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到处是庞大的黑体白花石块,被岁月磨砺得无棱无角,这些斑驳的石块记载着它在世间的沧桑经历,它们毫无规则地随意而卧,占据着一块地皮,分割着山坡。寻不到成片的可犁耕之田,巨大的黑体石块白天从阳光里采热,夜间释放,使昆嵛山区的温度高于外界,昆嵛山沟谷纵横,溪河如网,雨量充沛,为树木花草的生长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难怪这里奇树异花怪草繁多。麻姑觉得虽然昆嵛山整不出可耕种的地块,如果在巨石之间栽植各种桃树——血桃﹑蜜桃﹑黄桃﹑雪桃﹑冬桃,桃花盛开时,昆嵛山将像一位粉面含羞淑女。石缝里淤积的千年腐草烂叶,会养育得桃树分外茂盛,各种形状各异的桃子分期成熟,一年四季有鲜桃可吃,岂不妙哉。
麻姑在悉心研读月牙石《太上老子道德经》之余,行走在风哨,溪歌,树笛,鸟鸣的昆嵛山优美音符里。昆嵛山一派高古气息,淳朴的风俗人情,幽美的自然环境,养就了从军营走出来的麻姑独具一格的品性和气质。她见缝插针地在巨石之间精心栽植桃树,耐心修剪,勤奋浇水,本来是野生的桃树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长势分外旺盛。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昆嵛山桃树漫山遍野,可是,随着桃树的增多,麻姑发现有一种肥胖的绿体虫子也跟来了,它们袭击桃树,吃叶钻果,害得桃树萎靡不振。
一日,麻姑正在苦思解除桃树痛苦的办法,一群嗡嗡啸叫着的蜜蜂簇拥成一个大圆球朝桃树涌来,扑在桃树上。麻姑知道这个大蜂球簇拥的是蜂王,挥手朝着蜂球画了一个圈,扬手一指,蜂球裂开了,工蜂退在周围,显出了蜂王,麻姑问道:“你为什么把蜂群带到这里来?桃树已经被大绿虫子害得够惨的了,你们又来添乱!”
蜂王好像受了莫大的委屈,嗡声嗡气地说:“我们蜂群出现了一个新蜂王,你知道天上不可两个太阳,蜂群不可两个蜂王,我们与新蜂王的拥护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战争,死伤惨重,我们战败后,被赶出了蜂巢,我们奔着桃树而来,是因为这里桃树成林,来年桃花盛开时,采蜜方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以利发展我们的族群。”
“桃树被虫子害得这样凄惨,明年哪来的桃花盛开?你身为蜂族女王,只想到采蜜,却不管育花,哪有这等好事?你应该吩咐你的工蜂们先清除桃树上的害虫,让桃树生长得旺盛,明年才有个桃花盛开。”麻姑说。
“我的工蜂们只会采蜜﹑酿蜜,除虫却无能为力,不过,我们蜂族的赤蜂一支倒可以胜任,它们虽然个头瘦小,却善于将锋利的尾针刺入虫体产卵,将虫子做为幼蜂寄生的营养体,从腹腔内吃了虫子,这倒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不劳女神操心,这事由我跟赤蜂族商量。”
“事不宜迟,那还不快去办!”麻姑说:“我不是神仙,只是在昆嵛山修炼的俗女,你去找赤蜂,我为你在桃林附近选一个好的住处,我们做邻居吧。”
麻姑说完转身去了,蜂王用蜂语发出嗡嗡的鸣叫招呼赤蜂。
肥胖的绿体虫子成了赤蜂幼崽的美餐,桃树又恢复了健康。
麻姑将蜜蜂群带到高坡上几棵形如盘龙的松树前,蜂王疑惑地盯着奇形怪状的松树,说:“我们怎能在松树上做巢?”
