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城
鲁州岛附属城之一,位于岛的偏中部地区。气候宜人,距城几里之外有个天然湖泊,名作“涟漪湖”,享有鲁州第一景之美誉。
每逢年中旬,这涟漪湖岸百花绽放,景色极是壮观怡人,慕名游客络绎不绝,时间一长便成了这里的风俗节日,当地人取名赏花节。
“过了那条河,便是辽城了。”
从不远处走过一行人,说话之人正是当中一位谈吐温雅的女子,一眼看去便知是大家闺秀名门出身。
“莫兰姑娘对这一带好熟悉,果然见多识广,在下佩服。”
此一行人便是梁哨心众人,说话之人正是楚一航,只见莫兰脸上一红,低头道:“儿时与父亲游商至此,当时正逢赏花时节,景色甚美所以记忆犹新。”
“我也听说过此地美景,现在终于得以看到了。”
暮诗诗也抑制不住好奇心,不禁喜道。
众人有说有笑来到河岸,想是渡河前往辽城的人不少,早有船家等在那里渡人。
楚一航上前谈妥价钱,众人便上了船。
年中时节百花香
遥想当年旧事联
涟漪湖景传千里
此生恨断再无缘
……
船家是个四十来岁的壮汉,赤着上半身,皮肤黝黑发亮,一看便知是个精于游水的汉子。许是河风吹的惬意,这人唱起了自编的打油诗。
楚一航眉头轻皱,唤了声船家,轻问道:“您的曲子中怎会这般念旧凄凉?”
那船家转过来对众人憨笑道:“看各位应是初次到此,可能还不知情,以前离此不远处有一湖。”
“涟漪湖!”暮诗诗抢道。
船家笑着点了点头:“诸位可是前来观景的?”
梁哨心应道:“只是路过,不过顺道欣赏这鲁州第一美景。”
那船家叹了口气,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我们所在这条河便是注入那涟漪湖内。”暮诗诗听到此处,扶到船尾望了望河水,果然清澈透明毫无杂质,如此河水汇聚的湖泊如何能不美?
“但是,自从两年以前……”船家话锋一转,众人心中微惊,不知会有何变故。
原来和往年一样,这涟漪湖的赏花节依然是人声鼎沸。
但是到了两年前的年中,湖岸的花竟然没有如期而至,更诡异的是,方圆几里的植被竟然开始枯萎。飞禽走兽也不再沾染此处。以前的生机荡然无存,涟漪湖也变成了死湖一般,湖水由清转浊。
“想当初去辽城之人可是络绎不绝的,现下时节都应是打不到船的。”那船家将目光移到对岸,似是回忆当年渡客的壮观景象。
“那可知道是何原因?”楚一航问道。
船家摇头探低身子轻道:“城中奇人异士倒是有些,但最后都无功而返,更有甚者称在夜里看到怪物从湖中走出,一传十十传百,附近修者便闻讯前来,但连影子也没见到便被打了回来,所幸没听说过有人丧命,时间一长便再无人敢靠近。”说罢叹了口长气。
暮诗诗一阵唏嘘,但看向梁哨心的目光却两眼放光。梁哨心哪能不知道其心中所想,故意正了正声音道:“原来如此,船家,这辽城可有合适的住处?”
那船家哈哈笑道:“这位爷看您说的,我们辽城本就是游玩之地,虽然这两年光景欠佳,但终究有底子,城中打尖儿住店那是绝不用愁的。”
众人下了船,径直往城门方向走去。
只见那城门上方挂着一个牌匾,匾上正中写有一个“辽”字。城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的最前端便是几名暗红色铠甲的兵士,正是暮族标志性颜色。
“快点快点……!”
“到城中因为何事?!”
“后面的!”
几名守门兵士不住的对进城民众吼叫催促着。
“那个戴帽子的!”其中一名兵士指着民众队伍道。
只见一名头戴斗笠,肩撑扁担的老者弯下腰,将东西放在地上而后恭敬道:“兵爷——?
