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寒冬
身处江南北国城中
天空灰蒙
太阳升而未升
赶早班的车
去往繁华之处
开年之初,寻得这份工作,心里想着,挨过了这个严冬就是春暖花开了。堵车有些严重,还好没有迟到。早餐什么的是来不及的,忍了。
进门看到老板。
早。
老板没有回应。
由于昨天的工作收拾的利索,走进店中,反而无事。竟略有些尴尬,去开始收拾笔墨纸砚。对于一个艺术毕业生而言,似乎也没有什么恰当的工作可做了。老板交代好工作,便回去睡回笼觉了。我是这么猜的,可能我之外的人都没有像我一样对安静的睡眠情有独钟了。
早晨的街道,拥堵不堪,一条一条的轨迹,赫然眼中,而没有轨迹在我处暂作停留。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我也根本不是什么写作的人才。曾经的确自信到不可一世,就比如说,我一度觉得,我就是小说之王,不,我就是小说之神,我的小说无人能及(说到这里,怎么那么想笑呢?),是宇宙的唯一。曾经我真是这样想的,毫不夸张。
我的确想这样开头,我想着,在这里开始,这里是伯牙斋,可真实是我并没有在这里。我不是这里的员工,我想着在这个饶有古味的文房四宝的小店做一个小小的收银员(伙计),也是一件挺遗世独立,绝世安好的事。只是,不曾面试。这也只是在脑海中的想象,在这里讨生活的画面。
我的确想着在这样一个小店里,做好自己的工作。之余,欣赏着店里寄售的字画,积累学习,一边写作,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这样似乎也就能够把文字,艺术的小路,走下去。
我是谁?
我当然是刺荨麻啊。
对啊,一个艺术毕业生。
如题,文艺启示录嘛,当然是和文艺有关喽。
其实这样不好,我从未想过说哪一部小说要以“我”为开头。第一人称的小说都不耐读,可我要讲的事都是真实,而又不能虚构,刺荨麻只是笔名而已,是真实的人物存在,不是虚构人物,不是小说中的角色。
从哪里开始说好呢?让我想一下,如果说我真的以文艺史或者文艺小传的角度来讲述这部小说,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咱们何必这么严肃。
还是先聊一聊文艺这个概念吧。
你脑海中的文艺是什么样的?
你是否喜欢文艺?
文艺是不是文学和艺术的总称加以简称?
文艺式的生活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
大概其实不然吧。
我这样自说自话你得习惯一下啊。
能够喜欢文艺的人都是心思细腻的人,而文艺又像一个能够让心灵或者说灵魂栖息的地方。换个说法,就如同圣地,另一个说法,就如同外衣。
我怎么突然娓娓道来起来,这不是我风格呀。
好吧,我承认,其实全篇都是胡说八道,哈哈。
不开玩笑了,咱们稍微严肃一点。
我简单问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觉得文艺离你有多近,或者,有多远?
你说什么?
我听不到。
大声点。
废话连篇是不是?
唉,就是一个爱讲废话的人,忍忍就过去了。
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又在胡说了),文艺,到底对生活有什么影响?而生活对文艺又有什么影响?是不是真的可以改变生活?或者改变生活的质量。
说一说我自己的事吧,暂且算是举个例子。
最早开始创作,来源于,初中时代的暗恋。初中嘛,每一个初中生都有一个暗恋的对象。就如同我说的,每一个高中生都有一个想表白的对象。我每天观察生活,观察爱情,当时觉得,有自己的一部小说,或许关于自己的爱情。可是迟迟未能动笔。曾构思了成千上百个框架,这样说有一点点夸张,其实没有那么多啦。但是构思了很多是真实的。
到了高中,学习了很多关于小说的林林总总。比如,小说的表达方式啦,写作手法啦,章法结构啦,流派啦,等等。学了这么多,反而不会写了,不知道怎样的表达才能表达准确,怎样的结构才能尽善其文。
最开始写东西,就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些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句子,什么少年不知愁滋味之类的。
后来构思过一个小说,具体大概是,书的人物发现自己属于书中,当发现自己是书中人物后,开始了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后来导致了很多荒诞的情节。就比如说,和作者对话,向笔者抗议啊,之类的。后来在一个图书馆看到过类似的一本书。那本书是一个戏剧剧本,讲的好像是剧中人物发现了自己在这个戏剧之中之后发生的故事。挺有趣的。
小说写了一部分,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手稿了,感觉那个时候的想法挺天马行空的,很天真,有点幼稚。但是,当时觉得在纸上留下一些文字是很文艺的一件事。后来开始小量创作诗歌。好像,诗歌跟文学的关系……怎么说呢?说不清楚,虽热说包含于文学之中吧,但是又很独立。开始有创作的念头是九年级,后来到了高中,读的诗作多起来后,写的也就多起来了。但是写小说的念头一直没有丢下。具体还构思过哪些,我也记不清了。我一度觉得,当时的我绝对有能力用华丽的词藻堆砌一部凄美的青春爱情小说,可是那样又有什么意义?