麻姑指着松树后面说:“你近前看。”
蜂王飞到松树后面突出的石檐上,这才发现石檐下是一个非常隐蔽的洞口,一道阳光从洞顶的另一个洞口射下,哦,这个山洞还有一个通天洞口,在射进的阳光照耀下,可以见到洞腔很大,由洞顶的洞口可以直接飞到山顶,蜂王非常满意麻姑为它们选的住处,带领蜂群围着麻姑翩翩起舞,齐唱赞歌,以示致谢。麻姑说:“今后桃树的除虫就由赤蜂负责,给桃花授粉就由你们负责。”蜜蜂连声应允,嗡嗡地呼啸着涌进山洞,在蜂王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忙活着筑巢。这群蜜蜂后来发展成庞大的群体,人们看着涌进涌出的蜂群,把这个山洞叫做“老蜂窝”,这就是如今昆嵛山上的“老蜂窝”山洞名字的由来。
一帮江姓的逃荒难民,流落昆嵛山,见这里山清水秀,虽然没有成片的大块土地可供耕种,却桃树漫山遍野,认为可做生存之地,便就地采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石垒房建村,因为周围都是桃树,村庄居于山口内,故取村名为“桃花岘”。村民江海波、江海涛兄弟二人见麻姑一个姑娘竟栽植了这么多桃树,长势茂盛,便到山庵求教,麻姑很高兴他们的到来,见到他们有栽植桃树的积极性,便将自己几年来积累的经验,一股脑儿全教给他们,村子很快兴旺起来,周围的红石屋﹑水牛角等五处山庵也归附了桃花岘村。道士居所,大则称为观,更大为宫,多为男道士居住,小则称为山庵。多为女道士守庵。麻姑所居住的草舍,虽然简陋狭小,但人们崇敬麻姑苦心布道,引人向善,带领山民在顽石遍布的昆嵛山石缝里栽植桃树,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交换来针线服饰等日用品,解决了生存之道,人们把麻姑居住的山庵尊称为麻姑观,到麻姑观拜访、求助的人多了,就走出了路,麻姑观的路通向四面八方。
桃花岘村在麻姑的指导下,三年后,桃树挂果,香溢四方,周围的犁眼沟、李家疃、晒字村、雁门窝等村的村民也纷纷到麻姑观向麻姑讨要桃树苗,求教栽植桃树的方法,麻姑有求必应,还亲自到现场指导。
桃花岘村是昆嵛山区最古老的村庄。依然桃树成林,麻姑植桃的故事几经演绎流传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桃花岘村桃树漫山遍野,春天桃花如锦,秋天桃弥香甜,僻静宜居,游客流连忘返。生活在桃花世界里的村民,你一句我一句创作出口头文学《桃花仙女》的美丽故事,借以道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冯德英曾常住桃花岘村,在这里完成了长篇小说《迎春花》的写作。作品中多处场景是他对曾经生活战斗过的昆嵛山区的追忆描绘。
离桃花岘村近在咫尺的晒字村虽然没有桃花岘村大,但村子经历玄乎,仅村名字就是一个美丽传说:远古,一对黄氏兄弟因逃避兵乱,流落在这里,建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早先,他们识得一些诗文,在没有绢纸的荒山僻野,他们用树枝蘸着草炭灰将记在脑中的诗文写在树叶树皮上,用勒丝草搓成柔细的绳子串起来,供子孙学读,村民们在农闲时,总爱凑在一起写写画画,成为黄氏家族的族规。天长日久,积累的树皮树叶字画成摞成垛,为了防止这些树皮树叶字画虫蚀霉烂,每逢晴朗天气,黄氏家族便齐心合力将字画搬到村头向阳的龙形大石崩上晾晒。一天,他们正在晾晒诗文,突然,西边山路上马啸蹄响,尘土飞扬,旗锣伞扇,枪晃剑闪,黄氏家族七手八脚将树皮树叶诗文收拾起来,扶老携幼朝着山沟仓惶逃跑。
原来是秦始皇在宰相李斯等大臣的伴驾下,借东巡去东海仙山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途径昆嵛山,黄氏家族凭两腿哪能跑得过秦始皇的马队,被撵上押回了山村,李斯检查发现他们携带的大一包小一包全是写在树皮树叶上的诗文字画,而家中的衣食丝毫未动,李斯吃惊地问:“你们为什么撇下衣物粮食,带这些东西逃跑?”