那兵士冲上来一脚踢开盖在担筐上的遮布,只见满满的浆果码放其中。兵士抄起一个果子,狠嚼了起来,而后冲旁边几个人眼色道:“收了——”
“兵爷……我是旁边镇上的,卖些自家东西糊口,都是……自家的呀……”那老者赶忙起身阻拦道。
一个老头怎是几个年轻人对手,被扣住肩膀推了出去。老人脚下不吃劲,向城墙跌了过去。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定过神来发现老人旁边赫然多了个清秀男子。
几名兵士大怒,敢在这里救人,分明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二话不说抽出腰间佩刀便冲了过来。
“啪啪啪啪——”随着几声武器碰撞声音,只见兵士的佩刀跌落一旁,几个人愣在原地面面相觑,而面前站着一个年约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
原来梁哨心看到那几个暮族士兵欺负一个卖瓜果的老伯,早料到一旁的暮诗诗绝不会按捺的住,果然见其运功冲了过去。自己便在那些士兵动手前挡在了前面。
几个普通兵士怎会是武修者对手?武器脱手后几人便愣在那里,心想这下小命玩完了。
梁哨心嘴角一笑只听“啊呀!”一声惨叫,捂着手蹲了下来。
兵士看其表情不像伪装,但如何敢靠近喝问。梁哨心咬牙起身抱拳道:“啊……呜……官爷好功夫小的佩服的紧,而后双手一抓向其中一人抱了过来。”
那人大惊,正要向后闪躲,但如何速度比梁哨心还快,双臂被紧紧扣住。
只见梁哨心媚道:“官爷这风吹日晒的……辛苦……辛苦……”随后一手从衣内掏出一锭银两塞入其手中。
那兵士平时搜刮民膏犹如家常,如何能不知收到的是何物,马上给旁边人眼色,其他人会意,赶忙恢复了神色,大声喝道:“下次注意些!”而后头也不回的转过身搜查余下的百姓。
梁哨心招呼众人入城,暮诗诗便搀扶着那名老者缓缓进入城中。
刚歇下脚,只见周围的民众表情极是欣喜的涌入一处。众人一头雾水,那老者先对暮诗诗梁哨心二人施礼道谢,见众人甚是好奇,手指向远处解释道:“从这里穿过两条路便是个戏台,这几天来了一位仙者,道行极是高深,正招募义士准备解救涟漪湖之困。”
“咱家就说,偌大的一个城寨,如何会无有胆之人。”大步一迈便朝戏台方向走去,嘴里还不停念叨着:“走走走!咱家去会会这位英雄!”
如此奇人心怀侠义之心者谁人不想见?众人相互一笑便跟了上去。
十几条木桩铺开,下盘用立柱支撑,前后四个架子,一整张缝纫红布盖在上面,只留一面对着台下。
戏台虽然简单,但明眼人早看出是老工匠的手笔,那台面就是站个百人也不会塌下来。
台下是块巴掌大的地儿,早已被四面八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就如此,还有蜂拥而至的慕名者前来只为瞻仰仙人一面。
几日前的清晨,熙熙攘攘的赶集人流出入着城门,一声低喝凭空响起,只见从天上徐徐飘落下一位白发长髯老者,旁边还携有一位金童,民众都以为仙人到来,纷纷膜拜,之后将老者请入城中好生伺候起来。
“吾听说尔城近些年遭遇灾祸——”老者声音浑厚有力。
仙人所说自然是那涟漪湖,普通民众不敢搭话,便请了个城中一位颇有威望的教书先生与其回话。
这位先生简要说了涟漪湖的情况,民众便齐齐看向那仙人。
只见这位仙者轻捋长髯,面带微笑道:“知晓了,此事不难,徒儿——”仙者唤了一声旁边的年轻男子,那人应了一声。仙人接着说道:“五日后便去收妖——”
一夜间全城便沸腾起来,纷纷前来一睹仙人之采。
三日后便找了此地进行义士招募,虽有这仙者坐镇,但内心堆积的恐惧感哪能轻易抹去,募集之人少之甚少。而那仙人却全然不在意,还为城中体弱多病之人把脉问诊。
民众便自发给讨妖队伍捐助滋重。
只见戏台旁摆放有十几个木箱,早已装的满满当当。台旁坐着十几名壮汉,个个眉宇间散发着英气,想是招募到的义士。而台上站着一名二十余岁的年轻男子,身穿一浅色道袍,一副书生文气。
“心哥……”梁哨心等人在民众的外围远处观望着,修者的眼力自然比凡人要好的多。
暮诗诗小声道:“怎的这人看的如此相熟?”
那男子将身后背着的手摆到身前向台下行了个礼,一杆精致的玉笛攥在掌中。
而后从台帐中走出一位老者。
就在见到其全貌之时,突的身影瞬间消失在原地。
而后出现在那持玉笛男子的身前,竟然空气都没有一丝波动!
只见此人身穿一席黑色道袍,白色的长发下面色犹如重枣一般。
却不是那焱平城中的赤颜真人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