后来喜欢隔壁班一个女生,开始写情书,但是内容是情诗,写了大概几封。后来觉得需要创作一部关于她的小说,那个时期读了一本书叫《少年维特的烦恼》,觉得用100封写给她的情书构成一部小说,这样的风格也是挺美的。她的名字叫叶子,集齐了一百封信,或者更多,就以她的名字命名这部小说。
写与她的信,她都不曾回过,至于看没看,我也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后来又写了几封,但是已经没有再递到她手里的想法。一个人的勇气是有限的(听起来好像借口)。
后来的后来,似乎已经无话可说,原本想写更多的信来完成这本小说,可是连100封都没能坚持。
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突然提起,虽然感慨当年的青稚,如今,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当年看到她,她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她走在阳光中,树木花草都是嫩嫩的绿色。她穿着一件蓝色的小袄儿,很薄,在阳光中闪耀,宝石才是贴切的。她,大概是剪去了长发,齐肩的短发随风摆动,发梢有些细碎,很灵动。我现在才明白,当时的她,气质爆表。我现在依然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注意到她。到底是为什么,没有让我注意到她。
每天的用餐过后,我站在教室前的走廊,等待着她的出现,我保持着纹丝不动的姿态,可内心……你们也懂的。
后来,通过班里的同学认识到她班里的同学,这才得知她的姓名。
当时读了一些西方诗人的诗,也读了一些关于书信的书,鼓起勇气,给她写第一封信。每天盼望着她能回信,可最后,她一封也没回。其中也曾偶遇,我却读不懂她的眼神,可她依然很美。在书信中不曾表白,以交朋友的方式试着打开话匣子,可是并没能。她明白,我也明白,所以并没有成为朋友。每当站在走廊,由于眼疾,并不曾看清过她的容颜。
有一次,她站在草坪旁边,我从她面前走过。时间倒流七秒钟,一抬头,竟然看到了她,夕阳西下,我迎着光,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洒在我的脸上,风扬起她细碎的短发,时间静止不前,我从她面前轻轻走过,没有说话,我回头看她,太阳照在她的脸上,脸颊红红的,风扬起她额前的发,看到她饱满的额头,长长的睫毛,灵秀的眉眼,清俊的鼻梁,可爱的嘴唇,风,一直在吹,不是吗?这是我唯一一次离她最近的时候,是第一次,是最后一次,从此以后,只剩远远的遥望。
她走起路来喜欢跳来跳去,脚跟不落地地就好像脚尖走路,就好像跳舞一样,她的步伐始终轻盈,始终欢快。我从不曾看到过哪一个人像她一样。
如今说来,也只有她,是那样。
是不是,高考结束的那一天,青春就已经死了。
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是不是很突兀,上下之间根本不接啊。
好了,好,不说不是重点的话了,以上内容请完全忽略。
文艺启示录这个名字来自我曾构思的一本叫做《栖息》的小说里的女主角苏小艺在某杂志发表的一篇同名文章。
文章讲述了文艺的起源,发展过程,以时间顺序为线,以类别为序,对于文艺式生活展开讨论。其中对于文艺、文艺青年、伪文艺的辩证、文艺的表现形式、文艺的适从方式、以及对比讨论、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和转述。有别于《文艺杂谈》、《文艺心理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
而苏小艺的设定,为一个中文系大一爱摄影会弹曼陀铃的可爱女孩儿。敢爱敢恨,性格直爽,没有具体设定生日及星座。
而《栖息》这部未完成的小说是一部极简的小说,主题讲述了心灵的旅程之后万千感慨再出发寻找一个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栖息,非分离式栖息。
我们都曾听过诗意的栖息这本书,或者这句话,而具体的方式是如何的,比如who,how,what,when,where。我个人读书少,并不觉得有谁,或者觉得没有人提及个人诗意的栖息的五种细化。至少在我的接受的信息包中是没有。
