里有英勇好斗的叟人和善于射击的板盾蛮,彝族六祖之一的济火部如能为我所用也是不可轻视的战斗力。南中有善于驮物的西南马,它们能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南中越巂的定苲、台登、白水盛产盐铁和漆,足以充实国库。
“太子即位,诸葛丞相和都护李严奉遗诏辅政。”李遗如实禀告,旋即补充道:“听说新陛下要大封功臣。此刻的成都恐怕百僚们都沉浸在封赏中,谁又会顾及南中。父亲这三年窝在南中这个鬼地方,才能难施,怕是封赏比别人少许多。”
李恢黯然:遗儿追求的是封赏,哪里明白为父的苦心。这样的儿子将来怎能成为国家栋梁?
“不,朝廷一定不会忘记我的功劳,丞相一定不会遗忘南中的混乱。成都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这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等待封赏,而是训练部曲,充实粮草。”李恢望着山谷之间的平夷县城,那里驻扎着自己的部曲,那里是南征的根据地。
远隔万里的成都。
都护李严抓着一张纸,气极败坏,怒吼道:“好一个骄黠的雍闿,我作书六纸,申明大义,解喻厉害。无非是要他迷途知返,以免败坏雍家声誉。他居然桀骜怠慢!”
李严久居西蜀,与雍闿有过一面之缘。他作书六纸发送益州郡,本意是试探雍闿,看他能否悔过。现在读完回信,知道雍闿毫无悔改之意。雍闿只回答一纸说:“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
心腹狐忠急忙劝解,李严脸色通红,怒气未消,一拂袖径奔皇宫。
宫里宫外忙成一团。刘禅即位不久,正大肆封赏群臣。诏书不断从宫内发出,送至各地。整个益州的臣民都殷切期盼陛下的封赐。
“启奏陛下,都护大人求见!”
“李严见朕为了何事?莫非来讨封赏?”刘禅微微抬头,闲暇养神的双眼缓缓睁开,不紧不慢地对主管封赏的尚书邓芝说道:“你们都赏到谁来啦?还有几个轮到都护大人?”
邓芝茫然地望着刘禅,心道:原来刚才陛下都睡着了,难怪不记得封赏谁。恭敬地回答说:“丞相不是对陛下说过,九卿和重要大臣的封赏轮到最后么?”
刘禅‘哦’了声,缓缓说道:“那李都护为什么找朕?告诉都护,朕现在没空。有什么要事,先找诸葛丞相商议,再由朕定夺!”
“都护大人请先回,陛下有要紧公务。若有大事,可先与丞相商议。”黄门侍郎原话转告。
封赏之事,本由尚书台主持。可刘禅居然交给诸葛亮管理,不让尚书令主持封赏事宜。如今又借故不见,李严心里憋闷。叹口气,心想:我李正方与他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为什么处境迥异。
心头委屈,狐忠等人又劝他回府。李严心系南中,不听他人劝阻,独自上马飞奔丞相府。
丞相府门前也是车水马龙。
与都护府门可罗雀的冷清相比,直叫李严心酸。暗骂道:这帮趋炎附势的小人。他把马拴在一边,诸葛平远远地笑容满面迎上前来,热忱地说道:“都护大人好,丞相每日嘱咐在下,若是都护大人前来,必须第一个迎接。大人快请入内吧!”一面唤人替李严栓马,一面嘱咐仆人道:“快去禀报丞相,都护大人来了。去招呼下人,准备上好的清茶,休得怠慢!”
李严心头一热:丞相待正方远胜陛下待我。
见到诸葛亮,这位倍受敬爱的丞相憔悴许多。数日不见,他的额头依稀生出白发。诸葛亮的身边围着许多大臣,可谓众星捧月。他的下首第一个席位空着,显是早已为自己准备的。
“正方,快请坐!”诸葛亮起身,充满敬意地迎前三步,挽着李严的手,扶他坐下,热情地笑道,“正方必是为南中之事前来。亮适才正与诸位商讨此事哩。”
没想到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诸葛丞相,看来丞相久候我啦。李严心存感动,说道:“不知最近陛下忙于何事,臣想禀奏南中的事情,陛下不肯见臣,要我劳烦丞相。”怨气统统归结到刘禅身上,只在心头。然而话语委婉,看不出半点冲动。
“国家大事,何谓劳烦。我与正方同是顾命大臣,应该一心向公,不敢有私。陛下和臣计议,让尚书邓芝代办封赏事宜。都护大人还要与群臣共商政务大事呢!正方与雍闿作书可有回信?”诸葛亮扫视在场群臣。这里不乏功曹撰属、尚书侍中、九卿权臣、将军校尉。这话本是对李严说的,其实也是谆谆教导蜀汉的官吏。
提起回书,李严就气得咬牙切齿,大怒道:“雍闿反志已决,分明是不肯回头。请丞相上奏陛下,给臣军马,克日平复。”
诸葛亮见李严难得如此失态,深深感动他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的痛恨。但现在他想给李严军马,苦于国库空虚,士民疲敝,也是有心无力。
“对于乱国叛敌之辈,亮深恶痛绝。诛杀雍闿,我绝无异议。但南中道路幽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平定。前日文仪(王连字文仪)单程回成都,就是因为国库空虚,担心陛下贸然兴兵。”从怒发冲冠到平心静气,诸葛亮将疾恶如仇和顾全大局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一旁站着的诸葛迷也不禁钦佩。
王连,南阳人。曾为司盐校尉,简选人才,迁升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这些年他执掌盐铁大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对国库收入比其他人更加清楚。这使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朝廷最近不能随便用兵。前日回成都,和诸葛亮商谈一夜,就是劝他不可大动干戈。
可是群臣只知道兴兵平叛,不晓得国库空虚。李严聪明过人,一下就悟出话中内涵,用兵之事不便再提。可他也不甘心,说道:“中军不动,臣愿领郡兵征讨。以前马忠将军不是用几千巴西兵就击退过高定。”李严的目光移向马忠,区区马忠就能办到用部曲克敌,我堂堂李严难道就比他差。
江州撤回一万军队,加上征募的戍卒,以及先前成都周边的部队。仅成都的中军数量就达到三万以上。抽调一万兵力不成难题,但成都与南中相隔遥远,路途粮草运输和武器箭矢增补更换,以及士兵生活用品的调拨和搬运,这才是李严担忧的。他主张利用益州李恢部和邻近的健为郡、巴西郡守军征伐南中。
“正方,以你的军事才能平定南中绰绰有余。但你能保证永远呆在那个不毛之地?”诸葛亮的问题令人震惊。
“这……丞相……担心南中收而复叛?”李严的智慧让诸葛亮十分赏识,他能很快领会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点点头,转向马忠,唤道:“德信,你深知南中风化。你来说吧!”