黄氏兄弟答道:“衣服可以再织出来,粮食可以再种出来,诗文丢了何以悉数再得?”
秦始皇知道了他们是在晾晒诗文时,仓惶出逃,大加赞扬:“你们龙石晒字,实是可贵。”捋袖挥笔在那块大石头上写下“龙石晒字”四个大字,黄氏家族便将秦始皇的赐字作为村名,可惜年久风吹雨淋,秦始皇的赐字荡然无存,龙石晒字村也简化为晒字村,但前来寻访的人却络绎不绝,他们顺便互换带来的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了集市,山外人尤其喜欢换取昆嵛山的鲜桃,昆嵛山人更需要他们带来的生活日用品,晒字村成了昆嵛山桃子的集散地,一直延续至今,昆嵛山的鲜桃带着麻姑的故事传遍了四面八方。
农历六月,天气渐渐炎热,到晒字集卖桃子的桃农急于将搬到集市的桃子早些脱手,竞相低价批发给外地来的桃贩子,桃贩子也深知“隔夜不贩桃”,他们贩到了桃子,就匆匆忙忙返回,一个桃贩子见集市上的桃子被贩卖一空,赶集人热得张口喘,大汗淋漓,贪婪地望着自己筐子里贩到的鲜桃,馋得直咂吧嘴。觉得集市上唯有自己的两筐鲜桃,可以抬高价格,就地做个独行买卖大捞一把,涌到桃筐前的人越多他把卖价抬得越高,桃筐前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砍价,桃贩子觉得围的人越多,发财的希望越大,瞪大眼睛猛抬价,讨价还价,争执不下。
这时,来了一个女卖艺人,紧腰束腿,头扎红巾,一杆红缨花枪,一头挑着锣,一头挑着钹,在桃贩子旁边空地上,放下锣和钹,将花钱插在地上,敲着锣围圈跑着碎步,口中念念有词:“这边看来,这边瞧,会看的,看个门道,不会看的,看个热闹。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笑场。”清脆的女音招引来围观者。女卖艺人放下锣,耍起花枪,花枪耍得如同银蛇出洞,寒光弧闪,呼啸生风,人们看得眼花缭乱,掌声不断,喊好声将桃筐周围的人都招引过来了。
女卖艺人将花枪舞了个花样,抛向空中,花枪在空中打着旋不偏不斜又插在原先那个窟窿里,人们看得口张目呆,嘘声一片,女卖艺人抱拳喊道:“大伙看仔细了。”摊开双手围着场子走了一圈,旋即一个飞脚跃起,右手在空中一挠,握紧了拳围着场子又跑了一圈,人们瞪大眼睛等待下面的表演,只见女卖艺人对着握紧的手吹了一口气,伸开手时,手掌上竟有一颗桃核。她擎着桃核给大伙看,然后,用左手拔出插在地上的花枪,将右手里的桃核放进窟窿里,迅速掩上土,口里念叨:“不遮不盖,变不出来。”人们眨眼之际,花枪窟窿里钻出一棵小桃树,在人们惊呼声中,小桃树长得枝繁叶茂,粉红的桃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人们正在惊叹不已,一眨眼,满树挂满了粉红娇嫩,桃嘴弯弯如含羞的少女,扑鼻桃香弥漫的鲜桃。女卖艺人笑得比鲜桃更好看,她麻利地采摘鲜桃分给人们。
被冷落了的桃贩子望着人们纷纷伸手接鲜桃,吃得蜜浆甜,那咂吧嘴声让他不由得流口水,他想:这等好事不能错过,赶忙将盖着桃筐的麻袋片盖严实了,把扁担压在上面,一边挤向人群,一边不断回头看桃筐,生怕有人偷了他的桃子。桃树上剩下了最后一个桃子,人们都在窜着高,伸着手呼喊,女卖艺人摘下桃子探着手将桃子递给了正在人缝里窜高的桃贩子,桃贩子高兴得满脸是笑,将桃子在衣袖上一擦,蹭掉桃毛,张大嘴巴就咬了一口,甜得他直舔嘴唇,生怕桃汁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