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世族大臣的认可,萧炎也不能再率性而为一意决断与楚国合作。在座的臣子,很多人对楚国是完全没有信任感的。
“皇上,老臣有个提议。”丞相郭通一直没有说明自己的主张,只是听着两派臣子的争论,“不妨请靖王楚逸前来,我们先听听他的话,再做决意。”
丞相开了口,两派臣子也觉得再这么吵下去没有意义,便附议。
议政厅不算大,共有五十来个席位,权臣贵胄全数到席,跪坐在两旁软垫上。
楚逸走进大厅,后面跟着林旭生与公孙泽,在场鸦雀无声,大臣们都炯炯有神地盯着容姿绝色的楚逸。
众人的目光神色各异,有友善温和的,也有淡漠无视的,更有尖锐愤怒的。楚逸目空一切,从容第走到议事厅的中央,朝高坐龙椅的萧炎深深鞠躬:“外臣楚逸见过皇上。”
“靖王无需多礼,请入座吧。”萧炎冷目而威严道。
龙座左下侧留着一个显赫而孤立的坐席,在林旭生的引导下,楚逸走过去定坐,公孙泽站在楚逸身后。
“敢问靖王,为何而来啊?”丞相郭通高声问。
“楚逸来梁国,是为楚、梁休兵止战,结盟而来。”楚逸不紧不慢道。
“听说靖王想与梁国结盟,合纵讨伐蜀国,可有此事?”郭通又道。
楚逸面露微笑:“丞相一语切中要害,正为此意。”
郭通面露不屑,颤声发问:“若是老夫没有记错的话,楚国与蜀国是多年的盟友之国,而如今却要挑唆他国一同对付自己昔日的盟国,不仁不义也。”
“丞相此言差矣,你我心知肚明,楚国与梁国,不过是蝉与螳螂,蜀国是黄雀。蝉与黄雀,怎可为友?”
楚逸这一问,倒是令郭通无言以对。
这时厅中后排一位不知名的梁臣问:“合纵抗蜀,对梁国有何好处?”
楚逸淡淡瞥了一眼那人,以他的身份只回答梁国君主与一品重臣的话,其他人而轻看之。
公孙泽上前一步,扫视在座梁国君臣,挥袖一拜:“外臣公孙泽,见过梁君,见过诸位大臣。合纵抗蜀,首利在梁。这些年来,蜀国从来没有主动向别的国家用兵攻打,却是两次对梁国主动用兵,可见蜀国视梁国为天敌。蜀、梁已成水火之势,势不两立,蜀强则梁弱,梁弱则蜀强。所谓合纵,共击强蜀,百利而无一害。”
此话一出,议事厅气氛寂静,公孙泽毫不留情将梁国的屈辱困境指了出来,这对萧炎而言,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
萧炎脸色的难看可想而知,愤怒地盯着公孙泽,公孙泽又是一拜,退回了楚逸的身后。
梁国君臣保持着奇特的沉默,他们谁也不想在朝会上议论起那次的败绩,那也是萧炎心里最深处的伤痛。
“此子大胆!胜败乃兵家常事,何故因此嘲弄?”后排一位武将愤怒之站起来,指着公孙泽呵斥。
楚逸不痛不痒开了口:“梁国乃泱泱大国,丧师失地后应勇于面对,不该连坦然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吧。”
“那以靖王之言,梁国经历兵败,应该关起门来举国痛哭喽?”郭通怒气冲冲。
“不止是梁国,我楚国又何尝不是被蜀国折辱一番?楚逸痛定思痛,深思熟虑,蜀为强敌,楚国应当放下对梁国昔日的旧怨,诚然相待,共谋对敌。而梁国意下如何?”楚逸道。
楚逸言下之意,楚国已经给足了诚意,梁国若是依旧计较旧仇,那便是不大气了。
站在角落中的林旭生没有说话,这种场合,他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人,也没有资格说话。他始终洞悉着皇帝萧炎脸上的微妙变化,看得出来萧炎已经认可了楚逸之言。
“梁国若想一雪前耻,便应当与楚国化敌为友。若楚、梁再纠结过去,必当再次上演先前的惨况,相互厮杀,最终被蜀国吞噬!”楚逸站起身,大袖一挥。
国君萧炎始终没有表态,似乎在等着什么。丞相郭通错愕地叹了口气,转身向萧炎行礼:“楚梁世仇,不可不计,不可全计。而蜀国趁火打劫咄咄逼人,实在可恨,请皇上定夺吧。”
萧炎面色凝重,盯着楚逸:“都说楚国人反复无常,曾撺掇蜀国、晋国共伐我梁,如今故技重施,朕如何信你是真心结盟?”
楚逸长身而立,高举右手二指:“我楚逸指天发誓,用人头作担保,攻灭蜀国之前,绝不对梁国用兵,希望梁国也以此为诺,国书为约为证。”
见在座列位大臣也无人在出来反驳楚逸之言,萧炎扫视大厅,不怒自威道:“朕决意,梁国加盟合纵,举国协作靖王大计。今令林旭生为梁国特使,随靖王谋划合纵。”
林旭生闻言站了出来,连忙大礼拜下:“多谢皇上,臣谢恩领命。”
“皇上,外臣还有个不情之请。”楚逸挥袖一拜。
“靖王请说。”萧炎做了个手势。
楚逸高声道:“皇上勿怪外臣之言,他日三国伐梁未曾成功,为何弊?”
萧炎眯了眯眼:“梁国水师勇猛,晋国不敌。”
楚逸笑着摇了摇头:“三国伐梁而败,绝非梁国水师之勇,而是当然三国各怀心事,合纵不过是一纸空谈。”
那次的大败让楚逸记忆犹新,几国无法真的坦然相待,犹如一盘散沙,怎么可能再成功。
林旭生看向楚逸:“靖王有何高见?”
“请梁国将相印交给楚逸,合纵功成,楚逸便是四国的丞相。”楚逸正色道。
此言一出,众人惊愕,丞相郭通眼珠子都瞪圆了,没想到楚逸会说出这样没轻没重的话,一国之相印怎能交给外臣?
“绝无可能!”郭通大怒,指着楚逸,“靖王真是异想天开,我梁国的相印岂能归你管?”
议事厅的君臣都目光锐利地盯着楚逸,面露愠色。
林旭生跪在地上,叩拜道:“皇上息怒,诸位大臣请听林旭生一言。唯有四国相印合一,合纵才可功成!提出将相印交给靖王的人,正是在下!”
有老臣忍不住站起来,怒斥林旭生:“此子心生反骨,绝不能委以重任,应当赶出汉阳,永不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