马忠还在巴西时就十分重视南中地理,他让人打探南中情报数年小有成就。此刻国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南中,正是我辈大展宏图之时。想到此意气风发,说道:“南中这个鬼地方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用。只要耕耘德当,会开出殷殷果实。”马忠喜欢开玩笑,就用种地比喻对待南中。
群臣笑了,都认为马忠出身贫微,只晓得种地犁田。开口一句‘种子’,闭口一句‘果实’,就像乡下人说话没艺术。只有诸葛亮和义弟诸葛迷清楚,马忠有才能,也懂‘艺术’。
“什么种子,什么耕耘。我们商议的是国家大事,不是种田。”李严着急,南中十万火急,哪里还有空闲讨论些杂七杂八的事。
诸葛迷劝道:“都护大人莫急,请听马将军高论。”一个鼓励的眼色投向马忠,他相信义兄是块金子,距离发光的时间不远。
马忠微笑道:“南中在大渡河以南,方圆千里,地广人稀。苦于山地丘陵众多,农业不兴。西南夷和南蛮混杂,另有百濮。其中西南夷最著名的有‘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苲都、冉龙、白马、哀牢’部。通常分居各地,不相往来。因而夷人虽众,却是各自为战,并且人心不齐。分化瓦解乃上策。夷人不好勇斗,素来敬畏大汉。若能得其魁首,余众可招抚安定。此外南蛮部落有‘板盾蛮、巴郡蛮、武陵蛮’,还有百濮杂处其间。蛮夷之间矛盾不断,若能以蛮制夷,不失为上策。”言简意赅,马忠向诸葛亮和李严道出平定南中的上策。
诸葛迷惊讶地注视着马忠。他的这位义兄没想到对南中局势的了解比自己这个读过多年史料的现代人还深刻。心道:义兄,你整日埋怨怀才不用。现在你的平南方略一出,诸葛丞相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啦。
“好一个马德信,真是国家栋梁。”李严由衷地称赞道。马忠对南中了如指掌,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此天赐陛下平定蛮夷!”诸葛亮搂着马忠魁梧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亮愿意拜德信为门下督,替国家镇定南面,亮无忧矣!”
“马忠誓死不负丞相重托!”马忠终于扬眉吐气,大吐平生之快。
“对于平定南中,大家有什么妙计?”诸葛亮环顾四周,有马忠的情报,征讨南中的艰巨骤然减轻。
群臣无人应答。出奇制胜不是众人的长处。
诸葛迷跃跃欲试,昂然出列奏道:“臣不才,愿献隔岸观火之计。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不凡,简短两句就道出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一。
“隔岸观火?妙计啊!不知孔惑如何实施?”诸葛亮暗暗点头,他思索的也正是此计,不想座中还有高人。当他发现说话的是诸葛迷时,大为赞许。
诸葛迷也不开门见山,转个大弯笑道:“丞相可知曹操当年怎么杀袁氏兄弟?”
“假借公孙康之手。孔惑要借谁之手杀雍闿、高定?”诸葛亮奇怪,借谁刀杀人。
“先令人深入南中,将豪帅夷王记录在案。可使人告诫南中蛮夷、豪帅:丞相深明大义,知道诸位本无叛心,奈何贼人势大迫于形势所逼。天兵来临玉石俱焚,丞相不忍心诸位遭到牵连。若有归汉之意者,官复原位,减免赋税,等到天兵降临弃暗投明以作内应。不但赦免先前罪行,还可论功行赏。”
就在群臣满面疑惑时,诸葛迷又补充道:“如此,南中贼寇人人寻求自保,必会留条后路。贼首怀疑部下有异心,上下不和,其势定然削弱。彼内部不和,我军方好从中取事。”
有人点头赞同。诸葛亮的眼神一亮,此计不错。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等待大军南下,利诱贼人,使其内乱。不等丞相出手,雍闿、高定就会摆在丞相案几。”说完,诸葛迷长舒口气,回想内中还需要修正的地方。
爱才心切,李严拍着诸葛迷的肩头,连声说道:“好计!好计!”
“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孔惑则是兵战未起,心战先施。哈哈,此计立即就可实行。”诸葛亮露出欣喜的笑容。平定南中有马忠和诸葛迷为辅,大事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