那我是不是该以一个作品作为载体将这五种具化试以具体表现。
而原定的《栖息》为最私密情话小说,可,未能完成的,就无法成就这个最私密情话小说的定义。这是推翻之前的正常态小说构思之后的重新构思。之前的构思是苏小艺在一个不冷不热的下午出门采风。
以下为最初的开头部分:
远山过于清晰,风过于温柔,花开得恰到好处,校园里早已不见苏小艺的身影。她早早出了门去,去往僻静之处,寻找一些少有人见到的角落之美,用于杂志中文章配图。
天公无心,凡人有,一部相机拿在她的手中,走一走,停一停,下午的课,看来是想要逃了,穿过繁华的街,走在伴有歌声的路,小巷的僻静,是城市少有的难得,用相机记录些什么,主题不明。
临近中午,天气不燥,不热,可肚子有些饿了,苏小艺走过小桥,在一家小的餐馆歇歇脚,甄选些听起来很美的食物,试着果腹。小店格调清幽,似有绝世之美,拿起相机,拍些什么,可一个身影出现在镜头的画面中。他是谁?为什么与这个小店格格不入?为什么有一些跳脱质感?……
这是最初的开头,后来觉得其中有诸多问题,只好弃之不用,而后改写了全部结构,决定用一个全新的结构来承载这个故事。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可以理解为三章。
第一节为男主角牧暢玄为她而写,讲述了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相离,相聚。大致如下:苏小艺,2011级中文系,爱摄影,爱写作,可爱淘气,甜美,静,优雅,敢爱敢恨,多才艺。以时间顺序讲述,春天相遇,相伴学习,不离不弃,远走遗忘不能忘,嗯。这即是《妳》。
第二部分为苏小艺为牧暢玄而写,以第三人称作文,承接牧暢玄回到苏小艺身边,根据牧暢玄讲述远游经历来写,倒叙方式。开头为他的回来,上一站的经历,追述到两人相遇。
而第三部分为留白,第一人称,即为《我》,或者说是《我们》。
这样说来好乱,把我自己都闹的有些晕头了,按正文顺序,咱们一点一点梳理。
《妳》
风是和煦的风,美了这春的光景。相机在手中,美景在眼眸,惬意在心中。走走,看看,停停。长发随风而动,心荡漾在这花香中。好久没吃快餐喝可乐了,随行。说吃就吃,推门进去,果然春天了,空调都不用。可怜的毛爷爷,换不来多少食物,咬一口,真稀奇,竟然有骨头,可怜了你的牙啊。
你好奇,为什么所有人都戴着帽子就他不戴,小伙子干活还挺利索,可真是认真,没忍住,拿起手里的相机拍拍拍,拍得好像有点多,不好,被发现了,快假装喝可乐,可真让人脸红,可乐已经没有了,被你吸得咕噜咕噜作响,别紧张,别脸红,放松,他现在没有往这边看了。
傻丫头,你哪里知道,他早就盯了你很久,还不是因为你穿着他最喜欢的碎花小裙子,卷卷长发,稚气中成熟,还有你那外穿的肚兜儿。
你朝他摆摆手,他走过来,当然会礼貌地问。
你好,有什么需要吗?
你请他坐下,他可不敢,公司有规定。你撒起娇来,他哪里顶得住,只好腼腆挠头,慢慢坐下。
你有点不安,怯怯地问,我能给你拍几张照片吗?
……
可以吗?
……
可以吗?哥哥。
可以。
他正襟危坐,凹造型,你却说,拍好了。
拍好了?他当时就石化了。
是啊,拍好了。
我看看。他伸出消瘦纤长的右手。
给。你把相机递给他。
他接过,请教着怎么翻看。你把脑袋伸了过去,才发现,离他太近了,你有点意识到了他的微微脸红。
他翻看着,微笑着,称赞着,拍得不错啊,我还从没这么有颜色过,可你这明明是偷拍啊。
什么偷拍,我正大光明拍的。况且你刚才答应人家可以拍的啊。你做出一脸无辜的表情。
那我还是干活去吧。
他起身要走,你条件反射地揪住了他的衣角。
别别别,哥哥,奴家知道错了,是不该偷拍你的,可我也是为了把更自然的你留在照片中啊,看在把你拍得这么有型,这么有颜色的份上就原谅人家一下下嘛。
原谅你也行,你说怎么原谅你?
你上当了,你真是傻,都听不出来他在逗你。
给你打个欠条吧?
好。
你拿出最喜欢的笔,在你最喜欢的可爱的小本子上写着秀丽的字,嘴里小声念叨着。
今天,因不小心,调戏了一位帅帅的哥哥,特立此字据,不限时间,地点,还他一个先斩后奏。
苏小艺,2012.3.26。
他接过字据,点着头,似在赞同,或似赞叹。
那,这样可以原谅人家了吧?
你收拾好你的相机和背包,对着他说了句,那我走喽?
他点点头。
你刚走出几步,就听到他的声音,苏小艺。
你回过头。
我到哪里找你?他摇摇手里的纸张说,还账。