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信念与梦想。
人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成长的最好方式。
穷人、富人的生活都可以有境界。
至高的要求都是针对自己的。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词汇——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怨愤。
成长与感悟——
追求学有所用,梦想成真,将从心底洋溢喜悦。
遇到了困难不放弃,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奔赴梦想之路,也很快乐。
坚守内在的信念,即便有人不理解,也不怨愤、动摇。
链接——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美丽的芝兰生于深林之中,你知道它为谁而开花,因何而芬芳吗?有人欣赏,它绽放;无人欣赏,它同样芬芳,因为开花是芝兰的本分。做人、做事都有本分。对于君子来讲,正义、善良、勇敢就是本分,并不因为遇到困难、受到挫折、他人不理解而改变。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词汇——
孝:孝顺父母。
弟:通“悌”,敬爱兄长。
鲜:很少。
成长与感悟——
树要有根,水要有源,人要务本。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是立身的根本。
链接——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
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首先表现在侍奉自己的父母。只有如此,才可以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由侍奉自己的父母,想到别人的长辈也需要尊敬和关照。此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在生命的路途中行进,知道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如何实现?要向贤达的师长、朋友学习。怀有敬意和温情,仰望追随。此为“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人物——
有子:鲁国人,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少孔子三十三岁,后人尊称为有子。有若好古道,《孟子》云“有若似圣人”。在传习孔子思想学说方面,有若曾经得到多数人认可。仅在《学而》篇,就有三处“有子曰”,可见有子在孔子弟子中的重要地位。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词汇——
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伪善的面貌。
成长与感悟——
花言巧语,假装成善良的面孔,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正直善良者,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汇——
省:反省。
传:老师所教的内容。
成长与感悟——
只有学会自我反省,生命方开始真正成长。
一省做事要尽到最大努力,二省交友要诚实守信,三省学习要复习应用。
人物——
曾子:鲁国人,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参志存孝道,相传《孝经》和《礼记·大学》皆其所著。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词汇——
道:通“导”,引导,治理。
千乘之国:一乘兵车配有四匹马。春秋时期,战争以车战为主,兵车的多少意味着国力的强弱。千乘之国,就是大国。
节用:节约用度。
使民以时:根据春、夏、秋、冬自然的节气,安排民众做事。
成长与感悟——
治国之要:以敬行事,取信于民,节省用度,爱护百姓,不误农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词汇——
弟子:为人子、为人弟者,泛指年轻人。
谨而信:恭敬而又诚信。
泛爱众:有广泛的爱心。
亲仁: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
成长与感悟——
上章向上仰望,心怀家国天下;本章向下扎根,立足弟子言行。
作为一名学生,当身体力行。身体力行,以孝养父母、尊敬兄长为先。
链接——
本章是《弟子规》的总纲。《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学者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书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词汇——
贤贤易色:重视内在品质,不过分看重容貌。第一个“贤”为动词,是对于贤人的态度,即重视,亲近。第二个“贤”字,是贤达之人,指内在的素质或能力。易,平易、轻看,不过分看重。色,容貌。
成长与感悟——
真正的学习,懂得看重内在的素养。
真正的学习,是孝敬父母,尽到自己的职责。
真正的学习,是做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
真正的学习,是对待朋友言而有信。
人物——
子夏:卫国人,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门“文学”科的代表。据说,在卫国没有人能在学问上超过他。孔子去世后,子夏任教于魏国西河一带,魏文侯也拜他为师,向他咨询治理国家的办法。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词汇——
重:庄重,指道德的根基。
威:威严与威仪。
固:巩固,坚实。
无友不如己者:不结交不仁之人。
惮:害怕,畏惧。
成长与感悟——
有四个方面应该特别重视:言、行、仪表、喜好。重言有法度,重行有美德,重仪表有威仪,重喜好有可观。
忠信为百行之主,交友为行之航向,改过为校正器。
链接——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
一名君子风度翩翩。他打扮得体,神情庄严,通透着威仪。因为他有如此威仪,所以被人深深地敬畏。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词汇——
慎终:诚恳、谨慎地办理丧事。
追远:追念去世的祖先,指祭祀祖先。
成长与感悟——
在心中尊祖敬先,在生活中尊君敬长。
对于死者的念想,为的是生者更好地活着。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成长与感悟——
“温、良、恭、俭、让”,使得孔子以盛德光辉接于人。
魅力是有源泉的。温和源于学《诗》,良善源于学《乐》,恭敬、俭朴、礼让源于学《礼》。到今天,这些内容仍然很有魅力。
有魅力才有吸引力。
链接——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温和、柔顺、忠厚,是以“诗”教化的结果;博古通今而有远见,是“书”教化的结果;豁达、平易而又善良,是“乐”教化的结果;内心洁净、善于发现事物隐微处的变化,是“易”教化的结果;恭敬、节俭而又端庄,是“礼”教化的结果;善于连缀文辞、排比史实,是“春秋”教化的结果。诗、书、礼、乐、易、春秋就是“六教”,君子就是践行这六教的楷模。
人物——
子贡:卫国人,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以口才好著名。
子禽:陈国人,孔子弟子。姓陈,名亢,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词汇——
志:志向,追求。
行:行动。
成长与感悟——
对于父母最大的孝,在于有自己的志向,完成自己的使命。
自己的使命与父辈的使命,贵在相传相承。有传承,才有生生不息。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成长与感悟——
只有和,才有发展,凡事和为贵。
和,贵在“和而不流”,既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随波逐流,贵在符合礼。
符合礼,就是要讲理。
链接——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中,就是不偏,立足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职责,这是根本。和,是交融,只有交融才有新的生命,只有交融才有发展。实现中和,天地各就其位,万物欣欣向荣。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词汇——
因:凭借,依靠。
亲:通“新”。
成长与感悟——
美德也有校正器,如此方可不偏离。
信,不离义;恭,不离礼;继承,不离创新。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成长与感悟——
好学以正确的信念为本,以敏于事、慎于言为行,以吃什么、住得怎样为末。
链接——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性相近,习相远。好的习惯源于亲近贤师、良友。如何分辨是不是贤师、良友?看他是不是在讲真正的道理,比如尧舜禹汤之道。这样的道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忠信敬让。亲近这样的贤师、良友,自己将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富有美德。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成长与感悟——
当位而行:贫无谄,富无骄。
更高的境界:贫而乐,富好礼。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词汇——
患:担心。
成长与感悟——
不患人之不己知,知孔子不平凡。
患不知人,还知真正不平凡的人在于胸怀凡人。
至高的要求都是针对自己的。
链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坚守内在的信念,即便有人不理解,面对挫折、困难,也并不怨愤、动摇,这一点要求并不低,只有真正的君子才可以实现。也只有在面对不被理解,有挫折、困难的时候,方可检验是否真君子。要注意的是,高标准是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对他人的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